试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_第1页
试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_第2页
试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试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试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09-08-27 17:06:00     作者:徐艳霞徐媺高炜    编辑:studa090420论文关键词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  论文摘要目的: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应用吉非替尼后的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观察。方法:选择8例住院接受治疗的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均为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

2、后失败的病例。治疗方案为Gefitinib单药口服250 mg,1次/d,直至死亡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灶进展。全组服药的中位时间为8.6个月。结果:8例患者中4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NC),2例进展(PD);症状缓解6例,缓解最为明显的症状为憋气、咳嗽和疼痛,出现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4 d。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易于控制和逆转的皮疹和腹泻。结论:口服吉非替尼单药对于经手术、放疗、化疗失败的NSCLC是有效的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肺癌发病率上升的速度居癌症之首。尽管手术、化疗、放疗等措施不断发展,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愈后仍然很差,治愈率不到151。靶向治疗是近年

3、来进入肺癌临床试验的新治疗方法,给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分子靶向治疗的代表性药物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 ZD1839,商品名:Iressa)是其中之一,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学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它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药物。初步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对现代肿瘤治疗手段治疗失败后的难治性NSCLC患者,仍有一定的疗效,包括生存质量的改善和生存期的延长2。我院自2003年3月开始应用吉非替尼治疗复治性NSCLC,初步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人均被病理

4、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年龄18岁;接受治疗前经过手术和(或)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或放疗而疾病进展;接受本方案前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患者预期的生存期大于1个月。 2003年3月2006年2月共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治疗。8例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3879岁,中位年龄59岁。PS评分12分者3例,34分者5例。 腺癌5例,肺泡细胞癌1例,鳞癌2例。两肺弥漫性转移4例,心包转移1例,肺内播散并多发骨转移2例,肺内转移并脑转移1例为。继往曾接受手术+放疗+化疗3例,手术+化疗2例,放疗+化疗2例,单纯化疗1例。3例接受6个化疗周期,4例8个化疗周期,1例10个化疗周期。  1.2

5、 治疗方法  吉非替尼为阿斯利康公司产品, 250 mg/片,每天于早餐后1 h服用1片,用药期间不使用抑制胃酸药物,以免影响药物正常吸收,用药直至病人死亡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所有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个月、以后每3个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超声波,肺及脑,骨ECT检查。服药期间 1例骨转移病人因疼痛重予以姑息性放疗。  1.3 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价  疗效评定标准按WHO(1981)使用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和进展(PD)。治疗的毒性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为0度。患者临床的主要症状改善用

6、治疗前后患者的自我评价。疗效于服药 1个月评定。生存期: 口服吉非替尼的第 1天至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疾病进展时间从服药至病情或病灶进展或有新发病灶的时间。    2 结果    2.1 疗效  随访至2006年7月。中位随访时间7个月(315个月)。8例服用吉非替尼的中位时间为8.6个月(114个月)。全组无CR病人,4例病人部分缓解(PR), 2例病情稳定(NC),2例进展(PD)。症状缓解6例,缓解最为明显的症状为憋气、咳嗽和疼痛,出现症状缓解的中位时间为14 d。中位生存时间为5.6个月(219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6.7个月,

7、治疗开始至总结时间满1年4例。2例骨转移及1例脑转移的患者中,骨及脑部病灶无好转,但是他们原先存在的肺内转移灶仍在控制中。另有2例女患者服药均满1年,1例在服药12个月后,新出现脑转移,还有1例骨转移病人骨转移部位增加。在上述患者中, 其原先的肺内播散灶仍在控制中,处于CR和PR。  2.2 毒副作用  最主要的毒副作用为、度的皮疹(5/8),有4例为PR病人,1例NC病人。、度腹泻(3/8),度腹泻(1/8),多在用药后1周内出现,皮疹表现为痤疮样囊泡型皮疹,主要分布在面部和躯干的上半部,无瘙痒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有1例发生口角炎。8例患者未见肺纤维化,亦未见心、肝、肾

8、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    3 讨论    吉非替尼是一种苯胺喹唑啉化合物,是强有力的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阻断EGF诱导的体外肿瘤细胞的生长3,该酶通常表达于上皮来源的实体瘤。对于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的抑制可妨碍肿瘤的生长,转移和血管生成,并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30%60%的NSCLC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激活EGFR可导致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通过信号传导使细胞生长失控4,5。由于EGFR酪氨酸激酶(EGFR TK)是EGFR通路中信号传导的必要条件,因而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靶分子。、期临床试验显示,吉非替

9、尼对标准治疗失败的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疗效。临床试验证明日本患者明显优于欧美患者(27.5%和10.4%),除了种族的差异,女性、不吸烟的腺癌患者相对有更好的疗效2,68。      09-08-27 17:06:00     作者:徐艳霞徐媺高炜    编辑:studa090420本文观察的8例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最主要的毒副作用为、度的皮疹(5/8) 和、度腹泻(3/8)、 度腹泻(1/8),未见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损伤,亦未见心、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本观察发现吉非替

10、尼对不同的远处转移部位有不同的效应,对两肺内的粟粒样播散的有效率高于其他脏器的转移,而且肺内播散仍在或PR时却出现了新的脑转移和骨转移部位。这说明吉非替尼对不同脏器或部位远处转移的抑制效应不完全一致,对肺内转移的抑制效应强于其他脏器或部位的转移灶,这可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在体内器官分布上差异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生、度的皮疹有4例为PR病人,1例NC病人,出现皮肤毒性的患者预示疗效好于没有皮肤毒性的患者,由于我们的样本量小,其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吉非替尼的毒性和副作用显著小于细胞毒类化疗,能为已经过反复治疗后失败的患者耐受,它特别对粟粒样的肺内播散有更大的抑制作用,说明吉非替尼可能对微小的病灶,

11、即血供佳,且每个肿瘤的负荷较小,可能产生更大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考虑把它从第三线治疗推向第二线,甚至第一线的治疗9。用于根治性手术后,作为辅助治疗,以抑制可能已发生的远处微小转移,以期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或延迟它们的发生时间。由于我们观察的病例数少,其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Jemal A, Thomas A, Murray T, et 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 2002,52(1):23-47.  2Herbst RS, MaddoxAM,Rothenberg

12、 ML,et al. Selective o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ZD1839 is generally well-tolerated and has activit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other solidtumors: results of a phasetrialJ.J Clin Oncol, 2002,20(18)3815-3825.  3CiardielloF,CaputoR,Bianco R,et al.Antitum

13、or effect and potentiationof cytotoxic drugs activityin human cancer cells by ZD-1839 (Iressa).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selectiv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J.Clin Cancer Res,2000,6(5):2053 .  4Mendelson J.Blockade of receptors for growth factors: an anticancer therapythe fourth annual

14、 Joseph H Burchen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Award LectureJ.Clin Cancer Res,2000,6(3)747-753.  5Ryan PD,Chabner BA.On receptor inhibitors and chemotherapyJ.Clin Cancer Res,2000,6(12)4607-4609.  6Nakagawa K,Tamura T,Negoro S,et al.Phasepharmacokinetic trial

15、of the selective o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gefitinib(Iressa,ZD1839)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solid m alignant tumorsJ. Ann Oncol,2003,14(6):922.  7 Fukuoka M, Yano S, Giaccone G,et al.Multi-institutional randomized phase trial of gefitinib for previously tr

16、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non-small-cell lung cancer(The IDEALTrial)correctedJ.J Clin Oncol,2003,21(12):2237.  8Argiris A, Mittal N.Gefitinib as first-line, compassionate us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2004,43(3):317-322.     

17、; 09-08-27 17:06:00     作者:徐艳霞徐媺高炜    编辑:studa090420本文观察的8例患者服用吉非替尼最主要的毒副作用为、度的皮疹(5/8) 和、度腹泻(3/8)、 度腹泻(1/8),未见间质性肺炎和急性肺损伤,亦未见心、肝、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本观察发现吉非替尼对不同的远处转移部位有不同的效应,对两肺内的粟粒样播散的有效率高于其他脏器的转移,而且肺内播散仍在或PR时却出现了新的脑转移和骨转移部位。这说明吉非替尼对不同脏器或部位远处转移的抑制效应不完全一致,对肺内转移的抑制效应强于

18、其他脏器或部位的转移灶,这可能与表皮生长因子在体内器官分布上差异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生、度的皮疹有4例为PR病人,1例NC病人,出现皮肤毒性的患者预示疗效好于没有皮肤毒性的患者,由于我们的样本量小,其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吉非替尼的毒性和副作用显著小于细胞毒类化疗,能为已经过反复治疗后失败的患者耐受,它特别对粟粒样的肺内播散有更大的抑制作用,说明吉非替尼可能对微小的病灶,即血供佳,且每个肿瘤的负荷较小,可能产生更大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考虑把它从第三线治疗推向第二线,甚至第一线的治疗9。用于根治性手术后,作为辅助治疗,以抑制可能已发生的远处微小转移,以期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或延迟它们的发生时间。

19、由于我们观察的病例数少,其疗效及毒副作用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Jemal A, Thomas A, Murray T, et 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 2002,52(1):23-47.  2Herbst RS, MaddoxAM,Rothenberg ML,et al. Selective or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ZD1839 is generally well-to

20、lerated and has activity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other solidtumors: results of a phasetrialJ.J Clin Oncol, 2002,20(18)3815-3825.  3CiardielloF,CaputoR,Bianco R,et al.Antitumor effect and potentiationof cytotoxic drugs activityin human cancer cells by ZD-1839 (Iressa).an epidermal grow

21、th factor receptor selective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J.Clin Cancer Res,2000,6(5):2053 .  4Mendelson J.Blockade of receptors for growth factors: an anticancer therapythe fourth annual Joseph H Burchen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Award LectureJ.Clin Cancer Res,2000,6(3)747-753.  5Ryan PD,Chabner BA.On receptor inhi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