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_第1页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_第2页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_第3页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_第4页
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赤壁赋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法。2、感悟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培养学生直面挫折的能力。教学重点: 把握全文感情线索,了解景、情、理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直面痛苦后的达观。突破方法: 朗读与分析结合突破重点;比较与探讨结合突破难点。导入新课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 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比较起来我更喜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 朵,气韵生动,神思逸飞。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 ,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死两 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也

2、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 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苏轼在文学上是个旷世奇才,然而因为太优秀、太耿直,他在仕途却很不得意,一生屡 遭贬谪。公元 1080 年,苏轼便遭遇了北宋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出狱后,他 被贬往偏僻、荒凉的黄州。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 州后的凄苦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脱胎换骨真正走向了 成熟“与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 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

3、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 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 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 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赤壁赋 ,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 空的对话。三、学生听配乐朗诵课文边听边思考: 1、赤壁赋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2、文中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1、生:洒脱 深邃 抑扬顿

4、挫著名现当代作家巴金曾说: “赤壁赋给人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纯净的美感。 2、情感是先乐后悲,由转悲为喜师: 情 乐悲喜(板书)四、内容赏析:抓住感情变化这条线索来分析(一)问:作者为何而乐?生:因为景美而乐 师:赤壁月景到底怎样?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赤壁之景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景 月出东山徘徊斗牛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 师:你能不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这风月无边的赤壁月夜秋景图? 生: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细细的波纹,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 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师:真是清风和明月交织,白露和水光辉映,让我想起“秋水共长天一色” 。

5、师:景色有什么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澄澈而空明,苍茫而朦胧,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迷离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惟有用一个字概括了。 生:乐。师:哪几个动词和句子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月夜的愉悦心情? 学生:举一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学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师:什么是“一苇”?“纵”?“凌”?描述一下这两句所写得意境。生:一苇:喻指苇叶般的小舟;这里的“纵”一一听凭、随意的意思。凌:越过。 意境:主人公在茫无边际的江水中任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师:什么感觉?生:作者得意极了,于是乎飘飘欲仙,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投影):予尝谓东坡

6、文章仙也。读此二赋,令人有遗世之想。 明 茅坤(东坡,世号曰: “坡仙”;此二赋,指前后赤壁赋。何谓“遗世”?同学们 师:是啊,如此之美景不仅令作者而且让我们都有了一种羽化登仙、飘然世外的感觉。看课文注释(13) 脱离人世。)(二)、师:文章第二、三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发生了变化,那么悲从何来? 生:悲从歌中来生:悲从箫中来师:“扣弦而歌之,歌曰” ,是谁在歌,苏子还是客? 生:是苏子。师:从何处见出? 生:由下文“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见出,客只是在和,类似于给苏子伴奏。 师:我们先从其歌的内容来分析。苏子所歌仿楚辞,屈原的遭遇同学们很熟悉,屈原喜 用香草、美人来传情达意,香草以喻其自身

7、洁操,美人以喻其对君主的渴望。师:那么,歌中“渺渺兮予坏,望美人兮天一方”所传达的情怀就不难理解了。生:“望美人兮天一方” ,哪里是在想念美人,眼睛分明紧紧地盯着遥远的朝庭。远处的 月亮就如同心中的美人一般,可望可不可及,充满了一种无奈的期盼。这本身就带有哀怨之 气了。师:所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并非兴由己出,而是完全领略了此时作者的心 情,真是知音难觅啊。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哪位同 学翻译一下,注意译出神采。生:那洞箫的声音呜呜作响,像哀怨,又像思念,像抽泣,又像低诉。余音婉转悠扬, 像丝线一样连绵不绝。师:译得很好,连用了五个比喻,化抽象

8、为形象,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与白 居易琵琶行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为摹写声音的至文。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是讲这幽怨悲凉的音乐所带来的深度效果。这两 个形象比喻音乐效果要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生:表达作者的孤独之情。师:由何处见出?生:“泣孤舟之嫠妇” ,孤舟、寡妇都孤独的隐喻。师:那“舞幽壑之潜蛟”如何理解? 生:“幽、潜”可以见出此蛟龙长期被埋没,不为人知,亦有孤独、见弃之义。师:答得真好。此两句可以互相参照比证,可见苏子被贬到黄州,于心不甘啊。我 们甚至还可以认为这是苏子自况,此时的他,不就像潜蛟和嫠妇吗?师追问:“那么客因何而悲呢?生:一悲英雄不在

9、,功业未成。师:文中提到了哪个历史人物呢 ? 生:曹操师:说他是一个英雄 “固一世之雄也。 ” 生:“方其破荆州,下江流,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凸现 了曹操的英雄形象。师:重点落在了“而今安在哉?”为什么? 生:英雄豪杰,也和万物 一样,不过是过眼烟云师:想到英雄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想到自己 贬谪黄州,功业未成,怎能不不悲从中来?指导朗读:(二生读)作者在这里连用 4 个 4 字句,增强语气,写出了气势,语调应该上扬。固一世之雄也, (蓄势待发,气势如虹字字千钧,千古定评) 接着笔锋却陡然一转,情感跌入谷底。而今安在哉?(什么意思?宾语前置。 如何

10、读?)(激流跌宕沉重惆怅)生:二悲宇宙无穷,人生短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 ”生:“寄蜉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一一“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吾生之须臾和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 匆过客。师: 林语堂先生也说: “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正因为人 生短暂,所以我们才要有为。而苏轼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才干,却只能“渔樵于江渚 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又怎能不悲?怎能不哀?怎能不怨?生:三悲理想与现实之冲突 他是多么想使自己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生永驻,岁月常

11、在,甚至获得永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然而,“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这是理想与现实之冲突的 悲哀,此三悲也。(三)、师:“客喜而笑” ,怎样转悲为喜的? 生: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 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和万物都是永恒的。师:既然人与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那么“长江无穷”也就不值得羡慕了,人生短暂 当然也谈不上悲哀了。师:正是用这种观点看待万事万物,作者的悲怨也就得到了思想上的解脱。回归自然, 融于自然,在清风明月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思想矛盾解决了,心胸也随之旷达超脱起来。因此,客

12、喜而笑,感情也一扫悲伤而变得开朗乐观主客畅饮,酣睡达旦。师:第三四段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主客的话是否都是苏轼自己心境的 表达?生:文中客和“我”的对话是苏轼让从前的苏子和现在的苏子通过文章进行一场超时空 的链接。师:绝妙的想象。客的回答,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的苦闷与迷惘的写照。苏子的话 真是直面痛苦后的一种超脱。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投影)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主一一作为道者的苏轼一一达观一一因缘自适,随 遇而安客一一作为儒者的苏轼一一悲观一一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四)小结师:赤壁赋的感情线索是乐一悲一喜。“那么,前后两“乐”相同吗?为什么

13、?生:第一阶段的乐是一种偏重于感官的愉悦,也是作者暂时忘忧,主观上力图避开内心 烦扰而获得的暂时的陶醉;而在最后阶段的乐,是一种坦然之乐,是对生命真谛、宇宙真谛 大彻大悟之后的至乐,是一种勇于直面现实而经过深刻体悟之后的乐。无可置疑的是,这后 一种乐(审美体验)远比前一种更稳定,更持久,更深刻(板书)景(乐一山水之乐)理(喜一达观之喜)师:本文以主观感情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写了作者月夜游赤壁之乐,怀古伤 今的悲,虽身处逆境而达观的精神,文章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情景理达到了和谐交融。我 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全体起立齐读全文,感受苏轼的达观精神)五、课外拓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苏轼的达观念

14、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练习:1、站在赤壁前,词人联想到三国时的英雄人物()“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我们刻画出一个( )的年轻将领形象,与后文( )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词人( )的感情。 2、这首诗属于()A 豪放词 B 婉约词讨论探究 如何评价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 学生讨论可能出现的情况:1、苏轼这番话看

15、起来很超脱,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以所谓的听任自然,只 能是一种自我安慰。2、我不这么认为。 苏轼的人生观应该是乐观旷达的, 因为当时他被流放到这偏远的黄州, 又几乎丧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很不简单。3、我认为听任自然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客观形势对自己最不利时, 苏轼不是意志消沉, 不去幻想,而是顺乎自然积极去适应现实,在现在竞争社会中,要立足于社会,我们同样要 积极地去适应现实,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4、水调歌头里,苏子已经告诉我们: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要学会面对浮沉不定的人生,少一份哀伤,多一份豁达。5、他与陶渊明的

16、心境还是有区别的,陶渊明是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他是真 正厌恶官场,把官场比作网。苏轼的思想从本质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娇中拿周瑜比, 现在与曹操比,都是感叹人生短暂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样有所作为。即使一路被贬,他还一 路造福百姓:在黄州筹备孤儿救济院,在惠州造桥,在儋州建学校如果朝廷重用他,他还 是会去做官教师课堂结束语:有些崇高的灵魂总能跨越千百年给后人留下智慧,这是人间的奇迹, 苏东坡就是这样的奇迹!我们应该感谢黄州,是他成全了东坡,给了我们一个才华横溢的东 坡,给了我们一个能背负起所有风云变幻的东坡,给了我们一个豁达乐观的东坡,给了我们 一个千古风流的东坡也感谢东坡为我们留下了这写用清风、明月、大江、山石拼成的永恒 的精神盛宴!七、作业:以“故乡的秋景”为题写一篇散文。 搜集苏轼的黄州诗文并认真阅读。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 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