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练功远胜于耗时站桩冯驰_第1页
科学练功远胜于耗时站桩冯驰_第2页
科学练功远胜于耗时站桩冯驰_第3页
科学练功远胜于耗时站桩冯驰_第4页
科学练功远胜于耗时站桩冯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练功远胜于耗时站桩冯驰科学练功远胜于耗时站桩 冯驰(武魂2006年第1期)站桩是大成拳的核心,一般没有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功底,是不敢 谈桩功的。 站桩为什么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功夫呢?主要原因在于 “桩”所包含的内容太多,可以说大成拳的精华几乎都浓缩于“桩”中。王夢斋先生,将富有拳学精华的“桩”向初学者传授,这说明了王老先 生的无私与伟大,但在教学上却走入了误区,违反了由简入繁的教学 原则,初学者很难把握其要领,就连王老先生的继承人姚宗勋先生也 深感初学站桩的困难,要一面面的寻找才能完成真正意义的站桩。习者要拿出大量时间去掌握站桩的要领,而不是用在增长功力的真正 站桩上, 这就是站桩需要很长

2、时间才能出功夫的原因。如何才能不耗时费力,快速练岀站桩站出的功夫呢?首先,必须彻底弄明白站桩要站的内容。王琴斋先生桩功与四形 中论述的站桩应达到的“四如境界”,即体整如铸、身如灌铅、肌肉若 一、毛发如戟就是站桩要站的内容及应达到的目标。体整如铸讲酌呈 间架牢固;身如灌铅讲的是身体沉重,主要指下盘稳固,即“桩”稳固; 肌肉若一即整体肌肉拉力。即所谓的“浑元争力”;毛发如戟则是指临 战时的精神状态。其次,将桩的内部分解开,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法教学。具体如下:1、通过腰胯合力稳固内部间架,然后通过”五弓合一”形成稳固的整 体间架,此部分通过一个疲劳期大约十天就能达到体整如铸的境界。2、在“五弓合一”的

3、基础上,调整力学间架,使身弓与后腿弓中的大椎、命门、尾椎、后脚跟形成一条直线,马上就能找到“桩”,形成“三 虚包一实”。再通过一个疲劳期大约十天左右就能将桩固定住。达到 身如灌铅的境界。3、在“三虚包一实”的基础上,通过力的平衡。寻 找出上下、左右、前后平衡的力,然后再合成“浑元争力”。例如:手 向前推,腰脊后撐保持平衡;手向后拉,前膝前指形成平衡等,这也 是平衡拳道中“平衡”的运用。此部分也通过一个疲劳期大约十天左右 就能达到“肌肉若一”的境界。4、浑元争力的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 设想与假设之敌搏斗,几天时间就能训练出毛发如戟的临战状态。根据以上分析,通过分解组合法进行教学与训练,全日制学习

4、大约 三十几天就能达到“四如境界”,每天按8小时计算,共用时大约300小时。站桩练法按桩功与四形谈的时间,每天1一1 5小时, 大约十年,共用时最低也得3 600小时,才能达到四如境界,照这样 计算,站桩用时最低是分解组合法的12倍。(本文作者为”平衡拳道” 的始创者)独立守神站大成拳桩功是在相对静止时, 放松精神和形体, 从而培养正确的基 木间架。人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养成了许多习惯动作,主要表现为肌 肉伸缩和胸部用力(横膈肌发紧),从生产上看是一种进步,但对于 养生及技击则是背道而驰的。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即是独立守神站桩。站桩第一步,即在 精神松静集中的状态下达到形体的放松,同时培养

5、合理的间架,这 就是“敛神听微雨”和做到松静自然等要领。似坐非坐,似展非展等 意念是为了胸腹部放松而进行的诱导,其它意念,都是为去除拙力和 放松形体而设,明于此,才能不执着的站桩。一味放松就会散了间架,那还不如去睡觉。所以,站桩时还要 头顶项竖,身正体端,使人体各部位按站桩的要领做到正确。为达 到强身之效,初始站桩时, 首先要解决的是双肩和胸部的放松及人 体各部位合理的间架结构,并逐渐养成习惯。改造生理这是独立守神的深入阶段,仍以站桩为本。在弄清“松”的概念后, 就应进入“紧”的训练。大多数习者,极易混淆紧与僵的概念,多以 为此项训练于己不利, 或从未进行过此项训练, 更有人因片面追求 松而不

6、敢稍微发紧。为数不少的习者为使下肢放松而使双腿直立,这 就失去了站桩的原则,使下肢“断劲儿”,这是不可取的。改造生理需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矫正脊柱弯曲及整体的联结 放长,即调整“松”状态下的“紧”。脊柱乃人体之中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体运动主要由脊柱带 动,人体的浑元力亦主要源于此。自然界中,脊椎动物的脊柱都是 平直后绷的,人类在婴幼儿时期亦如此。而改造生理“返婴寻天 籁”,其中首要须使脊柱放长。人的脊柱随年龄增长逐渐形成S形, 这种状态己大异于婴儿时期。常年负重者的S形状尤重,这种后天 状态利于负重,但失去了弹性。所以,矫正其曲线方能真正达到返 先天的婴儿状态,才能具备获得整体力的基木条件。矫

7、正脊柱弯曲和拉拔脊柱的重要性,在武林前辈中己有觉察和体 悟,但其认识是模糊的, 练功也是低效的, 女口“含胸拔背”、 “顶头悬” 和“尾闾下沉”等拳诀,对于拉伸脊柱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传统形意、八卦两家拳派的要领和目标最为显见, 其中当数李振清的“九诀图” 和肖海波的“中指拨刚十二柔”及郭云深“身如背锅婴孩似”等先辈心得 最为独到, 解铁夫先辈的“龟背鹤身”之要求亦为至要之论。 琴翁则 更明确地要求“腰脊骨垂线成”,从而把矫正脊柱S型弯曲的核心功 法披露于世。弄清这个问题后,习者就会明白“头如线牵”、“气拉车”、“尾闾中正”以及“胸窝含蓄”等意念及要领的把握及其练用目的。第二个目的是整体联结放长

8、。脊柱放长的对拉之势自然带动了腰 背肌和胸腹肌的放长, 加之肩撐肘横和双膝撐拔等各部位要求, 就 会使整体放长。习者在明确这两个目的后,也就不难明口“头顶天、脚踩地”和“怀中之球涨大”等各种意念的效果和目的,在站桩时就不会 胡 思乱想,而是不断地用意念返视自身各部位,如间架和意念有误, 就能及时纠正。如此训练,比单纯放松要紧得多,所以笔者在教学 中常遇到学生问:“这样是否会有违舒适得力的原则?”这种疑问带有普遍性,一些介绍站桩的文章亦过分强调舒适。 所谓舒适得力,应正确加以理解,舒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得力。 而欲得力,则不能憋气、 身僵, 这才是不违背舒适的原则。 如果是在 全身皆松的状态下站

9、桩,三窝(胸窝、腋窝、膝窝)放松较易掌握。但是要进行整体联结放长的训练,三窝就不易松了,而且极易发僵, 术语称作“残余拙力”,这就产生很大的反作用力,既不舒适也不得 力。舒适得力也是相对于举石锁、拍树砸砖、插砂及习套路等而言。 武林中,一些拳种也声称以桩为基,但多是以拼体力、耐力为目的。 如其它门派在站马步桩时,还要在腿上、头上和肩 上放盛满水的碗。 此类功法无不使皮肉受损,耗神伤元,气喘吁吁,既不舒适,亦无法 练就自然之力。把握阴阳根据先辈们的习武练功经验,整体联结放长是修炼中最重要亦是 最困难的阶段。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在进行此阶段训练时,极易憋气。若一味盲 修苦练,只会贻害无穷。所以只能在

10、心静气平的前提下慢慢体会,但是这样练功又延长了练功时间。王夢斋先生在教授 弟子时,对此 阶段极为忧虑,既要考虑学者的进度,又要兼顾其健身目的,他即释 疑明理,不厌其烦,并经常让弟子们在自己身上的各部位逐一体认。即使如此,因为每人的天资不同,功夫长进也各异。如赵道新先生, 仅半年时间就奠定了深厚的拳学基础,韩星樵、卜恩富等先生亦得 斯学之妙, 姚宗勋先生则仅习拳两年就代师比武而称誉武林。但亦有 进境慢者,更有十数年苦习,只能养生者。由于丰富的实践,罗斋先生终于总结出了“把握阴阳”的功法。这 就是以古中医学素问篇的理论为依据,把人体分为两个部分:胸腹及四肢内侧为阴;腰背及四肢外侧为阳,把握阴阳就是

11、使整体 做到阴松阳紧。在具体练法上则是以养生桩为基,先矫正脊柱,身如背锅,胸腹 后靠,如贴在后背上,头顶项竖,尾闾下沉。十指撑开,食指前指, 肩撑肘横,收胯敛臀(用手摸臀部,能感觉到肌肉明显收缩),足趾 抓地,足心含空,双膝撐拔。此桩内在的要求是:脊柱绷紧形成上下 争拉之势,上肢好似以肘为支点固定在空中,食指前伸和身体后靠形 成对拉之势;下肢以膝为支点,足下踩与胯后坐形成对拉之势。初 习此桩要注意放松,意念返视自身,胸腹彻底放松,而腰脊连成一 个整体,全面拉伸放长。上肢撐抱成圆,下肢对拉后应将身体重心置 于两前脚掌,但后脚跟不离地,试力等功法亦遵此原则。切记,拉 长是在放松的前提下进行,尤其是

12、三窝的放松更应如此。改变用力习惯的第二步是所谓“老牛筋”的训练。老牛筋是现在深得真传的术语,就是原传功法的易筋功夫。提到 易筋,可能有人会联想起被习武者视为正宗的形意拳三层道理和练功 方法, 其实此系后人假托郭云深之名而造,但毕竟是古拳理中较为 贴切之作。遍查古今拳谱,无不是抽象设喻之玄谈或套路招法的编排, 尤其是一些所谓名家真传理论,多是依附佛门、道家的照搬之言,与拳学风马牛不相及,托名郭老的三种境界也是受了道家的影响。然易骨、 易筋、 易髓之论却是拳学的至要之论,只是应先易筋。如不 易筋,则无法易骨,更无法易髓。真传功法应是先易筋,才能进一步 易骨。“老牛筋”的训练必须有放松和阴松阳紧的基

13、础。如若急功近利, 则欲速而不达。其练法是 在阴松阳紧的基础上,加上双肘尖滚压的 要领,把上肢和躯干各部筋腱挑起。在敛臀的基础上胯根横开,脚 趾碾地下踩,膝前顶并向上提拔,这样就使腹背肌肉都处于拉伸状态。 功深之后,脊柱和肩、肘、腕、胯、踝各关节也产生了争拉。习此“老 牛筋”功法,最难解决的是三窝的放松。随着修炼的进展,习者会逐 渐明口,功夫越深入,三窝就越难放松,而且懂得胸膈肌发僵的根 木原因是憋气。所以解决呼吸的问题是修炼中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松是拳学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指站桩入门时的全松状态。自把 握阴阳阶段开始,松紧的含义就与初练时有很大不同了。把握阴阳须 做到腰背全而放长,实际是紧,越紧拉的量越大,效果愈佳。但同时 必须使胸腹肌肉全部放松,只有胸腹松,才能使腰背紧。而常人往往 一松俱松,一紧俱紧,这就是必须由站桩入手开始修炼的主要原因。习套路时,由于动作变化,是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