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行船舶变更检验机构的规定_第1页
国内航行船舶变更检验机构的规定_第2页
国内航行船舶变更检验机构的规定_第3页
国内航行船舶变更检验机构的规定_第4页
国内航行船舶变更检验机构的规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1:国内航行船舶变更检验机构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为了规范国内航行船舶变更检验机构时检验机构的行为,特制订本规定。一、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在检验机构之间船舶检验的转入和转出控制。二、定义(一)检验机构是指由交通部海事局认可的国内船舶检验机构,包括中国船级社和各省、市地方船舶检验机构。(二)在检验机构检验登记的自航或非自航船舶是指检验机构在交通部海事局签发的认可书规定的范围内检验登记的自航或非自航船舶。(三)原检验机构是指船舶当前检验登记的检验机构。(四)转入检验机构是指船舶申请检验登记的检验机构。(五)过期是指原检验机构在收到转入的检验机构要求提供某一船舶的检验信息时,该船存在过期的检验、遗

2、留项目。(六)遗留项目是指船舶需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的不影响船舶安全航行(或在限定条件下不影响船舶安全航行)的缺陷。(七)检验证书是指交通部海事局颁布或接受或承认的法规、规范等要求的证书。(八)备忘或批注是对同一事情的不同术语表示,指现存尚未处理的项目或不需要处理的提示。(九)临时证书是指相关的检验完成后,在检验机构处理检验报告以便签发长期证书时,为了使船舶营运而签发的检验证书,有效期通常不超过五个月。(十)条件证书是指由于检验港不具备完成检验或修理的条件,为使船舶完成检验或修理而签发的检验证书,通常不超过两个月。三、船舶检验登记变更时对转入检验机构的程序要求当船东提出某一现有船舶检验登记转入另一

3、检验机构,该检验机构决定接受该船转入时,转入检验机构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将船东正式申请连同“转入检验机构履行程序”(见附表一)的程序一部分一并通告原检验机构,要求获得检验信息,并同时书面通知船东应提供的图纸资料及检验要求。转入检验机构只有在所有过期检验均满意地完成,且原检验机构提出的所有过期的遗留项目均已按照原检验机构的要求完成后,方可签发临时证书或全期证书。未过期的遗留项目和需要处理的备忘和批注应在原检验机构提出的到期日前解决。如果船东无法提供所有要求的图纸资料,转入检验机构可要求船东授权从原检验机构取得有关图纸资料副本。认为有必要时,转入检验机构可要求船东授权从原检验机构检查船舶检验记录。船东

4、这两种情况原检验机构可向船东收取合理费用。在“特殊情况”下,转入检验机构在进行了尽实际可能的的检验后,可以对无法完成的过期检验和原检验机构提出的过期的遗留项目给予不超过2个月的展期,并签发条件证书。签发临时证书/条件证书或全期证书或条件证书后,转入检验机构应收回船舶持有的原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签发临时证书条件证书或全期证书或条件证书后,转入检验机构应在七个工作日内填写“转入检验机构履行程序”程序二适用部分,将临时证书/条件证书或全期证书或条件证书的签发时间、对过期检验和过期遗留项目的处理情况书面通告原检验机构。如果船舶在原检验机构存在拖欠检验费行为,除非得到原检验机构的书面同意,转入检验机构不

5、能接受检验登记。如果转入检验机构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从原检验机构获得上述要求的有关文件,转入检验机构可以进行检验登记,但应填写“转入检验机构履行程序”程序二适用部分,通告原检验机构并书面报告交通部海事局。四、船舶检验登记变更时对原检验机构的程序要求原检验机构收到转入检验机构的“转入检验机构履行程序”程序一通知后,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将船舶最新的检验信息,包括过期检验、遗留项目、备忘和批注等填写“原检验机构履行程序”(见附表二)(a)部分通告转入检验机构,并向转入检验机构通告船舶是否拖欠检验费及明确表示对方是否可以接受检验登记,如果拒绝船舶检验登记转出,应填写“原检验机构履行程序”程序一(b)部分报告

6、交通部海事局并通告转入检验机构。如果转入检验机构依据船东授权要求提供图纸资料副本或检查船舶检验记录,原检验机构应提供并可要求对方支付因此产生的费用(例如复印费)。收到转入检验机构签发临时证书或条件证书或条件证书的通告后,原检验机构应注销船舶检验登记。五、检验范围及检验周期根据检验组织管理的需要重新增加和扩大(1)对老旧运输船舶的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1年第2号)规定的老龄船舶,不论是否结合到期的定期检验,转入检验机构应进行换证检验范围的检验。新的检验周期可延续原检验周期或重新计算。(2)对老旧运输船舶的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1年第2号)规定的非老龄船舶,转入检验机构可结合到期的年度检验、中

7、间检验、换证检验进行,但不得低于年度检验。对10年及以上的船舶,还应对艏、艉尖舱、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海水压载舱和一个货舱进行内部检查。(3)对老旧运输船舶的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1年第2号)规定以外的船舶,船龄为20年及以上的,执行本条(1)款规定;船龄为20年以下的,执行本条(2)款规定。六、检验登记的变更时间自转入检验机构临时证书/或条件证书或全期证书或条件证书签发日起,船舶检验登记变更。七、分歧如果原检验机构有确切的理由认为船舶检验登记的变更没有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原检验机构应通告转入检验机构,并要求解决双方之间的所有分歧。对于两家检验机构不能解决的任何分歧,应提交交通部海事局,依据法律及

8、有关规定解决。八、生效本规定自交通部海事局公布之日起实施。发往:原检验机构/传真号:发自:转入检验机构/传真号:检验变更后船舶资料船检登记号船名船东程序一、要求原检验机构提供检验登记变更前检验信息原船检登记号原船名根据国内航行船舶检验登记变更规定,附上船东申请书,请提供该船最新的检验信息,包括所有过期检验,遗留项目,备忘和批注。收到申请变更检验登记时间年月日转出检验机构盖章年月日程序二、通告检验证书签发情况收到原检验机构检验信息时间:年月日 附上对过期检验、到期及过期遗留项目的处理检验报告。 抄送:交通部海事局 (010)xxxx xxxx 未能在规定的两个工作日内从原检验机构得到检验信息。

9、未能从原检验机构获得检验信息。 临时证书签发时间年月日 条件证书签发时间年月日 条件证书签发时间年月日转出检验机构盖章年月日x 适用 不适用 版本:200501附表二:原检验机构履行程序格式:L发往:转入检验机构/传真号:发自:原检验机构/传真号:原检验登记船舶资料船检登记号船名船东程序一(a)、向转入检验机构提供检验信息收到要求提供检验信息时间年月日根据国内航行船舶检验登记变更时检验机构履行程序,附上船舶完整检验信息。原检验机构盖章年月日x 适用 不适用 版本:200501附件2:船舶审图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1. 一般规定1.1. 为提高船舶检验质量,严把审图关,确保经过审批的图纸满足法规

10、、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和主管机关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1.2. 从事船舶审图的机构,应建立文件化的审图管理程序,以确保审图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控制。1.3. 从事船舶审图的机构,应确保充分的人力资源,从而保证审图人员与现场检验人员分离。2. 适用范围2.1.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籍新建船舶和重大改建船舶的审图工作及经主管机关授权的船舶法定部分的审图工作。2.2. 本规定也适用于拟加入中国籍现有船舶的审图工作及中国籍现有船舶稳性、强度等审图及技术评估工作。2.3. 执行中除依据本规定适用部分外,尚应满足主管机关的其他规定。3. 定义和缩写3.1. 中国籍船舶,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登记或者将在中华人民共

11、和国登记的船舶。3.2. 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本规定中的船舶检验和发证管理的主管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3.3. 审图,系指对船舶及其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的活动。3.4. 审图人员,系指授权从事与船舶及其材料和设备有关的设计文件审查并做出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结论的人员,不包括在审图活动中提供支持的人员,且这些人员也无权给出审图结论。4. 人员资质管理从事船舶审图的机构应确保审图人员具有本规定的相应资格。4.1. 资格要求4.1.1. 应具有在船舶、海洋工程、航海或其它工程类专业大学专科毕业(至少2年)及以上学历或与其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平。4.1.2.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验船人员适

12、任考试、发证规则的要求。4.1.3. 审图人员应接受包括以下内容的审图培训,以确保具备独立开展审图工作的能力。4.1.3.1. 熟悉与审图工作有关的法规、规范、技术标准和有关技术指导性文件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4.1.3.2. 岗位培训应在具备相应资格的、有经验的审图人员指导下进行。培训的时间应与所开展审图活动或种类的难度、人员经历和能力相适应;4.1.3.3. 通过内部课程、技术交流、技术文件等方式实现人员知识的更新。4.1.4. 除上述要求外,审图人员尚应满足以下要求:4.1.4.1. 从事本专业新造船检验2艘以上;或4.1.4.2. 在有经验的审图人员指导下参加3艘船舶以上的本专业

13、的审图工作;或4.1.4.3. 从事本专业新造船检验1艘,并在有经验的审图人员指导下参加1艘船舶的本专业的审图工作;或4.1.4.4. 从事本专业检验、规范研究、设计工作累计3年,其中船舶检验至少一年。4.1.5 除4.1.14.1.3要求外,从事计算机软件计算人员尚应符合以下要求:4.1.5.1 具有相应计算软件理论要求的学历或培训背景;4.1.5.2 已进行相应计算软件的专门或岗位培训,并在有相应计算软件计算资格的人员指导下参加2个相应计算的审图工作。4.2. 资格的确认4.2.1. 资格确认以下列证据为依据:4.2.1.1. 证明符合4.1.1和4.1.5.1所要求学历的毕业证书;4.2

14、.1.2. 证明符合4.1.2、4.1.3和4.1.5所要求的培训证书;4.2.1.3. 证明符合4.1.4所要求的工作经历记录。4.2.2. 对确认具备审图资格的人员,应以书面形式予以明确,内容应至少包括船舶类型和专业。5. 审图工作控制5.1. 申请、标识与评审、5.1.1. 申请方可以是设计单位,也可以为船厂、船东或其他代理人,但申请方应对图纸的质量负责,并按规定支付审图费用及其它相关费用。5.1.2. 申请方应以书面的方式向审图单位提交申请,申请书的内容至少包括:船名、工程项目名称、船舶主尺度、主机功率、辅机功率、图纸设计所依据的法规/规范等标准、航区/航线、设计单位及联系方式、建造厂

15、、工程编号、建造合同签定日期等内容。5.1.3. 收到审图申请书后,审图单位应安排人员对其进行评审,评审记录连同申请书应予保存在审图案卷中。评审内容应包括:(1) 申请方是否具有法人资格;(2) 申请方具有从事申请项目的能力情况;(3) 申请方所申请的内容是否符合审图单位的服务范围;(4)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5) 审图单位是否有能力承担所申请的项目;(6) 确定该项目的审图、复核人员及验证的安排。5.1.4. 评审后应对项目进行标识。该标识号即为今后的审图批准号,并应反映在审图意见信函中。5.1.5. 若申请变更,应进行就变更的部分评审,必要时应安排对已审的图纸就变更进行复核。

16、5.2. 图纸送审、登记5.2.1. 除另有规定外,应要求申请方提交三套图纸,审批后供:退给申请方一套,审图单位一套,执行检验单位一套。5.2.2. 申请方应确保送审图纸(含资料)所涉及的内容已按适用的法规、规范及主管机关的有关规定、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了设计或计算。5.2.3. 审图单位在收到送审图纸后,应对图纸进行识别和登记,并指派适任的审图人员对图纸及其目录的完整性和适用性进行验证。若不符合要求,应书面通知申请方5.3. 图纸审查过程要求5.3.1. 对送审的每一批图纸,应用审图流程单的形式进行过程控制,流程单应能记录审图、复核、验证、批准人员的相应签署及时间。5.3.2. 审图单位应注意与

17、设计单位沟通,以安排重要图纸先行送审,如决定吨位的图纸(以便决定吨位),决定与施工进度的重要图纸。5.3.3. 审图人员应按确定的法规、规范、主管机关的有关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等对送审的图纸进行审查。5.3.4. 审图按专业分工进行,对于同一张图纸设计跨专业内容时,应安排相关专业审图人员进行会审。5.3.5. 审图单位应就图纸送审进展程度保持与申请方及执行检验单位联系,以避免超前施工等情况。5.3.6. 对审图中涉及法规、规范及主管机关有关规定的解释、等效和免除问题时,由审图单位审核后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机关批准。5.3.7. 按法规、规则、规定及规范(包括相应指南)等标准规定的计算项目,适任的

18、审图人员应根据规定要求进行校核计算,并作记录和签署。对有代表性的计算可采取抽样验证的方法。5.3.8. 审图单位在发送审图意见和批准图纸前,应指派适任的复核人员按照审图项目检查表规定的复核项目对主要图纸以及审图意见信函进行复核。5.4. 审图验证及批准5.4.1. 审图验证应包括审图人员对送审图纸的完整性和适用性验证(5.2.3)、审图人员对所审图纸审核项目完整性和正确性验证、复核人员对复核项目正确性验证及申请项目全部图纸审毕后的最终验证。验证记录应保存在审图案卷中。5.4.2. 对于较复杂的审图项目,必要时审图单位应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在相应图纸批准前或相应的设计阶段可安排专家评审,以确认设

19、计或审图结论。评审会记录应保存在审图案卷中。5.4.3. 审图意见可直接标在图纸上,也可以在审图意见信函中描述。审图意见信函除标识审图号外,还应予以编号。当审图意见仅以信函的形式表述时,除在图纸上盖审批章外,还应盖“请见审图意见信函,编号:”5.4.4. 审图意见函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5.4.4.1. 审图依据和批准条件;5.4.4.2. 审查过的图纸目录;5.4.4.3. 每张图纸上所盖审批章的种类(批准或者备查);5.4.4.4. 对应于每张图纸的审查意见(如有时),若审图意见写在图纸上,应说明;5.4.5. 批准的图纸,如有原则性修改,执行检验单位应通知申请方将有关修改部分图纸重新提交审

20、图单位审批。执行检验单位负责对业经批准图纸的非原则性修改部分的审批或确认。5.5. 审图信息的反馈5.5.1. 审图单位应及时处理申请方或执行检验单位对业经批准图纸的反馈意见。5.5.2. 在审图中发现有关法规、规范的技术问题时,审图单位应将有关信息反馈法规、规范编制单位,同时抄送主管机关。6. 附录6.1. 审图项目检查表(样本)附件:船舶审图项目检查表船体部分编号 审 查 项 目 审图 复核一、通用项目01 船体结构所使用的材料级别02 高强度钢的使用03 构件尺寸的校对04 计入中剖面模数的构件在中部0.4L区域的连续性05 构件的连续性、过渡与布置的合理性 06 高应力区集中应力与硬点

21、的检查07 普通船重货加强08 甲板开口角隅加强09 机舱区加强 10 上层建筑和甲板室 11 首柱结构、球鼻首12 船端结构加强13 船端底部外板加强 14 外板过渡区域厚度15 外板局部加强16 冰区加强17 支柱、非水密支承舱壁18 油密和水密舱壁19 主机座结构20 尾柱m、尾轴架m、挂舵臂21 货舱口及围板结构、舱口盖22 防腐蚀控制(如要求减少结构尺寸时) 23 首尾门24 车辆甲板、车辆跳板25 拖曳设备布置及有关强度计算26 甲板货物绑扎布置(包括驳船) 27 舵系结构及其强度计算28 锚设置布置图及舾装数计算29 总纵强度计算29.1 各种装载情况静水弯矩与静水切力计算29.

22、2 许用合成弯矩的折减29.3 计入船中剖面模数的构件面积折减29.4 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计算29.5 屈曲强度30 大开口船总纵强度计算30.1 总纵强度计算30.2 按规范要求至少七个剖面模数和惯性矩计算30.3 静水弯矩及静水剪力计算30.4 垂向波浪弯矩及水平波浪弯矩计算30.5 翘曲应力计算30.6 合成应力计算31 总体布置m,e31.1 船舶特征(类型、船籍、航区等) 31.2 防撞舱壁及尾尖舱壁位置31.3 舱室布置31.4 持有船员舱室设备证书的特殊要求31.5 持有乘客定额证书的特殊要求31.6 脱险通道31.7 驾驶室视线31.8 专用船舶的特殊要求32 载重线32.1

23、全船金属门、窗、小舱口盖布置(包括舷门、首尾门) 32.2 通风筒、空气管及排水口布置及结构m32.3 全船栏杆、步桥、安全通道与安全绳布置32.4 干舷计算32.5 船首高度计算32.6 储备浮力计算32.7 载重线标志(包括分舱载重线)32.8 木材载重线33 完整稳性计算33.1 装载情况33.2 纵倾与稳性33.3 许用重心高度33.4 受风面积及风压力臂33.5 进水角33.6 自由液面修正33.7 结冰34 散装谷物稳性计算34.1 装载情况34.2 纵倾与稳性34.3 倾侧体积矩34.4 许用倾侧力矩34.5 进水角及甲板边缘入水角34.6 自由液面修正35 非排水状态的完整稳性

24、计算(适用时) 36 分舱和破舱稳性计算36.1 可浸长度(客船)36.2 破损前装载情况36.3 破损情况36.4 最终状态及剩余稳性36.5 进水角36.6 自由液面修正36.7 许用重心高度36.8 横贯浸水装置m36.9 海损控制图m, e36.10 海损小册子m, e37 装载手册38 消防38.1 防火区域划分38.2 主竖区划分38.3 脱险通道38.4 起居处所与服务处所内梯道与电梯的保护38.5 车辆处所、特种处所、滚装处所的保护38.6 救生设施、集合点、外部梯道和脱险通道等的保护38.7 全船通风系统布置m38.8 全船绝缘布置38.9 全船甲板敷料布置38.10 可燃材

25、料的限制使用38.11 防火结构典型节点38.12 消防员装备38.13 紧急逃生呼吸装置38.14 防火控制图m,e39 救生设备39.1 救生艇筏(包括救助艇)配备39.2 救生艇筏(包括救助艇)集合、登乘、降落与回收布置39.3 救生艇筏(包括救助艇)的存放39.4 登乘梯及其布置39.5 抛绳配备39.6 救生圈设备39.7 救生衣配备39.8 救生服配备39.9 烟火信号配备40 引航员梯布置41 舷梯装置布置42 信号设备42.1 基本号灯(包括备用号灯)和作业号灯的配备与布置e42.2 通信闪光灯配备e42.3 号旗的配备与存放42.4 声响信号器具的配备与存放m43 船舶压载水

26、管理计划44 吨位丈量二、附加项目45 规范规定的直接计算45.1 双壳油船结构直接计算45.2 集装箱船结构直接计算45.3 散货船结构直接计算45.4 散货船货舱舱口盖强度计算45.5 取得重货加强且指定空舱或间隔装载船级附加标志的散装船船底板架强度计算45.6 其它特殊的装载46 高速船附加要求46.1 结构材料的使用46.2 侧壁结构(气垫船) 46.3 水翼结构及其强度计算(水翼船) 46.4 围裙布置及结构(气垫船) 46.5 围裙连接图(气垫船) 46.6 双体船结构 47 集装箱船附加要求47.1 集装箱底座下方局部加强47.2 箱格导轨结构47.3 集装箱排列与重量分布47.

27、4 集装箱系固47.5 船首砰击计算47.6 冷藏集装箱的布置47.7 人员安全通道的布置48 敞口集装箱船附加要求48.1 船舶满载情况下货舱浸水状态的总纵强度计算48.2 模型试验报告(如按耐波特性确定干舷时)48.3 集装箱系固49 散货船特殊要求49.1 舷侧结构49.2 进水状态下的总纵强度49.3 货舱进水状态下的水密槽形横舱壁的强度49.4 考虑进水时的货舱许用装载量 49.5 货舱载货量与吃水关系曲线49.6 装卸货顺序50 挖泥船或泥驳50.1 泥舱、泵舱、挖掘机械舱和开槽剖面50.2 泥舱和开槽端部过渡布置50.3 对开式挖泥船和泥驳总纵强度50.4 对开式挖泥船和泥驳甲板

28、铰链、液压装置和甲板室铰链51 油船附加要求51.1 货油舱的分隔与布置51.2 油船专用压载舱、清洁压载舱舱容和布置51.3 油船专用压载舱保护位置和保护面积计算51.4 油船污油水舱布置与容积计算51.5 油船装卸操作手册(适用于双壳油船) 51.6 应急拖带装置51.7 货油舱舱口、进入货物区域处所通道52 液化气体船附加要求52.1 液货舱位置52.2 独立式液舱支承和固定装置52.3 独立式液舱防浮装置52.4 C型独立式液舱应力消除程序52.5 液货舱设计载荷和结构分析52.6 B型和C型独立式液舱的应力分析52.7 液货舱冷却程序52.8 液舱绝热层52.9 薄膜式液货舱主屏壁和

29、次屏壁模型试验的技术文件52.10 操作手册53 散装化学品船附加要求53.1 液货舱位置53.2 独立式液货舱的支持和固定53.3 压力型独立式液货舱的应力分析53.4 拟装运危险化学品与有毒液体物质名单53.5 操作手册53.6 船上有毒液体物质海洋污染应急计划54 装运危险货物船附加要求54.1 装载危险货物公约要求与采取措施对照表m,e55 起重设备55.1 起重设备布置55.2 起重设备受力计算55.3 计算工况及计算结果55.4 活动零部件与固定零部件的许用工作负荷与计算结果55.5 活动零部件与固定零部件布置位置55.6 起重柱、起重机基座56 消防船附加要求56.1 灭火作业时

30、保持船位说明56.2 操作手册57 直升机甲板设施57.1 直升机甲板的强度及布置57.2 直升机甲板的消防措施58 装载仪软件认可58.1 用户手册58.2 实船测试工况 58.3 船级附加标志的授予审图验船师 复核验船师 日期 日期 角标注:m 与轮机会审项目; e 与电气会审项目。 船舶审图项目检查表 轮机部分编号 审 查 项 目 审图 复核01 轮机说明书02 机械设备明细表 03 机、炉舱布置03.1 出入口和脱险通道03.2 舱柜分隔03.3 燃油舱柜的布置04 应急发电机室布置e04.1 原动机起动的第二能源04.2 供电时间和要求04.3 确定燃油柜容量05 舱底水和压载管系布

31、置05.1 管子、舷旁及防撞舱壁上阀的材料05.2 舱底水吸口的布置05.3 舱底泵的数量、型式和排水量05.4 舱底水管内径计算05.5 泵及管路布置合理性05.6 止回布置05.7 穿过防撞舱壁的管子和阀件布置06 空气管、测量管和溢流管路h07 疏排水管路系统布置08 主辅机和锅炉燃油系统布置 09 主辅机滑油管系布置10 主辅机冷却水管系布置11 压缩空气管系布置12 蒸气、凝水、乏汽管系布置13 锅炉给水管系和锅炉泄放管路布置14 燃油加热管路布置15 主辅机和锅炉排气管路布置16 机舱通风管系布置h17 热油装置系统布置18 轴系布置19 推力轴、中间轴、尾管轴、螺旋桨轴20 尾管

32、布置(包括油封装置和尾管轴承) 21 轴系强度计算22 螺旋桨强度计算23 螺旋桨液压装配及计算24 轴系扭振计算25 轴系纵振计算26 轴系回旋振动计算27 轴系校中计算28 油船补充项目28.1 货泵舱和首泵舱布置28.2 货泵舱、首泵舱和隔离空舱舱底水管系布置28.3 货油输送管系及扫舱系统布置28.4 货油舱加热系统布置28.5 货油舱透气系统布置28.6 货油舱闭式测量系统布置28.7 惰性气体系统布置28.8 固定式甲板泡沫灭火系统布置计算28.9 甲板泡沫装置站室布置28.10 货泵舱通风系统布置28.11 专用压载水系统布置28.12 原油洗舱系统布置、原油洗舱操作手册28.1

33、3 排油监控系统布置、排油监控操作手册28.14 双层壳体间隋化通风和可燃气体探测系统布置28.15 锅炉使用原油或污油作为燃料的管子布置28.16 货物蒸气收集系统布置29 高速船补充项目29.1 舵操纵系统说明书29.2 舵操纵系统布置29.3 喷水器布置29.4 垫升系统轴系布置30 冷藏船补充项目30.1 制冷机舱布置30.2 制冷装置说明书及制冷能量计算30.3 制冷剂、盐水和冷却水管系30.4 空气冷却系统布置30.5 冷藏船内盐水管或制冷剂管布置30.6 冷藏舱内温度测量管及(或)感温器布置31 自动化船舶附加项目e31.1 所有自动控制和遥控系统、报警系统及安全系统31.2 自

34、动控制的项目31.3 测量显示点31.4 报警点31.5 安全系统项目31.6 监控点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及数量31.7 控制站(室)、控制(屏)的布置31.8 自动化系统的动力源系统布置32 水消防系统及计算32.1 消防泵配置数量32.2 消防泵排量32.3 应急消防泵的配置32.4 消防水总管上的隔离阀32.5 消防栓的布置32.6 国际通岸接头32.7 应急消防泵舱布置33 固定灭火系统布置33.1 机炉舱、货泵舱固定灭火系统布置33.2 机炉舱、货泵舱固定灭火剂用量计算书33.3 装货处所固灭火系统布置33.4 装货处所固定灭火剂用量计算书33.5 自动声响报警装置33.6 油漆间及易燃

35、物料间的灭火布置33.7 固定式局部水基灭火系统布置33.8 厨房炉灶排气管道及其灭火系统布置34 载运危险货物船附加项目34.1 保证消防水供水立刻可用的布置34.2 甲板下装货处所冷却系统布置34.3 闭式危险货物处所的舱底水管系布置34.4 开式滚装货处所及不能密封的闭式滚装货处所的固定 压力水雾系统布置35 液化气体船附加项目35.1 液货管系和处理管系布置35.2 设计温度低于110的管系的完整应力分析35.3 速闭截止阀控制系统布置35.4 低温管路隔热层图纸及布置35.5 管路电气接地布置35.6 安全释放和压力/真空阀,相连的透气系统布置35.7 货舱处所、屏壁间处所和货物管路压力释放系统35.8 保持液货舱蒸气压力低于MARVS的装置布置35.9 空气闸及其报警装置布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