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1 数一数、比一比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掌握10以内的各数的形成,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使学生通过游戏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数数2、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教学过程 1、游戏一:数手指 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2、 打开课本,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数数图中的数量。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数图中的数量。老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给学生展示的
2、机会,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交流的好习惯。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3、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4、打开课本第6页,观察美丽的图画,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明白“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多少呢? 熟练使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比较多少。 5、做活动 活动一:老师拿出两支笔,请学生认真观察,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吗?活动二: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铅笔,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活动三: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一样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长”、“短”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有长有短。请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哪个物体长一些,哪个物体短一些?小组合作探究比长短的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和展示成果的机会。 归纳一般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时,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6、 活动四:任意指两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
4、,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老师往旁边一站,这时又是谁高?谁矮?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高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通过活动初步感知“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学生自由寻找教室里“高矮”的例子,并自由讨论。9、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觉得比长短和比高矮有什么区别吗?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置的物体长度的比较叫做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做比高矮。10、完成随堂作业:练习一与同步练习。11、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呀?(数数,认识1-
5、10,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课堂练习附数学课本第11页练习一附同步练习第1-5页总结熟练掌握1-10以内的数数,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作业布置同步练习1-5页,临摹1-5上课注意点1、游戏注意安全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2 位置、1-5的认识、认识符号“”、“”、“”、“”、“”、“=”并会使用这三种符号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第6-8页把1、2、3、4、5每个写两排上课注意点1、游戏注意安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握笔姿势,书写规范、工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3 序数、分解和组成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
6、区分几个和第几。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教学重点、难点1、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2、让学生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教学过程1、复习:数的书写。2、教学第几。观察书本第15页,小朋友们一起坐公交车去春游。数一数有几个小朋友?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你能把书上的空格填好吗?了解第1,第2,第3,第4,第5请小朋友们上台排成一排,自己排第几,谁排第1,第2?了解顺序 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还可以表示第几个。所以数字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数量,还可以表示事物的位置。3、 猜一猜: 2的组成共有2支笔,左手有1枝
7、,右手有几枝?老师有2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小朋友,那么应该怎么分呢?(一人一个,所以2可以分成1和1,1和1组成2)3的组成共有3支笔,左手有2枝,右手有几枝?共有3支笔,左手有1枝,右手有几枝?那么老师现在有3个苹果,要分给两个小朋友,现在应该怎么分呢?(1和2,2和1)4、4的组成那么现在老师有4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 4 4 4 3 1 2 2 1 35、5的组成5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又该怎么分呢?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读一读。 6、找朋友 2 4 4 3 1 2 3 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7、 填数 4 5 4 5
8、3 2 ( ) 3 2 ( ) 1 ( ) 1 ( )2 ( ) ( ) 1 8、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书写规范认真课堂练习书本第15页、第16页练习题同步练习第9-10页练习四总结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并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熟练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作业布置1-5每个抄写四行上课注意点书写规范,学会区分几个和第几,把握好5以内的数字分解与组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4 加法、减法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和减法来解决。2.通过学
9、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和减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规范写字。出示数字,读数。按顺序填数:1 ( )3 ( )5。2、探究新知: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用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1支铅笔与1支铅笔放到一块儿。教师:把1支铅笔和一支铅笔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1+1=2)3、学习加法算式 由铅笔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1。 教师: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板书“+”。引
10、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进一步说明:把1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读加法算式。教师范读,学生自己读,跟同桌互相读。 4、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1=2来表示的加法事例。现在把2支铅笔和1支铅笔放在一块,应该是几支?你能用刚刚学会的“+”“=”来列式吗?(2+1=3)再指笔问: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1+2=3)5、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 (要求每人都摆一次:1+2,2+1,1+3,3+1)6、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
11、17页,认真观察图片,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物品,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7、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8、探究新知: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原本有5个苹果,吃掉2个苹果,手里还剩下几个苹果。(3) 9、教师:5个苹果吃掉2个苹果就是从5里面去掉2,求还剩几的意思。 10、.学习减法算式 教师:从5里面去掉2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5里面减去2个。 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 11、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2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12、教师进一步说明:从5里面减去2个,用减法计算。 1
12、3、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学生自己读,同桌互相读。 14、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是数字几?(3)让一个小朋友下去,现在是数字几?(2) 小朋友们可以列出减法算式吗?(3-1=2) 15、我当小老师: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减法算式题 16、小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学会了什么?有了那些体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附课本第20页和21页 总结巩固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并掌握5以内的数学加法、减法计算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第11-12页 练习五 2、1-5每个抄三行 3、试卷一张上课注意点熟悉并掌握加法计算,书写规范、工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5 0的认识、认识图形和物体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
13、.通过操作,准确体验0认识0,掌握0的写法。2.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数的顺序。3.使学生初次感知0的含义,正确地理解。4.学会用0计算加减法5、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梯形)并了解各个图形的特征2.认识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知道名称并会辨识。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0的含义,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 2、初步认识图形,辨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1、教学0表示没有的含义。观察课本第19页,兔子正准备吃桌子上的3个蘑菇。 2、观察第二张图。 图上兔子吃了几个蘑菇?桌子上还剩几个蘑菇?
14、 兔子吃了1个蘑菇,桌上还剩2个蘑菇。 3观察第三张图,兔子又吃了几个蘑菇,桌上还剩几个蘑菇? 兔子又吃了一个蘑菇,桌上还剩1个蘑菇。 4、观察第四张图,兔子又吃了几个蘑菇,桌上还剩几个蘑菇?兔子又吃了一个蘑菇,桌上一个蘑菇也没有了。教师小结: 桌上一个蘑菇也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这个数字读作“0”,“0”表示没有。“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 5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0”的用法和含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5个,还剩0个。小华有了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你一定还会说出许多这样的例子,试着说说。 6、教学0表示
15、起点的含义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直尺。 刚才同学说得非常好,你对0有了初步的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0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拿出你的小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在这里还可以表示什么? 出示直尺。 请你看仔细观察直尺,0在这里表示一段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表示量东西从这里开始。 这个0应排在谁的前面?为什么排在1的前面? (因为0是起点。) 指名数直尺上的数:从05。 齐读:05,50。 7、教学0的书写 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成椭圆行。 9、有关0的加、减法。 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 “我们已经知道了0是一个数,所以它也像其他数一样可以进行计算。下面我们就学习有关
16、0的加、减法。” 小芳手里有两个气球,两个气球都飞走了,她手里还剩几个?算式是:2-2=得几?为什么? 练习44 22 55 11 你有什么发现?一个数减去与它同样多的数得0。 一个数加0。 一个碟子里有三颗草莓,另一个碟子里有几颗草莓?一共有几颗草莓?你怎么知道的? 算式是:30得几?为什么? 练习做一做(1)20 30 50 从以上算式你知道了什么?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想一想04、03、05等于几? 从这几道题中可以看出什么?(0加上一个数,还得那个数。) 想一想00等于几? 一个数减去0。想一想50等于几?() 50就是从5个东西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所以还是5。 板
17、书:505 40、30、20、l0等于几?为什么?00等于几? 10、观察书本22页的图形,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像豆腐块,方方正正的 长方形:像课本,长长方方的 三角形:像三角尺,有三个角都是尖尖的 圆形:像月饼,圆圆的 半圆形:像月亮,圆形的一半 梯形:像梯子 11、继续观察22页的立体图形,你觉得它们又有什么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12、拼图形,发现什么? 用2个相同的正方形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个长方形、2个三角形呢?两个圆呢? 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18、圆、梯形随意组合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用多个相同的图形拼,能拼成什么图形? 说说你的发现? 13、说说图形与物体的关系?图形可以是物品的某个面,物体由图形组成。 14、思考: 用2个相同的正方体看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个长方体、2个圆柱型呢? 用2个不同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吗?2个长方体、2个圆柱型呢? 用多个相同的图形拼,能拼成什么图形? (2个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2个相同圆柱型可以拼成一个圆柱型,2个相同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4个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 9、小结: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课本第19页、第24-15页总结1、 理解0的
19、意义,学会有关0的运算2、 认识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梯形)并了解各个图形的特征,知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并会辨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作业布置 上课注意点 1、理解0的含义,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书写规范、工整 2、学会辨识各种图形以及物体,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6 分类、6-8的认识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到8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8。4.使学生知道8以内数的数
20、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掌握6-8的分解与组成。教学重点、难点1、 学会物体进行分类方法2、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到8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教学过程1、 观察书本26页,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把它们分别放入篮子里,这就是分类。2、 是不是还可以根据颜色对它们进行分类呢?请你根据颜色再帮它们分一下。3、 完成26页上动物的分类。还有哪些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还有哪些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不是还有生活在添上的动物?4、 书本27页,请你帮花花鞋店的老板将鞋子分类。有哪些分类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是不是觉得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呢?)5、观察下面的物品,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说说你的
21、分类理由。6、复习导入: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0、1、2、3、4、5。7、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6、7、8的认识)8、打开书本第30页,数一数有几个贝壳,几颗海星?(6和7) 6和7谁大?(66) 6可以分解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组成6?(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 那么7呢?(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 学会6和7的加减法算式。5+1=( ) 1+5=( ) 61=( ) 65=( )9、完成课内作业以及同步练习相关题目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 课本第28-29页 练习四 课本6
22、、7、8的书写总结学会分类的含义以及物体进行分类方法,会读写6到8作业布置上课注意点明确物体分类的方法,学会动手分类书写规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7 9-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9到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9-10。2.使学生知道10以内数的数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使学生掌握9-10的分解与组成。4、使学生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9到10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并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我们以前学习了哪些数字? 0、1、2、3、4、5、6、7、8。2、你想知道更多的数字吗?你想知
23、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吗?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什么?(9、10的认识)3、打开书本第32页,数一数有几个泡泡,几朵小花?(8和9) 8和9谁大?(88) 8可以分解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组成8?(1和7,2和6,3和5,4和4,5和3,6和2,7和1) 那么9呢?(1和8,2和7,3和6,4和5,5和4,6和3,7和2,8和1) 学会8和9的加减法算式。3+5=( ) 5+3=( ) 83=( ) 85=( )4、 打开书本第34页,数一数有几个梨?(10) 10和9相比谁大睡小?怎么表示?(99) 10可以分解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组成10?(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6和4,7和
24、3,8和2,9和1) 学会10的加减法算式。5、 完成课内练习和同步练习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1、 课本9、10的书写2、 同步练习第19-24页相关习题总结会读写6到10,并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第19-24页 练习九、十、十一剩下的题目上课注意点书写规范性,计算准确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8 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2、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计算。3、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连
25、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1、观察书本第36页,有3只蜜蜂在采花蜜,过了一会,左边来了2只蜜蜂,现在有几只蜜蜂?用算式怎么表达?(3+2=5)过了一会,右边也来了1只蜜蜂,现在有几只蜜蜂?用算式表达出来。 (3+2+1=6) 你发现了吗,在这里有个不一样的算式“3+2+1”,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连加。 2、这样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3+2=5,再算5+1=6) 3、课内练习 4、继续看第36页,一共有8只蜜蜂在采花蜜,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蜜蜂?(82=6) 过了一会,又飞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
26、蜂蜜?(822=4) 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读读这个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这就是连减。5、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 课内练习五总结学习掌握10以内的连加、连减运算作业布置上课注意点书写规范,运算正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9 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 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及计算顺序,正确计算。2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
27、义及计算顺序。教学过程 1、复习:口算 5-2-1= 8-5-3= 9+0+1= 4+3+2= 5+4+1= 6-5-1= 提问:521和4+3+2你是怎么算的? (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书本第38页,公交车上原来有7个人,到站后后门下车2人,车上有多少人?(72=5) 前门上车3人,请问公交车现在有多少人?列出算式。(72+3=8) 观察算式,学习72+3的计算顺序,先算72=5,再算5+3=8。 观察书本第38页,原来池塘里有5只小鸭子,又来了3只小鸭子游泳,过了一会,2只小鸭子回家去了,现在还剩几只小鸭子?
28、请列出算式(5+32=6) 3、观察这两道算式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连加、连减一道题里只有加或者减,而这道题里既有加又有减。) 4、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5、再仔细的想一想,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发现计算顺序都是从左到右的规律,记住算法) 6、巩固练习 43 29 105 51043 25 105 50 7、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加减混合计算的时候,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 8、学习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诀表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
29、1、 填一填2、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43 29 105 51043 25 105 50总结学习掌握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会背诵10以内的加法减法口诀表作业布置上课注意点书写规范,计算正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10 1120各数的认识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通过实际操作认识1120各数。2、认识感悟10个一是十。3、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4、会读写1120各数。5、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10个一是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2、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教学过程1、观察课本第42页,有10根小棒,捆在一起,问:这捆小棒有多少根?10根小棒叫做一个十。齐读:10个一是十,一个十就是
30、10个一2、 一捆10根小棒,再加上1根小棒,就是11(十一)。3、 12、13根小棒应该是一捆10根小棒再加几根小棒?4、 14、15、16、17、18、19、20根小棒又是怎样的呢?20根小棒是2捆10根小棒。5、 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有1个十在十位写1,有2个十在十位写2,有几个一在个位写几。6、 观察课本第43页,数一数分别有多少铅笔?7、 观察计数器图,十位,个位上的珠子表示什么?8、 书写1120,齐读1120 。9、 根据数画珠子,并比较大小10、 猜猜我是谁11、 小结: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课本第4
31、4-45页 练习六总结认识10个一是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理解个位、十位的意义。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第29-30页 练习十四上课注意点书写规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11 认识钟表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2、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教学过程1、展示钟表,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闹钟可以叫我起床。时钟会告诉我上学的时间到了) 你认为钟表的作用大吗?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2、你了解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自由说。我知道钟面上有长针和短针。我会看时间。)3、认识钟面
32、。 仔细观察手表,你发现钟面上有什么呢?我们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分针,还有12个数。(认识时针和分针)我们发现时针和分针走的方向是一样的。(顺时针)4、归纳: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5、认读整时、半点。观察课本第46页,上午7点的时候小猪起床了,晚上9点半的时候小猪睡觉了。6、请你读出以下钟表的时刻。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就是6时整。时针指着7和8的中间,分针指着6,就是7时半。7、分类并整理以上六个钟面。 黑板上的钟面,我们可以怎样整理呢?(整时的分一类、半时的分一类)8、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得出结论: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9、 完成课内练习10、 小结:今天学会了看钟表,回家看看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示怎样的。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堂练习1、现在是几时?过2个小时后是几时?2、根据时间填上分针3、课本第48-49页 练习七总结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作业布置同步练习第31-32页 练习十五上课注意点准确说出钟面时间,计算时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12 20以内的加减法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1、 通过计算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 将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经典文献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义乌地区2024-2025学年初三预测金卷(化学试题理)含解析
- 冀中职业学院《生物材料学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医学发育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策略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桥梁检测与加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密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六中学初三下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英语试题及答含答案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生物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重点中学全国中考大联考信息卷:化学试题试卷(2)含解析
- 职工诉求记录表
- 幼儿园大班社会《认识交通工具》课件
- 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我们是未成年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结肠炎个案护理
- 无人机应用技术概论-第-1-章-绪论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HG∕T 2366-2015 二甲基硅油 标准
- 2024年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上(选择题)
- 槟榔园出租合同范本
- 煤炭开采特种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
- TDT 1015.2-2024 地籍数据库 第2部分:自然资源(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