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传播慢性HBV携带者病程及HBV血清标志物分析_第1页
母婴传播慢性HBV携带者病程及HBV血清标志物分析_第2页
母婴传播慢性HBV携带者病程及HBV血清标志物分析_第3页
母婴传播慢性HBV携带者病程及HBV血清标志物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母婴传播慢性HBV携带者病程及HBV血清标志物分析         【关键词】  母婴传播摘要 目的:探讨母婴传播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病程的变化情况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表达。方法:对62例母婴传播的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连续10 a13 a监测其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62例对象中,47例未经任何治疗者在13年中有3例出现ALT升高,3例HBVM模式发生改变。15例经抗病毒治疗者有7例出现ALT升高,只有2例HBVM模式发生改变

2、。结论:经母婴传播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三个临床阶段,其乙型肝炎e抗原转换率只有8.1%,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反而引起肝细胞破坏。关键词 母婴传播;慢性;肝炎病毒乙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say the Course of the Mother to Infants Transmission the 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 and the Exhibition of the HBV Serum Sign MatterLIN Yingqing(Peoples Hospital of Nanao County, Nanao,Guangdong

3、, 5159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ing the develop of The chronic asymptomatic HBV carrier (ASC) from the mother to infants transmission,and discuss the exhibition of the Hepatitis B Virus Serum Sign Matter(HBVM).Methods To detect the HBVM and ALT of 62 infants who have ASC for a series of ten

4、 to thirteen years.Results In these 62 examples,47 infants didnt have any cure for thirteen years and between them 3 infantsALT haven hoisted and the other 3 infants HBVM mode have changed,15 infants had therapied by the antivirus,and in between them,7 infantsALT havent hoisted,none but 2 infants HB

5、VM mode have changed.Conclusion The mother to infant transmission ASC from the mothers do not appear three clinic phase in evidence,their Eartigen transform rate ofhepatitis B virus only 8.1%,on the contrary,it will destroy the liver cell if you therapy by the antivirus.Key words:Mother to infant tr

6、ansmission;Chronic;Hepatitis B virus;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病毒低复制期,被认为是HBV慢性感染自然病程的3个连续阶段1。我们对62例经母婴传播的ASC进行了连续13 a的监测观察,目的在于探讨经母婴传播的ASC病程的发展情况及HBV血清标志物的表达及变化。1  方法和材料1.1  方法  从1992年至1995年,选取在我院出生的62例母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并且未在产前应用过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婴幼儿,男36例,女26例。在出

7、生后的0.5 a3 a内第一次采血检查HBVM5项(即乙肝二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ALT。以后每0.5 a1 a复查1次,随访观察时间从1992年2月至2005年3月。当出现肝功能受损指标时检查时间缩短为1个月3个月1次。所有对象在整个随访监测过程中均未注射过乙肝疫苗及HBIG。1.2  试剂  HBVM5项采用上海科华乙肝二对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ALT采用上海长征ALT干粉试剂和上海科华ALT液体试剂,均为酶动力法。大于40 U/L者定为升高。所有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1.3  仪器  采用荷兰威图ISP半

8、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意大利科尼200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  结果初次检测的所有62例对象中,“大三阳”(即HBsAg+、HBeAg+、抗HBc+)57例,“小三阳”(即HBsAg+、抗HBe+、抗HBc+)5例。在12 a的随访中,有5例HBVM为“大三阳”者发生模式改变,有4例转为“小三阳”,1例转为HBsAg+和抗HBc+。其中3例是在没有采用任何治疗措施、且自身无症状的情况下转变。全部病例在初次检查中ALT没有升高。但在以后的随访中有10例升高,“大三阳”9例,“小三阳”1例。其中有7例是因治疗而升高,3例属自然病程发展而升高。3  讨论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联

9、合国儿童基金会/艾滋病基金会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乙型肝炎死亡率列传染病第7位。我国的HBV感染者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3。新生儿及3岁以下婴幼儿感染HBV后,绝大多数将成为慢性HBsAg或HBV携带者,其中一部分将发展成为急性和慢性肝炎、肝硬化或肝癌。而HBV母婴传播者绝大多数发展为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感染4。其特点是:HBeAg阳性,血清HBV DNA高水平,ALT正常。我们的研究结果与此接近。         体内HBV是否复制的金标准,较一致的共识是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5。对HBV

10、M与HBV DNA的关系己有多位作者论述6,7。普遍认为,HBsAg阳性者中有超过70%的病例存在病毒复制,而HBsAg+、HBeAg+者,HBV DNA阳性率为接近100%。因此可以认为,HBVM“大三阳”者基本上都存在病毒复制状况。有作者8认为病毒复制活跃者与ALT的升高具有相关性,但是,在我们的研究中,47例“大三阳”者仅有3例在自然病程的发展中出现ALT升高,占6.4%。这可能正是母婴传播与成人感染的不同之处。做为反映肝细胞损伤的外在表现指标,ALT升高提示母婴传播者从免疫耐受期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期(免疫清除期)。此一发展时期的时间间隔有多长?目前尚少见有统计报道。但应该是依患者的免疫

11、等个人体质及感染方式和病毒载量的不同而不同,与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的程度、病毒株是否已有“复合性变异”以及感染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体液免疫状态、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损伤或肝外感染及病变等有关。我们研究发现,母婴传播的ASC有90%以上在最初的13 a内并未出现慢性乙型肝炎期。但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还有待继续进行观察分析。对于母婴传播处于免疫耐受期的ASC,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药物可清除此类感染者体内的HBV,因此认为此类感染者无需治疗4。在我们的研究中,47例未经任何治疗者在13 a中只有3例出现ALT升高,3例HBVM模式发生改变。而15例主动要求进入抗病毒治疗的对象,有7例ALT在治疗前正常

12、,而在整个治疗过程均升高,达82 U/L850 U/L。停止治疗后即复常,且以后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母婴传播者病毒同机体的存在是与生俱来的,人体肝细胞可以通过内生性或外源性细胞因子启动细胞内信号途径而发挥非溶细胞性清除HBV的作用9。正常情况下这种方式不会对肝细胞造成损伤。当治疗做为一种手段改变了机体对病毒的清除方式后,过强的机体免疫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造成免疫损害便引起了肝脏病变。15例经治疗的对象只有2例HBVM出现转变,仅占其13.3%,且都是治疗前ALT升高者。可见,对不伴ALT升高的ASC行抗病毒治疗,其HBV治疗应答率并不高。全部对象也只有5例HBVM模式

13、发生改变,仅占8.1%。这是由于慢性携带者的HBV复制相对稳定,HBeAg自然转换率很低,某些药物对转氨酶正常者HBeAg阳性转换率更低10。由此进一步证实,对免疫耐受期母婴传播的ASC进行治疗并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持续性HBV感染者的免疫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在以后的病程发展中可能还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对这些患者的肝细胞学及以后病程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  张宜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浅见J.传染病信息,2002,15:102103.2  朱启.重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4):199200.3  王

14、建设,朱启.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4):308310.4  庄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防治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5):324.5  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7.6  夏邦世,潘辉,余珍波.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与血清标志物模式及肝功能的关系探讨J.检验医学,2004,19(4):355357.7  梅秀珍,刘兴祥,李桂珍.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五项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J.江西医学检验,2002,20(6):351352.8  邓君,饶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