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居民幸福指数最高的目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认真落_第1页
好、居民幸福指数最高的目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认真落_第2页
好、居民幸福指数最高的目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认真落_第3页
好、居民幸福指数最高的目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认真落_第4页
好、居民幸福指数最高的目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认真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居民幸福指数最高”的目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改善民生为主线,着力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推进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实现园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园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解决实际问题与提升三农发展水平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和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相结合。重点把握以下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提升品位。进一步优化园区空间规划,促进社区、集镇布局更趋合理。按照完善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强化片区规划理念,打破界限,推进现代农业“一核心五基地”建设。进一

2、步完善园区生态发展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和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性详细规划,优化开发格局,形成园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社会发展项目的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的新格局,充分发挥规划对园区整体空间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2.坚持富民强区,提升质量。始终把富民强区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权益,着力建立健全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让广大农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农业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园区繁荣和谐。3.坚持生态优化,提升形象。按照创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的要求,重点实施拆坝建桥、河道疏浚、生活污水处理和村庄绿化等农村基础设

3、施建设工程,优化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体系,促进园区生态更协调,结构功能更优化,村庄布局更合理,生态环境更宜人,社会形态更和谐,既展现传统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4.坚持整体推进,提升实效。联系实际,因地制宜,把握重点,以点带面,把生态环境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促进园区与社区、经济与社会、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确保改革整体推进。三、总体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园区的实际,结合建设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区的要求,力争用3年时间,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立一跳三,推进服务业、旅游业发展,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主的富

4、强、繁荣、极具特色、富有活力的新农村;成为对外展示现代农业的窗口、高水平的现代农业和研发转化的基地、宜居生态型新园区。到2012年,基本建成以“一核心五基地”为基础,社区、集镇为单元,条块结合的总体格局;建成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和谐的示范区;努力实现“二年内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年内创建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目标,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开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积累宝贵经验。1、努力实现发展规划一体化。健全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功能互补、有机协调的规划体系。按照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自然条件、现实基础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快制定完善园

5、区空间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等专项规划,统筹园区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强化片区规划理念,努力形成集镇区、自然村落集中居住区、现代农业展示区、工业集中区四个功能区域,充分发挥规划对园区空间资源配置的引领作用。2、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一体化。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从传统发展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生态为基础,产业为核心,功能为支撑,强化现代农业核心区载体建设和项目管理,促进资源优化整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集聚开发效应。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6、。优化整合农业区域资源,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3、努力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水利、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村条件。全面推进以农村卫生设施、河道整治、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加强对保留村庄的建设,做到功能齐全,布局合理,体现特色,不断满足村民需求,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利用。4、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突出协调主题,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计划生育服

7、务机构布局;加快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探索和创新文化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性防灾减灾救援体系,提高公共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5、努力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建立和完善劳动用工、个人就业自由的就业机制,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为目标,建立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巩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果,确保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帮助解决一批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四、主要任务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园区组织

8、实施,借全市之势,举全区之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努力使之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今后三年的主要工作目标是:GDP年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注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注册内资实现平稳发展;2012年,社区的可用财力都达到120万元以上;户籍居民人均年收入年均增长10%左右,2012年达到14000元;规划建成镇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使园区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加强基地建设。按照农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一核心五基地”建设。2009年7月启动核心区一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140

9、亩,建成科研示范基地;建设五大基地(设施栽培生产基地、苗木基地、果品生产基地、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稻麦良种繁殖基地),基本建成集观光、休闲、现代农业展示于一体的三A级旅游景区。到2010年,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与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合作成立省研究生工作站;完成1750亩高效农业、875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内,园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万亩。扎实推进土地流转,三年规模经营面积2万亩以上。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发挥农产品展示中心作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新建500立方米冷藏库,建成农产品配送中心。

10、积极推广农业“四新技术”,全面实施农作物秸秆还田,新增农机具196台套,农机化率达95%以上,实现农机标准化合格村全覆盖。完善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园区财政每年安排60-80万资金用于对有突出贡献、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户、农业企业法人、专业合作组织、社区予以奖励;执行标准按照现农政发20096号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奖励办法规定。做强做优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以优质农产品为载体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放大优质农产品效应。深入开展“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建,三年内,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0家。重点打响“常绿”品牌,园区绿色产品面积达到90%,搞好特色农产品的绿色认证,打响绿色大米、

11、柑橘、江滩鸭蛋等农业品牌,申报林地养鸡、长江鱼和野鸭等品牌。确保三年内园区农业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融合发展,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2、创新社区经济发展机制。盘活社区集体存量资产。利用好社区集体资金和资源性资产,用于投资发展社区经济,在有条件的地方合理配置社区发展用地,将社区载体用地安排到园区工业集中区、集镇区、农业核心区集聚发展。鼓励发展农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大力推进农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社区(或几个社区)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业或特色品牌,形成“一村一品”,重点培育常东玉米、毛豆;常南青壳鸡蛋;常西西瓜;常北苗木;常兴柑桔、葡萄、水蜜桃、江

12、味鸭蛋;常红水产养殖;常沙蔬菜等品牌,进一步增加收入,致富农民,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把发展现代农业与发展生态休闲观光产业有机结合,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拓宽用人渠道,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选派一批思想素质高、能力业务强的优秀人才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搭建好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对帮扶平台,加大财政“造血”式扶贫,努力完成第七轮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的各项目标,确保2010年社区可用财力达到100万元以上。2012年,每个社区的可用财力达到120万元以上。3、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以塑造园区品质为目标,加快优化人居生态环境,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精品

13、度和亮点度,优化布局,提升档次,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无缝对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河道长效管理,有计划推进拆坝建桥、河道疏浚工程,着力营造“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四位一体的新格局;三年内,完成拆坝75条、建桥96座;疏浚村级河道170条,镇级河道7条,市级河道2条。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区共有保留村庄66个,三年内完成50%的保留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村庄绿化,三年内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抓好农村长效保洁,按照创建省级卫生村标准,扎实推进农村改水改厕,三年内完成农村改厕4000只,新建垃圾收集房190只。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大力推进园区大交通框架建设,农村公路灰黑化率达到100%

14、;农村道路管养好路率达到90%以上,三年内新增道路建设11公里。有效推进农村殡葬改革,规划新建墓区占地22.5亩,建成穴位7800个,归并零散墓区22处。与此同时,切实抓好园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建设一批雕塑小品、景观灯光、楼宇亮化、路牌告示等景观设施,努力让园区展示最优最美的新形象。4、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扶持机制,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机会均等”的原则,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提升覆盖农村的劳动力动态管理和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推荐管理机制;在政策上、资金上支持农民就业创业;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500个,开展免费技

15、能培训不少100人。巩固提高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农村居民大病救助体系,切实解决部分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加快建立以养老保险、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扎实推进农保转城保工作,使更多的企业为职工办理城保,到2010年底,使符合条件的人员绝大部分都能参保,让农民享受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不断巩固新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果,确保参加率达100%。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自然增长机制,健全社会求助体系,加强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的动态管理,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临

16、时救助力度,大力发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5、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文化产业步伐。构建园区、社区二级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完善园区集镇文体设施,健全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加大先进文化对农村的改造作用,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繁荣,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网络覆盖水平,2009年底,建成广电服务中心;2010年全区实现户外应急广播声音“全覆盖”;巩固有线电视“户户通”建设成果,确保“入户率”保持在98%以上。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到2012年,农村家庭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深入开展全民建身活动,全面实施健康城市三年推进计划,定

17、期组织开展全民运动和各类文体活动。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水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模式,强化社区管理职能,优化机构、人员配置,建设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中心,巩固提升社区“八个一”工程,深化社区服务中心“十个一”功能建设,到2010年,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达100%。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园区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99%。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完善园区“世代”服务体系建设。6、扎实推进适度归并工作。按照“规划先行、总量平衡,依法办事、尊重民意”的原则,合理有序地推进万顷良田、村庄适度撤并。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2009年底前,对分布零散的破旧厂房、学校、废弃仓库进行清理,收回复垦为耕地,置换形成增量土地用于除

18、农民居住安置以外的经营性开发。三年内完成苏化集团安全距离防护带、走马塘工程以及现代农业核心区农户拆迁归并安置工作。五、实施步骤1、组织建设阶段。2009年6月,重点搞好组织建设。成立以园区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先导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党工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各项工作落实和推动,下设专门办公室;领导小组成员从建设、财政、城管、爱卫、社会事业、农业、国土等职能部门中抽调。各社区也相应建立由基层党组织书记挂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负责承上启下,带领干部群众,全面推进改革工作。2、调研规划阶段。2009年7月底前,完成前期调查研究,制

19、定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请党工委、管委会讨论通过,然后报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3、宣传发动阶段。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009年年底之前,为集中宣传发动阶段。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向园区上下广泛宣传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服务园区先导区建设,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同时,计划对园区各级干部开展一次专题学习培训,努力提升广大干部领导和参与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4、全面推进阶段。

20、自2009年下半年,全面完善园区规划,建设“一核心五基地”,按照建基地、树品牌、拓市场的工作部署,切附:园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细则工程类别2009年2010年2011年 2012年总投资土地置换实施万顷良田工程,拆除旧仓库、厂房、学校70291平方米,置换建设用地指标105.5亩,整理土地1500亩。苏化集团安全距离防护带拆迁安置64户,置换土地507亩。投资5670万元。根据市走马塘工程规划,拆迁七干河沿线农户128户,拆除企业7个,置换土地60亩 。投资11000万元。根据核心区建设规划,搬迁农户69户,置换土地80亩。投资3550万元。20220万元道路改造完成1568米红旗路改造;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