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调整_第1页
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调整_第2页
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调整_第3页
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调整_第4页
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调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调整摘要:我国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始终存在,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基本格局是东部地区的发展远快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教育资源最为匮乏。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政府教育经费投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改革高等教育制度;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多渠道办学;充分发挥东部地区高校的科技创新与带头作用;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 关键词: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东中西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0)04-

2、0048-05 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是指高等教育在各区域间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质量非均衡,不同区域的受教育者无法在教育活动中受到平等待遇。从个体看,是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非均等;从学校看,是指区域间、城乡间教育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从社会看,是指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非均衡。本文根据2005-200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对区域的划分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一、我国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东部地区比较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格局。这与我国的教育发展战略不无关

3、系,即从建国初期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转向改革开放后的区域重点发展战略。近年来,尽管国家颁布了多项政策予以调整,但仍然无法改变区域高等教育不均衡的现状,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的区域差异还在不断扩大。 1. 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模非均衡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普遍扩大,但不同区域之间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从表1可以看出,2002至2008年间,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均不断扩大,各区域的普通高校数、在校学生数和每万人在校生数均呈不断上升趋势。进一步计算三项指标的增长率发现,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慢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与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大体相当,均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

4、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增长较快,但是绝对数量仍显著低于东部地区。 2. 区域高等教育综合办学实力非均衡 质量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衡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涉及到科研、师资、学科建设等很多重要方面。本文通过高校师资结构、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学校数等指标对各区域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进行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表2所示,中西部高校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低于东部地区,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大区域具有副高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大致相当,中部地区中级职称教师的比例略低;中西部地区具有初级职称及以下的教师比例高于东部

5、地区,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国家为提升整体高等教育水平,提出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尽快使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从表3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和“985工程”建设学校在绝对数量与相对数量上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两倍。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办学实力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呈现出东中西由强到弱的格局。 3. 区域高等教育投入经费非均衡 高等教育的投入水平在根本上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讲,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国家财政预算内拨款、教育费附加、校办产业和经

6、营收益用于教育的经费、学杂费、教学和科研事业收入、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中,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投资者,财政预算内拨款是高等教育投资的主渠道。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各种来源的经费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往往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在“弱势财政”背景下,按人头拨给的教育经费只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赶不上在校人数的急剧增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供给不足与当地人民迫切的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中部地区民办学校办学经费、社会捐赠经费和其他教育经费最少,前景不容乐观。 总之,我国区域高等教育无论是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7、、高等教育综合办学实力上,还是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上,三大区域间都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决定因素。区域高等教育作为区域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所决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均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日益加大。为了缩小区域差异,国家先后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计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均

8、衡状况依然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2008年东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9.81%,而中西部地区分别只占16.78%和13.41%。通过分析人均GDP指标也可以看出,2008年全国人均GDP为2460美元,东部地区普遍都在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以上海最高为10529美元,中西部地区除了内蒙古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余均不足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最低为908美元,相当于全国平均的三分之一。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速度差异明显。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根本上制约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因此区域高等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在所难免。 2. 产业结构区域分布 个人、

9、企业和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主要消费者。个人投资高等教育是为了通过劳动力市场最终在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个人的收益与企业密切相关,因此产业结构的区域分布对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而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对较小,而技术含量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较高。2008年全国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占11.3%,比1998年下降了6.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同比分别增长了0.3和0.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由于第一产业对教育需求较小,而从业人员比例达到全国从业人员的近一半,说明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程度较低。从事第一产业的

10、人员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中部地区为例,该地区2008年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总体看来,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尽管已经在不断调整,但相比全国尤其是东部地区,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3. 高校科技创新程度 高校、企业和政府是区域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传统组织,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在衍生高技术组织、鼓励师生创业等方面与东部地区高校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东部高校往往能够直接创办并管理高科技产业,实现科技成果从开发到规模化生产、销售一条龙,在推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高校自身的价值更加

11、明显。而中西部高校与企业、政府合作机制尚不完善,即使存在合作,方法也过于单一,校企矛盾突出,无法满足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在创办高校科技企业的过程中,西部高校的引导作用还发挥的不到位,不能在企业成熟时及时退出,让企业独立发展。如何转化高校角色,使高校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服务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加快高校科技企业的生存力度,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时必须面对的问题。 4.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就是政府运用一定的财政手段,通过对高等教育经费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对高等教育进行调控和管理,进而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由于我国仍然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高等教育财政政

12、策并不完善。现行的“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投资为主”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在调动地方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积极性的同时,也使地方政府承担了更多发展教育的责任。一般来说,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社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总水平越高,高等教育经费越多。反之,越是经济落后地区,高等教育经费越少。而中央政府实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更体现了高等教育差异发展战略思想,对中西部地区投入的教育经费过少,中西部地区的知名大学匮乏,无疑不利于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1. 因地制宜改革高等教育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的发展在于制度的创新。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

13、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心城市办大学”到90年代民办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以及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无不是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结果。尽管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尤其是区域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因此,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明智之举。首先,应在中西部地区建立更多利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制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许多制度性障碍,消除这些障碍是其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不同区域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分类指导,制定与自身社会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发展目标和策略。按我国目前的状况,以京津沪为首的东部地

14、区是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速度均较快并相对协调的地区,对于这些地区,可以依靠他们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能力,加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而中西部地区是高等教育相对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教育需求旺盛,可以适当加大高等教育的发展力度,重点要提高教育的教学质量。具体来讲,对于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均处于中等水平的中部省份,可在保持发展的同时,扩大教育的辐射范围,提高质量,招生规模要保持相对稳定;而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均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支持力度不够、办学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扩大当地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经济的承受能力,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高校的规

15、模进行指导和调控,努力拓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互通的渠道。 2. 大力开展中西部地区多渠道办学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面临教育资源严重紧缺、经费不足的压力,要想实现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满足中西部广大公民的需求,必须在这些地区积极发展一批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加大与外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办学。因此,必须加快向政府体制内办学与社会、企业、境外机构的体制外办学并重的格局转变,分散高等教育资金短缺的巨大压力。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和我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办学,创建了国内外教学合作的新形势。我国政府可以逐步放宽民办高校的资格审查,允许外资投资公司兴办学校。

16、同时,可以在中西部地区,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人员需求特点,选择一些经费困难、规模较小、专业市场适应性较强的学校,将其转制为具有民办高校运营和管理特点的学校,转制后高校的办学主体具有官民结合的性质。这不仅可以加快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可以缓解中西部地区生源多、学校少的矛盾。 由于高等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各区域应以市场为导向,在保证政府投入逐年增加、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低于GDP3%的前提下,拓宽教育筹资渠道,鼓励公民、社会团体和企业捐资助学或投资办学。尝试对捐赠部分实行所得税减免,以鼓励投资者将盈利部分用于教育发展。还可以通过引进社会资金,将部分固化的教育资源变为教育发展资金,以缓解中西部地区

17、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 3. 充分发挥东部地区高校的科技创新与带头作用 早在5年前,教育部就提出要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高校承担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战略性研究的课题,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科技优势,提高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孵化能力,为社会特别是农村广泛提供科技服务,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首先,我国知名大学都承担着技术创新的重任,这些大学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师生将最新的知识转变为创新产品

18、,从而提高其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其次,东部高校研制出的新成果新发明,应广泛应用于中西部地区,大力开展东中西部高校的联合研究、对口支援等活动,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高等教育区域差距。第三,支持东部地区对口援助中西部的教育项目和高校硬件建设,鼓励东部地区知名高校到中西部办分校。2007年起教育部所属6所师范高校免费为中西部培养师资力量就体现了这种区域援助。最后,在区域高等教育之间也可以采用增长极拉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例如,为了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差异,加快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在西南地区打造以成都为核心的“重庆成都昆明”增长极,在西北地区打造以西安为核心的“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19、增长极,通过这两个增长极来带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4. 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高校人才流动机制可以采取“落脚不落户,引智不引人”的柔性引才管理模式,鼓励和支持东部高水平大学的在职知名教授、学者到中西部大学任教。这种方法可以使高科技人才不迁户口,不换单位,就可以提供才智服务。这种人才流动机制将为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消除障碍,解除高科技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不仅有利于节约成本,还扩大了人才流动的外延。这种新型的人才流动机制可以极大地促进东部地区高校教师去中西部创业,同时也将吸纳更多的有实际经验的企业家进入高校,从而优化高校教师结构,为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5. 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 一方面,中央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问题的关注力度,把中西部高校的发展问题作为国家教育战略的重点,提高财政教育投入经费。对教育经费的预算、拨付、管理和使用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和社会公示制度,并作为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另一方面,中西部各级地方政府应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地方政府管理的普通院校占全国本科院校总数的90%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地方政府应积极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