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三专业发展项目信息表(机电一体化技术)_第1页
附件三专业发展项目信息表(机电一体化技术)_第2页
附件三专业发展项目信息表(机电一体化技术)_第3页
附件三专业发展项目信息表(机电一体化技术)_第4页
附件三专业发展项目信息表(机电一体化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3:编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信息表专业名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 专业代码 580201 学校名称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 12605 学校举办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 重庆 (省份) 万州区 (地市)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13 日 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九月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填 报 要 求一、请按本信息表格式,通过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专业建设发展”专栏如实填报后提交;二、本信息表按专业填报,同一学校不同申报专业须分别填报;三、本信息表封面“编号”栏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填写;四、网上填报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10

2、月14日。1. 申报学校基本情况1-1基本信息学校名称1 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校名的请一并填写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所在地区重庆万州启用现在校名时间2003举 办 方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行业 企业 其他建校时间2 指学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2003院校性质公办 公办民助建校基础3 指高等职业学校的前身,即合并或升格前的学校重庆市万县农业学校重庆三峡农业机械化学校通信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科龙路8号邮 编404155学校网址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杨和平职 务院长办公室电话传 真手 机电子邮箱联系人信 息姓 名张智职 务副院长办公室电话传 真手 机电子邮箱1-2基本状态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人

3、)普高起点5077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人数(人)0中职起点965全日制五年一贯制4 指高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培养,且整体设计并在本校系统实施5年培养方案的办学形式在校生人数(人)0其它5 指普高、中职以外的在校生类型或来源0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人)2262010年度非全日制培训量(人日)6 按培训量计算,1人每参加1天的培训计为1人日7209教职工总数(人)3232010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农村移民培训、农民工岗前培训等专任教师数(人)246现有专业数(个)33已招生专业中三校生专业数(个)2011年招生专业数(个)29五年制专业数(个)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相关数

4、据2009年2010年2011年招生人数(人)普通高中招生147219561869“三校生”对口招生304334370“32”8 指五年制高职中,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招生9200五年一贯制第4学年000其它5000新生报到数/录取数(报到率)1868/2200(84.9%)2290/2500(91.6%)2239/2600(86.1%)毕业生人数(人)178420391874初次就业率9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数据为准96.05%97.84%98.2%助学金覆盖率/奖学金覆盖率33.3%/20%31.51%/20%29.49

5、%/20%贫困生比例/低收入家庭比例10 依据本地(校)贫困生、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填写35%/51%32%/46%30%/43%(续1)1-3办学经费本省高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11 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填报,分专业类填写;若本省未制定此标准,则填“无”(元)无本省高职生均学费标准12 包括学费总收入、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和其他收入,分项填写(元)5000本省高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13 按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名称分项填写(元)3000项目 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总收入14 包括实验实习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和聘请兼职教师费等(万元)513056

6、646596其中学费总收入(万元)307231393497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万元)88711412779其中:地方财政专项投入15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万元)1.国家奖助学金2433292.贷款贴息19.233.示范建设资金6004.化解债务专项资金329培训收入657695总支出(万元)507155996497其中征地(万元)000房屋建设(万元)119110551126设备采购(万元)261522463日常教学总额(万元)/生均(元)369/704.3496/905.9561/990.8教学研究(万元)314158师资建设(万元)5598119制度建设(万

7、元)384144人员经费(万元)112214161595公用经费(万元)94410201357贷款余额(万元)440080007323资产负债率(%)24%25.43%25.03%2010年缓交学费人数/缓交学费总额(万元)工科文科师范农业282/144.00100/ 48.00/医学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其他/(续1)1-4产学合作工作机构名称校企合作处成立时间2010专职人员数(人)32010年度经费预算(万元)2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家)68已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93.1%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93.1%2010年度合作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人月

8、)16 按顶岗实习量计算,1名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1个月为1人月,实习半个月为0.5人月98902010年度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人)650合作企业向学校(准)捐赠的仪器设备总值(万元)102010年度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的技术服务费(万元)122010年度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人日)1020产 学 合 作的主要形式1、顶岗实习结合预就业;2、“引企入校”共建校内实训基地;3、“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 4、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申报、新技术开发。1-5发展规划所 在 地 区重点发展产业一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现代农业体系。二是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实施信息产业、重化工

9、及制造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兴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学生规模(人)10000专业规模(个)45学校发展类型定位综合 一产为主 二产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生活性服务业为主重点建设项目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改革专业结构布局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三峡库区职教集团建设2 申报专业基本情况2-1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现状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580201专业所属大类制造大类专业所属二级类自动化类专业特点17 指专业建设背景与发展特点,详见文件附件一“中央财政

10、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单选)产业支撑型 人才紧缺型 特色引领型国际合作型 其他 专业开办时间2004是否跨省招生是 否2011年实际招生数(人)1112011年新生报到率(%)90.6%2011年毕业生人数(人)712011年初次就业率(%)98.5%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人)332“订单”培养人数(人)22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8 课时数,指2010-2011学年,学校的专任专业教师为本专业承担的课时总数810/3600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9 课时数,指2010-2011学年,学校的兼职专业教师为本专业承担的课时总数95/600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59.

11、2%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51.8%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29.8%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时间(小时)650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210现有实训仪器设备(台套)300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20 指单价5万元的仪器设备总值(万元)150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台套)10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职业资格证书21 指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获取比例100%主要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维修电工/四级/ 100%2维修电工/三级/ 40%3数控维修工/四级/ 10%4. 绘图员 /四级/ 30%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顶岗实习、校中厂、厂中校等

12、合作企业数主要合作企业名称远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江东机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嘉陵-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长安跨越专用车有限公司合作起始时间2003200320082011合作主要内容和形式顶岗实习与就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与就业顶岗实习与就业企业参与教学(人/课时)2/1801/90/2010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100100801002010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251510102010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521052010年度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人)20501810企业向学校捐赠或投入总额(万元)00企业向学校(准)捐赠设备总值(万元)00企业的专项投入(万元)/项目类型/(续2)2

13、-1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现状生源类型普高生“三校生”“3+2”教育五年一贯制其他 在本校学习时间(年)332011年实际招生人数(人)97142011年新生报到数/录取数(报到率)97/408(89.8%)14/14(100%)/ ( %)/ ( %)/ ( %)2011年毕业生人数(人)5813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人)28547“订单”培养人数(人)002011年初次就业率998.5%98.5%初次就业对口率22 指毕业生初次就业时,从事专业标准所描述主要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的比例78%82%主要就业岗位机电维修等机电维修等平均起薪额23 指毕业生就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元/月)150015

14、002010年年底就业率100%100%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元)25002600毕业一年后转岗率24 指就业一年后,不从事专业标准所描述主要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比例20%15%专业群相关专业1机电一体化技术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2数控技术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3计算机控制技术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4机械设计与制造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5. 应用电子技术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6. 模具设计与制造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2-2 已列入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生物技术示范建设 骨干建设 实

15、训基地建设 2汽车维修技术示范建设 骨干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3.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示范建设 骨干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省重点建设专业1畜牧兽医示范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2园林技术示范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3经济管理示范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示范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行业重点建设专业1 22-3 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包括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等,不超过2000字):一、 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目标1.立足三峡库区面向重庆,与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等行业企业的合作,深化“项目导向、多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年全程工学结合

16、。2.以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重点,构建以项目导向、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3.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工业信号检测与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修3门优质核心课程。4.聘请行业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同时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5.建设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拓展和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社会服务中心”,完善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性建设,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

17、充分利用专业教育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形成立体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每年为社会培训2800人左右;以社会服务中心为平台,面向库区相关企业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变学生消费型实习为生产型、效益型实习,有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6.改革专业招生方式,探索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模式。7.加快“校中厂,厂中校”建设,以满足岗位综合技能训练需求;深度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以满足顶岗实习需求,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服务三峡库区产业的能力。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将本专业建设成“校企合作紧密、培养模式先进、办学条件优良、就业优势明显”的三峡库区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二)人才培养目标立

18、足三峡库区面向重庆装备制造尤其是高端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摩托车产业、氯碱化工产业等,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自动化生产线和机电一体化系统与设备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技术管理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三)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1. 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工作的实施和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和优化。2. 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的机电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3. 教学质量监控的报告;4. 总结和完善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作业文件;5. 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调查资料;6. 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料;7. 教师评学

19、、学生评教、行业评教、企业评学、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针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提供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等资料;8.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检查资料;9. 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一个高级技能证。二、 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完善“项目导向、多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年全程工学结合。2. 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模式。3. 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二)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 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机电一体化设备与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项目导向、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2. 与远丰机

20、械、长安集团、嘉陵本田、腾伟机械等企业合作,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工业信号检测与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修3门优质核心课程。3.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行业与产业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重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尝试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推广使用现代信息工具的教学方法;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项目教学4. 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学生生

21、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运行管理制度,引入三元考核机制;实施以项目或技能操作等实践性过程考核代替传统课程考试的模式;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推行“以赛促学”。5. 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工作的实施和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和优化,提高教学质量。(三) 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8名,聘请10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四) 实训条件的建设1. 建设和完善机电一体化工程实训中心,新建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机电设备检测维修实训室2.

22、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校中厂”, “厂中校”。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3. 与10多家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等行业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与30多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五) 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1.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2.构建动态质量监控系统3.与行业企业共建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六) 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加强与地方行业协会的交流和合作(重庆万州机电行业协会),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社会服务中心”;针对库区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等行业企业提供在职培训、技能鉴定、学历教育等服务,与和相关企

23、业合作成立相应工作室,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合作项目;保障库区移民就业;为库区下岗转岗职工再就业进行技术培训;完善专业服务产业的功能性建设,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续2) 2-4 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包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采取的主要办法,建设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及质量控制等,不超过2000字):一、改革举措(一)深化并完善“项目导向、多段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交替在课堂、社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实现三年全程工学结合。(二)以机电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标准,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

24、识为主体的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以“项目导向、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三)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模式。依托三峡库区职教集团,与集团内各中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并共同研究制定中、高职专业目录,实现两个层次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衔接(包括培养目标与规格的衔接、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衔接、职业资格证书的衔接、教学模式的衔接等),形成五年一贯制的系统培养模式,主要采用“3+2”、“2+3”两种形式。(四)改革教学模式。采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为主;同时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传统的学期制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积极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

25、究思维带入实训教学,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五)改革教学内容。通过企业调研,收集相关典型任务和工作岗位,组建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制定课程计划,进行课程典型任务分析,将典型工作任务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转化为相应的学习任务与项目,建立课程标准。围绕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情境,编制教学计划、课件、教案等。(六)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包括学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及鼓励措施;在库区机电行业建立广泛的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合作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的实习基地;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合作开发新产品。(七)构建稳定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在专职教师中重点培

26、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6名,同时培养青年教师双师素质8名;在原有5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再聘请5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注重培养现有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建成一支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水平“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八)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运行管理制度,引入“以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和学生本人评价”的三元考核机制;以项目或技能操作等实践性考核代替传统课程考试,采用“过程评价+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以证代考”、“以赛促考”的考核方式。(九)构建校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用人单位、行业协会、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27、制度,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质量、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调整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十)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成立“机电一体化技术社会服务中心”, 完善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性建设,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输送基地、技术服务与推广基地。二、保障体系(一)保障措施1.组织与人员保障(1)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专业建设规划的可行性、专业建设的质量评审以及绩效考核,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2)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项目建设小组,负责项目建设与实施。(3)建立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广泛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项目建设。2.经费保障未来2年内,中央财政

28、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支持235万元,重庆市财政支持235万元,行业企业投入10万元,学院为配套20万元。多渠道、多途径筹措项目建设经费,切实保障经费及时足额到位。3.政策保障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 1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4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万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9月13日)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

29、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06120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2007年11月30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决定(2010年5月17日)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500亿万州”的决定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重庆市四方携手,签订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协议(2009年3月12日)(二)制度保障与质量控制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坚持机构体制改革、工资分配改革相协调的原则,建立激励机制,实行责任制,

30、定期对项目进行阶段性考评,保证高质量、优质完成建设项目。按照教育、财政、审计、建设等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定与要求,积极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项目建设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制度,切实保证项目建设规范有序进行,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规范和安全。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从人员、设备、资金诸方面引进企业资源,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从方案制订、论证到计划实施行业企业人员全方位参与。(续2)2-5 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一、第一阶段2011年,项目启动和建设阶段(一)认真学习建设文件,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项目的阶段目标,负责项

31、目的组织实施。(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分析,并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2. 校企合作制定2012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草案。(三)实习实训建设1. 新建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定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室建设规划,完成部分实训设备购置。2. 新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建设规划,完成部分实训设备购置。3. 新建机电设备检测维修实训室,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定机电设备检测维修实训室建设规划,完成部分实训设备购置。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签订1-3个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学生专业实习、定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

32、、项目开发等功用。5. 引进1家企业来校合作建立“校中厂”,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四)师资队伍建设 1. 培养专业带头人: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计划。2. 培养骨干教师:确定6名骨干教师,并制定培养计划。3.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确定8名双师素质培养教师,并制定培养计划。4. 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企业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兼职教师聘任标准。(五)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1. 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以合作企业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为依据改革课程体系,建立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开发项目导向、多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 建设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3门,完成3门体

33、现“工学结合”要求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进行课程教学标准建设。(六)社会服务建设 1. 通过市场调研、确定服务对象和类型。2. 通过和企业协商,确定培训在职员工企业名单。3. 确定三峡库区移民培训项目。4. 协商和企业签订科研技改项目。二、第二阶段2012年,项目全面建设阶段和验收阶段(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分析,并与企业签订相关协议。2. 完善2012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 制定201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草案。(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1. 新建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完成液压实训台、气动实训台、液压气动元器件

34、、液压气动软件等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开发20个基础实训项目,完成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指导书;开发10个综合实训项目,完成机电一体化培训认证液压和气压传动技术应用能力模块培训指导书;开展对外技术支持和服务,年对企业培训员工达到60人次;进行职业技能鉴定60人次。2. 新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完成机器人、机械手、创新软件等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开发20个实训项目,完成机器人实训指导书;开展40个工位的实训教学,为机器人协会开展活动提供一定的设备和场地;为本专业10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提供平台支持。3. 新建机电设备检测维修实训室:购置、安装和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检测维修设备与装置42套及其他检

35、测维修设备仪器工具;容纳40人实训教学,开设机电设备组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课程;开发40个机电一体化设备检测维修项目,编写实训讲义。搭建机电设备对外维修平台。4.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签订3-5个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学生专业实习、定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项目开发等功用。5. 引进1家企业来校合作建立“校中厂”,签订合作协议,按生产实习要求组建工厂。(三)师资队伍建设1. 培养专业带头人:通过出国培训、高级学位进修和企业锻炼等措施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2. 培养骨干教师:通过攻读高一级学位、到企业锻炼1-3个月、参与教改科研项目、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等措施培养6名骨干教

36、师。3.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1-3个月、参与企业生产运行和技术开发、参加企业专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认证证书等措施培养8名双师素质培养教师。4. 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液压气压兼职教师2名、聘请生产线电气兼职教师3名、聘请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兼职教师2名、聘请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兼职教师1名。(四)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项目改革 1. 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以合作企业需求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完善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制度,完善“项目导向、多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 建设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3门:完成3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电子教案编写、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

37、考核标准制定、实习实训项目开发、初步完成2-3本教材编写、开展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启动课程资源库及网站建设。(五)社会服务建设 1. 和企业签订员工培训项目合同,开展在职技能培训。2. 开展三峡库区移民电工、家电维修培训项目各100人任务。3. 和企业签订科研技改项目2-3项。(六)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建立与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体系;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动态质量监控系统;与行业企业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质量评价体系三、第三阶段2013年,项目完善、总结、推广阶段(一) 认真听取验收专家组及相关院校意见,进一步完善专业建设。(二) 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

38、提高教学质量。(三)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在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兼职教师聘请、企业员工培训、合作开发新产品及技改项目等方面和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更好的服务学生和企业。(四) 进一步加强和行业及政府的合作,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机电行业产业的发展作好服务。(五) 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依托三峡库区职教集团平台,带动库区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合作与发展。四.预期绩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将形成满足库区产业发展和升级要求的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超过400人,同时辐射和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发展,建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的资源共享的教学平台将带动相关高职专业教学质量

39、提高,建成三峡库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技能鉴定中心、移民培训基地,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一) 深化“项目导向、多段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 建成优质核心课程3门(三) 建成三峡库区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机电产业社会服务中心、机电行业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移民培训基地(四) 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专业带头人信 息姓 名郑 峰行 政 职 务自动化教研室主任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技师、高级考评员办 公 电 话传 真手 机电 子 邮 箱Z3. 建设经费预算建设内容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合计(万元)申请中央财政(万元)地方财政(来源25 指投入建设经费的单位名称:重庆市财政)(万元)行业企业(来源25:宝根模具有限公司)(万元)其他(来源25:学院配套)(万元)总计(万元)500235235102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9101306实训条件建设238126102100师资队伍建设119477200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89484100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建设82204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17250104. 学校举办方推荐意见(包括推荐理由、论证意见、支持举措等)  万州是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增长极,是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第二大城市,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