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名词(细胞基本知识)1、原生质:细胞中所含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3、细胞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包括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4、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是施莱登和施旺所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一切动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基本内容有: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5、古
2、细菌:一类特殊细菌,既不属真核生物,也不属原核生物。它们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细胞核、细胞器),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 ),还具有独有的一些特征(如细胞壁的组成)。7、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如供能系统和酶 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8、质粒:是存在细菌细胞内除核区以外的裸露环状DNA小分子,它们可以自主复制遗传。细菌在失去质粒DNA而不妨碍正常的代谢活动,有时质粒能整合到核DNA中,因此质粒常用作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9、病毒:是非细胞形式最小最简单的生命体,但病毒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它的基本生命
3、活动,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 )与蛋白质构成。类病毒:仅由一条感染性的 RNA构成的简单生命体阮病毒:仅由由感染性的蛋白质构成的简单生命体11、细胞社会学:细胞社会学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研究细胞整体和细胞群体中细胞间的社会行为(包括细胞间识别、通讯、集合和相互作用等),以及整体和细胞群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等活动的调节控制。细胞社会学主要是在体外研究细胞的社会行为, 用人工的细胞组合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同细胞或不同细胞的行为;研究细胞之间的识别、 粘连、通讯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作用、作用本质、以及对形态发生的影响等。10、氯霉素抑制原核70s核糖体肽基转移酶; 链霉素抑制壁酸合成
4、;环丝氨酸 抑制肽聚糖前提合成;青霉素抑制肽聚糖装配后形成肽侧链的酶的活性,不能合成侧链,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第二章名词(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和特性,目前只在植物中获得成功。2、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经过分散变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 观察其生长、繁殖、接触抑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称为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融合是指在离体条件下通过介导和培养,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细胞 融合又分为自体细胞融合和异体细胞融合,自体细胞融合来源于同种细胞的融合,可以形成多倍体细胞;异
5、体细胞融 合来源于不同物种的细胞融合。细胞拆合:指把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开来,然后把不同来源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配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的过程。可分为细胞核质分离和重组技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主要是用显微操作仪吸出细胞核,移入新的去核细胞;UV法紫外线照射去除细胞核活性,再移入新的细胞核。化学法主要使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诱发细胞向外排核,形成胞质体及微核体,将不同的胞质体和核体重新融合形成新的杂交细胞。5、接触抑制: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的正常二倍体细胞表面相互接触时分裂随之停止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6、杂交瘤技术:把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用绵羊红细胞免疫过的小鼠B淋巴细胞,在仙台病毒的
6、介导下发生融合。7、单克隆抗体:由1个B淋巴细胞和1个骨髓瘤细胞融合后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后代细胞群称克隆细胞系,其培养后产生的单一抗体被称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混杂在一起就构成了多克隆抗体。8、southern杂交:用核酸分子做探针,检测DNA勺技术;Northern杂交:用核酸分子做探针检测 RNA分子的技术;Western杂交:用蛋白质的抗体做探针,通过抗原和抗体的特异免疫反应,检测蛋白质抗原的表达或分子大小的技术;原位杂交:用探针检测细胞中某生物大分子的定位或分布情况。9、原代培养细胞:培养直接来自动物机体的细胞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第110代的细胞称为原代培养细胞;传
7、代细胞:细胞群已经过数代培养,转到另一培养条件下培养的细胞群;细胞株:从原代培养细胞群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代,它保持染色体二倍体的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细胞系: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能无限制地传递下去的传代细胞叫细胞系,丧失接触抑制行为;10、feulgen反应schiff反映测定DNA分布,PAS反映测多糖,四氧化钺 和苏丹III测脂肪,Millon测蛋白质。第三章名词(细胞质膜、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细胞社会连接通讯)1、细胞质膜(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生物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构成。(1)膜脂:膜脂主要包括磷脂、糖脂、胆固
8、醇。膜质分子有4种热运动的方式: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的摆动;双层脂分子之间的翻转运动。(2)膜蛋白:脂膜上的蛋白质。分为:外在膜蛋白: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他键与膜表面的膜蛋白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但膜结构并不被破坏;内在膜蛋白:或称整合膜蛋白,全部或部分与磷脂双层的疏水核相互作用、牢固连接的膜结合蛋白,多数为跨膜蛋白,也有些插入脂双层中。只有用去垢剂处理才能将其从膜上移去,功能多为载体、受体、酶等;脂锚定膜蛋白:是通过与之共价相连的脂分子(如脂肪酸或糖脂)插入膜的脂双分子中,从而锚定在细胞质膜上。
9、5、去垢剂: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分为离子型去垢剂(如SDS和非离子型去垢剂(如 TritonX-100 ),前者使蛋白质变性,因而常用非离子型去垢剂获得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2、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自我装配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球形结构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球形脂质小囊。6、基底膜(基膜):是上皮下非细胞结构的薄层,由胶原、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类物质组成的细胞外结构。具有维持细胞极性,决定细胞迁移的途径,分隔相邻组织的作用,与细胞生长的调节黏着和分化有关。8、成斑现象:指在进行膜流动性实验时,用荧光抗体标记膜蛋白,在荧光显微镜下将观察到细胞表面均匀分布的
10、荧 光标记蛋白,当荧光抗体标记时间继续延长,原来均匀分布的细胞表面标记荧光会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 部位,出现荧光斑块现象,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成帽现象:进而聚集在细胞的一端。9、红细胞血影:指红细胞丢失细胞质后剩余的质膜部分。将红细胞低渗处理后,质膜会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 胞内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的质膜与膜骨架蛋白组成的结构使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来的形状和大小,称为红细胞血影。10、膜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1)载体蛋白: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区中分布着一类镶嵌蛋白,其肽链穿越脂双层,属于跨膜蛋白。载体蛋白运转物质进出细胞是依赖该蛋白与待转运物质结合后引发空间构象改变而
11、实现的。载体蛋白既能主动转运又参与被动运输;(2)通道蛋白:细胞膜上的脂质双分子层中存在着一类能形成孔道,供某些分子进出细胞的特殊蛋白质(跨膜蛋白)。通道蛋白只进行物质的被动转运。离子通道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11、跨膜运输有三种途径: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1)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简单扩散:又称自由扩散,指脂溶性物质或分子质量小且不带电荷的物质在膜内外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沿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质膜的现象,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不需要膜蛋白的协助;协助扩散: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
12、子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 特异性的膜转运蛋白协助。(2)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能量。可分为: ATP驱动泵(分为:P型质子泵(钠钾泵、钙泵等)、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ABC超家族);耦联转运蛋白光驱动泵。(3)胞吞: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囊泡,称胞吞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可分为胞饮和吞噬作用。(4)胞吐:与胞吞相反,它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转运出细胞的过程。13、膜泡运输:指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
13、物质的跨膜运输,在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围绕的囊泡中故称为膜泡运输,因涉及到膜的融合与断裂,耗能,因此属于主动运输。12、协同运输(耦联主动运输):一类靠间接消耗 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 侧离子电化学浓度梯度,而维持这种电化学梯度的是Na -K十泵(或H十泵)。可分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指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向与离子转移的方向相反)。14、细胞连接: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1)封闭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上皮细胞顶部周
14、围,细胞之间形成的密封连接。质膜中的封闭蛋白和密封蛋白与相邻细胞中的互相焊接,形成条索网,将细胞间隙密封;(2)锚定连接: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连接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有两种形式:a.与中间纤维相连的桥粒和半桥粒:桥粒:细胞内锚蛋白形成独特的盘状胞质致密斑,一侧与细胞内的中间丝相连,另一侧与跨膜的粘连蛋白相连,在 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纽扣样结构,将相邻细胞挪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还增强了细胞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机械强度。 半桥粒:半桥粒与桥粒形态类似,但功能和化学组成不同。它通过细胞质膜上的整联蛋白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 上,在半桥粒中,中间纤维不是穿过而是终止于半桥粒
15、的致密斑内。b.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黏合带与黏合斑:黏合带: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依靠钙黏着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将两个相邻细胞间形成的连续的带 状结构;黏合斑:通过整联蛋白锚定到细胞外基质上的一种动态的锚定型细胞连接,细胞与非细胞性基底物间形成的粘附结 构。质膜中的整联蛋白分子的胞外结构域与细胞外基质组分相连,胞内结构域通过接合器蛋白与微丝相连,是细胞与 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3)通讯连接: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方式。它除了有机械的细胞连接作用之外,还可以在细胞间形成电偶联或代谢偶联,以此来传递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间隙连接:位于细胞之间的通讯连接,其功能是保证相邻细胞代谢的统
16、一,其基本组成单位为连接子,由6个相同的蛋白质环绕而成,相邻两个细胞膜上的两个连接子对接形成一个间隙连接单位,其允许小于1000Da的小分子通过;胞间连丝:是高等植物细胞中独有的通讯连接组织结构,胞间连丝穿越细胞壁,由相互连接的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共 同组成直径为20-40nm的管状结构,中央链管结构是由内质网延伸而成。通过胞间连丝可完成植物细胞间的通讯联络;化学突触:存在于可兴奋细胞之间的细胞连接方式,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神经冲动。 15、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 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1、细
17、胞分泌化学信号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化学突触,接触依赖性通讯。8、细胞黏着:动物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介导细胞之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叫细胞黏着。通过细胞黏着,使具有相同表面特性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 器官。7、信号转导:细胞外信号分子与表面受体结合,通过一定的机制将外部信号转为内部信号,这一过程称为信号转导。信号传导:指任何细胞经分泌、膜电位变化、细胞粘附或细胞运动等活动,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细胞的过程。20、细胞外基质:指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胶原、弹性蛋白、糖胺聚
18、 糖和蛋白聚糖、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基膜与细胞外被。21、第二信使学说: 胞外化学物质(第一信使)不能进入细胞,它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而导致产生胞内第二信使, 从而激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后产生一定的生理效应,第二信使的降解使其信号作用中止。25、SH结构域:是Src同源结构域的缩写,这种结构域能够与受体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残基紧密结合,形成多蛋白的复 合物进行信号转导。第四章名词(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1、细胞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2、细胞表面:通常包括细胞外基质、细胞外被、细
19、胞膜三个部分。3、细胞质膜系统:细胞质膜系统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生物发生上与质膜相关的细胞器,显然不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和过 氧化物媒体,因为这几种细胞器的膜是逐步长大的,而不直接利用质膜。4、包被膜泡:膜表面有一层蛋白质,如网格蛋白质、COP-II的膜泡。5、内吞膜泡(网格膜泡):通过内吞运输蛋白质的包被膜泡。6、被膜小窝:是披网格蛋白小泡形成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体。在胞吞过程中,吞入物先同膜表面特异受体结合,然后网 格蛋白装配的亚基结合上去,使膜凹陷成小窝状。7、内吞作用: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内聚,在包被膜泡中转移到细胞内部的过程。8、受体介导内吞: 大分子首先同质膜上的受体相结合,然后质膜内陷成衣被小
20、窝,继之形成衣被小泡。9、胞吐作用:运输小泡通过与细胞质膜的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基质的过程成为胞吐作用;吞噬作用:只限于几种特殊的细胞类型,例如,变形虫和一些单细胞的真核生物通过吞噬作用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营 养。在高等动物细胞中,具有一些特化的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它们通过吞噬菌体摄取和消灭感染 的细菌等。吞噬也是一种需要信号触发的过程,被吞噬的颗粒必须同吞噬细胞的表面结合。吞噬细胞表面有特化的受 体,被激活的受体向细胞内传递吞噬信号。10、转胞吞作用: 转胞吞作用是一种特殊的内吞作用,受体和配体在内吞中并未作任何处理,只是经细胞内转运到相 反的方向,然后通过胞吐作用,将内吞物
21、释放到细胞外。11、自噬作用:自噬作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溶酶体对自身结构的吞噬降解,是细胞内的再循环系统。自噬 作用主要是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伤的细胞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以及不再需要的生物大分子等。自噬作用在消化的同 时,也为细胞内细胞器的构建提供原料,即细胞结构的再循环;自溶作用:是细胞的自我毁灭,即溶酶体将酶释放出来将自身细胞降解。手指或脚趾的形成同溶酶体有关。12、核孔运输:胞质溶胶中合成的蛋白质穿过细胞核内外膜形成的核孔进入细胞核。13、跨膜运输:胞质溶胶中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到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是通过一种跨膜机制进行定 位的,需要膜上运输蛋白帮助。14、小泡运输:蛋
22、白质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以及从高尔基体转运到溶酶体、分泌泡、细胞质膜、细胞外等则是由 小泡介导的,成为运输小泡。15、内质网(ER):分为糙面内质网(RER)和光面内质网(SER)。糙面内质网:多呈扁囊状,排列较为整齐,其膜表面分布着大量的核糖体,它是内质网与核糖体共同形成的复合机能结构,其主要功能是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加工,蛋白质的折叠组装和运输。(为核糖体提供支架;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以后,进入内质网腔,在内质网腔中进行蛋白质的糖基化,然后以芽生方式从糙面内质网膜上碰触,脱落形成小囊泡,小囊泡将这些蛋白质定向地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进一步加工修饰);光面内质网:无核糖体附着的内质网,所占区
23、域较小,往往作为出芽的位点,将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或脂质转移 到高尔基体内。通常为小的膜管和小的膜囊状,而非扁平膜囊状。光面内质网的功能是脂质和胆固醇的合成与运输, 解毒,糖原代谢,储存和调节Ca2+浓度进行肌肉收缩。15、肌质网:心肌和骨骼肌细胞中的一种特殊的内质网,其功能是参与肌肉收缩活动。肌质网膜上的Ca2+-ATP酶将细胞基质中的Ca2+泵入肌质网中储存起来,使肌质网Ca2+的浓度比胞质溶胶高出几千倍。受到神经冲动刺激后,Ca2+ 释放出来,参与肌肉收缩的调节。16、分子伴侣: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 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
24、或组装,这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17、微粒体:微粒体是细胞被匀浆破碎时,内膜系统的膜结构破裂后自己重新封闭起来的小囊泡。18、信号识另颗粒SRP是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其上有三个功能部位: 翻译暂停结构域、 信号肽识别结合位点、SRP受体蛋白结合位点。是一种分子伴侣,可与信号肽结合,帮助多肽转运,又可防止新生肽畸变或成熟前折叠或组装;停靠蛋白DP是SRP在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蛋白,它能够与结合由信号序列的SRP牢牢地结合,使正在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停靠到内质网上来。19、初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是刚刚从反面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仅含有水解酶类,但无作用底物,外面只有一层单位膜,其中的酶处
25、于非活性状态,初级溶酶体是一种刚刚分泌的含有溶酶体酶的分泌小泡;次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中含有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是一种将要或正在进行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分为自噬性溶酶体和异噬性溶酶体;20、自噬性溶酶体: 自噬溶酶体是一种自体吞噬泡,作用底物是内源性的,即细胞内的蜕变、破损的某些细胞器或 局部细胞质;异噬溶酶体: 又称异体吞噬泡,它的作用底物是外源性的,即细胞经吞噬、胞饮作用说摄入的胞外物 质。异噬性溶酶体实际上是初级溶酶体同内吞泡融合后形成的。21、M6P受体蛋白:M6P受体蛋白是反面高尔基网络上的膜整合蛋白,能够识别溶酶体水解酶上的M6P信号并与之结合,从而将溶酶体的酶蛋白分选出来,然后通过
26、出芽的方式将溶酶体的酶蛋白装入分泌小泡。22、内体:内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由初级内体和次级内体。初级内体通常位于细胞质的内侧,靠近细胞核。内体 的主要特征是酸性的、不含溶酶体酶的小囊泡,其内的受体与配体是分开的。23、细胞分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将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而又非内质网组成部分的蛋白质和脂通过小泡运输的方式 经过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和分选运送到细胞内相应结构、细胞质膜及细胞外的过程成为细胞的分泌。24、披网格蛋白小泡: 披网格蛋白小泡是由网格蛋白形成的被膜小泡;网格蛋白:网格蛋白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它的基本结构单体是三联体骨架,称为三腿蛋白。衔接蛋白:参与披网格蛋白小泡组装
27、的一种蛋白质,在披网格蛋白小泡组装中与受体的细胞质结构域相互作用,起 衔接作用。26、蛋白质的分选: 绝大多数蛋白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然后转运至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 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生命活动,此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分选。三条途径是门控运输,跨膜运输,膜泡运输。第五章名词(线粒体与叶绿体)1、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由 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线粒体内膜上一组酶的复合物,分为复合物I(NADH脱氢酶)、复合物11(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111(细胞色素
28、c还原酶)、复合物IV(细胞色素c氧化酶)。其功能是进行电子传递,H+的传递及养的利用, 最后产生H2O和ATP。4、光反应是通过叶绿素等光和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 ATP和NADPH的过程。光反应包 括光能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三个步骤。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暗反应是CO2固定反应,在这一反应中,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这两个高能化合物分别作为能源和还原的动力将 CO2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由于这一过程不需要光所以称为暗反应。碳固定反应开始于叶绿 体基质,结束于细胞质基质。5、氧化磷酸化:是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
29、有 ADP磷酸化形成 ATP;光合磷酸化:是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耦联而生成ATP的最初过程,电子供体是 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6、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在线性电子传递中,光驱动的电子经两个光系统最后传递给NADP+,并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建立 H+质子梯度,驱使ADP磷酸化产生ATP.非循环式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的最终产物由ATP、NADPH、分子氧。在循环式电子传递中,光驱动的电子从 PS I传递给铁氧化还原蛋白后不是进一步传递给 NADP+ ,而是传递给细胞色素, 再经由质体蓝素而流回到 PS I。在此过程中,电子循环流动,促进质子梯度的建立,并与磷
30、酸化相耦联,产生ATP,故称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最终产物只有ATP。第六章名词(细胞核与染色体)1、核纤层:是细胞核内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网络,由1-3种核纤层蛋白组成,外与内核膜结合,内和染色质相连。核纤层与IF (中间丝)、核骨架相互联结,形成贯穿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骨架结构体系。2、核孔复合体:间期细胞核的核被膜上沟通细胞核与细胞质的通道结构,由多种核孔蛋白组成,是控制核质交流的重 要的双向选择性亲水通道。3、核定位信号(序列NLS):存在于亲核蛋白中的一段富含碱性氨基酸残基的序列,保证蛋白质能通过核孔复合体转 运到细胞核内。4、核小体:是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组蛋白
31、和DNA组成;核体:指间期核内除染色质与核仁结构外,在染色质之间的空间存在的许多形态不同的亚核结构域。5、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期间的细胞核中染色很深、由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凝缩而成的染色质小体。6、染色质:在间期细胞核内的由 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 RNA组成的现行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 存在的形式;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特定阶段,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7、基因组:生物单倍染色体组中全部的遗传信息。8、卫星DNA: 5-100bp,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着丝粒部分;小卫星DNA : 12-100bp,数量可变的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DNA :存在基
32、因组中的高度重复序列,重复单位由 1-5bp,串联成簇成为50-100bp的微卫星序列。可作为分 子标记。9、常染色体:细胞核染色体组中除性染色体外的染色体;常染色质:是指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相对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 色质异染色质:是指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 质。分为:结构异染色质(组成型异染色质):指的是除复制期以外,在整个细胞周期均处于聚缩状态,无转录活性的 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功能性异染色质):是在某些细胞类型或一定的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聚缩,并丧失基 因转录活性转变成的异染色质
33、。10、着丝粒:在有丝分裂染色体上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连区域的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由串联重复的卫星DNA序列组成,是动粒的形成部分;动粒(着丝点):是在主溢痕处 2条染色单体的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由多种蛋白质在有丝分裂染色体着丝 粒部位形成的一种盘状结构,微管与之连接,参与了染色体向两极的运动。11、端粒:端粒是染色体两个端部特化结构。通常由富含鸟喋吟核甘酸( G)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 DNA组成。端粒 的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完整性和个体性,且参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端粒酶:具有反转录酶性质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以内在的RNA为模板,将合成的端粒重复序列加到染色体
34、的3'端避免了因新合成的 DNA链的5'端RNA引物切除引起的染色体末端缩短的问题。12、亲核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具有核定位信号。13、活性染色质: 指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其核小体构型发生构象变化,往往具有疏松的染色质结构,便于转录 调控因子和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以及RNA聚合酶在转录模板上的滑动;非活性染色质: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14、顺式作用元件:DNA上的一种序列,本身不编码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通过 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调节基因的表达;反式作用因子:为一种蛋白质或激素复合物,既能与合成自
35、身DNA上的调控序列结合其作用,也能与不同DNA上的调控序列结合,调节不同的基因表达。15、基因座控制区(LCR):是染色体DNA上一种顺式作用元件,含有多种反式作用因子的结合序列,具有稳定染色 质疏松结构的功能。可以通过特异结合因子的导向结合在相关基因的启动子上,增强基因的表达。16、隔离子:能防止处于阻抑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的结构特点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DNA序列。17、核基质/核骨架:细胞核内由非组蛋白构成的三维网架结构,与染色质的定位、复制和转录活动有关。18、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属碱性蛋白质,可以和酸性的DNA紧密结合,不具序列特异性。组蛋白和DNA
36、结合构成染色质纤维,组蛋白有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非组蛋白:主要是指染色体上与特异 DNA序列相结合的蛋白质,具有多样性和异质性,对 DNA具有识别特异 性;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和染色高级结构的形成。帮助 DNA分子折叠,以形成不同的结构域,协助启动DNA复制,控制基因转录,调节基因表达 19、多线染色体:来源于核内有丝分裂,即核内 DNA多次复制而细胞不分裂,产生的子染色体并行排列,且体细胞内 同源染色配对,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阻止染色质纤维进一步聚缩,形成体积很大的多线染色体20、胀泡:在果蝇个体发育的某个阶段,多线染色体的某些带区变得疏松膨大而形成的胀泡,是基因活跃转录的标志。第七章名词(核糖
37、体)1、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是一种没有被膜包裹的颗粒状结构,主要成分是r蛋白和r RNA。2、多聚核糖体:多个甚至几千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 RNA分子上高效进行肽链合成的聚合体。3、r RNA :存在于核糖体重的 RNA分子,称为r RNA ,在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中r RNA包23S、16S、5s三条分子,真核细胞中含25-28S、18S、5.8S 5s四种分子。其主要功能是:具有肽酰转移酶的活性;为 t RNA提供结合位点; 为多种蛋白质合成分子提供结合位点;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参与同 m RNA选择性地结合以及在肽链的延伸中与m RNA结合。4、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称为
38、核酶。5、肽酰转移酶: 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23S r RNA具有肽酰转移酶的功能,催化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键的形成。6、剪接子:由RNA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具有切去 RNA的内含子并把外显子连接起来的功能的复合体叫做剪接子。7、SD序列:是位于原核细胞 m RNA起始密码子上有的一段与核糖体小亚基的16S r RNA结合的特殊序列。 在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它介导 m RNA与小亚基的结合。第八章名词(细胞骨架)1、细胞骨架:是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是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 MF)、微管(MT)和中间纤维(
39、中间丝,IF)。细胞骨架在 细胞质内形成的网络结构支撑维持细胞的形状,并在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细胞分裂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2、微管结合蛋白:在微观上,除微管蛋白外,还有与微管相结合的辅助蛋白,程微管结合蛋白,它们是微管结构和功 能的必要成分。3、微管组织中心(MTOC ):细胞内微管组装发源点,主要包括中心体、纤毛集体和着丝点等部位,在微管装配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4、踏车行为:微管或微丝的负极发生解聚而缩短,正极发生聚合而延长的现象叫做踏车行为。5、分子马达:指细胞内能利用 ATP提供能量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物质运输或细胞运动的蛋白质分子。已经发现 的分子马达分为:驱动蛋白、胞质动力蛋白
40、和肌球蛋白。6、纺锤体:是由微管蛋白聚合而形成的临时性细胞器,它主要由两极的中心体和两个中心体之间的纺锤丝组成。在 细胞分裂期,微管蛋白发生着聚合和解聚的周期性变化。纺锤体的形成与姐妹染色单体精确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有关; 纺锤丝: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见到的有丝分裂期组成纺锤体的丝状结构之总称。7、应力纤维:真核细胞胞质内由微丝平行排列构成的微丝束称为应力纤维。它参与黏合斑的形成和细胞的移动。在细 胞的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合组织形成中,起重要作用。8、与微丝(MF )有关: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鬼笔环肽,细胞松弛素,细胞皮层,应力纤维,伪足,胞质环流, 肌细胞收缩,微绒毛,细胞吞噬,阿米巴运动;与微管(
41、MT)有关:驱动蛋白,纺锤体,中心体,秋水仙素,紫杉醇,纤毛鞭毛 第九章名词(细胞增殖及其调控)1、细胞周期:从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成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期(M)和间期。间期又可分为 G1、S、G2三个时期。2、无丝分裂:指处于间期的细胞核不经任何有丝分裂时期而分裂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细胞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体细胞分裂的基本形式,在这种分裂过程中出现由许多纺锤丝构成的纺锤体,染色质集缩成棒状的染色体。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个体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发生的特殊分裂方式。染色体复制一次,而进行两次
42、连续的核分 裂(减数分裂I、II)。在减数分裂I的前期(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对形成双倍体,基因发生重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3、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凝集于核的一侧;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联会复合体开始形成,并且合成剩余0.3%的DNA ;粗线期:染色体联会完成,进一步缩短为粗线状结构;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叉端化,部分位点还在相连。4、细胞板:高等植物细胞分裂终期,在隔膜形成体的中央生成的薄膜结构成为细胞板。随着分裂终期的进行,隔膜形 成体逐渐膨大,把一个母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5、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
43、列在纺锤体的迟到平面上,叫做赤道板。其中两个姐妹染色 单体的着丝粒分别向着两极。6、联会: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I前期的偶线期。7、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附体,一条来自母体。它们的形大小一般相同, 带有相应的遗传信息,两者相配成对的染色体叫同源染色体。8、姐妹染色单体:指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 体。9、MPF :即CDK1激酶。是一种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能促使细胞由 G2期进入M期。由两个亚基组 成,一种是细胞周期蛋白,另一个是周期蛋白依赖性的蛋白激
44、酶,其中周期蛋白为调节亚基。第十章名词(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1、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奢侈基因:又称组织特异性基因,指不同类型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群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转分化:一种类型分化的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的现象;再分化:在分化诱导剂存在时,恶性肿瘤细胞被诱导而重新向正常细胞的方向演变分化,最终完全转变成正常细胞, 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化;去分化:已经分化的细胞失
45、去特有的结构与功能,恢复分化前的状态的过程。3、干细胞:分化程度相对较低、具有不断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叫做干细胞。4、隐蔽m RNA :存在于卵母细胞和未受精卵细胞质中的mRNA ,多数和抑制性蛋白结合处于非活性状态,不能被核糖体识别,这种储存的没有翻译活性的mRNA叫做隐蔽mRNA。第十一章名词(细胞衰老与凋亡)1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衰老:一般是指复制衰老,即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后,停止分裂,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 动发生显著改变的现象。hayflick界限: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
46、死亡。细胞坏死:是由剧烈的作用引起的细胞死亡,细胞质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自噬小体: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因而被损伤的细胞器,或过量储存的糖原等可被细胞自身的膜包裹而形成双层膜围成的结构,叫做。第一章大题(细胞基本知识)1、试论述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最集中的领域。答: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领域: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调控;细胞衰老、凋亡及其调控; 基因组与后基因组学研究。人类亟待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阐明当今主要威胁人类的四大疾病:癌症、心血管 疾病、艾滋病和肝炎等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治疗的目的。2、细胞生物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答:概念:
47、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 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 以动态的观点,研 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 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 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研究内容: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涵盖九个方 面的内容: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细胞增殖 及其调控;细胞分化及其调控;细胞的衰老与凋
48、亡;细胞的起源与进化;细胞工程;细胞信号转导。 3、细胞的基本共性答: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化学组成;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DNA-RN掰遗传装置;蛋白质合成的机器一核糖体;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4、细胞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答:细胞的生存必须具备细胞膜、核糖体、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物质和结构。功能:细胞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为DNA RNA蛋白质的复制、转录翻译提供了结合位点,使代谢反映高效而有序的进行;又为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提供了选择性物质运输的通道,其中伴随能量 的传递。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表达的重要场所和指挥部,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增值等一切生命
49、活动均受 细胞核遗传信息的指导调控。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机器。构成细胞结构和行使生命活动功能的所有结构蛋白和功 能蛋白都有核糖体翻译合成,催化生命活动的的酶促反应所有的酶也是蛋白质,由核糖体翻译合成的。2 .细胞学说的意义:答: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因为它大大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步。“细胞学说”提出后,即被推广到许多领域的研究,对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物的认识通过“细胞”统一起来,证明生物之间存 在亲缘关系,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
50、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细胞学 说为进化论和孟德尔确立的遗传学奠定了基础。细胞学说对细胞结构的分析是一切生物科学和医学分支进一步发展所 不可缺少的。3 .论证病毒和细胞不可分割的关系:答: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要在细胞内实现。当代科学认为病毒是细胞的演化产物,其 主要依据如下:病毒由于其寄生的特性必须在细胞内复制与增值,没有细胞就没有病毒存在;有些病毒的核酸与细胞 DNA片段十分相似。普遍认为病毒癌基因起源于细胞癌基因;病毒可看做 DNA或R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大分子, 与细胞核蛋白分子近似。因此,病毒可能来源于细胞。4 .为什么说支原体可能是最简单的原核细胞
51、?答:支原体能在培养基上生长,有典型白细胞膜无细胞壁,环状双螺旋DNA均匀分散在细胞内,无类似细菌的核区,唯一可见的细胞器结构是核糖体。支原体的体积很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能够独立生活,以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 由此可以推论支原体不是病毒,是比病毒要大的能独立生活的最简单的原核细胞。8、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差异。答: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质体、原球体、乙醛酸循环体等结构;动物细胞具有:溶酶体、中心体。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方式为间隙连接,植物的是胞间连丝。动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分别为收缩环与细胞板。5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细胞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首先分化为两个
52、部分一一核与质,细胞质内又分割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各 种细胞器,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协作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 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需要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大大增多,因此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时真核细胞区别原核细胞的另一重大标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复杂化,使得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则可同时同区进行,这也是两者区别的最显著差异之一。第二章大题(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1、为什么说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技术之一?答:在体外模拟
53、体内的生理环境,培养从集体中取出的细胞,并使之生存和生长的技术为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技术即 是细胞的克隆,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中最有价值的技术,通过细胞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或其代谢产物。由于细 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其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科学,细胞培养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料。 因此说,细胞培养技术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基本技术之一。2、细胞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有哪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哪些技术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在在细胞内的定性与定位研究?答:(1)分离: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速度沉降、等密度沉降、流式细胞仪。定性分析:组织化学、细胞化 学、免疫荧光、免疫电镜、原位杂交等。定量分析:分
54、光光度计、流式细胞仪。同位素标记结合放射自显影技术 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动态变化。(2)蛋白质分子:免疫荧光纤维技术,免疫电镜技术,蛋白质印迹技术;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印迹杂交( southern和northern)4.举出5种模式实验生物答:病毒:结构简单,基因组很小,可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向组织细胞中转染特定的基因。细菌:培养方便, 生长快,基因结构简单,突变株的诱变和分离、鉴定容易,技术成熟,进行基因定位简便易行。酵母:优点同细菌, 非常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生长迅速易于遗传操作。线虫:繁殖快,在显微镜下通体透明,便于追踪,胚胎发育 过程高度有序。果蝇:具有丰富的生物行为,易于进行
55、遗传学操作,许多基因在进化上很保守,与人类基因有很高 的同源性。斑马鱼:胚胎发育在体外,发育快,过程程透明。小鼠:进化方面最接近人类。拟南芥:个体小, 生长周期快,种子多,生活力强,最小的植物基因组,自花授粉植物,基因高度纯合,突变率高。3.细胞拆合中,细胞重组的方式有哪几种?答:胞质体与完整细胞重组;微细胞与完整细胞重组形成细胞;胞质体与核体重组形成重组细胞;细胞器与 完整细胞的重组。5.细胞融合有哪些主要的方法?答:生物法,用灭活的仙台病毒等加入到细胞悬液中,离心,诱导细胞融合;化学法,化学诱导因子包括PEG、高钙离子、高PH等化合物诱导细胞融合;物理法 才敷光诱导融合、显微操作等方法诱导
56、细胞融合。第三章大题(细胞质膜、跨膜运输、信号转导、细胞社会连接通讯)3、红细胞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答:红细胞膜骨架是在红细胞膜的内侧,由膜蛋白和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红细胞膜内存在的蛋白质主要包括血影蛋白、锚蛋白、带 3蛋白、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血型糖蛋白。膜支架蛋白主要成分包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锚蛋白和带4.1蛋白等。血影蛋白在带 4.1蛋白的协助下与肌动蛋白结合成膜骨架基本网络,带4.1蛋白和血型糖蛋白相互作用,锚定蛋白与血影蛋白、带3蛋白相互作用。膜骨架复合体与质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实现红细胞质膜的刚性与韧性,维持红细胞的形态。6、比较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异同:答:(1)不同点
57、:细胞类型不同:胞饮作用见于几乎所有真核细胞;吞噬作用对于原生动物是一种获取营养的方式,仅见于特殊的细胞(如巨噬细胞)摄入物:胞饮作用摄入溶液,吞噬作用摄入大的颗粒性物质。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 150 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 250 nm。摄入的过程: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组成型 过程,无需信号刺激;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胞吞泡形成机制:胞饮作用需要网格蛋白形成包被、接合素蛋白连接;吞噬作用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参与,如果用降解微丝的药物(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则可阻断吞噬泡的形成,但胞饮作用仍可继续进行。(2)相同点:均是细胞完成大分子物质与颗粒性物质运输的方式;均要通过膜的内部并形成胞吞泡;胞吞泡的形成均 有蛋白质的参与。5 .何谓信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水池合同范本
- 2024年度高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合同
- 2024版XX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某品牌授权他方在其区域内经营的特许合同
- 2024年度图书馆智能化系统升级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商业秘密保密合同:某公司与员工签订商业秘密保密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标的:软件应用程序开发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代理合同协议(详细版)
- 正规农村房屋建筑合同范本
- 2024年度车库租赁合同违约金计算合同
-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
- 最新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表格自动计算)1
- 布袋风管的安装质量和观感控制QC成果2
- 钢筋与混凝土施工方案
- 深圳电信费用银行代收协议书
- 统计学第三版答案
- 餐饮加工流程图模板(含凉菜及生食水产品)
- 印尼公司法中文版
- 枝晶间距综述
- 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消防设计方案
- 胎心听诊技术PPT参考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