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复习课(201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_第1页
实验探究题复习课(201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_第2页
实验探究题复习课(201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_第3页
实验探究题复习课(201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_第4页
实验探究题复习课(201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探究题复习课实验探究题复习课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 1、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假设 3、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4、分析结果 5、得出结论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提出问题: 什么因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呢? (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2、猜想: 水分可能影响种子萌发 种子的大小可能影响种子萌发 光照可能影响种子萌发 。(猜想必须含有“可能可能”) 2、作出假设: 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无影响) 种子的大小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无影响) 光照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无影响) 。 (假设:必须是肯定句或否定句,不加“可能可能”)探究种子

2、萌发的条件 设计实验的原则设计实验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3、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 一组实验只能有一组实验只能有一个一个变量,变量,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 4、对照原则: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照原则:通过设置实验对照,避免避免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影响。的影响。 5、重复性原则:通过重复,重复性原则:通过重复,避免偶然性,避免偶然性,减少实减少实验误差验误差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作出假设: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3、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 1、20颗菜豆种子颗菜豆种子 2、平均分成、平均分成A、B两组(两组(每组

3、每组10颗颗种子)种子) 3、A组组加加适量水分、适量水分、B组组不加不加水分水分 4、相同且适宜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周条件下培养一周 5、一周后记录、一周后记录A、B萌发情况萌发情况4、分析结果 5、得出结论:水分对种子萌发有影响。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无水时不萌发。例题例题、某同学做、某同学做“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菜豆种子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菜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下: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

4、发芽情况如下:(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变量是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变量是 。水、温度、空气水、温度、空气(2)乙装置在该实验中起 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的装置是 和 。(3)若想探究“光照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你如何设计:对照对照乙乙丙丙取两个烧杯分别放等量的潮湿棉花等量的潮湿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种子相同数量的种子放在棉花上面,将它们置于25的橱柜中, 1号烧杯见光见光,2号烧杯用黑布罩住黑布罩住,数日后观察它们的发芽情况。第一章:第一章: 实验实验1: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 实验实验2: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实验1:种子的结构:种子的结构

5、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种子内是否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设计了如下实验(如图):(l)碘液滴入稀米汤(主要成分是淀粉),呈现出什么颜色 。 这一步实验说明了什么 。(2)碘液滴到玉米种子纵切面,呈现出什么颜色 。 这一步实验又说明 。(3)如果将碘液滴到菜豆种子的剖面上,那一部分将现出颜色 。蓝色蓝色淀粉遇碘液变蓝淀粉遇碘液变蓝蓝色蓝色玉米种子中含有淀粉玉米种子中含有淀粉子叶子叶实验实验2: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条件下表1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用B号瓶对A号瓶其什么作用: 。 所探究的因素是: 。(2)将表2中的空白填完整; (3)指出

6、本实验设计中的不足,理由是: 。 并加以改正 : 。 (4)如果在严格按照上表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情况下,用于实验的种子最终都没有萌发,则原因可能是 ; ; 等等。对照作用对照作用水分水分温度温度空气空气1组实验存在偶然性组实验存在偶然性增加种子数量增加种子数量种子死胚种子死胚种子胚不完整种子胚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第二章:第二章: 实验实验1、反射定律、反射定律 实验实验2、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 实验实验3、折射定律、折射定律 实验实验4、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实验实验1、反射定律、反射定律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得到下列表格中的有关数据(1)探究

7、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 (2)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是 (选OE或EO)。这表明: . (3)表中的空格处,应该填的数据是: . (4)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转动纸板转动纸板B,使纸板,使纸板A、B不在同一平面内,观察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观察纸板B是否有反射光线射出是否有反射光线射出OE光路具有可逆性光路具有可逆性52实验实验2、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图中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试验中选择的蜡烛大小要: 。 (2)试验中用玻璃板还是平面镜: 。 并说明

8、原因: ;(3)10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或平面镜),应选择: 。 原因是: 。 (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5)将蜡烛渐渐远离玻璃板,发现像变小,得出实验结论: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 。相等相等玻璃板玻璃板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2mm2mm厚的玻璃板厚的玻璃板玻璃板太厚会看到玻璃板太厚会看到2 2个像,影响实验个像,影响实验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不合理,像和物体等大,这是人视觉上不合理,像和物体等大,这是人视觉上“近大远小近大远

9、小”造成的造成的实验实验3、折射定律、折射定律小军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步骤如下: 将一束激光由空气中A点射向半圆玻璃射圆心O,激光折射光线经过B点;逐渐增大入射角记录如下数据。(1)图中入射角大小为_,折射角大小为_。(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一定还会有所发现,请写出两点。 。 。20201313或或1414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实验实验4、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1)在探究前,小明同学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把透镜逐渐向白纸移动,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

10、聚到一点(图甲)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2)小明的其中一次实验如图乙所示;由图乙得到的结论是: 。(3)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原因是: 。(4)当光屏上成等大、清晰的像时,要想在光屏上看到缩小、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何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蜡烛 凸透镜;光屏 凸透镜。(两空格选题“靠近”或“远离”)测凸透镜的焦距测凸透镜的焦距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一倍焦距以外,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同一高度同一高度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靠近靠近远离远离第三章:第三章: 实

11、验实验1、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测力计原理 实验实验2、重力与质量关系、重力与质量关系 实验实验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实验4、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 实验实验5、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实验实验6、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实验7、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甲实验实验1、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测力计原理 如图甲弹簧在钩码的作用下被拉伸,增加钩码质量,所得的拉力大小,弹簧的伸长量填入表格如下: (1)根据表格数据在乙图中描点,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各点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拉力在 N范围内,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说明 .当拉力时,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不成正比关

12、系. (3)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 根据这一原理,制成弹簧测力计. 乙0到到5大于大于5N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实验实验2、重力与质量关系、重力与质量关系 如图甲弹簧测力计在钩码的作用下被拉伸,逐渐增加钩码个数, 所得的数据填入表格如下: (1)根据表格数据在乙图中描点,用平滑的曲线或直线连接各点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 (“直线”、“曲线”) 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 (3)通过计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甲直线直线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物体的

13、重力和质量成正比10N/Kg 实验实验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及推理。及推理。(l)为什么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且静止下滑?)为什么使小车从同一高度且静止下滑? 。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选填(选填“远远”、或、或“近近”)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选填“快快”或或“慢慢”)。)。(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

14、,它将:)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4)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 。保证刚落到水平面上的速度相等保证刚落到水平面上的速度相等远远慢慢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加推理实验加推理实验实验4、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条件(1)甲图将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系在两根线上,两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

1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对小卡片的操作是: (4)在探究二力平衡时,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乙图所示的实验。甲实验优予乙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相反相反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钩码数量钩码数量不能不能将小卡片剪成将小卡片剪成2部分部分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实验5、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如图是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铜块和木块的形状完全相同,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图乙、丙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

16、是使 。(3) 比较乙、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 。(4)能否比较甲、丙得出实验结论,理由是?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大小相等压力大小相等当压力相等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当压力相等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不能,因为有不能,因为有2 2个变量个变量实验实验6、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所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棉、砝码和木板,设计了图甲、乙、丙、丁4个实验。(木板硬度大于海绵)(1)比较甲和乙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2)若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比较 和 。(3)通过实验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当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等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乙丁丁比较丙和丁,发现比较丙和丁,发现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相等时,当压力和受力面积都相等时,受力物体硬度越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物体硬度越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受力物体的硬度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受力物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