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病诊疗方案_第1页
喘病诊疗方案_第2页
喘病诊疗方案_第3页
喘病诊疗方案_第4页
喘病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喘病(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诊疗方案(2014年)病名:喘病中医病名:喘病西医病名: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气喘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急性发作期主要是控制感染、镇咳祛痰和平喘。相当于中医“喘病”范畴。1、 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主症: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病史:有久而重的咳嗽病史。 2.西医诊

2、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 2)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3)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慢性鼻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二)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喘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常见证候:1、风寒闭肺:喘息,呼吸急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恶寒,或伴发热

3、,口不渴。舌苔薄白而滑。2、表寒里热: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咯痰粘稠,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溲黄,便干。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3、痰热郁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痰中带血,或目睛胀突,胸中烦热,身热,面红,有汗,咽干,渴喜冷饮,尿赤,或便秘。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4、痰浊阻肺: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或脘闷,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舌质淡,苔厚腻色白,脉滑。5、肝气承肺: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胁闷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平素多忧思抑郁,或失眠,心悸;或不思饮食,大便

4、不爽;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舌质淡或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脉弦或弦数。6、肺肾气虚:肺气虚: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或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干,咽喉不利,面色潮红;或兼食少,食后腹胀不舒,便溏或食后即便,肌肉瘦削,痰多。舌质淡红或舌质红,苔剥。脉软弱或细数。肾气虚: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尤甚,气不得续,形瘦神惫,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跗肿;或干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质淡,苔薄或黑润,或舌质红少津,脉微细或沉弱,或细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风寒闭肺治法:宣肺散

5、寒处方:麻黄汤(麻黄汤中配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麻黄10克、桂枝10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枳壳12克、甘草6克。加减应用:1)喘重者加半夏、苏子、陈皮化痰降气平喘;2)若得汗而喘不平,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和营卫、利肺气。3)表证不重,可去桂枝,即为宣肺平喘之三拗汤,麻黄改为炙麻黄。4)痰多者,加制南星、白芥子、瓜蒌皮以燥湿化痰。5)胸胀闷者,加桔梗、苏梗宽胸理气。6)若为寒饮内伏,复感外寒引发者,可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化饮。2表寒里热治法:宣肺泄热,化痰平喘。处方:麻苇合剂(生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芦根30克、薏米仁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全瓜蒌

6、12克、枳壳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加减应用:1)表寒较重者,加苏叶、荆芥、防风、生姜解表散寒。2)胸满喘甚,痰多,便秘者,加葶苈子、大黄泄肺通腑。3)口渴甚者,加天花粉、沙参、麦冬、芦根以养阴生津。3痰热郁肺治法:泄肺平喘,清热化痰。处方:麻苇合剂:(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芦根30克、薏米仁30克、冬瓜仁12克、桃仁10克、黄芩10克、全瓜蒌12克、枳壳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加减应用: 1)痰多粘稠加海蛤粉清化痰热;2)痰涌便秘,喘不能卧加葶苈子,大黄涤痰通腑;3)痰有腥臭味加鱼腥草、公英、大青叶、冬瓜仁。4)中药注射剂可给予双黄连、清开灵静滴。5

7、)中成药给予蛇胆川贝液、橘红痰咳颗粒口服4痰浊阻肺治法:化痰降逆平喘。 处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10克、茯苓25克、陈皮12克、厚朴10克、甘草6克、苍术12克、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2克)加减应用:1)临证加苍术,厚朴等,燥湿理脾行气,以增强化痰降浊之功。2)痰浊壅盛,气喘难平者,加葶苈子,涤痰除壅以平喘。3)痰浊挟瘀者,症见喘促气逆,喉中痰鸣,面唇瘀暗,舌紫暗,苔浊腻,可用涤痰汤(涤痰陈枳夏胆星,姜茹菖蒲草参苓)加桃仁,红花,赤芍、水蛭以涤痰祛瘀。4)正气尚足,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桃仁以通便涤痰。5)痰浊化热,症见痰黄稠,舌苔黄腻,加黄芩、鱼腥草、胆南星以清化痰热。6

8、)脘闷纳差,恶心欲吐者,可加砂仁、竹茹、焦三仙以芳香化浊开胃。7)平素脾胃虚弱,可用六君子汤调理。5.肝气承肺治法:开郁降气平喘。处方:五磨饮子(木香槟沉乌枳实)沉香6克、槟榔10克、乌药10克、木香8克、枳实10克加减应用:1)若咽中窒塞明显者,可合用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气滞疏,苓姜叶用为佐)以开郁行气,化痰散结。2)若肝郁化热,症见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加龙胆草、黄芩、栀子、夏枯草等以清肝泻火。3)若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者,加党参、焦三仙、白芍、柴胡以健脾疏肝。4)若气滞腹胀,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既六磨汤,以降气通腑。5)失眠,心悸者,加合欢皮、炒枣仁、灵芝以宁心安神

9、。6)平素可行逍遥丸调理。6 .肺肾气虚肺气虚治法:补肺益气定喘。处方:补肺汤合玉屏风散(补肺参芪熟地黄,桑白五味与紫菀。)太子参12克、黄芪30克、熟地1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2克、五味子12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加减应用:1)若见气阴两虚表现者,可用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若见中气下陷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3)若肺阴虚甚者沙参、玉竹、百合以加强养肺阴。4)若肺虚有寒者,去熟地,加干姜、桂枝、苏子、款冬花以温肺化饮。肾气虚治法:补肾纳气平喘。 处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肉桂10克、炮附子10克、熟地10克、山萸肉12克、山药15克、云苓25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

10、参蛤散:人参6克、蛤蚧10克)加减应用:1)可加仙灵脾、紫石英,胡桃肉以温肾纳气平喘。2)若肾阴虚,症见喘咳、颧红面赤、舌红少苔、脉细数,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3)若兼有痰涎壅盛,上实下虚表现用苏子降气汤加减。4)若兼瘀血,症见面甲、唇舌瘀暗,加桃仁、红花、川芎以活血化瘀。5)若冲气上逆,脐下悸动,气从少腹上奔,加磁石、沉香、淫洋藿、胡桃肉以温肾纳气,镇摄平喘。 6)若脾肾两虚者,可合六君子汤。(二)辨证选择静脉注射中药注射剂。1、痰热郁肺,予双黄连、清开灵注射液静滴辅助清热化痰。2、肺气虚,予参麦注射液补益肺气。 (三)中医特色疗法 1.穴位贴敷1)药物组成:白芥子、苏子、细辛等组成研末

11、,姜汁调敷。2)穴位选择:肺俞、定喘、天突、膻中、足三里等穴,或辨证选穴。2针灸疗法1)痰多不易咯出者,针刺足三里、丰隆、天突穴等。2)喘甚者,针刺肺俞、定喘、天突、膻中等穴。3)喘证日久,反复发作者,宜艾灸大椎、肺俞、肾俞、命门、足三里等。3拔罐、刮痧疗法1)选择背部太阳经及肺经,辨证取穴,进行拔罐治疗。2)选择背部进行刮痧治疗4.中药雾化吸入法: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中药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风寒闭肺咳喘以三拗汤 加减(麻黄、桂枝、杏仁、苏子各10等组成 )。痰热郁肺咳嗽、喘病以麻苇合剂雾化吸入 , 痰湿蕴肺以三子养亲汤为基本方雾化吸入。 5.艾灸肺腧穴、大椎穴6.其

12、他中医特色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中药离子导入、耳穴压豆、足浴熏洗等治疗。三、预防及护理1、适寒温,顺应气候变化,尤其在季节交替之时,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外邪入侵。2、调畅情志,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忌嗔、郁、忧、怒等,保证机体气机调畅,气血冲和。3、调节饮食,宜清淡,有营养,忌肥甘厚味、辛辣香燥,戒烟酒,使脾胃健运,痰湿无从化生。4、有病早治,防止久病伤肾,引起虚喘而难以治愈。5、引导教育患者进行呼吸操锻炼。四、疗效评价(一)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显效:喘息及其它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有效:喘息及其它症状有好转但不明显,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主症未改善或

13、恶化者。(二)临床疗效评估1、中医药辨证治疗喘病的疗效是明显的、有效的,与西药抗菌,止咳平喘药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止咳化痰作用强,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的优势。通过89例喘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4.4%。2、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9例喘病患者,结果显示:中药能明显缓解喘病患者的咳嗽气喘,咯痰等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复发,减轻气道阻力,其中显效30例、有效41例、缓解13例,总有效率94.4%。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咳喘病程长,疗效较差,无论中药或西药都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辨证治疗理论上圆满,但存在疗效上不尽人意之处。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肺气肿患者54例,总有

14、效率(有效、缓解)60.7%。五、中医药治疗喘病难点(一)喘病反复发作是目前临床中的难点,而咳喘时间长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单纯中医药治疗有效,但效果慢,取效时间长。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多种诱因会导致喘病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但外感是诱发喘病的主要因素,也是难点问题。(二)喘病病程长,疗效较差,无论中药或西药都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药在如何预防治疗咳喘方面未有明显进展是主要的难点。六、喘病治疗难点对策1.针对喘病患者,外感是诱发喘病的主要因素,也是难点问题。针对预防外感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应用益气固表法为主,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采用补肺汤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健脾止汗、培土生金

15、。其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扶正。二药合用则汗不外泄,邪不易侵。黄芪配防风相得益彰,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驱邪而不伤正。同时防风有解表祛风的作用。通过中医综合治疗,明显预防了喘病患者易外感的发生,进而使喘病患者反复发作次数得到减少。采用中药贴敷、中药雾化吸入、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喘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2喘病患者以痰热郁肺者居多,着重从清化痰热着手,使用麻苇合剂清热化痰,宣肺平喘配合中药贴敷、中药雾化吸入、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有效改善了喘病的气喘、咯痰症状,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喘病优化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及评估(2014年)2014年度我

16、科应用喘病优化诊疗方案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89例喘病患者,其中显效30例、有效41例、缓解13例,总有效率94.4%。1、中医药辨证治疗喘病的疗效是明显的、有效的,与西药抗菌,止咳平喘药相比,具有副作用小,止咳化痰作用强,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的优势。通过89例喘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94.4%。2、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89例喘病患者,结果显示:中药能明显缓解喘病患者的咳嗽气喘,咯痰等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病情复发,减轻气道阻力。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咳喘病程长,疗效较差,无论中药或西药都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医辨证治疗理论上圆满,但存在疗效上不尽人意之处。辨证治疗慢性支

17、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肺气肿患者54例,总有效率(有效、缓解)60.7%。4、对中医治疗临床评价分析及措施:中医药综合治疗通过对脏腑、经络气血机,调整机体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实现的。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因此中医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进而有效改善咳嗽气喘、咯痰等临床症状。2012年在此方案的应用过程中对该病的病位、病机病性、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做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认为喘病定位在肺脾肾,根据五脏相关理论,是一个脏器受损的综合征。外感是诱发喘病的主要因素,也是难点问题。针对预防外感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应用益气固表法为主,在原有方剂的基础上采用补肺汤合玉屏风

18、散益气固表、健脾止汗、培土生金。其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扶正。二药合用则汗不外泄,邪不易侵。黄芪配防风相得益彰,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同时防风有解表祛风的作用。通过中医综合治疗,明显预防了喘病患者易外感的发生,进而使喘病患者反复发作次数得到减少。增加了中药贴敷、中药雾化吸入、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喘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增加了辨证加减应用,避免了治疗模式化,在临证中增加了辨证化裁。2喘病患者以痰热郁肺、表寒里热者居多,两者着重从清化痰热着手,使用麻苇合剂清热化痰,宣肺平喘配合中药贴敷、中药雾化吸入、穴位按摩、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有效改善了喘病的气喘、咯痰症状,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故在2012年的优化中虽为两型,都使用了麻苇合剂,不再使用麻杏石甘汤、桑白皮汤加减治疗。但表寒里热证使用了生麻黄宣肺解表,痰热郁肺证中使用了炙麻黄宣肺平喘。2014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在应用诊疗方案的同时,我们强调辨证论治,遵循传统的中医思维规律,不断完善优化治疗方案。喘病优化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估表科室名称:肺病科 医院名称:中卫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