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测量技术_第1页
线路测量技术_第2页
线路测量技术_第3页
线路测量技术_第4页
线路测量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线路测量线路测量线路测量线路测量:是指铁路、公路、管道、输电线:是指铁路、公路、管道、输电线路、路、水渠、河道等线状工程在勘测设计、施水渠、河道等线状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建造和运营管理三个阶段中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的总称。工作的总称。 线路测量的任务线路测量的任务: : 在在勘测设计阶段勘测设计阶段:为线路工程的各设计阶:为线路工程的各设计阶段提供充分、详细的地形资料。段提供充分、详细的地形资料。 在施工建造阶段:在施工建造阶段:是在施工开始之前和是在施工开始之前和整个施工过程中,配合施工的进度,将线整个施工过程中,配合施工的进度,将线路中线及其构筑物按设计文

2、件要求的位置、路中线及其构筑物按设计文件要求的位置、形状和规格,正确地放样于地面。形状和规格,正确地放样于地面。 在运营管理阶段:在运营管理阶段:检查、监测线路的运检查、监测线路的运营状态,并为线路上各种构筑物维修、养营状态,并为线路上各种构筑物维修、养护、改建、扩建提供资料。护、改建、扩建提供资料。 本章主要介绍铁路和公路工程中,线路本章主要介绍铁路和公路工程中,线路测量的有关工作。测量的有关工作。 第一节第一节 初测导线初测导线第二节第二节 初测高程测量初测高程测量第三节第三节 初测地形测绘初测地形测绘第四节第四节 定测放线和中桩测设定测放线和中桩测设第五节第五节 纵横断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

3、第六节第六节 线路施工测量线路施工测量初测阶段的测量工作:初测阶段的测量工作: 1、大旗:、大旗:根据批准的方案报告,结合现场的根据批准的方案报告,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点插旗(标旗,红白旗),在地实际情况,选点插旗(标旗,红白旗),在地面上标定线路的大致位置和走向。面上标定线路的大致位置和走向。 2、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沿着大旗指导的方向,布设导沿着大旗指导的方向,布设导线。经过导线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求得初测导线。经过导线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求得初测导线点的坐标,作为施测带状地形图的平面控制。线点的坐标,作为施测带状地形图的平面控制。 第一节 初测导线 3、水准点高程测量(基平):、水准点高

4、程测量(基平):即于初测导线即于初测导线两侧,在未来施工范围以外,每隔两侧,在未来施工范围以外,每隔2公里左右公里左右埋设水准基点,利用水准测量测算其高程,作埋设水准基点,利用水准测量测算其高程,作为全线高程控制。为全线高程控制。4、导线中桩高程测量(中平):、导线中桩高程测量(中平):以基平水准以基平水准基点为依据,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算出所有初基点为依据,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算出所有初测导线点上的高程,作为施测带状地形图的高测导线点上的高程,作为施测带状地形图的高程控制。程控制。 5 5、地形测量:、地形测量:以初测导线点为控制,以初测导线点为控制,测绘一定宽度的带状地形图,作为纸上定测绘一定

5、宽度的带状地形图,作为纸上定线的依据。线的依据。 1 1踏勘选点踏勘选点 根据拟定线路方案,在中小比例尺地根据拟定线路方案,在中小比例尺地 形图上选择导线点的大致位置,通过形图上选择导线点的大致位置,通过 现场踏勘,决定导线点的具体位置,现场踏勘,决定导线点的具体位置, 并插上红白旗进行标志。并插上红白旗进行标志。 一、初测导线的外业工作一、初测导线的外业工作选择点位时注意 尽可能接近线路中线尽可能接近线路中线 视野开阔便于观测视野开阔便于观测 土质稳定便于保存土质稳定便于保存 相邻点位间以相邻点位间以5050400400米为宜米为宜 ( (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距仪观测导线边长采用全站仪或光电测

6、距仪观测导线边长时,导线点的间距可增加到时,导线点的间距可增加到10001000米,但米,但应在应在500500米处钉设加桩)米处钉设加桩) 根据测绘和专业调查的需要在相邻导线根据测绘和专业调查的需要在相邻导线点间钉设加桩。点间钉设加桩。 导线点选定后,应钉设方桩,桩顶与地面导线点选定后,应钉设方桩,桩顶与地面齐平,其上用小钉表示导线点位。以线路前齐平,其上用小钉表示导线点位。以线路前进方向为准,于方桩左侧进方向为准,于方桩左侧 30-50 厘米处设标厘米处设标志桩(板桩),写明该方桩的初测里程如:志桩(板桩),写明该方桩的初测里程如:CK15+175.42,且面向该方桩。,且面向该方桩。 导

7、线上的加桩应钉设板桩,板桩上写明该导线上的加桩应钉设板桩,板桩上写明该点的里程,字面朝向线路起点方向。点的里程,字面朝向线路起点方向。 长边上的加点也应钉设方桩和标志桩。长边上的加点也应钉设方桩和标志桩。 导线转折角(右角)导线转折角(右角)经纬仪或全站仪用测回法经纬仪或全站仪用测回法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精度要求: 仪器仪器 测回数测回数 两半测回角值较差的限差两半测回角值较差的限差 J2 1 15J2 1 15 J6 1 30 J6 1 30 导线的边长:导线的边长:可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测量。可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测量。 2 2导线观测导线观测光电测距光电测距: 相邻导线点间的距离和竖直

8、角应往返观测各一相邻导线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应往返观测各一测回,导线点到加桩的距离,可只进行往测,测回,导线点到加桩的距离,可只进行往测,但要在相邻导线点上进行检核,两段平距之和但要在相邻导线点上进行检核,两段平距之和与对应导线边长之差不应大于与对应导线边长之差不应大于40mm。距离测。距离测量一测回应读数两次,两次读数间较差的限差量一测回应读数两次,两次读数间较差的限差符合表符合表41的规定时取平均值,平均值应加入的规定时取平均值,平均值应加入气象改正。导线边长应采用往测平距,返测平气象改正。导线边长应采用往测平距,返测平距仅用于检核。距仅用于检核。NmD22仪器精度仪器精度等级等级测距测距中

9、误差中误差同一测回同一测回各次读数各次读数互差互差测回间测回间读数读数较差较差往返测往返测平距平距较差较差557510101511202030注:注:mD为仪器的标称精度,为仪器的标称精度,N为单向测回数。为单向测回数。表表41光电测距的限差(光电测距的限差(mm) 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以及每延伸不远于导线的起点和终点处以及每延伸不远于30km30km处,处,应与国家平面控制点或其它不低于四等的大地点、应与国家平面控制点或其它不低于四等的大地点、GPSGPS点进行联系测量,以检核导线测量的精度。点进行联系测量,以检核导线测量的精度。 导线法导线法 联测方法:联测方法:交会法交会法 真北观测真北观

10、测(联测困难或缺少方位角条件)(联测困难或缺少方位角条件) (确定导线上一条边的真方位角,以便进(确定导线上一条边的真方位角,以便进 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3 3、联系测量、联系测量 铁路和公路的初测导线,必须与国家的铁路和公路的初测导线,必须与国家的测量控制点或其它单位的高级控制点进行测量控制点或其它单位的高级控制点进行联测,以构成附合导线检查测量精度。联测,以构成附合导线检查测量精度。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中中, , 铁路铁路工程与一般公路工程对初测导线的限差要工程与一般公路工程对初测导线的限差要求基本相同。求基本相同。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新建

1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以后简称(以后简称测规测规),对初测导线的各项限差规定,对初测导线的各项限差规定如表如表4 42 2。二、初测导线的成果检核二、初测导线的成果检核nn16n10n8n5n22 仪器型号仪器型号项目项目DJ2DJ6水平角水平角 检检 测测 时时 较较 差(差()2030闭闭合合差差() 附附 合合 导导 线线 和和 闭闭 合合 导导 线线25 30 延延 伸伸 导导 线线 两端测真北两端测真北25 30一端测真北一端测真北2530长长 度度检检 测测 较较 差差光光 电电 测测 距距 仪仪 和和 全全 站站 仪(仪(mm)2 mD2 mD 其其 它它 测测 距距 方方 法法1/

12、20001/2000相相对对闭闭合合差差 光光 电电 测测 距距 仪仪 和和 全全 站站 仪仪水平角平差水平角平差1/6000 1/4000水平角不平差水平角不平差1/30001/2000 其它测距方法其它测距方法水平角平差水平角平差1/40001/2000水平角不平差水平角不平差1/20001/2000 附合导线长度(附合导线长度(km)3030注:表中,n为置镜点总数,mD为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的标称精度,导线长度相对闭合差应为经过两化改正后的值。表表4 42 2铁路初测导线测量限差铁路初测导线测量限差图 初 测 附 合 导 线 示 意 图0n12nC0C1CnCnxx附合导线附合导线导线两

13、端均附合在高级控制点上。导线两端均附合在高级控制点上。延伸导线延伸导线一端或两端均不与高级点联系,一端或两端均不与高级点联系,仅观测真方位角进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仅观测真方位角进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1 1角度闭合差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 0 导线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导线起始边坐标方位角 n 导线终边坐标方位角导线终边坐标方位角 导线右角导线右角 n 角度观测值的个数(包括连接角)角度观测值的个数(包括连接角) nnf1800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计算公式附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计算公式: :图 2初 测 延 伸 导 线 示 意 图0n12nC0C1CnCnNN n=An令令 0=A0 则则 nAnAf1

14、800观测真方位角进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观测真方位角进行角度测量成果的检核. .延伸开口导线延伸开口导线: :mnmtgRyytgRl0 m 为导线为导线 C0 点到点到Cn点间的平均纬度点间的平均纬度 l = y ny0 为导线为导线C0点到点到Cn点间的横坐标差点间的横坐标差 R = 6371 km 为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地球的平均半径子午线收敛角子午线收敛角的计算公式的计算公式: : 已知已知C0、C1边的真方位角边的真方位角 A01651820 导线转角个数导线转角个数 n92 自自C0到到C92点横坐标增量点横坐标增量 y20.658Km 平均纬度平均纬度 m 3812 导线右角总和导线

15、右角总和 166554835 实测实测C92C93边的真方位角边的真方位角 An694154 检核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检核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例例41某初测导线如图某初测导线如图C0C92 的子午线收敛角的子午线收敛角 l (yn y0 )20.658(Km)图 2初测延伸导线示意图0n12nC0C1CnCnNN468mtgRl解解C92C93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值: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值: n0+ n180692945C92C93边坐标方位角的理论值边坐标方位角的理论值 nAn 693308角度闭合差角度闭合差 fnn323限差限差 fF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符合精度要求。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

16、符合精度要求。20 41625nF己知己知C0点在中央子午线以东点在中央子午线以东12.289 km,起,起 始边始边C0C1为高级控制点为高级控制点 坐标方位角为坐标方位角为 01651820 其余数据同例其余数据同例41 试检核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试检核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例例4 42 2图 2初测延伸导线示意图0n12nC0C1CnCnNN 9212.289+20.65832.947kmC92点处的子午线收敛角点处的子午线收敛角C92C93边坐标方位角的理论值边坐标方位角的理论值 nAn693209 角度闭合差角度闭合差 fn n224限差限差 f F 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符合精度要

17、求。该段导线角度观测成果符合精度要求。解解C92点横坐标概略值点横坐标概略值45 992tgRy10 4825nF导线长度闭合差:根据已知高级控制点的坐标导线长度闭合差:根据已知高级控制点的坐标 进行计算。进行计算。高级控制点:高斯坐标系表示其点位坐标。高级控制点:高斯坐标系表示其点位坐标。初测导线的长度:地面上测量。初测导线的长度:地面上测量。导线长度的检核:导线长度的检核: 改化改化 改化改化导线测量成果导线测量成果 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高斯平面高斯平面(两化改正)(两化改正)2.2.导线长度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导线长度闭合差的计算与检核 SS0RHm图 4 边 长 归 化 示 意 图将导

18、线长度归化将导线长度归化到大地水准面上。到大地水准面上。设地面上两点之设地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为间的距离为S,S,对对应的大地水准面应的大地水准面上的距离为上的距离为S S0 0, ,由由归化改正:归化改正:mHRSRS0RHSSm/10得得按泰勒级数展开后取至按泰勒级数展开后取至Hm / R的一次项,得的一次项,得 )1 (0RHSSm 令令 H S Hm / R 则则 S0S +H )21 (220RySSmggHgmHgSSRySS)21)(22投影改正:将大地水准面上的长度将大地水准面上的长度S0改化到高斯平面改化到高斯平面上。可按下式计算上。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式中,H 称为归化改正数;

19、称为归化改正数; g 称为投影改正数。称为投影改正数。222RySmg 某初测导线两端分别与东山三角点和石某初测导线两端分别与东山三角点和石岗三角点联测,两点的坐标和高程已列入表岗三角点联测,两点的坐标和高程已列入表4 43 3中,导线全长中,导线全长17.266km17.266km,试计算该导线,试计算该导线的相对闭合差。的相对闭合差。例例4 4 3 3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列入表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列入表4 43 3中,则中,则经两化改正后,该初测导线的长度闭合差为经两化改正后,该初测导线的长度闭合差为相对闭合差相对闭合差说明该初测导线观测合格。说明该初测导线观测合格。)(83. 622mf

20、ffyx2000125261Sfk解解 序号序号计算项目计算项目X(m)Y(m)H(m)计算方法与说明计算方法与说明1东山三角点东山三角点3880 627.5116 706 127.911996.78已知数据已知数据2石岗三角点石岗三角点3882 955.6216 719 181.812203.56已知数据已知数据3石岗点推算值石岗点推算值3882 952.3516 719 172.58 由由1经导线推算经导线推算4fx,fy3.279.23 325 X, Y2324.8413044.67 316Hm 2100.17(1+2)/27Hm / R0.0003300.000330 6/637100

21、08H0.774.30 759Ym(km) 212.65 (1+2)/2500km10Ym2/2R20.0005570.000557 11g+1.30+7.27 10512XX,YY2325.3713047.64 5+8+1113改化后石岗点改化后石岗点3882952.8816719175.55 1+1214fx,fy2.746.26 132表表4 43 3导线长度闭合差计算表(导线长度闭合差计算表(P.96)P.96)其长度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为其长度闭合差和相对闭合差为 将得出该初测导线角度观测将得出该初测导线角度观测不合格不合格的结论。的结论。2000116841)(25.1022kmff

22、fyx如果如果不作两化改正不作两化改正,1.1.高斯坐标系:分带坐标系。高斯坐标系:分带坐标系。三、坐标换带计算三、坐标换带计算坐标换带:将初测导线两端联测的大地点坐标换坐标换带:将初测导线两端联测的大地点坐标换算成同一坐标系的坐标。算成同一坐标系的坐标。有时也会将有时也会将3 3带与带与6 6带的坐标进行相互换算。带的坐标进行相互换算。ABBy1y2 X2X1+(m+m1Y1)Y1+x Y2Y0+(n +n1Y1 )Y1+y或或X2X1+m+(m1+m2Y1)Y1 Y1+x Y2Y0+n +(n1 + n2Y1)Y1 Y1+y2.2.坐标换带计算的基本公式坐标换带计算的基本公式 式中:式中:

23、X1,Y1 换带前的坐标值,由西带换至东带换带前的坐标值,由西带换至东带时时,Y1前取正号,由东带换至西带时前取正号,由东带换至西带时,Y1前取负号;前取负号; X2,Y2 换带计算后在邻带坐标系中的坐标值,换带计算后在邻带坐标系中的坐标值,由西带换至东带由西带换至东带 时时Y2取负值,由东带换至西带取负值,由东带换至西带时时Y2取正值;取正值;m、m1、m2、n、n1、n2 换带系数;换带系数; Y0换带计算中辅助点的横坐标;换带计算中辅助点的横坐标;Y1Y1Y0 ,Y1取坐标系中应有的符号;取坐标系中应有的符号;x 、y 、x 、y 换带常数,与换带常数,与Y1有关有关为了便于进行坐标换带

24、计算,国家有关部为了便于进行坐标换带计算,国家有关部门编辑出版了相应的计算表,表门编辑出版了相应的计算表,表4 44 4中摘录中摘录了了3 3带和带和6 6带高斯带高斯克吕格坐标换带表克吕格坐标换带表的部分内容。的部分内容。3 3坐标换带表坐标换带表4 4换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换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用用书中书中P.98-102P.98-102的算例说明坐标换带计算的算例说明坐标换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的方法和步骤。 任务和目的:沿线布设高程控制点,任务和目的:沿线布设高程控制点,并测定其高程,作为全线的高程控制。并测定其高程,作为全线的高程控制。工作内容:工作内容:1.水准点布设;水准点布设;2.

25、水准点高程测量(基平);水准点高程测量(基平);3.导线中桩高程测量(中平)。导线中桩高程测量(中平)。4-2 4-2 初测高程测量初测高程测量 沿线每隔沿线每隔2km左右布设一个。重点工程地段左右布设一个。重点工程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水准点的密度。尽量设在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水准点的密度。尽量设在距线路距线路100米范围内,施工范围以外。米范围内,施工范围以外。 水准点可设在不易风化的基岩上或坚固稳定水准点可设在不易风化的基岩上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或埋设混凝土水准点。水准点应的建筑物上,或埋设混凝土水准点。水准点应统一编号,并冠以统一编号,并冠以“BM”,以示水准点。,以示水准点。 布设在

26、岩石上的水准点应凿成凸出的球面,布设在岩石上的水准点应凿成凸出的球面,外刻凹槽圆圈并加填红油漆。建筑物基础、顶外刻凹槽圆圈并加填红油漆。建筑物基础、顶面或凸边上的水准点,其表面为坚实、光洁的面或凸边上的水准点,其表面为坚实、光洁的水平面时,应在周围凿刻矩形凹槽并加填红油水平面时,应在周围凿刻矩形凹槽并加填红油漆。漆。 一、水准点布设一、水准点布设1.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水准仪水准仪 精度应不低于精度应不低于DS3级,级,水准尺水准尺 宜用整体式标尺,宜用整体式标尺, 观测观测 相邻两点间一组往返观测或两组并测相邻两点间一组往返观测或两组并测 限差限差 R单程路线长度的公里数单程路线长度的公里

27、数视线长度视线长度 一般不大于一般不大于150150米米二、水准点高程测量二、水准点高程测量Rmm30 与高级控制点构成附和水准路线与高级控制点构成附和水准路线 h1 h2 hn R1 R2 Rn 2.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可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水准点的设置可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水准点的设置要求、闭合差限差和检测限差均与水准测量相要求、闭合差限差和检测限差均与水准测量相同。同。水准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水准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距离测距离测回数回数竖直角竖直角往返往返观测观测高程高程较差较差 mmmm边长边长范围范围(m m)测回数测回数最

28、大最大角值角值 测回测回间较间较差差 指标指标差互差互差差 往返各往返各一测回一测回往返各往返各两测回两测回20101060200600D 检核每个测段往返测闭合差:检核每个测段往返测闭合差: R测段长度(测段长度(km) (2) 检核每条附和水准路线高程测量闭合差:检核每条附和水准路线高程测量闭合差:3.3.精度评定精度评定)(30mmRhhfiiihi返往)(30(mmLHHhfh)始终h 各段平均高差;L附和路线长度(km)。Rnm41(3 3)评定每条水准路线的精度。评定每条水准路线的精度。 用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用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衡量衡量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测段

29、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R 测段长度(测段长度(km) n 测段数。测段数。 已知某条初测水准测量线路两端高级控已知某条初测水准测量线路两端高级控制点间的高差为制点间的高差为42.381米,各段路线长度、米,各段路线长度、往返测高差观测值如表往返测高差观测值如表47 所列,检核该水所列,检核该水准测量成果是否在允许闭合差范围内,并计准测量成果是否在允许闭合差范围内,并计算该水准路线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算该水准路线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例例45在下列水准测量平差表中进行计算。在下列水准测量平差表中进行计算。高 差 ( m ) 序号 路 线长 度(km ) 往 测 返 测 平 均

30、m m R 改 正 数 (m m ) 改 正 后 高 差 ( m ) 1 2.1 +12.436 12.414 +12.425 +22 484 230.5 10 +12.415 2 2.3 +16.027 16.069 +16.048 42 1764 767.0 10 +16.038 3 1.9 4.965 +4.958 4.962 7 49 25.8 9 4.971 4 2.1 5.205 +5.207 5.206 +2 4 1.9 10 5.216 14 1.7 +16.559 16.551 +16.555 +8 64 37.6 8 +16.547 27.4 +42.506 6 3038.

31、3 125 +42.381 解解(1)附合路线闭合差)附合路线闭合差 fhh (H终终 H始始)+125(mm)闭合差的限差闭合差的限差 Fh30 157 (mm) fhFh (2)每千米高程观测偶然中误差)每千米高程观测偶然中误差L)( 5 . 7)(37. 741mmmmRnm成果检核成果检核:任务:以基平水准基点为依据,测定所有导任务:以基平水准基点为依据,测定所有导线点和加桩的高程,作为施测带状地形图的高线点和加桩的高程,作为施测带状地形图的高程控制。程控制。1、使用仪器:、使用仪器:水准仪不低于水准仪不低于S10级。级。2、作业方法:、作业方法:单程观测,但应起闭于水准单程观测,但应

32、起闭于水准点构成附合路线。导线点必须作为转点,其高点构成附合路线。导线点必须作为转点,其高程应取位至程应取位至mm。亦可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测量,与平面导线和亦可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测量,与平面导线和水准点高程测量同时进行。水准点高程测量同时进行。三、导线中桩高程测量三、导线中桩高程测量单独进行中桩高程测量时,附合路线的闭合差应单独进行中桩高程测量时,附合路线的闭合差应不大于表不大于表4 48 8的规定。的规定。注:注:K K 为相邻水准点间水准路线长度;为相邻水准点间水准路线长度;L L 为附合水准路为附合水准路线长度;线长度;D D为光电测距边的长度。为光电测距边的长度。K K、L L、D D均以

33、均以 Km Km 为单位。为单位。项 目 往 返 测 高 差不 附 值 附 和 路 线 闭合 差 检 测 水 准 测 量 30K 30L 30K 水 准点 光 电 测 距 三 角 高 程 测 量 60D 30L 30K 水 准 测 量 50L 100 光 电 测 距 三 角 高 程 测 量 50L 100 困 难 地 段 300 150 加 桩 一 般 三 角高 程 测 量 隧 道 顶 800 400 任务:任务:测绘测绘1:20001:20001:50001:5000带状地形图带状地形图 1 1、测绘宽度:、测绘宽度: 平坦地区平坦地区 初测导线两侧初测导线两侧200-300m200-300

34、m 丘陵地区丘陵地区 初测导线两侧初测导线两侧150-200m150-200m 山区山区 根据实际情况酌减根据实际情况酌减 2 2、测绘方法、测绘方法 经纬仪视距法经纬仪视距法 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法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法4-3 4-3 初测地形测绘初测地形测绘3 3、草图法数字测图注意事项:、草图法数字测图注意事项: 草图测点编号与仪器记录一致;草图测点编号与仪器记录一致; 草图绘制符号与测点地形编码对应;草图绘制符号与测点地形编码对应; 地形图上应有的注记与地物间的相互关系一地形图上应有的注记与地物间的相互关系一致,草图上也应标记清楚;致,草图上也应标记清楚; 草图上要描绘地性线。草图上要描绘地性

35、线。4 4、等高距和最大观测距离的确定、等高距和最大观测距离的确定 测绘测绘1:2000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一般地形图,基本等高距一般2米,平米,平坦地区(地面横坡坦地区(地面横坡1:5以下)基本等高距为以下)基本等高距为1米。米。 全站仪最大观测距离不应超过全站仪最大观测距离不应超过700米。米。 5、测绘检查、测绘检查(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法)(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法) 每一站数据采集开始前和结束后,应每一站数据采集开始前和结束后,应检核后视点的距离和高程,距离较差不得检核后视点的距离和高程,距离较差不得大于大于1mm测图比例尺分母,高程较差不测图比例尺分母,高程较差不得大于得大于1/6基本等高距。

36、基本等高距。 对照草图检查采集数据。对照草图检查采集数据。 野外数据经计算机解码、分流、平差和处野外数据经计算机解码、分流、平差和处理后,应生成控制点坐标文件、碎部点文件和理后,应生成控制点坐标文件、碎部点文件和图形文件。图形文件中的数据可按下表的规定图形文件。图形文件中的数据可按下表的规定分层存放,以便进行分层编辑和进行相关层的分层存放,以便进行分层编辑和进行相关层的编辑编辑。层名层名层号层号层名层名层号层号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1水系水系6居民地居民地2境界境界7工矿建筑物工矿建筑物3地形地形8交通交通4植被植被9管线管线5注记注记10 定测的任务:定测的任务: 将图纸上设计的线路中线放样到

37、地面上,并将图纸上设计的线路中线放样到地面上,并以各种桩点予以标定,做为进一步测绘线路纵以各种桩点予以标定,做为进一步测绘线路纵横断面图和日后施工的依据。横断面图和日后施工的依据。 定测的工作内容:定测的工作内容: 1. 放线测量:测设各直线段的控制点和交点。放线测量:测设各直线段的控制点和交点。 2. 中线测量:详细测设直线段和曲线段。中线测量:详细测设直线段和曲线段。 3. 纵横断面测量:详细测量线路中线上和垂纵横断面测量:详细测量线路中线上和垂直于线路中线方向上的地面起伏情况。直于线路中线方向上的地面起伏情况。4-4 4-4 定测放线和中桩测设定测放线和中桩测设 1 1线路的平面组成:由

38、直线和平面曲线组成线路的平面组成:由直线和平面曲线组成 线路平面曲线包括:线路平面曲线包括: 圆曲线圆曲线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具有一定半径的圆弧。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曲率半径逐渐变化的曲线。 圆 曲 线直 线缓 和 曲 线图 线 路 平 面 组 成 示 意 图缓 和 曲 线直 线圆 曲 线直 线一、线路平面组成与平面位置的标志一、线路平面组成与平面位置的标志中线桩(中桩):表示线路中心位置的木桩(方中线桩(中桩):表示线路中心位置的木桩(方桩)桩) 。分为。分为 直线:直线: 转点(转点(ZD) 、交点(、交点(JD)控制桩控制桩 曲线:直圆点(曲线:直圆点(ZY)、圆直

39、点()、圆直点(YZ);); 直缓点(直缓点(ZH)、缓圆点()、缓圆点(HY)、)、 圆缓点(圆缓点(YH)、缓直点()、缓直点(HZ)、)、 曲中点(曲中点(QZ)、交点()、交点(JD)控制桩需要设置标志桩予以说明。控制桩需要设置标志桩予以说明。 2 2平面位置的标志平面位置的标志 公里桩公里桩 里程桩里程桩(板桩)(板桩) 百米桩百米桩 里程是指从线路起点起到该点的距离。如:里程是指从线路起点起到该点的距离。如:某中线桩的里程为某中线桩的里程为K326+750.89,表示从线路起点,表示从线路起点起沿中线到该点的距离为起沿中线到该点的距离为326km又又750.89m 。 加桩(板桩)

40、地形变化和设计需要的位置加桩(板桩)地形变化和设计需要的位置 直线直线 不远于不远于5050米米 曲线曲线 不远于不远于2020米米 01控制桩标志桩里程桩或加桩DK2+1000.5m任务:将线路中线直线部分的控制桩(任务:将线路中线直线部分的控制桩(JDJD,ZDZD) 测设到地面上。测设到地面上。 支距法支距法 常用方法常用方法 拨角法拨角法 极坐标法极坐标法 二、放线测量二、放线测量地势比较平坦,线路位置与初测导线相距较近。地势比较平坦,线路位置与初测导线相距较近。 以初测导线点为基础,独立测设出直线段以初测导线点为基础,独立测设出直线段上的若干点,再经过穿线、交点等工序,测设上的若干点

41、,再经过穿线、交点等工序,测设直线段和交点。直线段和交点。 (1 1)准备放线资料)准备放线资料 图45 支 距 法 放 线 示 意 图 Z D 4 -1 Z D 4 - Z D 4 -3 Z D 5 -1Z D 5 -2Z D 5 -3J D 5C 1 4C 1 5C 1 6C 1 7C 1 8C 1 9C 2 03 3 .92 9 .12 7 .33 6 .34 8 .75 0 .26 6 .5Z D 4 -41 1支距法支距法放线资料经检核无误并绘制好放点图后,放线资料经检核无误并绘制好放点图后, 即可进行现场放点。即可进行现场放点。 方法:将经纬仪安置在初测导线点方法:将经纬仪安置在初

42、测导线点C14上,后视上,后视C15,用正倒镜分中法拨,用正倒镜分中法拨90角,角,定出定出C14ZD41方向,再沿此方向测设水方向,再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平距离33.9米,标定出米,标定出ZD41,用同样的方,用同样的方法可测设出其余直线控制点。法可测设出其余直线控制点。(2 2)放点)放点 经过调整,使同一条直线的控制点处在经过调整,使同一条直线的控制点处在同一直线上。同一直线上。 方法:将仪器安置在一个转点上,照准该方法:将仪器安置在一个转点上,照准该直线上最远的一个转点,检查中间各转点的直线上最远的一个转点,检查中间各转点的偏差,偏差若不大,将各点调整到视线方向偏差,偏差若不大,将各点

43、调整到视线方向上。若偏差很大,检查原因予以纠正。上。若偏差很大,检查原因予以纠正。 (3 3)穿线)穿线 将相邻两直线延长,在地面上测设出交点将相邻两直线延长,在地面上测设出交点(JD)的位置。)的位置。 采用正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采用正倒镜分中法延长直线,以消除视准轴以消除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等仪器误差误差、横轴误差等仪器误差图4-6 正 倒 镜 延 长 直 线 示 意 图C 1C 2BCA(4 4)交点)交点 延长直线时,前后视距离不应相差过大,延长直线时,前后视距离不应相差过大,后视距离不应过短。后视距离不应过短。测规测规规定:规定:SC1-C2 5mm/100m, SC1-C2 20mm

44、 /400m以上。以上。 如果交点不便测设,亦可测设副交点如果交点不便测设,亦可测设副交点(见第(见第5章)。章)。特点:支距法放线工序较多,但由于各点特点:支距法放线工序较多,但由于各点都是独立测设的,不会导致误差积累过大。都是独立测设的,不会导致误差积累过大。 由坐标反算得由坐标反算得 相邻交点的水平距离相邻交点的水平距离S S 测设各段直线测设各段直线相邻直线的转向角相邻直线的转向角 2 2拨角法放线拨角法放线图 4-7 拨 角 法 放 线 示 意 图JD 5C 1C 2C 3C 4C 5C 6JD 1JD 2JD 3JD 4例例4 46 6 纸上定线的交点与初测导线点的位纸上定线的交点

45、与初测导线点的位置关系见图,置关系见图,C1C1,C2C2, 为初测导线点,为初测导线点,JD1JD1,JD2JD2,为纸上定线的交点,试计算拨为纸上定线的交点,试计算拨角法放线的放线资料,进行联测检核,并进行角法放线的放线资料,进行联测检核,并进行调整。调整。图 4-7 拨 角 法 放 线 示 意 图JD5C1C2C3C4C5C6JD1JD2JD3JD4 点点 号号 坐标坐标 坐标增量坐标增量距离距离S(m)方位角方位角 拨角值拨角值 转向角转向角 x(m) y(m)xx (m)yy(m) C2235 18 30 C116 26354 311143 07 36 36 52 24 (左)(左)

46、-138-46145.46198 26 06JD116 12554 265 55 39 43124 20 17(左)(左)+153+537558.37 74 05 49JD216 27854 802187 12 40 7 12 40 (右)(右)+85+556562.46 81 18 29JD316 36355 358170 34 41 9 25 19 ( 左)左)+228+697733.34 71 53 10JD416 59156 055235 42 04 5 42 04 (右)(右)-458+595750.86127 35 14JD516 13356 650放线资料计算资料经检核无误后,即

47、可进行放线资料计算资料经检核无误后,即可进行现场放线。现场放线。先将经纬仪安置在初测导线点先将经纬仪安置在初测导线点C1上,后视上,后视C2,用正倒镜分中法拨角,用正倒镜分中法拨角365224,定出,定出C1JD1方向,再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方向,再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145.46米,标定出米,标定出JD1,然后在,然后在JD1、JD2、上安置仪器,用同样的方法测设出其余上安置仪器,用同样的方法测设出其余交点。交点。(1 1)放线)放线 防止放线误差累积过大,一般防止放线误差累积过大,一般3 35 5公里公里应与初测导线进行联测,闭合差限差与初应与初测导线进行联测,闭合差限差与初测导线相同。测

48、导线相同。(2 2)联测检核)联测检核图4-8 联 测 示 意 图C4C5JD3JD3JD4JD4JD5 2660512 4036 点点 号号观测角观测角 方位角方位角 距离距离S(m) 坐标增量坐标增量 坐标坐标xx (m)yy(m) x(m) y(m) C4121 38 30121 38 30 C516 45716 45756 11056 110323 40 36323 40 36337 57 54337 57 54144.89144.89+134.3+134.31 1-56.34-56.34JD416 591.3116 591.3156 055.6456 055.64266 05 122

49、66 05 12251 52 42251 52 42 JD3 根据初测导线的已知方位角推算出根据初测导线的已知方位角推算出JD4JD3的坐标方位角后,与放线资料的计算结果的坐标方位角后,与放线资料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进行比较可求得放线的方向误差:求得放线的方向误差: f71524271531028” 比较比较JD4和表和表410中中JD4的坐标,可以求得的坐标,可以求得纵横坐标闭合差:纵横坐标闭合差: x16591.3116591+0.31m y56055.6456055+0.64m 角度允许闭合差检核:角度允许闭合差检核: F25 , f F 距离相对闭合差检核:距离相对闭合差检核: m ,

50、 75971. 022yxf200015900180.413271. 0sf s s是由初测导线和定测中线构成的闭合是由初测导线和定测中线构成的闭合环总长度,分别由初测导线坐标计算表和放环总长度,分别由初测导线坐标计算表和放线资料计算表中查取后相加而得。线资料计算表中查取后相加而得。以放出的最后一个交点以放出的最后一个交点JD4为新得起点,重为新得起点,重新计算该点至下一个纸上定线交点新计算该点至下一个纸上定线交点JD5的坐标的坐标方位角、边长及转向角。方位角、边长及转向角。 支距法:误差不累积,工序多、工效低。支距法:误差不累积,工序多、工效低。 拨角法:误差积累,但可同时进行中桩测拨角法:

51、误差积累,但可同时进行中桩测设,工效高。设,工效高。 一般地段一般地段 5 5 公里左右,特殊困难地段公里左右,特殊困难地段 不远于不远于1010公里进行联系测量(拨角法)公里进行联系测量(拨角法) 支距法和拨角法交替使用支距法和拨角法交替使用(3 3)闭合差调整)闭合差调整 仪器:全站仪仪器:全站仪 测距仪测距仪 优点:精度高优点:精度高 速度快速度快 劳动强度低劳动强度低 主要工作:计算放线资料主要工作:计算放线资料 现场放线现场放线 现场检现场检核等内容。核等内容。3 3极坐标法放线极坐标法放线C20图45支距法放线示意图 ZD4-C15 ZD4-1 ZD4-3C16ZD4-4 ZD5-

52、1C17C18JD5ZD5-3ZD5-2C19130.2124.4208.5 坐标增量 坐 标 点 号 间距S(m) x(m) y(m) x (m) y (m) JD4 16591 56055 76.6 46.72 +60.70 ZD41 16544.28 56115.70 130.2 79.42 +103.17 ZD42 16464.86 56218.87 124.4 75.88 +98.58 ZD43 16388.98 56317.45 ZD44 208.5 127.18 +165.22 16261.80 56482.67 备注 直线坐标方位:1273514 a计算直线段的坐标方位角计算直

53、线段的坐标方位角 b. 选择转点位置并量算其间距选择转点位置并量算其间距 c计算各转点坐标计算各转点坐标(2 2)现场测设)现场测设(3 3)检核)检核 穿线法穿线法 实测各转点的坐标与计算值比较实测各转点的坐标与计算值比较 (1)计算转点坐标)计算转点坐标 中桩:线路中线上的桩点。中桩:线路中线上的桩点。 任务:详细测设直线段和曲线段任务:详细测设直线段和曲线段即测设直线和曲线上所有的里程桩和加桩。即测设直线和曲线上所有的里程桩和加桩。直线段直线段 拨角法放线:可在拨角后延伸直线的同时拨角法放线:可在拨角后延伸直线的同时测设出中桩。测设出中桩。 支距法放线:需将仪器安置在转点上,照支距法放线

54、:需将仪器安置在转点上,照准下一转点,沿视线测设中桩。准下一转点,沿视线测设中桩。 极坐标法放线:可先计算出所有里程桩和极坐标法放线:可先计算出所有里程桩和加桩的坐标,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中桩。加桩的坐标,然后用极坐标法测设中桩。三、中桩测设三、中桩测设极坐标法测设极坐标法测设 点位误差应不大于点位误差应不大于10cm10cm其它方法测设其它方法测设 点位横向误差点位横向误差10cm10cm 纵向误差纵向误差( )m m (s s为转点到中桩的距离,以为转点到中桩的距离,以m m计)计)1.02000s精度要求精度要求一、线路纵断面测量一、线路纵断面测量 任务:测定线路中线上所有桩点(中桩)的任

55、务:测定线路中线上所有桩点(中桩)的地面高程并绘制纵断面图,供纵断面设计使用。地面高程并绘制纵断面图,供纵断面设计使用。1. 方法:方法:水准测量水准测量 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均应起闭于水准点,构成附合路线,闭合差均应起闭于水准点,构成附合路线,闭合差的限差为的限差为50 50 (mmmm)。)。L L为附合路线的长度,为附合路线的长度,以公里计。以公里计。4-54-5纵横断面测量纵横断面测量L 仪器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仪器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中视点地面高程仪器高程中视点地面高程仪器高程中视读数中视读数前视点地面高程仪器高程前视点地面高程仪器高程前视读数前视读数大 地 水 准

56、面 表表4 41515中桩水准测量手簿中桩水准测量手簿 1.2桩号桩号水水 准准 尺尺 读读 数数视线视线高程高程测得测得高程高程采用采用高程高程备注备注后视后视中视中视前视前视BM12.62328.93826.315f +35 mmF505072 mmfF00001.956.96329.93127.975 0501.8528.081001.2328.701331.0228.91 1501.5328.402000.4821.12429.28928.8072300.5228.772741. 3927.903000.788.51Z11.6511.8929.04827.397272.712.785

57、1.56235.29632.511BM21.48933.80733.84244.15536.663计算计算检核检核44.15536.663+7.49233.80726.315+7.492当线路跨越深沟时,可按图当线路跨越深沟时,可按图49所示的方法所示的方法进行观测。进行观测。尽可能使尽可能使l1l4,l3l2。图49中桩水准测量示意图Z1ZAIII l1l2l3l4Z2Z3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方法时,采用光电三角高程方法时,中桩高程测量可与中桩高程测量可与中桩测设同时进行也可与水准点高程测量一并中桩测设同时进行也可与水准点高程测量一并进行。进行。D类别类别距离距离测回数测回数竖竖 直直 角角半测

58、回半测回或两次或两次间高差间高差较差较差(mmmm)最大竖最大竖直角直角()测测 回回 数数半测回半测回较差较差()高程高程转点转点往返各往返各一测回一测回30中丝法往返中丝法往返各一测回各一测回12 60加桩加桩单向单向一测回一测回40单向两次单向两次 100单向一测回单向一测回30 表示线路中线上地面起伏变化情况的断面表示线路中线上地面起伏变化情况的断面图,一般绘制在透明方格纸上。图,一般绘制在透明方格纸上。 P114P114 地面线按中线桩里程和高程绘制地面线按中线桩里程和高程绘制 横坐标为里程横坐标为里程 比例尺为比例尺为1 1:1000010000 纵坐标为高程纵坐标为高程 比例尺为

59、比例尺为1 1:1000 1000 高程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高程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1010倍,以突出地倍,以突出地面的起伏变化。纵断面图应按线路里程增加方面的起伏变化。纵断面图应按线路里程增加方向从左向右绘制。向从左向右绘制。2 2线路纵断面图线路纵断面图(1 1)里程)里程 勘测里程勘测里程 断链断链 在定测阶段,常常由于线路局部改在定测阶段,常常由于线路局部改线或分段测设,使得线路里程不连续,发生线或分段测设,使得线路里程不连续,发生重叠或间断。重叠或间断。 长链长链 里程间断里程间断 短链短链 里程重叠里程重叠 出现断链时,两相邻百米桩的间距不等于出现断链时,两相邻百米桩的间距不等于1

60、00100米,为了在绘制断面图时使后续的百米桩米,为了在绘制断面图时使后续的百米桩也落在方格纸的厘米分划线上,断链前后两也落在方格纸的厘米分划线上,断链前后两百米桩的间距不按比例绘制,但需在断链处百米桩的间距不按比例绘制,但需在断链处加绘断链标志,并予以说明。加绘断链标志,并予以说明。(2 2)加桩)加桩 在所有加桩和百米桩处绘制竖线,在所有加桩和百米桩处绘制竖线,竖线旁的数字表示该桩到上一百米桩的距离。竖线旁的数字表示该桩到上一百米桩的距离。(3 3)地面标高)地面标高 依次标注所有中线桩的地面高依次标注所有中线桩的地面高程。程。(4 4)设计坡度)设计坡度 竖线表示变坡点的位置,斜线竖线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