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淡水池塘对虾和鱼混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8 年9月,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向上海市质量技术监 督局提出了制定 淡水池塘对虾和鱼混养技术规范 地方标准的立项 申请,该申请被列入 2018 年度上海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并 明确由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牵头负责 淡水池塘对虾和鱼混养技术 规范地方标准的制定。(二)起草单位、协作单位起草单位 : 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协作单位 : 上海海洋大学(三)主要起草人姓名性别职务/ 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顾德平男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奉贤区农业委员会统筹协调叶军强男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标准文稿编写陈薇女
2、教授级高工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数据分析,汇总戴习林男教授上海海洋大学专用术语的核查于忠利男高级工程师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资料查询、汇总、送审高雪忠男工程师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数据分析高斐斐女助理工程师上海市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数据分析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1931 )又名南美 白对虾,是国际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分别为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 ),具有生长迅速,对环境适应性强和适 合海、淡水养殖的优点。上海地区的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始于 1999 年,迄今为止已发展 为近 6
3、666hm 2(10 万亩 )规模。奉贤区作为上海市对虾养殖的主产区, 养殖面积约占全市对虾养殖面积的50% ,占全区淡水养殖面积的83.8% ,养殖产量近 3万 T,是奉贤区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目前, 奉贤地区养虾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养虾生产容易受气候条件和病 害的影响,养殖产量起伏不定。根据对全区 8 个对虾养殖主要乡镇 1.33hm 2(20 亩 )以上养殖户(单位) 1508hm 2( 22626.6 亩)对虾养 殖面积, 3116 口养殖池塘 2014 年对虾养殖情况的统计: 2014 年由 于受低温多雨气候影响,养殖亩产高于 300kg 的养殖池塘面积仅 35% ,养殖亏损率达 4
4、2% ,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和养殖人员的积极性。2014 年起上海市虾类产业技术体系通过连续 4 年对奉贤区对虾 养殖水源水质特点、 养殖对虾发病率和养殖方式相关性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影响奉贤区对虾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水源水质较差: 由于 养殖用水主要取自就近河道, 水交换速度缓慢, 且容易受陆地生活污 水、季节性农业施肥排涝以及对虾养殖排水等因素影响, 水源水质特 点表现为:养虾开始前的 1-3 月份,溶解氧、 pH 显著低于养虾水质 标准,溶解氧一般在 2mg/L 左右,pH 值 6.5 左右;养虾期间的 4-10 月:溶解氧和 pH 恢复正常,但铵氮、亚硝酸氮始终处于高位(铵氮 最高达 3
5、.997 mg/L ,亚硝酸氮最高达 0.411mg/L );二是养殖模式 单一,以对虾单养为主。根据李秋芬等( 2002 )、孔谦( 2010 )对 南美白对虾病原生物和环境因子的研究表明: 对虾单养模式下的生物 链简单,环境中浮游植物群落极不稳定,遇到低温多雨年份,容易导 致池塘养殖环境恶化,诱发疾病暴发;而在鱼、虾混养模式中,由于 鱼、虾的摄食习性具有互补性, 如白鲢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以摄食养 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主, 斑点叉尾鮰等杂食性鱼类则以摄食虾池底 部残饵、藻类尸体等有机物为主,两者在虾池中形成良好的生物链, 有利于减少池底沉积物的累积, 加快池塘内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浮游 植物
6、种群丰富且演替稳定; 此外,杂食性混养鱼类还具有摄食病虾尸 体及体质差对虾群体,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的作用。奉贤区四团镇玉叶养虾合作社作为上海市虾类产业技术体系示 范点,在体系技术人员指导下采用鱼虾混养模式连续几年获得成功的 实例充分显示了该养殖模式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作用: 在对虾、 白鲢 混养模式中,按 30 尾/667m 2 在虾池中放养尾重 250 g 白鲢,放养 总重 7.5kg/667m 2,养虾结束时, 该池收获白鲢总重 75kg/667m 2, 净增重 67.5kg/667m 2。由于白鲢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 按照生物量 金字塔定律(食物链内营养级上升一级需要消耗 10 倍的低等级营
7、养 物质)计算,混养在对虾池内的白鲢净增重 67.5 kg/667m 2,相当 于从水体中摄取了 675kg/667m 2 浮游植物或有机碎屑, 这对于改善 处于封闭式养殖条件下的虾池水质环境而言, 无疑是有利的。 这是因 为虾池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状态受温度、 光照、营养盐等因素的影响会 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当虾池水体内藻类的生长状态进入衰退期时, 藻 类处于老化状态,吸收营养盐的能力下降。在对虾单养条件下,养殖 户需要根据池塘水色判断池塘藻类的生长状态, 通过消毒方式清除老 化藻类、改良底质、重新培水等方式加快新生藻类的繁殖生长,发挥 藻类吸收营养盐的功能和新生益生菌转化有害物质的能力, 重新
8、构建 高效的维持菌、藻平衡的生态系统,虾池中混养一定数量的白鲢,可 通过白鲢的摄食, 起到维持虾池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 避免了因消毒 等人为操作使养殖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在对虾与杂食性鱼类斑点叉尾鮰混养模式中:放养规格 150 500g/ 尾,收获规格平均 2062g/ 尾,单位面积净增重 53 kg/667m 2 , 相当于从虾池中减少了 530kg/667m 2 残存有机物。 由于上述两种鱼 虾混养模式的饵料系数为 1.1 1.4 ,对虾单养模式一般在 1.2 左右, 差异并不显著,而对虾养殖的稳定性则得到显著提高。 2016 年该合 作社 21.5hm 2( 323 亩)鱼虾混养池对虾平均
9、单产 389.6kg/667m 2 , 较四团镇 (6331 亩)平均单产增加 79.22 kg ,对虾养殖成功率 90% 以 上。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鱼虾混养模式是上海地区值得推广的 一种对虾养殖模式。由于鱼虾混养模式在上海地区尚属起步阶段, 建立相关标准, 将 有助于规范放养鱼种、 规格、放养时间以及养殖过程管理等关键技术, 推动鱼虾养殖模式在上海地区的推广、普及。三、主要起草过程一)组织分工任务下达后, 奉贤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成立了标准起草组, 明确了 工作指导思想,制定了工作原则,确定了起草组成员和任务分工。按 照项目特点,起草组人员分养殖情况调查,资料查询、数据分析和验 证试验三个
10、小组, 叶军强负责标准初稿编写, 顾德平负责标准编写过 程中的统筹协调。(二)养殖情况调查为切实了解全区对虾养殖情况, 标准起草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对全区 8 个对虾养殖主要乡镇 1.33hm 2(20 亩)以上养殖户(单位) 1508hm 2( 22626.6 亩)对虾养殖面积, 3116 口养殖池塘的对虾养殖 产量、发病季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同时,对全区 15 个主要 对虾养殖水源检测点的铵氮、亚硝酸氮、 pH 、溶解氧等水质指标的 周年检测值进行了分析比较,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在此基础上, 标准起草组相关人员多次赴奉贤区四团镇, 通过现场验收和邀请养殖 户召开座谈会的方式, 就鱼
11、、 虾混养模式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以 及鱼种选择、放养密度、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为扩大混养鱼类品种范围,验证鱼、虾混养效果, 2017 年,在区农 委、财政支持下,在原有 青鱼、草鱼、白鲢、鳙鱼 、斑点叉尾鮰五个 虾池混养鱼类品种的基础上,增加了鲻鱼、加州鲈、暗纹东方鲀与对 虾混养试验专项, 由标准起草组人员与项目承担单位一起对相关混养 鱼种的规格和放养密度进行深入探讨, 相关项目已通过验收, 为本标 准的撰写奠定了基础。三)资料收集、技术准备起草组先后收集、 查阅了与本标准内容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 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SCT 2002 对虾配合饲料
12、;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SCT 2068 凡纳滨对虾 亲虾和苗种; NY 536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NY 5051 无公害 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业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等。 在对上述相关标准 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全面了解标准内涵及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拟 制定标准涉及的混养鱼类种类、 食性、与对虾同池混养的可行性及发 展前景等内容进行了研讨, 明确了标准编写的基本框架、 主要技术内 容和质量要求。(四)标准编写在充分调研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起草组于 2018 年3月 5月完 成
13、标准讨论稿。 7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了相关水产技 术推广站、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研究所、大学等单位同行专家的意 见。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 2018 年9月报送标准送 审稿。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根据上海市对虾养殖业发展实际需求而提出:1、上海地区对虾养殖业发展现状上海地区现有近 6666hm 2(10 万亩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面积, 养殖产量近 3 万 T,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为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养殖 户收入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目前,上海地区养虾业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是养虾生产容易受气候条件和病害的影响,养殖产量起伏不定。通过对本
14、市对虾主产地奉贤区对虾养殖水源水质特点、 养殖对虾 发病率和养殖方式相关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奉贤区对虾养殖发 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水源水质较差:由于养殖用水主要取自就近河道, 水交换速度缓慢, 且容易受陆地生活污水、 季节性农业施肥排涝以及 对虾养殖排水等因素影响;二是养殖模式单一,以对虾单养为主。相 关研究表明: 对虾单养模式下的生物链简单, 环境中浮游植物群落极 不稳定,遇到低温多雨年份,容易导致池塘养殖环境恶化,诱发疾病 暴发。2、编制“淡水池塘鱼虾混养技术规范”的依据 改变现行对虾单养模式,实施鱼虾混养模式,可充分利用鱼、 虾不同的摄食习性,改善虾池水质、底质,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成功
15、 率。如白鲢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以摄食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主, 斑点叉尾鮰等杂食性鱼类则以摄食虾池底部残饵、 藻类尸体等有机物 为主,两者在虾池中形成良好的生物链, 有利于减少池底沉积物的累 积,加快池塘内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浮游植物种群丰富且演替稳定; 此外,杂食性混养鱼类还具有摄食病虾尸体及体质差对虾群体, 切断 疾病传播途径的作用。根据标准起草组对区内最早实施鱼虾混养模式的 “奉贤区四团镇 玉叶养虾合作社”的调查:该合作社养殖户自 2008 年尝试采用鱼虾 混养模式以来已连续几年获得成功。 2016 年该合作社 21.5hm (2 323 亩)鱼虾混养池对虾平均单产 389.6kg/667
16、m 2 ,较四团镇 (6331 亩) 平均单产增加 79.22 kg ,对虾养殖成功率 90% 以上。为切实了解全区对虾养殖情况, 标准起草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对全区 8 个对虾养殖主要乡镇 1.33hm 2(20 亩)以上养殖户(单位) 1508hm 2( 22626.6 亩)对虾养殖面积, 3116 口养殖池塘的对虾养殖 产量、发病季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合对全区 15 个主要对 虾养殖水源检测点的铵氮、亚硝酸氮、 pH 、溶解氧等水质指标的周 年检测值的比较分析。 认为由于奉贤区对虾养殖水源在整个对虾养殖 期间出现较严重的富营养化, 现行的单一品种养殖方式是导致低温多 雨年份养虾成
17、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为探讨鱼虾混养方式在区内普及 推广的可行性, 标准起草组相关人员多次赴奉贤区四团镇, 通过现场 验收和邀请养殖户召开座谈会的方式, 就鱼、虾混养模式在对虾养殖 中的应用效果以及鱼种选择、放养密度、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等关键 技术进行了讨论。为编写标准奠定了基础。3、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针对上海地区对虾养殖水源主要来自养殖 区周边河道,易受陆地排水影响,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兼之上海地区 现行对虾养殖方式主要为半集约化, 目标单产 500kg/667m 2,相关研 究表明, 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投喂的饲料, 实际被对虾利用并转化为 虾体的仅 50%
18、 ,其余部分通过残饵、排泄物方式进入虾池水体或沉 留池底, 这不仅是养虾中后期病害发生的潜在威胁, 还会直接影响作 为养虾水源的周边河道的生态环境。按目前养成 1 斤对虾需要消耗 1,1 斤饲料的养虾方式计算, 667 m 2(1 亩)养虾池塘产生的有机物 污染将达到 250 kg 。普及推广鱼虾混养方式,不仅有利于养虾生产 的稳定,还有利于减轻养虾生产对养殖区周边环境的生态压力。本标准编制过程中, 参考、引用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相 关的参考文献。 参考了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编制的 南美白对虾养 殖技术规范 DB 13/T 518 和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编制的 南美 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规
19、范 DB 11/T 498 两项地方标准。五、主要条款的说明,主要技术指标、参数、试验验证的论述与现行对虾单养技术相比,本规范的改进之处在于: 1、单位面积增氧机功率增加。由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编制的南 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DB 13/T 518 对虾目标产量 400 800kg/667m 2, 增氧机功率为 1.0 1.2kw/667m 2; 由北京市水产 技术推广站编制的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规范 DB 11/T 498 增氧机功率为 1.0kw/667m 2; 本规范增氧机功率为 1.8 2.4 kw/667m 2,目标产量为 500 kg /667m 2。增加养殖池塘增氧机配置 功
20、率的依据是根据上海地区养殖水源水质情况和四团镇鱼、 虾混养养 殖户近年来的实际应用效果。 适当增加增氧机配置功率, 可为硝化细 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好氧菌提供优良的繁殖生长环境, 有利于维持池 塘养殖水体的菌、 藻均衡,抑制致病细菌的繁殖, 确保养殖水质稳定。 2 、关于混养鱼类的选择原则选择适宜在虾池中与对虾同池的混养鱼类的原则, 首先是所选鱼 类能够在淡水条件下正常生长; 其次是所选鱼类与对虾混养应有利于9虾池生态环境的改善; 三是通过对混养鱼类放养时间和放养密度的合 理调整,尽量减少鱼类对早期虾苗的损害。 鉴于目前上海地区的对虾 养殖主要在淡水池塘中进行和养殖水源来自周边河道, 水质较肥的
21、特 点,列入本规范的 6 种混养鱼类是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 水质条件选 自 9 种鱼类。其中,草鱼、白鲢、鳙鱼、斑点叉尾鮰 4 种混养鱼类 均为传统的淡水养殖鱼类, 具备成熟的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 鱼种来 源充足。 在有利于改善虾池环境方面, 在所选的 4 个鱼类品种中, 白 鲢、鳙鱼为浮游动植物食性的中上层淡水鱼类, 在虾池中可起到抑制 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生物量, 增加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 提高池塘水体 的透明度的作用; 草鱼、斑点叉尾鮰则分别是以水生植物或池底有机 物为饵料的中下层杂食性鱼类, 在混养密度适当条件下, 通过这些鱼 类的摄食活动可大大 减少池塘残饵、碎屑,降低池塘的富营养化,对
22、 改善养虾中后期池底环境, 防止因底质污染导致疾病发生具有主要意 义。3、关于混养鱼类的规格、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 通过对四团镇玉叶养虾合作社三组不同规格斑点叉尾鮰与对虾混 养结果的比较分析,在放养密度相同,放养规格分别为 150 500g/ 尾, 1000g / 尾和 1250 3000g/ 尾条件下,三种不同规格鮰鱼与对 虾混养的对虾产量均超过 400 kg/667m 2 ,饲料系数 1.3 左右,但鮰 鱼的生长速度有较大差异:按放养总重计算, 150 500g/ 尾小规格 鮰鱼组仅为其他两组的 19% 和 17% ,但养殖期间的净增重则显示小 规格鮰鱼组为其他两组的 2.1 倍和 1.7
23、倍;表明小规格鮰鱼的生长速 10度显著快于其他两种规格鮰鱼。 这一结果与周国平关于 “长江中下游 地区池塘养殖条件下 2 龄后斑点叉尾鮰生长迅速” 的观点一致。 由于 许多养殖鱼类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两龄鱼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一龄 鱼种培育阶段和三龄成鱼养成阶段的现象, 混养鱼类生长迅速, 意味 着其对清理虾池底部有机物的作用更大。 由此可认为, 虾池内混养鱼 类的规格以 500g/ 尾左右为宜。鱼虾混养模式中, 避免混养鱼类对早期虾苗的伤害是该模式的主 要技术关键之一。 导致混养鱼类对虾苗成活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子包 括:1 )混养鱼类的摄食食性, 2)鱼种放养规格, 3)鱼种放养时间, 4)鱼种
24、放养密度。规范注意到上述问题对鱼虾混养模式的影响, 根据上海地区水质 肥沃,对虾养殖大多属于半精养模式的特点, 对虾养殖目标产量 500 公斤左右。有鉴于此,上海地区对虾养殖中引入鱼类的主要目的是立 足于通过改善池塘水质、底质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确保对虾养殖 的稳定,而不是通过引入肉食性鱼类,阻断虾病传播途径。因此,规 范所选混养鱼类品种主要为滤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 而非鲈鱼、 暗 纹东方鲀等肉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养殖对虾的直接伤 害;规范中将混养鱼类的放养规格定为尾重 500 克左右,是基于鱼 类的幼鱼阶段一般会保持浮游动物为食的习性, 成鱼阶段对浮游动物 的依赖性会显著降低;
25、 本规范将混养鱼类的适宜放养时间定为虾苗放 养后 20 30d ,是基于对虾的养殖周期约为 120d ,此阶段对虾体长 约 4 5cm ,躲避鱼类伤害的能力增强,另一方面,这一阶段虾池底 部对虾残饵、 藻类尸体等有机物数量已有一定数量的积累, 鱼类入池 后有足够的饵料摄食; 规范中将混养鱼类的放养密度定为 30 尾左右, 是基于四团镇玉叶养虾合作社白鲢与对虾, 斑点叉尾鮰与对虾的实际 生产结果:虾池中混养尾重 250g 白鲢 30 尾 /667m 2 ,净增重 67.5kg/667m 2;混养尾重 150 500g 鮰鱼 30 尾/667m 2,净增重 53kg/667m 2。按照生物量金字塔
26、定律,这两种混养鱼类的净增重与 对虾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累积量基本相等。4、关于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本规范有关清淤整池部分的表述,与对虾单养方式有两处稍有不同(DB11T 498-2007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规范) ,一是“清 淤时保留 5cm 左右淤泥。”二是“采用 60 目以上袖状筛网过滤一次 性进水至 1m 的带水清塘方式”。这是玉叶养虾合作社养殖户根据当 地水源水质情况和鱼虾混养方式的特点采用的养殖方式, 并已延用多 年,其特点是水色稳定; 此外,与消毒后排水再重新进水、 肥水相比, 养殖早期的病害发生率较低。5、关于投饲管理 投饲管理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环节。规范中包括“虾苗入池
27、前 20 天严格固定投料量范围” 、“20 天后测料时间和料台比例” 、“调整投 饵量的依据” 等内容引自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编制的 对虾肝胰腺坏 死症( HPNS )防控技术中“ 饵料投喂量规范 ”;有关“混养鱼类 放养入池后,投喂虾料前 1h 按放养鱼类总重 2% 的日投喂量投喂鱼 用颗粒饲料,对虾体长达 4cm 后,停止投喂鱼饲料”的表述,则取 自玉叶养虾合作社养殖户多年来的实践经验。5、水质管理规范中有关虾池水质指标、 调控措施、 养殖池塘中蓝藻等有害微 藻的控制等内容引自行业标准 NY 5051-200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 殖用水水质, 参考了北京市水产进水推广站编制的地方标准 南美白 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规范 DB 11/T 498 。6、肝胰腺坏死症 ( HPNS) 控制技术 肝胰腺坏死症是近年来在对虾养殖中发生的全球性对虾病害,引 发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对虾养殖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 规范中引用 了国家虾产业体系有关该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七、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本标准为规范本市淡水池塘对虾和鱼混养技术而制定。其相 关内容包括: 淡水池塘对虾和鱼混养技术中养殖池的要求, 对虾苗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幼儿科学教育案例分析
- 11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思路拓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普陀区高三二模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应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探讨试题及答案
- 临床医学考生备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学理论的深刻理解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医药行业竞品数据分析与策略优化
- 2025年金山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省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初级制图员职业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大型机械设备进出场及安拆施工专项方案
- 创维电视机E710U系列电子说明书
- 《山谷回音真好听》名师课件(简谱)
- 医院抗菌药物临时采购使用申请表
- 高考英语核心词汇1000个
- 校园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 GB/T 4706.6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66部分:泵的特殊要求
- GB/T 4706.1-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 2022年6月英语四级真题 第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