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陕西省渭南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9年11月陕西省渭南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9年11月陕西省渭南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9年11月陕西省渭南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9年11月陕西省渭南市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绝密启用前陕西省渭南市普通高中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期中 )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版)2019年 11 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4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意)1.2019 年北京园艺会的主题是 “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大会交通推广使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汽车,该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B. 妫汭剧场里使用的建筑材料第五形态的碳单质 “碳纳米泡沫 ”,其与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C. 秸秆经加工处理成吸水性的材料 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符合大会主题D. 传统烟花的制作常加入含有铂、铁、钾

2、、钠、铜等金属单质的发光剂,燃放时呈现美丽的颜色,大会庆典禁止使用【答案】 C【解析】【详解】A.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 不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 A错误;B. 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 而“碳纳米泡沫 ”与石墨烯均是碳元素组 成的单质 ,应该为同素异形体 ,故 B 错误;C. 植物纤维具有吸水性 , 并且无毒 , 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所以秸秆经加工处理成植物纤维 , 符 合“绿色生活 , 美丽家园 ”大会主题 , 故 C 正确;D. 传统烟花的制作常加入含有铂、铁、钾、钠、铜等金属单质的发光剂 , 燃放时呈现美丽的 颜色,

3、大会庆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 ,适度使用 ,故D错误。故选 C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 H 和 Cl 形成共价键的过程:B. 质子数为 46、中子数为 60的钯原子: 4606 PdC.结构示意图为C. 环氧乙烷的结构简式为答案】 D解析】,故A 错误;10646详解】 A. H和 Cl形成共价键的过程:Pd,故 B 错误;C. 结构示意图为S2-时, 水解可以促进水的电离,故 C 错误;D. 环氧乙烷中碳碳单键链接结构简式为 ,故 D正确。B. 质子数为 46、中子数为 60,则质量数为 106, 原子表示为:故选 D 。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 下列有关说法

4、正确的是( )A. 工业上用电解 MgO 、Al2O3 的方法来冶炼对应的金属B. 煤的气化、液化与石油的裂化、裂解均为化学变化C. “血液透析 ”和 “静电除尘 ”利用了胶体的同一种性质D. 刚玉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 玛瑙、分子筛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答案】 B【解析】【详解】 A. 工业上用电解 MgCl 2、Al 2O3的方法来冶炼对应的金属 ,故 A 错误;B. 煤的气化、液化与石油的裂化、裂解均有新物质生成 , 属于化学变化 , 故 B 正确;C. “血液透析 ”是利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 , “静电除尘 ”利用了胶体微粒带电 , 在电场 作用下定向移动的性质 , 故 C错误;D.

5、刚玉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 玛瑙、分子筛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 故 D 错误。 故选 B 。4.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 , 11.2LH 2与 11.2LD 2所含的质子数均为 NAB. 硅晶体中 , 有 NA 个 Si 原子就有 4NA 个 Si Si 键C. 6.4g Cu与3.2g硫粉混合隔绝空气加热 ,充分反应后 ,转移电子书为 0.2NAD. 用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 ,若导线中通过 2N A个电子 ,则阳极产生 22.4L 气体【答案】 A【解析】【详解】 A. 标准状况下 , 11.2LH 2与 11.2LD 2均为 0.5mol,每个分子

6、中含有 2个质子 ,则所含 的质子数均为 NA,故 A 正确;B. 硅晶体中,每个Si周围形成 4个SiSi键,每个SiSi键是2个Si原子共用,所以有 NA 个Si原子就有 2NA个SiSi键,故 B错误;C. 硫和铜反应的方程式: 2Cu+S Cu2S, 6.4gCu与3.2gS粉的物质的量相等 ,均为 0.1mol ,物质的量相等的铜和硫反应 , 硫过量 , 根据铜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 则 6.4gCu 的物质的量 为 0.1mol , 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 转移电子数为 0.1N A, 故 C 错误;D. 未说明是标准状态 , 则无法计算生成气体的体积 , 故

7、D 错误。 故选 A 。【点睛】 此题易错点在于 D项, 在涉及气体体积的计算时 ,要注意是否为标准状态 ,是否为气 体。5.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 , 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B. 用饱和 Na2CO3 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C. 的名称为 2-乙基丙烷D. 有机物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答案】 C【解析】【详解】A. 油脂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分子中碳原子数不相同 , 所以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 , 没有恒定的熔点和沸点 ,故 A 正确;B.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 可以与碳酸钠反应 , 所以可用饱和 Na2CO 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8、 故 B 正确;C. 选定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 , 所以 2号位不能存在乙基 , 的名称为 2-甲基丁烷 ,故 C 错误;D. 该有机物中存在手性碳原子 ,该碳原子为 sp3杂化, 与与之相连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 平面上 , 所以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 , 故 D 正确。故选 C 。【点睛】有机物中共面问题参考模型:甲烷型:四面体结构 , 凡是 C原子与其它 4 个原子 形成共价键时 , 空间结构为四面体型。小结 1:结构中每出现一个饱和碳原子 , 则整个分子不 再共面。 乙烯型:平面结构 ,当乙烯分子中某个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乙烯的

9、的平面内。小结2:结构中每出现一个碳碳双键 , 至少有 6 个原子共面。 乙炔型: 直线结构 , 当乙炔分子中某个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时, 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和乙炔分子中的其它原子共线。 小结 3:结构中每出现一个碳碳三键 , 至少有 4个原子共线。苯型:平面结构 , 当苯分子中某个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 时, 则代替该氢原子的原子一定在苯分子所在的平面内。小结4:结构中每出现一个苯环 , 至少有 12 个原子共面。6. 类推法是常见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之一,可用来预测很多物质的性质 , 但类推是相对的 ,必须遵循客观实际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u 与 Cl

10、2 反应生成 CuCl 2, 则 Cu 与 S 反应生成 CuSB. Al 与 Fe2O3 能发生铝热反应 , 则 Al 与 MnO2 也能发生铝热反应C. Na2O2与CO2反应生成 Na2CO3,则Na2O2与 SO2反应生成 Na2SO3D. CO2通入 Ba(NO 3)2溶液中没有现象 , 则 SO2通入 Ba(NO 3)2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答案】 B【解析】【详解】A. 氯气的氧化性强 ,所以 Cu与 Cl 2反应生成高价态的 CuCl 2, S的氧化性较弱 ,则 Cu 与 S 反应生成较低价态的 Cu2S, 故 A 错误;B. 铝热反应是指活泼金属铝与不活泼金属氧化物在高温条件下

11、发生的置换反应 ,所以 Al 与 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 ,Al 与 MnO 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故 B正确;C. 过氧化钠具有氧化性 ,能将+4价S氧化为+6价,所以 Na2O2与SO2反应生成 Na2SO4,故 C 错误;D. CO2通入 Ba(NO 3)2溶液中不反应 ,没有现象; NO 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 可将+4 价 S氧化为 +6价,所以 SO2通入 Ba(NO 3 )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故 D错误。故选 B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分析选项中前后两个反应是否可以类比 , 每个反应体现的反应物 性质有可能不能 , 不能通过反应物的类别进行简单类比。7.2

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 ·埃特尔 ,以表彰其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下图是氢气与氮气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过程需吸收能量 , 过程则放出能量B. 常温下该反应难以进行 , 是因为常温下反应物的化学键难以断裂C.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 该反应的 H 变小而使反应变得更容易发生D. 该过程表明 , 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答案】 C 【解析】【详解】A. 根据示意图知 , 过程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 ,过程化学键形成则放出能量 故 A 正确;B. 化学键形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 ,

13、故温度较低时不利于键的断裂 ,故 B 正确;C.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是降低活化能 ,即反应物的化学键变得容易断裂 ,但H不变,故 C错 误;D. 根据图示分析可知 , 该过程中 , 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 故 D 正确。 故选 C 。8.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20,Y、W 为同一主族元素 , 常温下 , Z 的单质能溶于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 , 却不溶于 其浓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W 和 Y 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具有漂白性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W> Z>YC. 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X

14、 < YD. 元素 X 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答案】 B【解析】【详解】常温下 , Z 的单质能溶于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 , 却不溶于其浓溶 液。则 Z为铝, W 为硫;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 Y、W 为同一 主族元素 ,则 Y为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则 X最外层电子数为 20-3-6-6=5 ,则 X为氮;A. W 为硫,Y 为氧,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二氧化硫 ,具有漂白性 ,故 A正确;B. 硫离子有 3 个电子层 , 半径最大; 氧离子和铝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 核电荷越大 , 半径越 小,所以

15、氧离子大于铝离子 ,故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 W>Y>Z,故 B错误;C. 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 ,氮非金属性弱于氧 , 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X<Y,故 C 正确;D. 元素 X 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 ,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硝酸 , 能发生反应生成硝酸铵 故 D 正确。故选 B 。【点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推断元素的种类 , 突破口在于题干信息中浓溶液和稀溶液性 质不同 ,想到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 与金属铝发生钝化反应 , 而稀硫酸可以与铝反应。 9.钨是高熔点金属 ,工业上用主要成分为 FeWO4和MnWO 4的黑钨铁矿与纯碱共熔冶炼钨的 流程如下 ,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黑钨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的速率B. 共熔过程中空气的作用是氧化 Fe(II)和 Mn(II)C. 操作 II 是过滤、洗涤、干燥 , H 2WO 4难溶于水且不稳定D. 在高温下 WO 3 被氧化成 W【答案】 D【解析】详解】A. 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分析知 , 将黑钨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的速率 故 A 正确;B. 根据流程图知 , FeWO4和 MnWO 4在空气中与纯碱共熔反应生成 MnO2、Fe2O3,Fe(II)和 Mn(II) 化合价升高为 Fe(III) 和 Mn(IV) ,碳酸钠无氧化性 ,则过程中空气的作用是氧化 Fe(II) 和

17、 Mn(II) , 故 B 正确;C. 根据流程图可知 Na2WO4为可溶性钠盐 , 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H2WO4,H2WO4难溶 于水 , 可以通过过滤、洗涤、干燥 , 分离出来 , 加热后分解生成 WO3, 所以 H2WO 4难溶于水且 不稳定 ,故 C正确;D. WO3生成 W的过程中 ,元素化合价降低 ,应该是被氢气还原 ,故D 错误。 故选 D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 a所示实验中 , 石蜡油发生分解反应, 碎瓷片作催化剂B. 用图 b所示装置精炼铜 , 电解过程中 CuSO4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C. 用图 c所示装置制备碳酸氢钠固体时 ,从 e口通入 NH3

18、,再从 f口通入 CO2, g中盛放蘸有 稀硫酸的脱脂棉D. 测定某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所用图 d 所示装置中滴定管选择错误 【答案】 B【解析】【详解】 A. 根据图 a装置分析 ,浸透石蜡的石棉加热时产生石蜡蒸汽,石蜡蒸汽附着在碎瓷片上 , 受热分解 , 碎瓷片作催化剂 , 故 A 正确;B. 阳极是粗铜 ,含有锌等活泼金属杂质 ,根据放电顺序 , 较活泼金属先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进入溶液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 ,此时在阴极铜离子得电子生成铜 , 所以电解过程中 CuSO4溶液 的浓度会减小 , 故 B 错误;C. 图 c所示装置是侯氏制碱法 反应原理 , 向饱和氯化钠的氨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19、气体 ,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 g的作用是吸收氨气冷水的目的是降低温度有助于晶体析出, 故 C 正确;D. 如图所示 , 滴定管中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所以滴定管应该选用碱式滴定管, 应该是下端带有橡胶管的滴定管 , 故 D 正确。故选 B 。点睛】 酸式滴定管的下端为一玻璃活塞, 开启活塞 , 液体即自管内滴出。 碱式滴定管的下端用橡皮管连接一支带有尖嘴的小玻璃管。橡皮管内装有一个玻璃圆球。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往一边挤压玻璃球外面的橡皮管, 使管内形成一缝隙 , 液体即从滴管滴出。11. 某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86,如果分子中含有 3个-CH 3、2个-CH 2-和 1个, 则该结构的烃的一

20、氯取代物最多可能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9 种 B. 8 种 C. 5 种D. 4 种【答案】 A【解析】86 2【详解】某烷烃相对分子质量为 86,则该烷烃中含有碳原子数目为: N= 86 2 =6,为己烷;143个-CH3、2个-CH2-和 1个, 则该己烷分子中只能含有 1个支链甲基 ,不会含有乙基 , 其主链含有 5 个 C, 满足条件的己烷的结构简式为: CH 3CH(CH 3)CH 2CH 2CH 3, CH 3CH 2CH(CH 3)CH2CH3,其中分子中含有 5种位置不同的H, 即含有一氯代物的数目为 5;分子中含有 4 种位置不同的 H, 则其一氯代物有 4 种,

21、所以 该结构的烃的一氯取代物最多可能有: 5+4=9 种。故选 A. 。【点睛】烃的等效氢原子有几种 , 该烃的一元取代物的数目就有几种;在推断烃的二元取代 产物数目时 , 可以采用一定一动法 , 即先固定一个原子 ,移动另一个原子 , 推算出可能的取代 产物数目 ,然后再变化第一个原子的位置 , 移动另一个原子进行推断 ,直到推断出全部取代产 物的数目 ,在书写过程中 , 要特别注意防止重复和遗漏。12.在科学 (Science)中的一篇论文中 , 圣安德鲁斯的化学家描绘出了一种使用 DMSO(二甲 亚砜 )作为电解液 , 并用多孔的黄金作为电极的锂空气电池的实验模型, 这种实验电池在充放电

22、 100次以后 ,其电池容量仍能保持最初的 95。该电池放电时在多孔的黄金上氧分子与 锂离子反应 , 形成过氧化锂 , 其装置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多孔的黄金作为正极 ,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 e-=LiB. DMSO 电解液能传递 Li+和电子 , 但不能换成水溶液C. 该电池放电时每消耗 2mol 空气 , 转移 4mol 电子D. 给该锂空气电池充电时 , 金属锂接直流电源正极 【答案】 A【解析】分析】 该装置为原电池 , 锂电极作负极 ,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 Li-e -=Li +, 且已知该电池放电时在多孔 的黄金上氧分子与锂离子反应 , 形成过氧化锂 ,因此多

23、孔的黄金作为正极 ,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 +O2 + 2e-= Li 2O2,在原电池中 ,电子经导线从负极移动向正极 ,溶液中离子移动导电。 【详解】 A. 锂电极作负极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Li-e - =Li +,多孔的黄金作为正极 ,A 项正确;B. 电子经导线从负极移动向正极 , 电子不在溶液中移动 , 溶液中C. 该电池放电时 ,氧气的化合价由 0价转化为 -1价, 消耗2mol 空气中氧气的物质的量小于 2mol, 则转移D. 放电时 , 金属锂为负极 , 充电时该电极相当于电时,金属锂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 项错误;答案选 A 。13.下列实验方案中 , 可以达到实

24、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与现象向装有溴水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裂化汽油静置后分层用 pH 试纸分别测定相同温度和相同浓度的B 项错误;错误;4mo空气电池充电汽油可萃取溴验证酸性:是离子移动导电ol 氧气 , 转移 2m或结论给该子, 但是CH 3COOH >HClOCH 3COONa 溶液和 NaClO溶液的 pHA. AB. BC. CD. DC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 ,滴加KSCN 溶液,溶 液变红Fe(NO3)2 晶体已氧化变质D取少量某无色弱酸性溶液 ,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并加 热, 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溶液中一定含有 NH 4+【答案】 D【解析】

25、【详解】 A. 裂化汽油中含有碳碳双键 , 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 不能用裂化汽油萃取溴 故 A 错误;B. NaClO 具有漂白性 ,不能用 pH试纸测定其水溶液的碱性强弱 ,故 B错误;C. 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 Fe2+氧化生成 Fe3+,所以样品溶于稀硫酸后 ,滴加 KSCN 溶液, 溶液变红 ,并不能说明 Fe(NO 3)2晶体已氧化变质 ,故 C错误;D.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氨气, 与 NaOH 溶液反应并加热生成氨气 ,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NH4+,故 D 正确。故选 D 。14. 在25时,将1.0Lc mol L·-1 CH3COOH溶液与

26、0.1mol NaOH 固体混合,使之充分反应。然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或加入 NaOH 固体 (忽略体积和温度变化 ),溶液 pH随通入 (或加入 )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水的电离程度 :a>b>cB. b点对应的混合溶液中 :c(Na+)<c(CH 3COO-)C. c 点对应的混合溶液中 :c(CH 3COOH)>c(Na +)>c(OH -)D. 该温度下 ,a、 b、 c 三点 CH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Ka=-810-8 c-0.1答案】 D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原混合液显酸性,则为醋酸与醋酸钠的

27、混合液,a 点加入 0.10molNaOH 固体 , pH=7 ,说明原溶液中 CH 3COOH 的物质的量稍大于 0.2mol 。酸或碱抑制 水的电离 ,含弱酸根离子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酸或碱的浓度越大 , 抑制水电离程度越大。 A.1.0Lcmol L·-1 CH3COOH 溶液与 0.1molNaOH 固体混合 , 发生的反应为:CH 3COOH+NaOH=CH 3COONa+H 2O,反应后的溶液是 CH 3COOH 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 其中 CH3COONa 的水解能够促进水的电离 , 而 CH 3COOH 的电离会抑制水的电离。 若向该混 合溶液中通入 HCl

28、, bc发生的反应为: CH 3COONa+HCl=CH 3COOH+NaCl , CH3COONa减 少, CH3COOH增多,水的电离程度减小;若向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 固体, ba发生的反应是: CH3COOH+NaOH=CH 3COONa+H 2O, CH 3COONa增多, CH 3COOH 减少,水的电离会 逐渐增大 ,因此水的电离程度: a>b>c, 故 A 正确;B. b点对应的混合溶液呈酸性 , c(H+)>c(OH -),则此时溶质为 CH3COOH和 CH3COONa,结合 电荷守恒 ,所以 c(Na+)<c(CH3COO-),故 B正确;C.

29、 c点对于的溶液是通入 0.1molHCl 的溶液,相当于 HCl中和氢氧化钠 ,所以 c点溶液相当于 原 CH3COOH 溶液和 0.1molNaCl 固体的混合液 ,醋酸浓度大于 0.2mol/L ,所以 c(CH3COOH)>c(Na +)>c(OH -),故 C正确;D.该温度下 , CH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 K a = c(CH3COO ) c(H ) , a点对于溶液中ac(CH3COOH)pH=7 , c(Na+)=c(CH 3COO-)=0.2mol/L , c(H+)=c(OH -)=10-7mol/L ,则溶液中c(CH 3COOH)=(c-0.2)mol

30、/L带入公式得Ka=c(CH3 COO- ) c(H + ) = 10-7 0.2=2 10-8 c(CH3COOH) = c-0.2 = c-0.2故 D 错误。二、必考题(本题共 3小题,共 43分)15. 三氯氧磷( POCl3)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 , 广泛用于制药、染化、塑胶助剂等行业。某 兴趣小组模拟 PCl 3直接氧化法制备 POCl3, 实验装置设计如下: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 仪器 a的名称是 。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装置 C 中制备 POCl 3的化学方程式为 。(3) C装置控制反应在 6065进行 ,其主要目的是 。(4)

31、通过佛尔哈德法可以测定三氯氧磷产品中Cl 元素含量 , 实验步骤如下:I. 取 xg 产品于锥形瓶中 , 加入足量 NaOH 溶液 , 待完全反应后加稀硝酸至溶液显酸性; II.向锥形瓶中加入 0.1000 mol L·1的 AgNO 3溶液 40.00 mL,使 Cl完全沉淀;III. 向其中加入 2 mL硝基苯,用力摇动 ,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IV. 加入指示剂 ,用c mol L·1 NH 4SCN溶液滴定过量 Ag+至终点 ,记下所用体积为 VmL。 已知: K sp(AgCl)=3.2 1×010,Ksp(AgSCN)=2 ×1012 滴定

32、选用的指示剂是(填序号) ,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 。a.酚酞b.NH4Fe(SO4)2 c.淀粉d.甲基橙 Cl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列出算式) 。 若取消步骤 III ,会使步骤 IV 中增加一个化学反应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使测定结果 (填 “偏大”“偏小 ”或“不变 ”)。MnO 2【答案】 (1). 冷凝管 (2). 2Na2O2+2H2O=4NaOH+O 2或 2H2O=2H 2O+O 2(3) . 2PCl3+O2=2POCl3(4). 加快反应速率 ,同时防止 PCl3气化, 逸出损失(5). b (6).当加入最后一滴NH 4SCN 溶液 , 溶液刚好变为红色 , 且红

33、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7).-34-V c 10-3 35.5100%(8). AgCl(s)+SCN -(aq) 噲垐 ? AgSCN(s)+Cl -(aq)(9).偏小解析】分析】 根据实验目的及装置图中反应物的状态 , 分析装置的名称及装置中的相关反应;根据滴定实验原理及相关数据计算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并进行误差分析。详解】(1)根据装置图知 , 仪器 a的名称是冷凝管;根据实验原理及装置中反应物状态分 析知,装置 A为用固体和液体制备氧气的装置 ,可以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也可能是双氧水在MnO 2 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 化学方程式 为: 2Na2O2+2H2O=4NaOH+O 2或 2

34、H2OMnO 2=2H2O+O2, 故答案为:冷凝管; 2Na2O2+2H2O=4NaOH+O 2或 2H2O=2H 2O+O2;2)装置 C中为 PCl3与氧气反应生成 POCl3 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2PCl3+O2=2POCl3,故答 案为: 2PCl3+O2=2POCl 3;3)通过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但温度不易太高 ,防止 PCl3气化,影响产量 ,则C装置易控 制反应在 6065进行, 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 ,同时防止 PCl3气化, 逸出损失;4)用 cmol? L-1 NH 4SCN溶液滴定过量 Ag +至终点,当滴定达到终点时 NH 4SCN 过 加半分钟色,褪质的量

35、VmL , 则过0.04L-VcgSCN 沉淀的溶解度比 AgC35.510, 即可确定滴定NH4Fe(SO4)2作指示剂 , Fe3+与 SCN-反应溶液会变红色 ,半分钟内 点;故答案为: b;当加入最后一滴 NH 4SCN 溶液,溶液 色; 用 cmol/LNH 4SCN 溶液滴定过量 Ag+至终点 , 记下所用 为 V?c×10-3 mol ,与 Cl -反应的 Ag+的物质的量为 0.1000m(4-Vc) × 1-30mol,则 Cl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V c4-V c 10-3 35.5 100% ; 已知: Ksp(AgCl) 3.2 ×10-

36、10 , Ksp(AgSCN) 2×10-12 , 可加入硝基苯用力摇动 ,使 AgCl 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 避免在滴加 NH 4SCN时, 将 AgCl 沉淀转化为 AgSCN 沉淀;若无此操作 , NH 4SCN与 AgCl 反应生成 AgSCN 沉淀 ,反应为: AgCl(s)+SCN -(aq)噲垐 ? AgSCN(s)+Cl -(aq);则滴定时消耗的 NH 4SCN 标准液的体积偏多 ,即 银离子的物质的量偏大 , 则与氯离子反应的银离子的物质的量偏小 , 所以测得的氯离子的物 质的量偏小;故答案为: AgCl(s)+SCN -(aq) 噲垐 ? AgSCN(s)+

37、Cl -(aq);偏小。16. 二氟磷酸锂 (LiPO 2F2)作为电解液添加剂能够有效提升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在氮气气氛下 ,在 PFA(全氟烷氧基树脂 )烧瓶中加入高纯 LiPF 6和 Li2CO3固体,以碳酸二甲酯作溶剂制备 LiPO 2F2, 其流程如下:已知: LiPF6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粉末 ,潮解性强 ,遇水发生反应如下: LiPF6H2OLiFPOF32HF(1) 反应需要控制在 60的条件下进行 , 适宜的加热方式为 。(2) 反应中有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 该气体的电子式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高纯 LiPF 6需要控制适当过量的原因可能是 。LiPO 2F2制备

38、过程中不采用玻璃仪器的原因是 。(4) 保持其他实验条件都不变 , 在精制过程中加入提纯溶剂 (杂质和 LiPO 2F2均可溶解在提 纯溶剂中 ), LiPO 2F2 在提纯溶剂中的浓度对产品纯度和收率(收率目标产物实际生成量×100%)的影响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随着 LiPO 2F2浓度的减小 ,产品目标产物理论生成量纯度逐渐增大 , 收率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5) 已知:常温下 , 碳酸锂微溶于水 , 碳酸氢锂可溶于水。工业级碳酸锂中含有少量难溶于 水且与 CO2 不反应的杂质。请设计从工业级碳酸锂制备高纯碳酸锂的实验方案。(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有:去离子水 , CO2 气

39、体;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恒温水浴锅、真空干燥箱)(6) 已知碳酸锂 Ksp=8.6 ×10-4,向浓度为 0.2mol L·1 的硫酸锂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碳酸钠溶 液产生沉淀 ,则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最低浓度为 。【答案 】 (1). :水浴加热 (2). (3). LiPF 6+2Li 2CO3 60LiPO 2F2+2CO 2+LiF(4). LiPF6易潮解 , 遇水反应会损耗 (5). 玻璃中含有 SiO2会与含氟物质发生反应 (6). 当加入越多的提纯溶剂 , 会溶解更多的杂质 , 产品的纯度提高 , 但同 时也溶解了越来越多的 LiPO 2F2产品 ,导致产品

40、收率降低(7). 向工业级碳酸锂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 , 搅拌均匀 ,通入过量 CO2 气体,过滤,将滤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至大量固体 析出,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 , 真空干燥箱干燥 ,得到高纯度碳酸锂 (8). 0.043mol/L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图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及原子守恒原理判断生成物, 书写反应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成键特点书写电子式; 根据题干信息中物质的性质分析分离与提纯过程中的操作方 法;根据溶度积表达式计算沉淀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详解】(1)要控制在 60的条件下进行 ,则适宜的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 , 故答案为:水浴 加热;(2)反应 I中有 Li 2CO

41、3参加 ,则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 ,属于共价化合物 ,电子式 为 ;根据流程图知反应 I中的反应物为 LiPF 6和 Li2CO3,产物为 LiPO2F2、CO2和60LiF, 则反应方程式为:LiPF 6+2Li 2CO3LiPO 2F2+2CO 2 +LiF;故答案为:60; LiPF 6+2Li 2CO3LiPO2F2+2CO2+LiF;(3)根据题干信息知 , LiPF6易潮解 , 遇水反应会损耗 ,需要控制适当过量;玻璃中含有 SiO2 会与含氟物质发生反应 ,所以不采用玻璃仪器 ,故答案为: LiPF 6易潮解 ,遇水反应会损耗; 玻 璃中含有 SiO2 会与含氟物质发生反

42、应;4)根据收率表达式 ( 收率目标产物实际生成量 目标产物理论生成量×100%) 及题干信息分析知 , 当加入越多的提纯溶剂 , 会溶解更多的杂质 , 产品的纯度提高 , 但同时也溶解了越来越多的 LiPO 2F2产品, 导致产品收率降低 , 故答案为:当加入越多的提纯溶剂 ,会溶解更多的杂质 ,产品的纯度提 高, 但同时也溶解了越来越多的 LiPO 2F2产品, 导致产品收率降低;(5) 根据题干信息知 ,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将微溶碳酸锂转化为可溶的碳酸氢锂, 过滤方法除去难溶杂质 , 然后加热析出晶体 , 故答案为:向工业级碳酸锂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搅拌均匀 ,通入过量

43、CO2气体,过滤 ,将滤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至大量固体析出,过滤 ,用去离子水洗涤 ,真空干燥箱干燥 , 得到高纯度碳酸锂;(6) 加入等体积的碳酸钠溶液 ,则溶液浓度变为原来 1/2, K sp= c2 (Li + ) c(CO 32- ) =8.6 ×10-4,8.6 10-4则 c(Na2CO3)=c(CO 32-)=(02.2 2)2=0.0215mol/L则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最低浓度为0.0215mol/L 2×=0.043mol/L , 故答案为: 0.043mol/L 。17. 全球碳计划组织( GCP, The Global Carbon Project )报告

44、称 ,2018 年全球碳排放量约 371 亿吨 , 达到历史新高。(1) 中科院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复合催化剂, 实现了 CO2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其过程如图 1 所示。 已知: CO2(g)+H 2(g)=CO(g)+H 2O(g)H= + 41 kJ m·ol-12CO2(g)+6H2(g)=4H 2O(g)+CH 2=CH2(g) H= -128 kJ m·ol -1 则上述过程中 CO 和 H2转化为 CH 2=CH 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下列有关 CO2转化为汽油的说法 , 正确的是 (填标号)。A. 该过程中 , CO2转化为汽油的转化率高达 78%B.

45、 中间产物 Fe5C2 的生成是实现 CO2 转化为汽油的关键C. 在 Na-Fe3O4上发生的反应为 CO 2+H 2=CO+H 2OD. 催化剂 HZSM-5 可以提高汽油中芳香烃的平衡产率 若在一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 CO2和 H2,加入催化剂恰好完全反应 , 且产物只生成 C5以上的 烷烃类物质和水。则起始时 CO2和 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低于 。(2) 研究表明 ,CO2和 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2(g)+3H 2(g) CH3OH(g)+H 2O(g) H<0。一定条件下 ,往 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CO 2和3.0molH 2, 在不同催

46、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相同时间内 CO 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 关系如图 2 所示。 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高温 ”“低温”或“任意温度 ”) 催化效果最佳的催化剂是 (填“A”“或B”“C”);b点时, v(正) v(逆)(填“>”<“”或“”)。 若容器容积保持不变 , 则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c(CO2)与 c(H 2)的比值保持不变b. v(CO 2)正 v(H 2O)逆c.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d.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e. 有 lmolCO 2 生成的同时有断开 3mol 的 H-H 键f.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已知容器内的起始压强为

47、100 kPa,若图 2中c点已达到平衡状态 ,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Kp =(只列出计算式 , 不要求化简 , K 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 =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答案】(1). 2CO(g)+4H 2(g)=CH 2=CH 2(g)+2H 2O(g) ?H=-210kJ ?mol(2). B (3).60606:19 (4). 低温 (5). A (6). >【解析】(7). ad(8).6012(60 1)34根据图示反应历程分析反应的分析】 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运用盖斯定律书写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中间产物 , 判断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根据烷烃的通式及题干信息进

48、行相关计算;根据熵变 和焓变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根据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根据各物 质的分压计算平衡常数。【 详 解 】( 1 ) 已 知 : I CO2(g)+H 2(g)=CO(g)+H 2O(g) H= + 41 kJ ·mol -1, II 2CO2(g)+6H 2(g)=4H 2O(g)+CH 2=CH 2(g) H= -128 kJ ·mol -1, 根据盖斯定律 II-I 2× 得: 2CO(g)+4H 2(g)=CH 2=CH 2 (g)+2H 2O(g) H=-128 kJ ·mol -1-( + 41 kJ &

49、#183;mol-1)×2=-210kJ?mol-1,故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4H 2(g)=CH 2=CH 2(g)+2H 2O(g) ?H= -210kJ?mol-1;A. 由图示分析 78%并不是表示 CO2转化为汽油的转化率 ,故 A 错误;B. 中间产物 Fe5C2是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中间产物 ,是转化的关键 ,故 B 正确;C. 根据图 1所示,在Na-Fe3O4上发生的反应应为 CO2生成 CO的反应,氢气未参加反应 ,故C 错误;D. 催化剂 HZSM-5 的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 , 对平衡产率没有影响 , 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 B ;烷烃的通式为 Cn

50、H (2n+2),假设只生成 C6H14和水, 则根据原子守恒知: 6molCO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molC6H14和 12molH 2O 需要的 H2的物质的量为:1mol 14+12mol 2219mol ,所以 CO2和 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低于 6mol:19mol=6:9 ,故答案为: 6:9;2)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H<0,根据方程式知: S<0,根据 G=HTS,若 G<0 则 T 较小 , 即低温时该反应自发进行 , 故答案为:低温;如图所示相同时间内催化剂 A 的转化率较高 ,说明反应较快催化效果好; b点时 ,还未达到 平衡,则说明 v(正)>

51、;v(逆), 故答案为: A;>; a.c(CO2)与 c(H2)初始时比值为 1:3,所以按照化学计量数 1:3 反应后 ,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 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 , 故 a 选;b. 根据化学计量数之比知: v(CO2)正=v(H 2O)正=v(H2O)逆,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则说明已经达到 平衡,故 b不选;c. 该反应为气体减小的反应 ,所以当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 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 持不变 , 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 故 c不选;d. 根据质量守恒原理知 , 反应前后总质量始终不变 ,且容器体积不变 , 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 不变,所以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

52、平衡,故 d选;e. 断开 3mol的 H-H 键时说明有 3mol 氢气消耗 ,则应该消耗 1molCO 2, 则 CO 2的浓度保持不 变, 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 故 e 不选;f. 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 , 质量保持不变 , 则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应增大 , 若不变 , 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故 f 不选;故答案为: ad; c点时 CO2的转率为 80%,则反应掉 1mol ×80%=0.8mol ,CO2 g +3H2 g垐噲 ? CH3OHg +H2O g起始mol1300变化mol0.82.40.80.8平衡mol0.20.60.80.8起始状态容器中气体总物质

53、的量为1mol+3mol=4mol , 平衡时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2mol+0.6mol+0.8mol+0.8mol=2.4mol , 容器体积不变 , 起始压强为 100 kPa, 则平衡时总压强为: 100kPa× 2.4mol =60kPa, 根据分压 =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计算得: 4molKp P(H2O) P(CH3OH)P(CO2) P3(H2)11 1160 60 60 6033 , 故答案为: 33 。11 311 360 (60 )360 (60 )3124124三、选考题18.深井岩盐的主要配料为:精制盐、碘酸钾(KIO 3)、亚铁氰化钾 K 4

54、Fe(CN)6·3H 2O。其中亚铁氰化钾的无水盐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3K 4Fe(CN) 62(CN) 2 +12KCN+N2 +F3eC+C 。请回答下列问题:1 )基态 Fe 原子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C 、N 和 O 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 原因是IO 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一种与CN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电子式为 1molFe(CN) 63- 中含有 键的数目为 mol 。(2)配合物 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电子数之和为18,则 x_。Fe(CO)x常温下呈液态 , 熔点为 -20.5, 沸点为 103, 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

55、据此可判断 Fe(CO)x晶体属于(填晶体类型 )。(3) 如图是从铁氧体离子晶体 Fe3O4 中取出的能体现其晶体结构的一个立方体, 该立方体中三价铁离子处于氧离子围成的 (填空间结构 )空隙。4) Fe能形成多种氧化物 ,其中 FeO晶胞结构为 NaCl 型。晶体中实际上存在空位、错位、杂质原子等缺陷 ,晶体缺陷对晶体的性质会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晶体缺陷 ,在晶体中 Fe和 O 的个数比发生了变化 ,变为 FexO(x<1),若测得某 FexO晶体密度为 5.71g?cm3, 晶胞边长 为 4.28 ×1010 m,则 FexO中 x=。(用代数式表示 ,不要求算出具体结果) 。【答案】 (1). (2). N>O>C (3). 同一周期中 , 第一电离能 呈增大趋势 , 但 N 处于 VA 族,其最外层 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 , 第一电离能反常 (4). sp3 (5). 、 (6). 12 (7). 5 (8). 分子晶体 (9). 正八面体 (10).NA 5.71 (4.28 10-8)3 16x= A -4 56 56【解析】【分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价电子的轨道排布式; 根据第一电离能的概念及全满、 半满结构 分析比较第一电离能的大小;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