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劳动法小组作业报告 影响工资增长因素 构建工资增长机制 制作单位:第九小组姓名小组评分负责事项张雷鸣10组长、ppt发言人钟翠红 10组员周帅光10组员曾绍虎10组员侯巧娣10组员张彩莹10组员王 韬10组员陈俊峰10组员周佳丽10组员李 娜10组员专心-专注-专业影响工资增长因素,构建工资增长机制1、 影响工资增长因素1、 宏观分析1)、GDP从直观上我们可以感知,不论是实际工资还是名义工资,人民的工资收入水平首先受制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富,人民富;国家穷,人民也不可能富有起来。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GDP,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个季度或
2、一个年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要想了解GDP对于工资的影响是怎样的,可以从GDP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上分析。(1)从收入的角度计算GDP:GDP全国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之和全国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之和全国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之和全国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之和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GDP的收入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两者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因果循环的关系。当我们知道一个国家GDP很大的时候,必然会预期该国有较高的劳动者报酬,同时,当我们看到一个国家劳动者劳动报酬比较高的时候,我们也会预期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当一国和的经济增长成上升趋势的时候,我
3、们会预期该国的劳动者报酬提高;当一国的劳动者报酬上升的时候,该国给世人的观点是该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正在加强。(2)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支出的角度计算GDP:GDP全国总消费全国总投资政府支出之和+净出口从该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的推理出,GDP的上升必然要求有较高的全国总消费,而消费的来源最大的就是居民的工资收入。GDP的构成包含了大量的居民工资收入的成分,GDP与工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总之,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资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2)、工资占GDP的比重分配率正如前面所言,劳动者的报酬水平与GDP和国家
4、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往更微观的层面思考,GDP对于工资收入的影响程度有多大,我们可以从更加直观的角度分析,其中分配率则决定了劳动者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分享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在GDP一定的条件下,分配率越高,劳动者享受到的国民收入的成果就高。总之,我国的GDP发展水平,以及劳动报酬分配率都是影响我国人民工资收入的主要因素。3)、消费者物价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
5、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员工实际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但是我国恩格尔系数仍然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反应在CPI中食品的权重占到三成以上,所以,食品价格的变动对于CPI的变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CPI不断增长,一定的居民工资收入的购买力度就会不断下降,居民的实际工资收入就会不断下降,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和生活水平。所以,CP
6、I成为影响居民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4)、税收比例我们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税收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影响都是直接的。对居民工资收入影响最大的税收,就是个人所得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并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产租赁所得;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国家政府往往通过税收进行
7、经济的宏观调控,税收的本质要求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对于员工个体来说,当工资收入一定的时候,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越低,税收比例越大,个人所得税就越高,员工的直接可支配的收入就越小。所以,税收比例是影响员工工资收入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5)、国家相关工资政策政府干预工资是一种不常用但是很必要的手段,尤其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工资政策和指导建议,政府的相关工作发挥了保证居民收入、稳定社会的作用。政府干预工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并落实最低工资指导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落实艰苦岗位津贴制度等。工资增不增长,增长多少,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和员
8、工的事情了。政府的干预和指导,这几年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受到社会的认可。比如最低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推动等等,越来越成为政府的重要政策。2、 微观分析1) 、员工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有关的因素。主要包括: 员工的劳动和工作努力程度 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 技术和训练水平 工作的时间性 劳动条件,特别是工作的危险性 附加福利 风俗习惯 年龄和工资2) 、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与工作 特性及状况无关,但又同时构成对工资本身确定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市场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生活费用或物价水平 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或企业的负担能力 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供应 劳动
9、力的潜在替代物 产品需求弹性3、 综合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工资薪酬制度的不断发展,员工都大部接受了绩效工资和考核制度。也认同了个人努力在工资方面的重大影响。因此在不同行业,在不同岗位员工都会积极工作,增加业绩,以提高工资。同时对于同一行业来说工资制度相差不大,波动的幅度也相对较小。但是对于外部因素而言,不同地区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物价水平相应的也有不同,所以,对于行业内工资差距较小时,在物价相对较低的地区的工作对员工更有吸引力。这也就在一个侧面反映外部因素的影响程度在上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资收入,因此在员工原有工作努力程
10、度的基础上企业效益的好坏对于员工工资的增长与否与增长幅度都息息相关。由于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即使相同工种,相同工作强度在工资方面也会有很大差异。不同行业之间的工资起点与福利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一外部因素对工资的影响的显著的。劳动力市场的饱和程度,市场中原有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和供需之间的激烈程度,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工资水平。对于机械化,智能化程度高的企业而言,员工的雇佣数量就会相应的降低,其工资水平也由对劳动力的技能水平的高低而又差异。2、 构建合理工资增长机制1、 构建合理工资增长的必要性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据统计部门数据,近年来,大多数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徘徊在
11、58%之间,超过10%的企业不到一成。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率相比较而言却低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半数的职工对自己的收入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认为自己工资增长缓慢,跟不上物价增长的幅度,在企业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的基础上,给予职工每年相应的工资增长,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其次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从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需要看,企业普通职工收入偏低状况长期存在,不仅造成职工群体心态失衡,而且还直接引发劳动争议甚至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据了解,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绝大多数劳动争议的焦点是工资待遇,2009、2010年,因工资问题
12、引发的劳动争议均占立案总数的40%左右。有关数据表明,企业员工离职理由69.2%为“工资待遇低”。因此,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提高职工工资,特别是一线及普通职工工资,不仅是推进体面劳动维护稳定的要求,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三从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看,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能构成对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倒逼”机制,迫使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产品、拓宽新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上做文章,而不是盯着已经偏低的职工工资找寻空间。低工资只能获得低端劳动力,而依靠低端人力资源的发展在是不可持续的。第四从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看,在目前社会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不断增加的情
13、况下,职工对工资正常增长的诉求日益凸显,这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提高一线职工及普通职工为代表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新期待、为民惠民的实质性举措。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在跟职工有切身利益关心的工资收入方面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不仅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反之,员工们又把对工作的热情回报给企业,更加的热爱企业,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使企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将实现企业与员工权益的双赢,并更好地推进企业工资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实施、改革、规范。2、 构建合理工资增长机制的几点建议一要建立完善的企
14、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要从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入手,从制度上保证工资正常增长的刚性规定。以科学合理测算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逐年增长幅度,充分发挥其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增长目标的作用。科学合理地对各岗位的标准工资、效益奖进行分类、分档,通过将核定工资预算值进行分解落实,确保了年度工资预算目标的实现。二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职工民主参与度。工资集体协商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的关键环节。建议把工资集体协商纳入企业工作大局,巩固党政主导、工会主推、职工参与、各方支持的推进格局,层层实行目标分解和责任考核;通过支持工会代表职工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15、三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企业经营效益来保证职工个体的工资增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效益增长是提高职工收入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企业效益不好,就更谈不上职工收入的提高。在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的基础上,加上市面上物价增长的因素,从而考虑保持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切实提高职工工资、保险和福利待遇水平,实现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是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景。要打破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工资按劳分配,同工同酬,更体现公平、公正。从而极大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完成。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建立健
16、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下,对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我们企业应主动把此项工作纳入企业正常管理轨道,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健全制度,为职工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确保各项增收措施落实到位,实现企业职工工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3、 以低收入人员为例分析我国工资增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全国平均100个工薪收入者中,只有12个人月薪在3000元以上,其他88个人均在3000元以下。如果工薪收入指的是城镇就业人口加上农民工,那么全国工薪收入者为55343万人,12%就是6641万人,那么88%的48702万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并且多数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国家将提高职工
17、工资水平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并明确提出了增长目标。4月下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透露,我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这样,就可以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1、当前低收入职工群体的主要特点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人均GDP在全世界排名第127位。底子薄、基础差、人口多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低收入者面宽量大,呈现出如下特点:1).分布广。从企业性质来讲,主要分布在民营企业,约占职工就业总数的50%左右;从行业特点来讲,主要分布在纺织、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传统制
18、造业、建筑、餐饮、住宿、商贸、娱乐、保安、家政等服务业,同样约占职工就业总数的50%左右;从劳动者身份来讲,主要集中在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原国有企业改制重新就业的职工。2).人数多。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免征额)由过去每月2000元上调至每月3000元,税率从9级减为7级。为此,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数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国家因此将减少个税收入约1270亿元。换言之,全国平均100个工薪收入者中,只有12个人月薪在3000元以上,其他88个人均在3000元以下。
19、按2010年国家统计公报,全国就业人口为77995万人,其中城镇31120万人,乡村48494万人,包括农民工24223万人。如果工薪收入指的是城镇就业人口加上农民工,那么全国工薪收入者为55343万人,12%就是6641万人,那么88%的48702万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并且多数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3).收入低。劳动密集型、餐饮等三产服务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职工收入偏低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据有关部门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非私营单位职工年均工资地区差距大,全国人均37147元,上海最高71874元;而私营单位职工年均工资地区差距并不大,全国人均20759元。据调查,丝绸、纺织等
20、传统制造业,职工工资月收入一般在1500元左右;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商贸服务业,职工工资月收入一般在1240元左右;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工作,由于岗位少,要就业的人数多,竞争激烈,普遍收入较低。在民营企业,普遍没有形成正常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有的甚至5年10年都没有增长工资,即使涨一两百元,也远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并且,在保险方面,现行政策养老保险职工交纳8%,企业交20%;医疗保险,职工交2%,企业交6.5%,不少企业因难以承受,把个人负担养老保险计入职工工资,让职工自己去交纳保险。2、低收入职工群体收入增长难的原因分析在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大幅增长、社会平均工资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低收
21、入者收入增长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低收入职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或难以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1).调查分析不充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企业实行工资总额管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由国家统一决定,管理、调控比较到位和有效。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由于企业组织形式多元化,劳动关系多元化,国家对职工工资的调查、分析侧重于国有垄断行业、公务员、事业单位,而对面宽量大、吸纳职工就业人数最多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的工资收入状况调查、分析不够,有的甚至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很难对国家构建适合现阶段国情的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提供准确、翔实的第一手依据。2).统筹协调不到位。没有正确处理地区之间的差距
22、、行业之间的差距、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差距、企业高管与普遍职工收入之间的差距。并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资本这3种生产要素发挥了巨大的财富调整力量,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加速了财富分配的两级分化。3).政策不配套。国有资源,资产的收益属全民所有,但却让少部分人享受过多;经济发展的成果虽然惠及了广大人民群众,但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和不足,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分享尚不公平;国家虽然加大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但没考虑行业的差异,加重了劳动密集型和三产服务业面宽量大的中小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和社会的充分就业及众多低收入职工的收入增加。4).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企业生产一线特别是劳动
23、密集型企业一线职工、面宽量大的餐饮服务一线职工工资增长慢、水平低,低收入职工比例较大,这些企业中工资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职工占比70%80%。5).调控体系不适应。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手段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工资分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尚不到位;有关工资分配的信息指导系统不够健全,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人工成本信息发布指导等制度尚未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最低工资制度也有待完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与企业协调、行业工资差距调控等尚未建立制度或形成机制;个人所得税制度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税收对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未能有效发挥。3、提高低收入职工收入的政策建议工资是职工经济利益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基础和前提。1).要把提高低收入职工收入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来抓。工资增长翻番要防止平均主义。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不同行业职工收入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一些企业高管,他们的收入已经远远超过最广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