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总结_第1页
储层地质学总结_第2页
储层地质学总结_第3页
储层地质学总结_第4页
储层地质学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储层厚度与有效厚度答:储层厚度为单纯的储集层的厚度,其内可储集油气,也可储集水;而有效厚度为油气层的纯厚度,具有可动油,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开采出来C储层静态模型与预测模型 答:储层静态模型为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一个或一套 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预测模型为比静态模型精度更高的储层地质模型给出井间数十米甚至数米的预测值C储层静态模型与概念模型答:储层静态模型为对某一具体油田或开发区一个或一套储层,将其储层特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地加以描述而建立的地质模型;储层概念模型为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或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有代表性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

2、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种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地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C储层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答:储层确定性建模对井间未知区给出确定性的预测结果,而随机建模那么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对井间未知区给出多种等可能的预测结果.C储层和储层非均质 答案:储层:能够储集流体并能使其在一定压差下渗流的岩石层.储层非均质:储层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在三维空间上的不均一变化.D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 答: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水平的储集 层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局部油气量.D地层比照标志层与沉积旋回答:地层剖面上岩性特征突出、容易识

3、别、分布稳定且厚度变化不大的岩层,为某一特定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特殊沉积.沉积旋回是指纵向剖面上一套地层按一定顺序有规律的交替重复.在沉积剖面上岩性有规律的变化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称沉积旋回D地层孔隙流体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答案: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指作用于岩层孔隙内流体上的压力,又称地层压力.异常地层压力:偏离静水柱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F分层系数与砂岩密度 答:分层系数为研究层内的砂层层数;砂岩密度为砂岩与总底层厚 度的比值G隔层与夹层 答:隔层为具有一定厚度、横向上连续较稳定的非渗透层,垂向上隔离上下 两个砂体;而夹层为砂体内部的、横向上不稳定分布的、较薄的非渗透层.J井斜校正与井

4、斜投影 答:井斜校正为在制作构造平面图时求取斜井钻达制图目的层顶 底界面的地下井位与垂深;井斜投影为在制作构造剖面时将斜井的井身沿地层走向投影 到剖面上.J井深与海拔深度 答:井深为从井口到井底的深度;海拔深度为自海平面以下的垂直深度.J井斜角与井斜方位角 答:井斜角为井眼轴线的切线与铅垂线的夹角.井斜方位角为井眼 轴线的切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K扩张裂缝与拉张裂缝答:扩张裂缝是在三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情况下派生的张应力形成 的张裂缝,而拉张裂缝是在三个主应力中至少有一个拉张力的情况下拉张形成的张裂缝.K限制储量与探明储量答:限制储量为在某一圈闭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

5、明 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探明储量为在油气田评价阶段完成或根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 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S上覆地层压力与油层压力答:上覆底层压力:是指上覆地层形成的压力.油层压力:作用于油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又称为孔隙流体压力.Y预测储量与探明储量 答:预测储量: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综合解释有油气存在时, 对可能存在的油气田估算求得确实定性很低的地址储量.探明储量: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可以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确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Y油层静止压力与井底流动压力 答:油层静止压力

6、:在油田投入生产后,关闭油井,待压 力恢复到稳定状态以后,测得的井底压力,即为该油井的油层静止压力.Y原始地层压力与油层静止压力 答:原始油层压力为油气层尚未钻开时,在原始状态下所具有的压力.油层静止压力为在油田投入生产后,关闭油井,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以后, 测得的井底压力.Y油水界面与油水过渡带 答:凡含油气水的圈闭内,流体总是大致成层排列的,气最轻, 占据圈闭最高的位置,油居中, 最下面是水,油和水的接触面就是油水界面.油藏在垂直方 向油与水的分界面. 界面以上产纯油,界面以下油水同出或产纯水.平面上内外含油边界之 间的区域为油水过渡带.丫油水界面与油水过渡带 答案:油藏在垂直方向油与水

7、的分界面,包括内含油边界-油层底面与油水界面油底的交线.外含油边界-油层顶面与油水界面 水顶的交线.内、 外含油边界之间为油水过渡带.Y油矿地质学 答:综合运用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等根本理论,研究地下油气田藏的地质特征,为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效劳.Y原始地层压力与油层静止压力答:原始油层压力为油气层尚未钻开时,在原始状态下所具有的压力.油层静止压力为在油田投入生产后,关闭油井,待压力恢复到稳定状态以后, 测得的井底压力.Z钻时与岩屑迟到时间答:钻时为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 min/m.岩屑迟到时间为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Z直井与定向井 答:

8、直井为沿铅直方向所钻的井;定向井为根据预先设计的井斜方位和井 眼的轴线形状钻的井.Z折算压力与地层压力 答:折算压头:是指井内静液面距某一折算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所折 算的压力.地层压力: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又称为孔隙流体压力.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公式为:N=100A h1-Swi 0 / Boi油中的溶解气量=石油地质储量*原始溶解气油比 石油地质储量丰度=石油地质储量/含油面积油水界面海拔 P = h* *gP2 = P2界面+ P界面i + Pi1 .标注钻柱测试压力卡片各点压力. 答:1初始静液柱压力;2初流动开始压力; 3初流动结束压力;4初关井压力; 5终流动开始压力

9、;6终流动结束压力; 7终关井压力;8静液柱压力.2 .判断井下断层存在的标志有哪些答:1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2在短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3在近距离内标准层海拔高程相差悬殊;4石油性质的差异;5折算压力和油水界面的差异;6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显示空白带或杂乱模式.3 .简述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答:研究内容包括分层系数、砂岩密度、各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层间裂缝等.在油田注水开发中, 当层间非均质程度大时,高渗层易出现单层突进,而低渗层可能不出油,从而导致油田开发 的层间矛盾.4 .简述异常压力的预测方法.答:地震资料分析法、钻井资料分析法钻井速度、D速度

10、、返出钻井液温度、泥页岩岩屑密度、地球物理测井法电阻率测井、声波测井、密度测井.5 .油层有效厚度的概念及其必备条件答:油层有效厚度是指油层中具有产油水平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井内具有可动油的储集层厚度.作为油层有效厚度必备的两个条件:一是油层内具有可动油,二是在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供开采.6 .简述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的一般特征.答:1未动用或根本未动用的剩余油层;已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滞留区; 已动用油层的未动用厚度; 水淹层内的微观 规模剩余油.7 .简述主要的完井方法.答:油气井的完井方法,因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分为两大类:1先期完成:包括裸眼完成、衬管完成; 2后期完成:包括射

11、孔完成、尾管完成、贯 眼完成.8 .试述碎屑岩油层比照单元的划分及比照步骤答:在碎屑岩油层比照中,根据油层特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比照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单油层四级.油层比照单元级别越小,油层的一致性越高,垂向连通性愈好.油层比照的方法通常采用在标准层限制下的旋回一厚度比照法.具体比照步骤是:1利用标准层比照油层组;.2利用沉积旋回比照砂层组;3利用岩性和厚度比照单油层;4连接比照线.9 .简述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砂体几何形态、砂体连续性、砂体连通性、砂体平面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变化性与各向异性.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当平面非

12、均质程度大时,高渗层易出现平面舌进,导致低渗层可能不出油,从而导致油 田开发的平面矛盾.10 .试述并比拟储量计算的容积法和物质平衡法的根本原理及其应用条件.答:容积法的根本原理是通过计算储集油气的容积来计算储量,即通过求取油藏的含油面积、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油气密度、体积系数来计算油气储量.应用条件是能够确定 储量计算的地质参数.物质平衡法的根本原理是物质守恒定律.在油气层开发过程中,油气物质的总量总是保持平衡的,在某一具体的时间内, 流体的采出量加上剩余的储存量等于流体的原始储量.或者说,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储油气的孔隙体积保持不变.应用条件为:1按水动力系统计算储量;2查明

13、油气藏驱动类型;3在油田开采一段时间, 地层压力明显降低1Mpa 和可采储量采出10%以后.1、录井方法一般包括哪几种钻时录井:没钻进一定厚度的演出呢过所需要的时间为钻时.据钻时的大小随埋深变化曲线,可定性判断井下地层岩性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芯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称为岩心,岩心录井包括岩心录取过程、岩心观察、描述及分析化验等内容.岩心分析可以获得地下多地层、岩性、沉积、构造和油气水及储层等特征的地质信息.岩屑录井:地下的岩层被钻头破碎后,带到地表称为岩屑.钻井过程中,按一定取样间距, 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可以了解井下地层、岩性及含油气水情

14、况.钻井液录井:钻井过程中,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和特殊岩层的录井方法.气测录井:通过钻井液中天然气的组分和含量测量,判断地层流体性质,间接评价储层的录井方法荧光录井、罐装气录井、地化录井2、简述岩心归位的原那么与步骤原那么:以每筒岩心为根底,用标志层限制,在磨光面或筒界面适当拉开,泥岩或破碎处合理压缩,使整个剖面岩性、电性符号,解释合理.步骤:1、校正井深:岩心录井以钻具长度来计算井深;电测曲线以电缆长度来计算井深.2、以筒为根底归位:每筒岩心作为一个归位单元,余心留空位置,套心推至上筒.3、以标志层做限制:岩性、电性特征明显,厚度不大的层.4、岩、电相符,拉

15、、压合理:压:泥岩膨胀实取长度解释厚度拉:磨光面实取长度解释厚度5、岩心位置的绘制:以每筒岩心的实际长度绘制,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在该栏目中,空 白、斜线相间.6、样品位置的标注:用符号在距本筒顶的相应位置上.3、泥浆的功能:带动涡轮,冷却钻具;携带岩屑,返出井口保护井壁,预防地层垮 塌平衡地层压力,预防井喷、井漏4、完井因地质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1、先期完成:先下入油层套管,再钻开油层. 裸眼完成:钻至油气层顶部后,下油层套管固井,然后用小钻头钻开油气层,完井后,油气层部位直接与井眼相连 衬管完成:与裸眼完成不同之处是钻开油气层后,再下衬管完成优点:油气层被泥浆浸泡的时间短,可以采用清水或轻泥

16、浆钻开油气层,油层暴露充分,有利于保护并解放油气层2、后期完成:先钻开油气层,然后再下油层套管 射孔完成:钻开油气层后,下油层套管至生产层底部固井.下入专门射孔器在 油气层部位射孔,穿透套管和水泥环进入地层,从而为油气流进入井内造成通道优点:能够封隔油气水层,预防互相窜扰,有利于进行分层试油,分层开采,分层注水,分层压裂等.能消除井壁坍塌对油气井的影响. 尾管完成:钻至油气层顶部,下入油层套管,然后钻开油气层,再在油气层段 下入尾管,用射孔的方法使油气层与井眼连通.优点:除射孔完成法的优点外,还可节约大量的钢材,水泥等固井材料,降低钻井本钱5、区域地层比照的方法概述:指勘探过程中利用古生物、岩

17、性、测 井、地震等资料,在油区范围内,进行全井段的比照.目的:建立标准剖面;通过井间剖面比照找出地层的区域变化规律;确定生、储、盖组合;为油层比照奠定根底,提供框架和指导.方法:一、岩石地层学方法岩性比照法: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法;岩石组合法沉积旋回法;矿物组合法二、生物地层学方法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鉴别地层时代,划分与比照地层的方法.标准化石法;微体古生物比照法;化石组合法三、层序地层学方法地层比照的步骤:确定比照标志;典型井典型井段的选择;骨架剖面的建立;面积控制及地层分层数据表;比照过程中的地质分析6、油层比照的依据、方法和步骤依据:岩性特征岩性及其组合、沉

18、积旋回、地球物理特征比照方法:沉积旋回一一岩性厚度比照法、等高程沉积时间单元比照法步骤:利用标准层比照油层组;利用沉积旋回比照砂层组;利用岩性和厚度比例关系比照单 油层;连接比照线7、油层比照单元的划分分为哪几级1、在油田范围内,将油层比照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 单油层2、单油层:组合含油层系的最小单元,相当于沉积韵律中的较粗粒局部.同一油田 范围内的单油层具一定的厚度和分布范围,并具岩性和储油物性根本一致的特征. 单油层间应有隔层分隔,其分隔面积应大于其连通面积砂层组:是由假设干相邻的单油层组成.同一砂层组内的油层其岩性特征根本一致.砂层组上下均有较为稳定的隔层分

19、隔.油层组:由假设干油层特性相近的砂层组组合而成.以较厚的非渗透性泥岩作盖、底层,且分布于同一岩相段内.岩相段的分界面即为顶、底界面含油层系:是假设干油层组的组合,同一含油层系内的油层其沉积成因、岩石类型相近,油水特征根本一致.含油层系的顶、底界面与地层时代分界线具一致性8、碳酸盐储集单元及其划分原那么是什么储集单元:碳酸盐岩油气层剖面中,能封闭油气并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根本岩石组合原那么:同一储集单元必须具有完整的储、渗、盖、底的岩性组合;同一储集单元具有同一压 力系统;同一储集单元内,流体性质根本相似;组成储、产、盖、底的层位相同,但平面上 被断层分隔,造成压力系统不同,油水界面不在同一海拔

20、高度,可划分为两个储集单元 9、储层单元的比照比照依据在标准层限制下的盖、底层岩性比照来进行.因此,储集单元比照与地层单元对比所依据的根本 理论和方法都相似.同时,存在两点差异:A储集单元比照的界面不受地层层位关系的约束,可以斜切几个地层单位的界面.8) 一个储集单元可相当于假设干个地层单元可以包含十几个小层,具有几百米高的油柱;有些为岩性均匀的白云岩块状油气藏,10、储集单元比照的步骤1 .建立标准剖面,划分储集单元2.选择标准层,确定水平比照基线 3.连井剖面比照4.连接对比线5.动态资料验证11、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及分类概念:油气储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

21、综合影响.它 使储层的分布以及内部的各种属性都存在极不均匀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储层的非均质性 分类:非均质 类型非均质 规模测量单元及手段非均质特征层间非均质性多层规模合力层系 油层组 妙层组油组.砂组、小 层岩心分析、测 鼻、她震.这笄分层性:雅就茶分,分备,条款、妙*矛度号间港透率差异程度层间隔层层间裂缝平面 非均质性单层规模小层岩.分析、 剿井、地震、送并砂体几何形态及各向连续性砂体连通性裂缝和断层的平面分布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变化及方向性井闻港透率差异程度层内1非均质性样品或层内相 对均质层C/= 分析出测井粒度韵律片 渗透率韵律;层 理构造及澹遗率各向异性 层 内夹层1层内裂缝?垂直灌

22、透率与水平港透举比值屋内 净透率非均质程度微观 非均质性样品规模孔隙规模孔隙.颗粒基质孔隙非均质孔间和孔内3 颗粒非均质粒间和粒表2 填隙物非均质12、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一、层内非均质性:粒度韵律;沉积构造;夹层的存在;颗粒的排列方向;微裂 缝;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二、平面非均质性:砂体几何形态是砂体各向大小的相对反映;砂体规模及各向连续性;砂体的连通性;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及方向性,三、层间非均质性:层间间隔;层间差异;裂缝,四、微观非均质性:碎屑 岩喉道的非均质性;碎屑岩微观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微观孔隙结构 定量表征:反映孔喉大小的参数:排驱压力、最大连通孔喉半径、饱和度

23、中值压力、喉道半径压力、平均喉道半径、主要流动孔喉半径平均值、孔喉半径平均值、难流动孔喉半径反映孔喉分选特征的参数:孔喉分选系数、相对分选系数、均质系数、偏态、峰态、峰值反映孔喉连通性和限制流体运动特征的参数:退汞参数、最小非饱和孔喉体积百分数、迂曲度、孔隙结构综合评价系数、视孔喉体积比、结构均匀度、孔喉配位数13、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一、沉积因素:由于沉积条件的不同, 如流水的强度和方向、 沉积区的古地形、 水盆的深浅, 碎屑物质供给的差异,造成了碎屑沉积物的颗粒大小、 排列方向、层理结构和砂体几何形态 的差异.二、成岩因素:沉积物沉积之后的压实、压溶、胶结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改变了原始孔隙

24、度和渗透率的分布形态,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程度.三、构造因素:构造断裂活动使储层产生大量的构造裂缝,这些构造裂缝改变了储层渗透性的方向,造成储层的渗透性在纵、横向上有很大的差异.第四章一、地下构造的研究方法1、利用钻井和测井资料研究构造(1)确定井孔剖面的地层产状(2)判断地下构造的偏移方向(3)褶皱构造的识别方法1)依据矢量图+测井曲线确定褶曲类型2)利用井段产状统计成果判断褶曲类型2、利用地震资料研究构造3、利用动态资料研究构造二、研究油气田地下断层的实际意义断层在油气田地下构造中普遍存在.1、研究断层在 油气藏形成 中的作用-封闭、通道/破坏.2、根据断层研究的结果作出断层图件,指导新井的

25、部署,减少开发井落空的可能性.3、计算油气田的 油气储量 时,断层图可帮助准确地确定含油气面积.4、断层封闭性,是划分开发区块、拟定开发方案、进行油田动态分析 的主 要地质依据之一.二、地下断层存在的标志1 .井孔地层剖面的重复与缺失2 .非漏失层发生泥浆漏失和意外的油气显示3 .近距离内标准层的 标高相差悬殊4 .近距离内同层厚度突变5 .短距离内同层内流体性质、折算压力和油气水界面有明显差异6 .地层倾斜矢量图上的特殊显示井下断点确实定1、测井曲线与综合剖面反复比照,-判断重复与缺失;2、地层倾角矢量图的红蓝模式转换、杂乱模式等3、落实断点位置、判断断面产状倾向、走向 .三、井间断点组合的

26、一般原那么1、钻遇同一条断层的各个断点,断层性质应该一致,断面产状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2、经断点组合后,同一盘的地层厚度不能有突变.3、断点附近地层界线升降幅度与铅直断距根本符合;各井断失层位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变化.4、断层两盘的地层产状要符合构造变化的总趋势.断点组合方法1、有倾角测井资料时,可根据各断点的走向和倾向断面产状应大体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进行断点组合,并考虑同一断盘地层界面、厚度等相同、相近或有规律变化;2、无倾角测井资料时 ,通过尽量多的井,作构造剖面草图,进行 断点组合考 虑同一断盘地层界面、厚度等相同、相近或有规律变化;3、作断面等高线图组合断点:在断层彼此交叉的复杂地

27、区,一口井往往钻遇多条 断层,具有多个断点,此时应绘制断面等高线图来组合断点.四、断层封闭性研究1 .断面两侧的岩性条件储层与对盘非渗透性岩层接触;储层与对盘渗透性岩层如砂岩接触;储层与对盘低渗透性岩层接触.2 .断层面及两侧岩层的排驱压力断层两侧岩层的排驱压力相同或接近-断层不封闭;排驱压力差异大-断层封闭;断面断裂带排驱压力 两侧岩层排驱压力-断层封闭 断面断裂带排驱压力两侧岩层排驱压力-断层开启 3.断层的力学性质通常认为:张性断裂 - 易造成开启性断层,压扭性断裂-易造成封闭性断层.4、单井断点的测井曲线特征开启性断层,因断层和断裂破碎带具有渗透性:表现出:声波时差 大、井径扩大、密度

28、小等特征.5、断层两盘的流体性质及分布假设断层两盘流体性质差异,油-水界面高差悬殊-断层封闭重要标志.6、钻井过程中的显示钻井过程中,钻遇断层时假设发现:钻井液漏失、井涌及异常油气显示,岩心有断 层角砾岩,钻时减少,岩屑中存在次生方解石、石英含量增高等现象,那么认为是 开启性断层,否那么,一般认为断层是封闭的.7、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聚集期的关系油气聚集期及之后继续活动的断层,多具纵向开启性;油气聚集期已经停止的断 层,一般具封闭性;同生断层常常具有良好的封闭性.第五章地层压力和温度原始油层压力分布特点:A、原始油层压力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以流体性质对原始油层压力分布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井

29、底海拔相同的各井:井内流体性质相同-原始油层压力相等;井内流体性质不同-流体密度小,原始油层压力大.C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很小.当构造平缓、含气面积不大时,油 -气或气-水界面上的原始油层压力可以代表气顶内各处的压力 .异常地层压力的成因1、成岩作用:泥页岩压实作用,蒙脱石的脱水作用,硫酸盐岩的成岩作用.2、构造作用断裂、剥蚀、刺穿 断裂:发生断裂,切断油藏与供水区联系;且由于剥蚀作用使油藏埋深变浅,油藏中保持原来压力值-高压异常;断层切割,并使油层变深,油藏中保持原来压力值,造成低压异常.剥蚀:在一些高原地区, 河流侵蚀不均衡侵蚀形成深山峡谷,泄水区 海拔很 低,测压面横穿圈闭,导致油

30、藏内地层压力非常低.刺穿:在不均衡压力作用下, 塑性岩层发生侵入、刺穿作用 ,使上覆一些软的 页岩和固结的砂层 发生挤压与断裂变动 ,从而 减少孔隙容积,使其中流体压 力增大而形成高压异常 .3、热力和生物化学作用:热力作用,在一个封闭系统中, 温度增加引起岩石和岩石孔隙中流体膨胀, 使该系 统压力增大;温度增加引起岩石中 流体相态变化,析出 CO CO等气相物质.高 温使干酪根热裂解,生成烧类气体;生化作用,研究证实,催化反响、放射性衰变、细菌作用等,使煌类的微小颗粒裂 解为较简单化合物 -体积增大,在封闭的系统中形成高异常地层压力.4、测压水位影响:测压水位高于井口海拔高度-油井显示 高异

31、常地层压力测压水位低于井口海拔高度-油井显示 低异常地层压力5、流体密度差异:流体密度差异影响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别是气-水系统.当地层倾斜较陡,气藏高度大时,影响更明显.位于气藏顶部的气井往往显示出特 别高的异常地层压力.6、渗析作用:在粘土或页岩地层两侧液体的含盐浓度不同时, 浓度低的液体以粘 土或页岩作半渗透膜, 向浓度高液体渗流, 而产生渗析压力 .在封闭的地质环境 中,形成高压异常.异常地层压力预测方法: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地震波传播速度-层速度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2、地球物理测井方法页岩密度测井-密度向降低方向偏离正常趋势线;电阻率测井-电阻率向降低方向偏离正常趋势线;声波测井-传播

32、时间向增加方向偏离正常趋势线.3、钻井地质资料分析法1钻井速度:钻入高异常地层压力过渡带,钻速立即增大.(2)返出钻井液温度:异常高压带常伴有异常高温带出现.(3)页岩岩屑密度:在异常高压过渡带,欠压实-页岩岩屑的密度急剧变小而偏离正常压实趋势线.(4)钻井过程中的井喷、井涌、转盘扭距忽然增大、起钻时阻力加大等现象,均 可作为钻遇高压异常的显示.影响地温场分布的主要因素:1、大地构造性质:活动性、地壳厚度等,大地构造性质及所处构造部位是决定区域地温场根本背景的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大洋中脊为高地温, 海沟部位为低地温,海盆部位一般地温, 稳定的古老地台区为较低地温,中新生代裂谷区为较高地温;地壳厚

33、度对地温也有重要影响.如我国东部地区地壳普遍薄于西部,故东部各盆 地的地温及地温梯度一般均高于西部.2、基底起伏:隆起区高地温梯度、坳陷区低地温梯度3、岩浆活动:岩浆侵入或喷出的地质年代越新,就有可能形成地热高异常区.侵 入体的规模、几何形状及围岩产状和热物理性质等.4、岩性:岩石的热导率大,地球深处热量向上传导水平强,岩层剖面上地温梯度大.5、盖层褶皱:背斜顶部地温梯度大,翼部地温梯度小5、煌类聚集:上方往往存在地温高异常6、断层及地下水活动:开启性断层,地表水补给;深部热水至浅层;压扭性断 层一般导致高异常.导致煌类聚集上方地温异常的主要原因:1、首先,油气藏本身提供了附加热源:主要来自:

34、烧类需氧和乏氧的放热反响、 和放射性元素的集中等.2、盖层的导热性差,阻止热量向上扩散;顺层面比垂直层面更易于传播(对褶皱而言);3、另外,流体向上渗逸时将油气藏中的过剩热量带至浅层和地表.油气藏驱动能量(驱动方式)天然驱动能量:油层岩石和其中流体弹性能-弹性驱动;含水区弹性能和露头水 柱压能-水压驱动;油藏含油区内溶解气的弹性能-溶解气驱;油藏气顶的弹性膨胀能-气顶驱动;油藏白重力驱动能-重力驱动 油气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地质因素:1、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不同,所能到达的最终采收率会有很大差异.2、油气藏储层性质 :即储层的结构特征、润湿性、连通性、非均质程度,及 K、So大小.3、油气藏的天

35、然能量类型:如有无边水、底水、气顶,以及能量的大小和可利用程度等.4、原油和天然气的性质 :如组成成分、原油粘度,气油比;气田的天然气中含 其它气体水化物情况等.开发因素:1、开发方式,即选择消耗性开发方式 (天然能量),还是选择注水、注气、干气 回注等哪一种补充能量方式;2、布井方式,即采用何种布井方式和井网密度的大小;边缘注水-水井位于油水边界附近;面积注水-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布置于整个开发区 -四点、五点 等面积注水.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为假设干区独立开发3、开采的技术水平和增产增注的效果;4、二、三次采油和提升最终采收率的方法及效果.驱动类型对采收率的影

36、响1、不同驱动类型之间最终采收率相差很大,一般而言:水压驱动的采收率比拟高,溶解气驱的采收率比拟低,封闭弹性驱时采收率更低.2、既使同一驱动类型的油气藏,由于各种情况的差异,其采收率存在一个较大的变化范围,甚至相差悬殊.1、原地量:泛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 层中储藏的石油、天然气及伴生有用物质,换算至地面标准条件下的数量.2、地质储量-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的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试等资料估算出 的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3、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技术和 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气层地质储量中采出的 那一部 分油气量.4、剩余可采储量

37、:油气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工业油气流标准工业油气流标准包括:油气井的工业油气流标准,储集层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油气井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指在现有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一口油气井具有实际开发价值的最低产油 气量标准即油气井的产油气下限.储集层的工业油气流标准:指工业油气 井内储层的产油气下限,即有效厚度的测试下限-储量计算的起点 油气资源和储量的分类1 .原地量分类2.可采量分类3.储量状态分类总原地资源量原地量-指已发现的和未发现的储集体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是根据不同勘探阶段所提供的 地质、地球物理与分析化验等资料,经综合分析,采用针对性方法估算 求得的.推测原地资源量-主要

38、在区域普查或其它勘探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坳陷、凹陷或 区带等推 测的油气储集体,根据地质、物探、化探等资料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潜在原地资源量-指在对圈闭预探前期,对已发现的有利圈闭或区块,根据石油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地质储量-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的油、气藏田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出 的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预测地质储量-指在地震详查及其它方法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油气流、油气层或油气显示后, 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 对有利地区估算得出的、 确定性很低的 地质储量.限制地质储量-指经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并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查明了圈闭形态,初 步掌握产油 层位、岩性、物性、油气藏类型、油层压力等条件下,计算求得的、确定性 较大的地质储量.探明地质储量-指在油气藏评价阶段详探,含油气范围、质量和数量已为评价钻探证实, 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出的、确定性较大的地质储量.可采量分类1可采量-指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出的油、气数量.2可采资源量-从原地资源量中可采出的油、气数量.3可采储量-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气层地质储量中采出的那一局部油气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