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谈高三地理复习._第1页
从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谈高三地理复习._第2页
从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谈高三地理复习._第3页
从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谈高三地理复习._第4页
从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谈高三地理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谈高三地理复习以区域为基础,图表为本,建构地理学科主干知识 台州市路桥区金清中学 廖广智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 ”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原则,因此要深化对 “能力立意” 的命题精神的理解,而搞好学科内主干知识综合的基础。再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一、搞好学科主干知识的综合。 考试说明能力要求中有一点: 一、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包括自然地理 要素,人文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 程。1、如何建构系统地理主干知识结构? 对于地理事物的研究具体的讲就是解决地理事物是什么(概念)、分布以及它的来龙 去脉(成因与其他事物的联

2、系)。是什么(概念)来龙T地理事物T去脉(成因)J(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分布 在理解地理事物的来龙去脉,建构主干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图表为本,在学习过程 中,突出对地图的复习,培养学科的核心技能。 将地理事物落实于图表中。做到脑中有知 识网,网中有图,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有一点是这样的, 二、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 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位置和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 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图表。 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去建构。按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来龙去脉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情境、

3、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主动去理解知识原理, 然后学生再通过理解各地理事物的之间的内在 联系,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结构网络及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地理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是运用序化、编码、重组、贮存、提取等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揭示地理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 对于主干知识的建构,信息编码加工至为重要, 通过 这种信息加工手段可以使零乱的地理信息组合成有内在联系的有序的认知结构,即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其他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序化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地理知识信息按一定的逻辑联系组织起来,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结构的、井

4、然有序的知识整体。如中国主要山脉分布按四种走向将他们进行归类。 重组加工一一利用认知冲突对地理知识信息进行重组。如气旋台风天气的认知冲突。同化加工一一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来解释、固定新学习的知识。如等压线与等高线、等温线的同化。迁移加工一一对地理信息进行迁移加工的能力是各种第1 页信息加工能力中相当重要的能力。不仅能广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思维 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某地工业获农 业发展方向、布局条件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时,可利用所学的有关区域发展与产业区位的 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下面以自然地理中陆地环境主干知识的建构来

5、谈谈如何在复习中渗透建构主义理论 与信息加工理论。、掌握陆地环境需以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为突破口。可利用一些不同的自然景观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陆地环境的自然景观是由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五大自然要 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图1 )。、创设符合学生原认知的情境 ,以各自然要素是什么(概念)、分布以及它的来龙 去脉(成因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为切入点,问题教学为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五大自然地理 要素知识原理的学习兴趣。如气候的学习,可以以某天气预报的导入,应用气候与天气知 识的迁移,明白气候是什么,再提因为什么因子影响了这些气候要素,理解气候的分布与 特征。(图2)其他要素如地形、水文、生物。土

6、壤不再列出。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将分 散零乱的地理知识编码加工成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即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助于信息的 贮存和提取。、在创设情境,理解地理事物的来龙去脉,建构主干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图表为本,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对地图的复习,培养学科的核心技能。将地理事物落实于图表中。 做到脑中有知识网, 网中有图。当然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 需紧密结合地理事物形成原因, 内化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分布。(图 3)大气坏流气候状陆*ml地箱气候型(降水类型)I气候性质人类活动分布(图2)第# 页、理解了各自然要素分布及形成原因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解其与其他事物的(图 3) 联系。 注意向两个方向引导

7、。 1、突出以人为本,强调环境对人类生产、 生活的影响, 以及人类活 动对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了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2、反映时代气息的特色和重视现实问题的解决。如通过气候联系气候资源与气象灾害,再拓展到自然资 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态灾害。再进一步联系与区域地理的关系。这 部分内容的学习可利用以上所谈的学习方法掌握。(图4)自然地理宇宙环境海洋环境陆地自然环境自然灾害资源自然资源气候气候土地生物生物差异性资源水资源 矿产与水能 资源资源G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沙资源土壤 水文 地形尘暴、干热风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生物灾害人文地理工业

8、商业父通聚洛金融农业通信态灾害:水土流失、土区域的分布与特征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赤潮、石漠化t区域地理区域的综合开发与整治(图4)2、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区域在高考中起着建构地理背景,创设情境的作用。在复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度说明中的能力要求有两点是有关区域的:三、掌握我们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考试说 第3 页明中规定的世界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四、认识和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国策、政策、法规 以及区域的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研究区域地理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解决区域在哪儿”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区域地理事物联系差为什么怎么办区域第5页第#页环境与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了解区从上图可以发现研究

9、区域关键在于掌握区域地理事物的联系差异,:域,解决区域存在的问题。了解区域首先在于掌握区域位置,包括区域的相对位置与绝对位置。在相对定位中,构成地理事物地理位置的界线往往是山脉、河流、政界、海岸,然后 明确区域内各地理事物的分布。绝对定位指各地理事物的大致经纬位置,做到脑中有图, 衅中存网,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脑中的地图既可以是七大州四大洋分布图,也可以 是地理分区和国家的分布图,当然也可以是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如地形、气候、河流、湖 泊、土壤、植被、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矿产等的分布图,平时多做地图笔记,是不 难掌握的。区域地理事物的联系与差异,即是区域综合问题,需要利用系统地理主干知识

10、进行综合分析,因此对于区域综合评价和区域的国土开发整治的复习也往往放在系统地理复习 之后。对区域的复习其实也是对系统地理主干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综 合表现在这几方面。(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地形、 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 )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综合。运用系统地理中地理基本原理规律来解释区域地理中的地理事物及分布。如区位分析 理论解释,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分布。(3)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区域中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是紧密联系的。如地理、气候影 响河流的分布及水文特征。

11、地形气候决定区域的植被土壤,形成区域的自然景观。(4 )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金融等人文地理要素也是相互联系,如交通影响工 业、农业、城市、商业的区位。(5)区域内历史、政治学科的综合联系复习区域地理、关键在于掌握系统地理主干知识,运用区域分析方法, 进行区域评价。下面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谈谈区域地理的复习及所达到的能力要求。基本方法是 利用系统地理主干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之前学生通过信息加工方法已经建立起有关于水土流失的相关主干知识结构。、然后进行区域的分析评价,为何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图5)a首先要了解区域,相对位置与绝对位置。b

12、、再通过以前所学的,回忆与水土流失有关的地理事物的分布(气候、地形、生物、人类不合理生态灾聿斗自然环境各要素活动的影响态灾害之间的相互影响水土流失土壤、水文、工业、农业)及联系。c、运用区域分析方法,综合分析这些地理事物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 整治方法。注重评价整治前与整治后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变化,人文地理与自然 地理之间关系的变化。提高评价与分析区域的能力,加强论述与论证能力的培养。第#页黄土高原地理位置毁林开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卜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改善植被开展复垦工作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婷 成因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治理降水:多暴雨地形:山地高原过渡地带 土壤:土质疏松的

13、黄土植被:恢复困难,破坏严重 小流域综合治理第7页第#页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规定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五、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六、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 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复习的后半阶段,需着重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思维能力。1、区域空间思维能力 一一区域认定2、信息处理能力 一一图表材料应用3、逻辑思维能力一一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比较、判断在考前一两个月,学生往往通过大量模拟练习,来提高思维能力,也容易陷入一种误 区,做题多,反思少,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事倍功半。此时,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 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方

14、法是:以题目为切入点,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加强对学科主干知识(以图为本)的完善,然后运用学科知识,培养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下面以2003年文综36题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加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从题意分析第1小题所考的考点:中国地形分布、旅游地理。理解信息检索能力的重要性,也进一步理解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运用对解题的重要性。第#页36心分)古人圧一爲轉记申耳逻:“證高胸里儕现尢行歯4瞒就可4此麻但底抄量苹R聒此加阳亿回答F列问题。IH*II*ivrIJ犷iir11沪誓孑平坤购弋)削讥I七城劎毎死慣Xi第#页第#页4(1)罔46个经劣城交成、其中与菇记柞者话临之地相瓯堰近的交点的炮

15、理卑标逮_O作者北顾的足离型的樑秋眾隹“阳分;41带述肌屮弋導規线的走向,幷说测其原現中16分;部分学生不能确定位置,说明其对于中国地形和旅游地理分布不清晰,需加强对地形分布基础知识的反思。即使对于会答的学生,也要引导他不仅理解这一地区地形的分布, 也要进一步理解中国其他地区地形的分布。这样,虽然题目只考察了地形分布的一部分, 但对于其他地区的地形分布也是进行了一次巩固。这样就对地理基础知识进行了完善。2、 对于第2小题,引导学生回答能从图中获取哪些地理信息?有部分同学不能充分 提取图中的信息。让学生进行反思,为什么?3、 再引导学生从题意得知考察的是等温线,运用研究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解决地理事物是什么(概念)、分布以及它的来龙去脉(成因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即联系等温线分布的原因及气温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建立起知识结构。(图6)很容易地发现等温线与等4、学生运用已建立起的知识结构,再去提取图中的信息, 高线及纬线的关系。5、通过这样分析,学生理解了运用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图为本建构地理学科主干太阳辐射:纬度位置等温线分布卜 等温线图特征即气温分布地形:海拔上升 1km,气温下降6度洋流 与等高线平行,成曲线暖流经过向高纬凸出*寒流经过向低纬凸出海陆分布 图6与海岸线平行卜与纬线平行,数值向两极递减知识的重要性。经过这样的训练强化,今后学生就会自觉的运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