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1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3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解释1 .?诗大序?是两汉时期诗学的重要文献,是对于儒家诗言志学说的较为系统的阐发和总结.?毛诗序?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从“风、风也起到篇末,总论诗歌 理论,提出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称为“大序.故?毛诗序?又有?诗大序?之称?诗大序?是先儒家诗论的总结.它吸收了传诗经生们的意见,论述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容、风雅颂赋比兴的分类与表现方法、诗歌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正风正雅变风变雅等 卜诗的教化作用等,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情志统一论六义说;讽谏说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相传是汉人毛丧所撰?诗毛氏传? 在首篇国风?关雎?题下的一篇序言,它不仅说明了?关雎?一篇的创作

2、主旨, 而且总论诗歌理论,提出了文学上的许多根本问题,故亦称?诗大序?.2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假设干理论原那么,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 歌的体裁以与表现手法等.3对诗歌本质的熟悉.?毛诗序?最大的奉献就 是第一次把“情与志联系在一起,提出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诗? O o o 04对诗歌的社会作用问题作了论述. 毛诗序?提出诗歌为政治效劳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这两种作者偏重的是“上以风化下的教化 作用,即诗歌的“讽谏作用.“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燧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5总结

3、了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提出“六义说.“故诗.2 .?典论论文?,“典者,常也,法也,?典论?按作者丕愿意即是讨论各种问题的法 那么.?论文?那么是?典论?中的一篇,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篇评论文学以与作家的专论.?论文?由于被南朝的萧统选入了?昭明文选?而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在中国文学理论 批评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在它之前还没有精心撰写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专著.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与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根底上提出了 “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与“文以气为主&#

4、39;的作家论.提出了以下有关文学批评的几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论作家气质、个性与风格的关系、文体论和文学批评论.开启了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觉醒的先河.3 .?文赋?中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作者东晋陆机,以赋的形式论文学创作开创了以赋论文学创作的先河,该赋序言便提出中央问题,意与物的关系 ,说明创作目的,指出“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的困惑,认为对写作的熟悉,虽然可以借览前人的经验,但主要靠个人在实践中摸索.“意物文与“知能的各自关系, 是写作应处理的两大难题;接着表达创作前的准备,写进入写作过程后,要保持精神意念的高度集中,排除任何杂扰, 全心投入 构思,充分运用 想象和联想,

5、而获得形象准确的语言, 极为困难,要开掘昔日积累, 寻求充分表达情志的新奇 文辞.然后论创作 立意,并从思想、语辞两方面,说明写作的乐趣, 又论述文体多样性的成因, 分析十种文种特征, 论作文时注意处理的四个问题,说明创作的困难,最后论艺术灵感与文章的作用.陆机?文赋?的主要容.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并总结了前人创作与文学理论的经验,写作了?文赋?.(2)?文赋?论述了文学创作各个方面的问题,论述的中央是:意与物的关系;艺术想象的重要性;强调创作灵感在艺术构思中的作用;从理论上提出创新,反对抄袭;论述了文学作品容与形式的关 系;论述了自然景物之多变与文体多样性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创作中应注意的

6、问题和常犯的几种毛病.如何看待陆机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之说(1)“诗缘情是从诗歌容方面提出的要求 ,强调诗歌的抒情性."绮靡"那么是从诗歌的形式方 面提出的要求.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 先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增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 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根底上大大深入了步.(2)陆机

7、此说,说明他既 重视文学的容,也重视文学的形式.(3)陆机强调文学的情感特征,这比“诗言志更符合诗歌的本质特点.4.?文心雕龙?作者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勰.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勰在?序志?篇中清晰的说明了本书的创作构架. ?文心雕龙?全书由50篇论文组成,是一个自觉 而严密的理论体系:1、前无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是全书 的总论,即勰自己所说的“文之枢纽关键;2、从第六篇?明诗?到第25篇?书记?,是20篇文体分论,即勰自己所谓 的“论文叙笔;前1 0篇为有韵之文,后1 0篇为无韵之笔.3、

8、第26篇?神思?至?总术?为创作论或曰写作方法论.4、?时序?、?通变?、?才略?、?知音?、?程器?五篇为杂论,分别 讲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作家品德论.5、最后第50篇?序志?,全书的序言,以孔子美学思想为根底,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根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与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5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的一本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美学著作,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局部,后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严羽是自

9、觉地从审美角度来探索诗歌规律的,他提出的“别材别趣","妙悟"熟 参 “以识为主 “以盛唐为法等一系列理论命题,揭示了诗歌的在审美特征 与诗歌欣赏和创作的思维方式,提出了诗人应具备的在条件与诗歌创作的师法对 象,构成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开展作出了重要奉献.(2)言语诗论是针对当时诗坛流弊而发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并能击中要害, 对于扭转当时诗风,具有重要作用.(3)严羽诗论影响深远,他“盛唐为法"的主为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潮提供了理论 依据.他重视情性的主也对公安派和竟陵派产生了影响 .他的兴趣说也明显影响 到

10、王士祯的神韵说6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承受了西方美学思想洗礼,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外表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异,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和"写境,“理想与“写实的问题.二、问题1 .孔子的文论美学思想大概与其对后世的影响.a)答:孔子是我国最早提出艺术审美感受和要求的人,从 “善和“美两方面论艺 术审美感受,评论文艺作品.

11、 他在?论语八侑?中说: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就是说 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就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重视容和形式 .b孔子从文艺的社会功能出发,重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论诗、乐时他把“思无邪作为评价文学艺术的标准,所谓“无邪就是“雅正的意思.艺术上提倡一种“雅正反对“淫放. 不过,孔子说“放声,远佞人,声淫,佞人殆是从音乐方面着眼,反对以国音乐为代表的新兴流行世俗音乐,而与?诗经?中的卫之诗无涉.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既雅且正,符合“礼的规.c孔子论诗乐重视中和之美,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

12、,也即儒家传统 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展. 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与剧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d总之,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就是他所说的“尽善尽美.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呢就是要做到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即文学艺术作品要有“中和之美.“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来的,文中说:“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主要是针对文学的社会功能而说的2 .孟子文论美学思想主要容.孟子美学思想是儒家美学思想的组成局部,它直接继承孔子的思想而来,但又具有不同于孔子的新特点.这种不同,主要

13、表现在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根底上.孟子从 人性本善出发,提出充实之谓美的命题,高扬人的主体力量, 表现为一种在充实的人性之美、阳刚之美.孟 子的美学思想代表了一种积极肯定个体人格的自由和力量,不向任何权势屈服,富有进取性和批判性,是中华民族根本的民族文化精神.3 .物感说源流与主要容?礼记乐记?提出了物感说,?乐本?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 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乐者,音之所 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它不仅仅把音乐看成是抒发心感情的必然产物,而且特别强调了外界之物对于感情的感发作用.此外,?乐本?说,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就会产生什

14、么样的声音,而人的情感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取决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感 受. 物感说源流、大义与其美学特质.要从易经易传开始梳理,尤其要树立陆机、勰、钟噪的观点物感说源流:?周易咸卦彖传?:“彖日: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 其所感,而天下万物之情可见矣!一般认为“物感说最早表述见于?乐记 乐本?:“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物. 此时的物感说,强调的是 外物对对主体的刺激作用,但物的含义尚不明确,对

15、物如何感心也缺乏说明.物感说应用到文学理论上首先从陆机开始西晋陆机的?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lit禀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 四时景物的变化而引起了他的情思.这里的物指的是四时之景.后齐梁时期勰展开了更为详尽的论述,把“物感说开展到较为完满的地步.其?文心雕龙?之?明诗?篇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勰的论述是全面而丰富的, 他继承了六经和先 诸子以与时人中的一些观念,并将那些尚未脱离哲学、道德伦理学领域的,蕴含文学、美学、 心理学原质的理论表述进展话语转换,确立了以自然美 "天文为逻辑和历史

16、依据的文 学本体论,是“物感说的高级总结形态,物感说在他的手上到达了逻辑上的终点.与勰同时期的钟噪对“物之容有着更为细致的体察,对“物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拓展.钟噪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都看作是触发创作的源泉.不仅有客观世界,也包括人生的种种际遇与情感.?诗品序?首句即言艺术的发生源于自然:“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气候使自然景物发生变化,自然景物的变化激荡着人们的心灵,从而形成了歌舞吟咏.后又说:“假设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 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 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

17、尽;或土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 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聘其情至此物感说 理论已经成熟完备,成为六朝时期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重要文论之一.后人继续开展着物感说,唐代孔颖达、梁肃、白居易,宋代朱熹、立方,明代榛,清代王夫之、叶燮等均以“感 于物"或"感于事论诗. 怨愤说源流与评述“诗可以怨的观念最早可上溯至?论语阳货?中的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后世学者对于 诗可以怨各自有不同的解释:孔安国注云怨刺上政,朱熹注为 怨而不怒'.当然,不排除两位前辈是对 怨&

18、#39;的补充,并不是确切的定义,但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前者失 之于片面,而后者那么有点离题了.目前比较可以统一认同的观点是:“诗可以怨指的是:诗歌或日文学艺术具有干预现实,批评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现实等社会功能.对待可以怨'的理解对于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是影响巨大的:至于汉代司马迁在评价屈原和他的?离骚?等作品时,就特别强调他的怨'的特点,认为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太史公“?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的言论总结起来就是发愤著书说;汉代?毛诗大序?的 讽谏说、南朝钟噪的?诗品序?特别强调诗歌要抒发怨情.到了唐代,杜甫?天才怀

19、白?里 文章憎命达在慨叹时运不公的同时,也是其"怨'情的深沉表达;愈那么提出了本质与司马迁 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的 不平那么鸣说;同为唐人的白居易关于 诗歌创作要 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思想,就是对孔子的 诗可以怨'的继承. 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提出了 “不平那么鸣理论, 慨叹:“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些都是对“发愤说的进一步开展.“不平那么鸣理论,有歌哭悲喜之分.柳宗元的“感谢愤俳说,对传统的由“穷而生“怨的 观点有所突破,它把作家的创作动力和积极用世联系起来,具有积极意义;欧阳修的“穷而后工理论,总结了历代文人由

20、“穷而“工的普遍规律, 说明了 “穷与“文'的关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 辛弃疾等,把“发愤著书说运用于诗歌理论和创作中,发爱国主义之 义愤,使“诗与“怨结合愈加密切.纵观历史,细数中国古代进步的作家,屈原、司马迁、白、杜甫、愈、柳宗元、轼、辛 弃疾,乃至雪芹等,他们都是在痛苦、灾难降临后,才写出伟大的作品.正应了太史公“意 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之意.从孔子“诗可以怨开展到后来历 代文人“诗长于怨的运用,中国历代文人以着进步、正直文人的自觉,代代相传,形成了 中国文学历史颇有典型意义的“诗可以怨脉络,划出了清楚的“诗长于怨的创作轨迹.简论中国古典文艺思想中关于诗可以怨、

21、诗长于怨的观念传统.诗可以怨、屈原离骚、司马迁发愤著书、愈不平那么鸣、欧阳修穷而后工、贽、鼐、钱钟书等4 .养气说源流与评述1这是一个探讨创作主体与创作关系的理论.萌芽于?周易?“修辞立其诚和?左传? 中“有德者必有言等论述.2源于孟子的知言养气论.3变于庄子的心斋坐忘和丕的文气论.4愈、欧阳修比较好的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精神.5辙那么开展了养气说.5 .中国古典文论中文学开展观、进化、退化、综合辩证 进化论、退化论、综合 辩证,洪、梁萧子显“假设无新变,不能代雄?南齐书文学传论?卜征隋 书.文学传序、许学夷、贽、王国维,鲁迅别求新声于异邦等等叫、开展正L文明进化设,并推及文章的世古者事事既盛.

22、今那么莫不雕饰,时移世改,理力然也.至于盾掠丽而且颦,未 可谓之加于黑衣,辎车井研而乂率,未可谓之不及椎军也:系犹言也,假设人读语,故为知有 音胡越之接,为不相解.以此教戒,人自知之战!假设言以易能为辨,那么书何故以难知 为好哉假设舟车之代步涉,支蜗之改结绳,诸后作而鲁于前事.其功业相次千万者不可复 麋举也.世人皆场之快矣,何以独文章不及古邪占H者虽跖 未必母能今 苛与古诗,俱有义理,而忽于善美.疏议:堆承泄南子,之比,首厘的观点.6 .意境论形成过程?周易?与王弼的意象论、王昌龄、王廷相、王夫之、王国维等关于“意境的观点之间 传承开展关系.意境作为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诗学畴,其涵是在漫长的历史过

23、程中不断开展完善起来的.关于其开展脉络,我们可以做以下梳理:1先时期.是意境思想的源头所在.?易传?中的“意象论对后世有着“开山纲领 式影响.其“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论说自有其经典所在.2晋时期.王弼从哲学角度论述意、象、言的关系,他认为生成角度是 意生象,象生表现角度是言明象,象出意,意是目的,言和象都是手段.他的意象论与意境论还差很远,但对意境论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在其后的勰从文学创作论的角度提出了 “意象概念,他的意象的“象与意境之"境已经很接近了.3唐代.正式产生了 “意境论,并被用于诗学评述.王昌龄一 “境论诗,将之分为 “物境、“情境、"心境三种,这标志着"意境已作为一个诗论术语正式诞生了;到皎然那 里有了深入,他初步提出了 “取境说和“诗情缘境发的命题,并涉与到“境的虚实 特征;到司空图对意境本质特征的多方面论证,让意境理论趋向更前的轨迹.他的“思与 境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