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实验报告》word版_第1页
《传热实验报告》word版_第2页
《传热实验报告》word版_第3页
《传热实验报告》word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 苏 大 学实 验 报 告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 传 热 实 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换热器的结构及用途。2. 学习换热器的操作方法,并了解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3. 测定所给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4. 学习应用传热学的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强化传热过程,并实验之。二、实验原理1. 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和换热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热璧面,将热量传给冷流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由传热方程:Q=KAtm 知影响换热器传热系数的参数有传热面积A,平均温度差tm和传热效率Q这三要素。为了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应对其性能有充分的了解,除查阅文献外,换热器性能实测是重要的途径,传热系数K是一个重要

2、的指标。三、实验流程及设备 本实验装置由列管换热器、风机、空气电加热器、管路、转自流量机、温度计等组成。空气走管路,水走壳程。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面积由管径、管数和管长进行计算。传热系数K测定实验流程图四、实验步骤1 . 熟悉设备流程,掌握各阀门、转子流量计和温度计的作用。在实验开始时,先开水路,再开气路,最后再开加热器。2. 控制所需的气体和水的流量。待系统稳定后,记下水的流量,进出口温度,记录空气的流量和进出口温度,记录设备的有关参数.重复1次。3. 保持空气的流量不变,改变自来水的流量,重复第4步。保持第4步水的流量,改变空气的流量,重复第4步。4. 实验结束后,关闭加热器,风机和自来水阀

3、门。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1. 设备参数和有关常数空气温度20; 大气压0.1MPa; 换热流型 错流; 换热面积0.4m2。2. 实验数据记录表序号风机出口压强mH2O空气流量读数m3/h空气进口温度空气出口温度水流量L/h水进口温度t1 水出口温度t2 11.61612042.68018.923.521.61612042.68018.923.511.61212040.58018.922.621.61212040.58018.922.611.61212042.84019.126.221.61212042.94019.126.23. 数据处理序号空气流量 m3/h水流量kg/s水的算术平均温度

4、水的比热J/kg传热速率J/s对数平均温度tm换热面积m2传热系数KW/(·)K的平均值W/(·)14.44*10-30.02221.24183423.350.820.420.8220.8224.44*10-30.02221.24183423.350.820.420.8213.33*10-30.02220.754183340.549.830.417.0817.0823.33*10-30.02220.754183340.549.830.417.0813.33*10-30.01122.654183326.749.430.416.5216.5223.33*10-30.01155.

5、654183326.749.430.416.52 六、实验结果及讨论1求出换热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答:T1=120, T2=42.6 , t2=23.5, t1=18.9 , t1=T1-t2=96.5, t2=T2-t1=18.9 ,tm=, P= , R=查表可知: ,即, 由KStm =WPCCPC(t2-t1) ,K1=W/(·)同理得:K2= 17.08 W/(·) , K3=16.52W/(·)2对比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传热系数,分析数值,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答: K值总是接近热阻大的流体侧的值,实验中,提高空气侧的值以提高K值。3转子流量计在使用

6、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校正读数?答:对于液体: 下标1为出厂标定液体,下标2为实际液体:对于气体: ,(转子材料密度f>>g),下标1为出厂标定气体,下标2为实际气体。4 针对该系统,如何强化传热过程才更有效,为什么?答:提高对流传热系数值,如提高空气流速,内管加入填充物或采用螺纹管。加热面在上,制冷面在下。5逆流换热和并流换热有什么区别?你能用该实验装置加以验证吗?答:(1) 逆流推动力tm大,载热体用量少。热敏物料加热,控制壁温以免过高。 (2)在相同水流量条件下,在获得相同Q时,逆流操作的时间较并流所需的时间要少。6传热过程中,哪些工程因素可以调动?答:(1)增大传热面积S。(2)提高传热系数。(比如流体与固体之间对流换热的话,可以提高对流换热系数,比如固体表面粗糙化、采用强制对流冲刷表面、横向冲刷管路、改变管束排列方式等;增大角系数,即尽量使两表面靠近且正对。)(3)提高温差tm,增加换热物体间的温度差。7该实验的稳定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答:(1)空气和蒸汽的流向。 (2)冷凝水不及时排走。 (3)蒸汽冷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