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1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2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3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4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一、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意义2010 年 1 月 12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组织了22 个部委、 80 多名专家,深入皖江地区10 个市的 146 个调研点,实地考察企业、园区、港口的重点建设项目,其意义主要表现在:1、是国家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试验田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它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

2、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努力构建区域分工合作、 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具体包括“四大战略定位 ”: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些战略定位,与国家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非常契合。2、安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首先, 获得中央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示范区不仅要承接产业转移,而且要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并将承接产业转移

3、与自身发展有机结合,目标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产业链承接,培育壮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突出错位发展,积极承接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功能转型,打造生态安全农业基地。其次, 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强化区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如建立泛长三角五大基地,推进与长三角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及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在科技要素、人力资源、信用体系、市场准入、质量互认和政府服务等方面进行对接。在全省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如带动皖北发展现代农业、能源、化工、机械、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推进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互动,加快与各区域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

4、设,促进全省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再次,规划明确了示范区的范围。它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 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 个县 (市、 区) 。 空间布局上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以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 ”,以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 ”,构筑 “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二、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路1、发展安徽的经济,要做好“一圈两带两厢”的建设。安徽发展经济要有战略思维,要做 “一圈两带两厢”的建设。 一圈是建设合肥都市圈,充分发挥都市圈的辐射作用,带动安徽经济快速的发展;做好“沿江经济带 ”(安庆、马鞍山、芜湖、铜陵等)的发展,使之成为

5、钢铁、汽车、有色金属等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做好 “沿淮经济带”(阜阳、 蚌埠、 淮南、 淮北等)的发展,使之成为煤炭、机械等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两厢 ”:重点发展好宣、黄、池、宜四市的旅游、化工等产业,使皖南的经济上一个新台阶;同时重点发展好淮(北)、宿、阜、亳四市的煤炭、白酒、中药材、特色农业,使皖北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2、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现在企业最难得是人才。由于我国教育很大程度没有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我们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一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利用安徽省丰富的科教资源,鼓励学校面向市

6、场和面向社会设置专业;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基地;鼓励和支持企业独立举办或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产业转移中选择安徽。3、实施“科技强省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节约型社会。从长远发展看,安徽省的产业发展只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改变在国内外产业分工中处在 微笑曲线”低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紧紧加强技术攻关、构建区 域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等,集中力量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引导形成一 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骨干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一批象奇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改造和升级一批传统产业。不要因为眼前利益,接受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走

7、资源节约型和环保社会道路。4、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为产业转移提供方便。目前,在国内办一个企业需要好多手续、好多资料,时间要需要30天以上至45天左右;而欧美等国办理一个企业只要15天左右。而时间对目前产业转移中的企业很重要,因为商机转眼即逝。所以安徽省在承接产业时,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不要搞形式主义,缩短企业审核时间,该省的手续能省就省。另外省里把一些权利下放到各个省市,节约时间。总之,政府在迎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改变自己角色,使自己成为服务的角色。三、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和步骤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择,必须是主动的承接,而不是被动的承接;必须是科学的承接,

8、而不是盲目的承接。 必须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在:1、 制定可行的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目标、 达到目的,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都要有规划体现。规划中的目标是“航向灯”。可行的含义:一是要符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要求。规划明确要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二是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即重点把产业的承接与

9、已有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如马鞍山市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着力构“665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现代加工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特色化现代服务基地。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即钢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6 大优势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个超千亿级、五个超百亿级的产业。培育壮大六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6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即改造提升造纸印刷、金属制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5 大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重 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面向

10、农村的服务业。2、 打造功能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首先,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以现有的园区为基地,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园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其次, 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特色园区。努力使特色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在特色园区建设上要强调:( 1)园区要根据生产力的布局要求设置。如农业产业化的加工区就需要因地制宜地设置。一定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

11、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2)园区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上,它是市工业园区(开发区)的下属机构;制度建设可体现特色园区的特色。不论是工业园区还是特色园区都应该是精简、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要积极借鉴和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推行园区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3、 以市场和龙头企业牵动产业转移。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些种子企业,一些核心的产业环节的进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着非常大的带动作用。这是由于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社会化协作程度高,一家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投资往往会带动和引导一批相关行业的大量投资,从而

12、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在选择产业转移的行业的过程中,或者扩大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关心核心环节和龙头企业,利用它自身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目前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一大特点就是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实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而我省产业的配套能力总体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龙头企业的进入。转移企业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当地的产品或原料又常常达不到转移企业的要求,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东部地区或国外采购,这必然增加企业负担,抵消了在皖企业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方面的优势,使得转移来的企业难以发挥最大效应。因此,在建设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着力完善市

13、场体系,实现产业整体转移; 应高度关心核心环节和龙头企业,利用它自身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还要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与长三角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业转移的快速进行。4、 着力承接现代服务业的转移。现代服务业往往被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性服务业和基础性服务业4 大类。 其中, 与国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等。与人们生活以及和谐社会相关的,就是消费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业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

14、、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业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由此可知,现代服务业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此, “示范区”要着力 “强化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服务, 积极承接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优先联动发展物流业,进一步发展金融、文化、旅游等产业,建设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基地”。5、 高标准完善营商环境。所谓营商环境指影响产业转移资本行使其职能的外部条件,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物质环境是指目的地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基础实

15、施等(硬环境);人际环境是指文化、法律、体制等因素(软环境)。文化环境是社会成员所拥有的共同的认识、信仰、 道德观念,以及共同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其核心就是投资环境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标志就是 “效能” 。效能文化的核心是“服务、效率”,是对“权力、管理”为主题词的传统政务文化的改造,2006 年以来就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列为“首要工程”,旨在通过效能建设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和效率提高, 催生适应并引领经济发展的和谐政务文化。 “示范区”的各级政府务必要完善效能文化。文化的外延很广,包括历史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传播,大众文化的发扬等。文化创新是提高城市的品味、人的道德素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16、重要途径。 “示范区”的建设在注重效能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其他形式的文化建设。如马鞍山城市的文化定位,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由“钢城”转变为“诗城”。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稳定性和法律的权威性。环境对吸引投资的影响很大,是外商投资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引入外资多的地区的一定有良好的法律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公民遵纪守法,执法者秉公执法,社会治安状况好,刑事案件少,使人普遍感到安全有保障等。体制环境是制度与机制是体制的表现,它反映地方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制度与方式。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职能就是“规划、监督、协调、服务”。一定要解决了“越位”和“缺位”问题。政府行政服务,由行政服

17、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在我省基本上实现了。但一站式服务的流程是否能达到 “服务、 效率”为中心的效能,投资商是否满意服务应该是服务的标准。6、 着手打造人才高地。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一般劳动力,更需要的是技术和管理人才。从总体上说,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供给正是目前示范区的不足之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相对丰富, 技术力量相对强的地方就相对容易地承接到转移的产业或承接到转移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这就意味着打造人才高地是一个迫切的任务。笔者认为, 可通过三个途径来解决:一是政府投入和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引导本市的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事业及技能培训行业;二是引进域外教育及技能培训行业的投入;三是激励机制吸引域外

18、人才的进入和减少域内人才的流失。7、 处理好承接的产业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第一,明确资源节约的承接转移产业导向,按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能、节地、降耗、环保的原则,综合运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节约。第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引导经济发展方式向 “低消耗、 低排放、 高效益”转变,严格实施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国家的宏观调控,将取消高耗能产业的出口退税和实施差别电价) 。 第三, 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从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污染防治体制等方面入手,保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8、 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作为生产要素的信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 “示范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宣传本区域的优势、承接载体的情况,宣传已有的产业结构、 布局、 竞争力, 宣传承接的优惠政策、营商环境,报道承接的企业、项目等。四、结束语承接产业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示范区 ”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乃至全国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