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_第1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_第2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_第3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_第4页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19 -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基本问题.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品&和方法.(重点)3.能够对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进行分析.(难点)新知探究、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宏观物体做低速(即远小于光速)运动时,都服从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不仅能研究地球表面物体的运动,也能研究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的运动.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已知物体受力情况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在知道物体的初始条件(初 位置和初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也

2、就确定了物 体的运动情况.2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确定物体所受的 合外力,从而求出某些未知力,或与力相关的某些量,如动摩擦因数、劲度系数、力的方向等.高速公路上行车,如果车辆发生故障,要停车检修,应在离车150 m远的地方竖一警示牌.这150 m距离的依据是参考了哪些因素?提示:放一警示牌的目的是引起其他车辆的注意,以免发生事故.主要是考虑汽车运动的要点探究,速度、反应时间、刹车时的加速度等.突破跷谦话悔提升要点1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学生用书P731 .基本思路2.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

3、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要注意画出物体所 受到的所有力,不能漏力或多画力,分析受力的顺序一般是先重力,再弹力,最后是摩擦力.(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学量一一任意时刻的位 移和速度,以及运动轨迹等.0特别提醒(1)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答本类题目的关键.(2)若物体受两个力作用,用合成法求加速度往往要简便一些;若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 力作用时,要正确应用正交分解法求加速度.(3)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一定在物体运动方向的直线上.例U如

4、图所示是一滑雪场示意图,其中 AC是长L=8 m倾角8=37。的斜坡,CD段是 与斜坡平滑连接的水平面.人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过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又在水平面上滑 行一段距离后停下,人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仙=0.25,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sin 37 0 = 0.6 , cos 37 ° =0.8)求:(1)人从斜坡顶端A滑至底端C所用的时间;(2)人在离C点多远处停下?思路点拨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有两点:(1)选取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正确受力分析确定加速度.(2)以加速度为桥梁结合运动学方程求时间,位移等.VIh解析(1)人在斜坡上下滑时,受力如图所示.设人

5、沿斜坡下滑的加速度为 a,沿斜坡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jin 8 f =m2 f= N,垂直斜坡方向有N mgcos 9 =0,由匀变 1c速运动规律得L= 2滉2,联立以上各式得,a=gsin 0 ( gcos 8=4 m/s2, t=2 s.(2)人在水平面上滑行时,水平方向只受到地面摩擦力作用.设在水平面上人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pm户md设人到达C处的速度为v,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得下滑过程:v2=2aL水平面上:0 v2= 2a' s联立以上各式解得s=12.8 m.答案(1)2 s (2)12.8 m(1)求解此类问题的思路是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

6、,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然后根据运动学公式求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等.(2)对物体受力分析时注意不要多力或漏力,若物体受力个数多于三个力时要用正交分解 法求合力.(yjKKBlM 1.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n=0.5.现在对物体施加如图所示的力 F, F= 10 N, 9 =37° ,且sin 37 ° =0.6. 经t=10 s后撤去力F,再经一段时间,物体静止,g取10 m/s2.求:(1)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物体运动的总位移是多少?解析:(1)撤去力F前,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

7、示,则有 Fsin 8+Fn= mgFcos 0 Ff = ma又 Ff = n F nX1=1a1t2, v = a1t代入数据解得Xi=25 m, v = 5 m/s.乙 撤去F后,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则有F f = n F' n= n mg= ma 22a2X2= v解得 X2=2.5 m故物体运动的总位移为x = Xi + X2=27.5 m.答案:(1)5 m/s (2)27.5 m2点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学生用书P74例2)民航客机都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时打开紧急出口,狭长的气囊会自动充气生 成一条通向地面的斜面,乘客可沿斜面滑行到地面上.如图所

8、示,某客机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 AB= 3.0 m ,斜面气囊长度 A提5.0 m ,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上由静止下滑到地面的时 间不超过2 s , g取10 m/s2,求:(1)乘客在气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2)乘客和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多大?(忽略空气阻力)2X思路点拨(1)乘客在气囊上的运动可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公式2=和可求出加速度.(2)乘客下滑过程中受三个力.解析(1)根据运动学公式x = 2at" 2x 2X5.0得:a =产=-2 m/s =2.5 m/s故乘客在气囊上滑下的加速度至少为2.5 m/s(2)乘客在斜面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Fn= mgc

9、o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Sin 8Ff=ma由几何关系可知sin 8=0.6, cos 8=0.8由式得:gsin 0 a 7仙=«Z 石=0.437 5gcos 016故乘客和气囊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0.437 5.答案(1)2.5 m/s 2 (2)0.437 5处.眼踪调瞧2.如图所示,水平恒力F=20 N,把质量0.6 kg的木块压在竖直墙上,木块离地面的高度H= 6 m.木块由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 2 s到达地面.求:(1)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2)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3)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 m/s2).12解析:(1)由H= 2a

10、t/口 2H 2得 a =7=3 m/s . 木块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3)由牛顿第二定律2 ="mg- pNmm (g-a)N= 0.21.答案:(1)3 m/s 2 (2)见解析图(3)0.21要点3传送带问题学生用书P75传送带传递货物时,一般情况下,由摩擦力提供动力,而摩擦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 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分析传送带问题时,要结合相对运动情况,分析货物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 方向,进而分析货物的运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0特别提醒 因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一般货物对传送带的摩擦力不影响传送带的运动状 态.例M 如图所示,传送带保持以1 m/s的速度顺时针转动.现将一质量 m0.

11、5 kg的物体 从离传送带很近的a点轻轻地放上去,设物体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 以=0.1 , a、b间的距离 L=2.5 m ,则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所经历的时间为多少? (g取10 m/s2)思路点拨(1)物体的速度小于1 m/s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物体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2)物体速度等于1 m/s后,物体不再受摩擦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判断物体速度能否达到1 m/s.解析对物体,根据题意容易得:2=f詈 Ng=1 m/s2,当速度达到1 m/s时,所用一 ,、一 V V0 10 V V0, 一,. »、一,的时可3=1 s=1 s通过的包移 X1 = -一=0

12、.5 m <2.5 m .在剩余包移X2=La 12aX1=2.5 m 0.5 m=2 m中,因为物体与传送带间无摩擦力,所以物体以1 m/s的速度随传送 带做匀速运动,所用时间t2=X2= 2 s.因此共需时间t=t+t2=3 s.答案3 s(1)水平传送带(匀速运动)若物体到达传送带的另一端时速度还没有达到传送带的速度,则该物体一直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若物体到达传送带的另一端之前速度已经和传送带相同,则物体先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2)倾斜传送带一个关键点:对于倾斜传送带,分析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和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 的关系是关键.两种情况a.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小于

13、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传送带只能下传物体,两者共速前的加速 度大于共速后的加速度,方向沿传送带向下.b.如果最大静摩擦力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不论上传还是下传物体,物体都是先做匀 加速直线运动,共速后做匀速直线运动.3.某飞机场利用如图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货物运送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8 =30° ,传送带两端A、B的距离L=10 m传送带以v = 5 m/s的恒定速度匀 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端 A轻放上一质量mt 5 kg的货物,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卜=*.求货物从A端运送到B端所需的时间.(g取10 m/s2)解析:以货物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n mgcos

14、30 0 mcsin 30=ma,解得 a = 2.5 m/s 2货物匀加速运动时间ti = v = 2 sa1 2货物匀加速运动包移xi = 2at i = 5 m然后货物做匀速运动,运动位移 X2= L- xi = 5 m匀速运动时间t2= £=1 s货物从A到B所需的时间t=ti+t2 = 3 s.答案:3 s要点4 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应用学生用书P761 .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弹簧等连在一起.2 .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在解决连接体问题时,隔离法和整体法往往交叉运用

15、,可以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两种方法选择原则如下:(1)求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的加速度或合外力时,优先考虑“整体法”;(2)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时,再用“隔离法”;(3)如果连接体中各部分的加速度不同,一般选用“隔离法”.例4如图所示,两个用轻绳相连的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物块,质量分别为 m和m2.拉力 Fi和F2方向相反,与轻绳沿同一水平直线,且 Fi>F2.试求在两个物块运动过程中轻绳的拉力 T 的大小.解析以两物块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i F2=(m+m2)a隔离物块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i T= ma由两式解得T=mFz+rniFim+ m2答案mF2+

16、 m2Fim+ m2求解连接体问题的一般思路先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无论运 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4.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A和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和m2,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卜,若用水平推力F作用于A物体,使A、B 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解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 (m+m)g=(m+m)a所以a=FLLm+m2再以B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ab pm2g = ma m2F

17、联立得两物体间的作用力FAB= m答案:mFm+m2随堂演练*以统促学朴短播长随堂检测北学生用书P761. A B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两个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 同,且质量HA= 3地,则它们能滑彳T的最大距离Sa和Sb的关系为()A. Sa=SbB. Sa= 3Sb1C. Sa = §SbD. Sa= 9sB2v ,解析:选A.由$ = 不知,当v相同,3A=aB=pg时,Sa= Sb, s与m无关.2a2.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 m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 h(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安

18、全带达到最 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A.2gh t+ mgm -2ghB.-mgm ghm ghC. + mgD. -mg解析:选A.设高空作业人员自由下落h时的速度为v,则v2=2gh,得丫 =,丽,设安全 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r ma,又丫 = 21解彳导F= m;gh+mg3.(多选)如图所示,一水平方向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 vi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把一 质量为m的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左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小,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A.物体一直受到摩擦力作

19、用,大小为 mgB.物体最终的速度为viC.开始阶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匀速阶段受到的静摩擦力向右解析:选BC.当把物体无初速度地轻放在传送带的左端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故 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f= pmg方向水平向右;所以物体将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由 于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将加速到vi,之后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不再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 选项A、D错,B、C对.4.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 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 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 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20、,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a=i m/s2的加速度上升时,试求:(i)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的大小; 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的大小.解析:(1)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 M和m纯对运动员的拉力为F.以运动员和吊椅 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J2fJ1甲乙2F-(M+ m)g = (M+ m) a解得F= 44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运动员拉绳的力大小为440 N.(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 Fn,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如 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n Mgr Ma解得 Fn= 275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275 N.答

21、案:(1)440 N (2)275 N课时作业北学生用书P133(单独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 .质量为m的物体A,在包力F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i;质量为mi的物体B,在恒力 F的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为a2.若将该包力F作用在质量为(m+m)的物体C上,产生的加速 度为()a1+ a2A. a + a2B.D.aia2a1+ a2解析:选D.由题意得:F=mai, F=m2a2,aa2F= (m+m)a,由以上三式即可解得2石.2 .如图所示,有一光滑斜面倾角为 0 ,放在水平面上,用固定的竖直挡板 A与斜面夹住一个光滑球,球质量为m若要使球对竖直挡板无压力,球连同斜面应一起 ()A.水平向

22、右加速,加速度B.水平向左加速,加速度a=gtana=gtan99C.水平向右减速,加速度a=gsin9D.水平向左减速,加速度a=gsin9解析:选B.球对竖直挡板无压力时,受力如图所示,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N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F=mgan 8 =mq解得a = gtan 0 ,因此斜面应向左加速或者向右减速.3 .如图所示,质量 M= 60 kg的人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 m= 10 kg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 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2 m/s2,则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取g=102m/s)()油bA. 120 NB. 480 NC. 600 ND. 720 N解析:选B.

23、对货物,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T mg= mq对人根据平衡条件有T+ Nk Mg由 以上两式得N= 48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480 N.4.在行车过程中,如果车距不够,刹车不及时,汽车将发生碰撞,车里的人可能受到伤害,为了尽可能地减轻碰撞引起的伤害,人们设计了安全带.假定乘客质量为70 kg,汽车车速为108 km/h(即30 m/s),从踩下刹车到车完全停止需要的时间为 5 s ,安全带对乘客的作 用力大小约为( )A. 420 NB. 600 NC. 800 ND. 1 000 N解析:选 A.由 a=得 a=5 m/s 2= 6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24、 m对70X 6 N= 420 N.5.如图所示,车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车厢内悬挂在车顶上的小球悬线与竖直方向的火角为8 .放在车厢底板上的物体A跟车厢相对静止.A的质量为m,则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 m(sin8 ,向右C. mgcos 8 ,向左B. mgtan 0 ,向右D. mgtan 8 ,向左解析:选B.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设小球质量为m',Tcos 8 =m' g十 . 八 ,? a=gtanTsin8 = m a”方向向右再对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f =ma= mgan0 ,方向向右,故选B.乙6.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

25、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 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以=0.1 , 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 v= 1 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 B处去取行李, 则():i©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处B.乘客提前0.5 s到达B处C.行李提前0.5 s到达B处D.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 4 s才能到达B处解析:选B.行李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对行李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随后行李又以与传送带相

26、等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g = 1 m/s2,历时ti=1 s达到共同速度,位移xi=,i = 0.5 m,此后行李匀速运动t2=二六=1.5 s到达B,共用2.5 s.乘客到达B,历时t=2=2 s,故B正确.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一直加速运动,最短'2X2一运动时可tmin=s =2 s , D项错块.二、多项选择题7.如图所示,在光滑地面上,水平外力拉动小车和木块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小 车质量是M木块质量是m,水平外力大小是F,加速度大小是a,木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 数是小,则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n mgmFM+ mC.(M

27、n)gD. ma解析:选BD.因为m M在力F的作用下一起做无相对滑动的加速运动,所以取 m M为一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M+ n)a,设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由牛顿第二 定律得:f = m0以上两式联立可得:f=£所以R D正确.MI+ m8.如图所示,5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当用力F推第1块木块使它们共同加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 1 2 3 4 5A.由右向左,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小B.由右向左,两块木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依次变大C.第2块木块与第3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 FD.第3块木

28、块与第4块木块之间的弹力大小为0.6 F解析:选BC.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5m<g= 5ma再选取1、2两块木 块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2mg- Fn= 2m2两式联立解得Fn= 0.6 F,进一步分析 可得,从右向左,木块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依次变大的.选项 B C正确.9.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1摩擦因数为N, 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 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A.当 F < 2 pmg 时,A B都相对地面静止,_5B.当 F =2 N m

29、g 时,,一、,1A的加速度为iig3C.当F > 3 pmg时,A相对B滑动1D.无论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2 g 一, .3. 3.解析:选BCD当0<F02Nmg时,A、B皆静止;当万以mg<Fw 3仙mg时,A、B相对静止,但两者相对地面一起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 F>3仙mg时,A相对B向右做加速运动,B相3F-仙 mg52对地面也向右加速,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当F=Nmg时,人与8共同的加速度a = - 23ml312 mg-px mg=7 g ,选项B正确.F较大时,取物块B为研究对象,物块B的加速度最大为a2=3m1 、一 = 2pg,选项D

30、正确.10.如图所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3,当物体运动的 速度为10 m/s时,给物体施加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大小为 F=2 N的恒力,在此恒力作用下 一2(取 g=10 m/s )()A.物体经10 s速度减为零B.物体经2 s速度减为零C.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保持静止D.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将向右运动解析:选BC.水平方向上物体受到向右的包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滑 动摩擦力大小为Ff= nFn= pmg= 3 N.故2 = 2,=5 m/s2,方向向右,物体减速到0所需时间为t=«= 2 s,故B正确,A错误.减速到零后F<Ff,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 C正确,D错 a2 0块.三、非选择题11. 一辆汽车在恒定牵引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4 s内通过8 m的距离,此后关闭发动机,汽车又运动了 2 s停止,已知汽车的质量2X103kg,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不变.求:(1)关闭发动机时汽车的速度大小;(2)汽车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大小;(3)汽车牵引力的大小.解析:(1)汽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o = 1.解得 vo =竿=4 m/s.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