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1页
乡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2页
乡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3页
乡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4页
乡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的模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习惯犹如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养成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难怪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古人云“养习于童蒙”。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3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小学阶段要紧紧抓住孩童时期,用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达到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是,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堪忧:大部分

2、学生不讲个人卫生,一套衣服可以穿十天八天,可以长时间不洗澡、不洗头、不洗脚;学习习惯也很糟糕,对学习无所谓,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懒得思考、抄袭应付,书写潦草,有的甚至懒得做;个别学生言行举止粗鲁,说话伤人吵架斗嘴,还会有攻击性行为,碰撞同学惹是生非,无尊老爱幼美德,生活中缺少团结协作精神和礼仪知识下面就造成我们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作如下原因分析:一、家长无暇顾及全校学生185个, 均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孩子一起生活的时间少之又少,所有孩子各种行为管理都由孩子的祖辈完成。可想而知,孩子的生活、学习处于无管理状态。二、家长素质偏低学生中有一部分家庭条件困难,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

3、奶奶带。农村老人文化水平不高,隔代教育存在溺爱现象。即使是年轻父母自己带,他们大多也只有初中文化,也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指导孩子的行为习惯。三、周围环境影响坡蝉村环境卫生相当糟糕,村民生活垃圾乱倒。学生家庭环境更糟,加上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环境卫生。这种环境对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是“润物细无声”啊!“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以上现象和原因,学校教育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呢?德育的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导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更多的是需要在情感上让他们去体会、理解和感受,还要通过训练来达

4、到意志和行为的统一。一、强化认知,形成共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应以“知”为基础,知是行的前提,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我们坚持以品德课教学、少先队活动等为阵地,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1、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学科教学渗透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最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更具认知教育的功能,经常是用小故事来阐明道理,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2、开发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可以组织老师开发养成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把养成教育细化为生活、学习、卫生、道德、交往五个方面的行为习惯,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每一个环节。

5、二、情感沟通,提高认识“情通则理达”。情感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是“知”转化为“行”的催化剂。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成立“心理咨询室”、“校长信箱”、“班主任信箱”、开通校长热线电话、采用qq聊天、email书信交流等。在集会时告诉所有学生,谁有难过、委屈或是困惑,只要愿意,可以用书信、电话或谈心的方式与校长、老师交流,并向学生郑重承诺:“你们反映的情况一定要调查,你们的困难一定会尽力帮助,你们的信件一定会回复!”校长、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定时打开信箱或到心理咨询室,按时回信,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心诚意的想帮助他们。通过情感沟通,学生主动向我们敞

6、开了心灵,这样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三、遵循规律,训练导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应依照科学规律实施。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一个行为,一个人重复21天以上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经历“刻意,不自然”(17天左右)、“刻意,自然”(721天左右)和“不刻意,自然”(21天90天左右)三个阶段。为此,学校在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时必须依照科学的规律进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强化训练,形成习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都比较差,仅仅停留在“知”的层次上,是难以形成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稳定的动力定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

7、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守纪习惯,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定为行为习惯训练月,严格按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上的要求强化训练。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作业书写以及文具整理等习惯培养。训练学生坐姿,要求他们记住六个字:“头正、腰直、脚安”。老师与学生约定了口令,老师说:“一、二、三!”学生就能习惯性地条件反射:“坐坐好!”老师双臂胸前平曲,学生就知道老师的意思,马上“端正坐好”;学生写字时,老师提醒学生“写字做到”,学生立马回答:“三个一”,并能迅速纠正不正确姿势。经过多次训练,逐步巩固,孩子们就养成了正确的习惯了。习惯训练时,低年级老师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进行,

8、中高年级多以活动体验、疏导结合为手段强化进行。 健全制度,督促落实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坚强,不能长久坚持,所以,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在于有一个比较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潘湖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潘湖小学学生在家常规及潘湖小学班级、学生星级评比细则;每个班级根据学生年级特征、行为表现,拟定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计划,安排好训练侧重点,同时还制定行为规范评比办法简明的可操作的制度。 榜样效仿,注重实效榜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用榜样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儿童,可以把抽象的规范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教师是学生心目

9、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学生都将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因此,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要以身作则,作出榜样。碰到同学主动问好,看到地上纸屑弯腰拾起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学生耳濡目染,自会受到熏陶。最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榜样,来自于学生同伴。学校可以发挥评选活动的教育功能,开展评选“文明小使者”、“环保小卫士”、“礼仪之星”、“小博士”、“家务小能手”等,让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四、家校配合,齐抓共管家庭是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的一举一动随时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学校中已经接受了教师正确的引导,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取得良好效果。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召开家庭教育座谈会,教师讲清学校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请教子有方的家长介绍好习惯培养的方法,向家长推荐有关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