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滑轮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 关于滑轮组的叙述,较全面的是()A. 一定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B. 一定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C. 有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有时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D. 使用滑轮组一定能省力2. 女口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忽略杠杆和滑轮的自重及它们与轴之间的摩擦,当提起相 同重物时,最省力的是()A.C.4.第2页,共16页3.如图所示,用同一个动滑轮先后提升同一物体,使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别是 ??甲和??L,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甲和和?.若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则?爲与?乙、?甲与??:之间的大小关
2、系是()A. ?甲 < ?乙、?甲 = ?乙B. ?甲 > 乙、?甲 > ?乙D. ?甲 < 化、?甲 < ?乙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若物体重为100N,物体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力为40N,则拉力F的大小为()A. 20NB. 50NC. 60ND. 70N5.如图所示,工人用 300N的力将重500N的物体匀速提升 2m,共用了 10秒,若在此过程中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4mB.动滑轮的重是 50N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4?/?6.
3、如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甲?直的大小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滑轮组通过细绳悬挂在天花板上, 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 600N的物体时,悬挂甲、乙两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分别为 ?甲、?它,已知每个滑轮重30N,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分别为()A. ?爲=630?,?乙 = 630?B. ?甲=900?,? = 975?C. ?甲=870?, ? = 975?D. ?p = 975?,?乙 = 450?8. 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 300N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 0.?/的速度匀速运动时,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为6
4、0?(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别为()第20页,共16页A. 20N 2WB. 20N 6WC. 60N 2WD. 30N 6W9. 人体重为600N,他想坐在吊篮里用滑轮组匀速拉上去,如图,已知吊篮重 240N,不计滑轮重,则他所用的力应为()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11.12.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4W物体重?= 200?,滑轮重为1m,不计摩擦,则()D.在2s内绳子对物体 A所做的功为4J20N,要使物体匀速上升A. ?= 420?,滑轮向上移动 0.5?B. ?= 420?,滑轮向上移动 2mC. ?= 110?,滑轮向上移动0.5?D. ?= 110?
5、,滑轮向上移动 2m填空题(本大题共 5小题,共10.0分)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 150N的木块在10s内竖直向上匀速 提升4m,此装置是滑轮(选填“定”或“动”),该工人拉力的功率为?(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 )。A. 280NB. 420NC. 600ND. 240N10. 如图所示,用2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 15N的物体A以0.2?/?的速度 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8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N且保持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的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 10N13. 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N的重物匀速向上
6、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的拉力为 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为?(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14. 用如图装置,在20s内将80N的水桶提升3m,拉力为50N,则拉力 的功率为 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为No15. 如图所示,绳子质量和摩擦都不计,人重力600N,平板重200N,小滑轮重力60N,要使平板处于平衡状态,则人拉绳子的力为 N ,人对平板的压力为 N o16. 如图所示滑轮是 滑轮,若物体 M重200牛,当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120牛,则拉力??=牛。(绳、滑轮重及摩擦不计)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12.0
7、分)17.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 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 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钩码重??/?钩码升冋冋度?/?测力计示数?/?测力计移动距离??/?甲10.210.2乙10.210.2丙10.20.550.4请你分析:(1) 比较甲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 (2) 比较甲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3) 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必须费 ;(4) 如果要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必须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 A. 从三次实验中选取最准确的数据??
8、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C.从特殊现象中得到普遍规律??利用控制变量法.18. 某小组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他们按图 23所示方式用三个重力不同的滑轮进行实验,并将相应的滑轮重?律、物体重?勸和拉力F的大小分别记录在表一、表表一:动滑轮?甲=5?表二:动滑轮?乙=4?表二和表三中。实验 序号?勸(牛)F(牛)实验 序号?勸(牛)F(牛)实验 序号?勸(牛)F(牛)144.5623.01111.5265.5744.01222.0386.5865.01343.04107.5981464.05128.510107.01585.0:动滑轮?请=N(1)分
9、析比较表一中F与?物的大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完成表格中数据的填写:序号9中??=N,表三中?丙=N。(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勸相等时,?藉越大,F越大。(4)综合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 时,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四、作图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10.0分)19. 如图,站在地面上的人通过滑轮组提升物体,请画出滑轮组的绕 线。20. 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24.0 分)21
10、. 建筑工人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质量为100千克的沙袋从地面匀速提到3米高的一楼楼面,用时30秒已知动滑轮的质量为8千克,不计绳子重力和摩擦.求:(1)拉力的大小.(2) 这段时间内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22. 如图所示,大小为20牛的拉力F经过滑轮使质量为10 千克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2秒内水平移动0.5米(不计绳重、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求: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物体的重力G。 拉力F所做的功W。23. 如图甲所示是工人利用滑轮组从数值深井中提取泥土的情形,所 用动滑轮和筐受到的总重力为60?某次操作中,将,50s内将重450N的泥土从12m的深井匀速提起。不计绳重和摩
11、擦。求(1)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2)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如右图所示,滑轮组有三段绳子,力的方向向上,因此可以省 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A不合题意。B、如左图所示,滑轮组有两段绳子,力的方向向下,因此可以省力,同时能改变力的方向。故B不合题意。C、左图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右图滑轮组能省力,不 能改变力的方向。故 C符合题意。D、 如果提升的物体重力远小于动滑轮重力,则使用滑轮组就不能省力,故D错。 故选:C。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 定滑轮的特点: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 滑轮组
12、是将定滑轮与动滑轮结合在一起,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4) 如果提升的物体重力远小于动滑轮重力,则使用滑轮组就不能省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理解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2. 【答案】A【解析】解:1A、 此图中,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所以动力??= 3?B、 此图是定滑轮,由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不省力,即??= ?1C、 此图是动滑轮,由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可知,省一半的力,即??= 2?1D、 此图是滑轮组,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由2股,则?= 2G.由以上可知:忽略杠杆和滑轮的自重及它们与轴之间的摩擦,当提起相同重物时,最 省力的是A.故选A.
13、忽略杠杆和滑轮的自重及它们与轴之间的摩擦,当提起相同重物时, 使用杠杆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定滑轮不能省力,拉力等于重力; 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使用滑轮组时,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此题主要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和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易程度适中,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3. 【答案】C【解析】解:由题知,两装置都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提升物体的重相同,甲图,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一倍的力,即?甲=2?1乙图,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省一半的力,即?玄=2?故F?甲 ?它,AD
14、错误;1物体上升的速度相同,则拉力端的速度分别为:?甲=2?物, ?乙 = 2?物,甲图拉力的功率:1?甲 = ?甲 ?甲 = 2?X -?物 = ?;乙图拉力的功率:1?乙=?乙?乙=2?X 2?物=?,故??? = ?乙,C正确,B错误;故选:C。1不计摩擦、动滑轮重和绳重,对于动滑轮,?甲=2? ?乙 = 2?根据??= ?比较甲乙的功率。知道不计摩擦绳重和动滑轮重力时,求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和??=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 【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滑轮组省力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由图可知,左侧滑轮为定滑轮,右侧滑轮为动滑轮,此滑轮组能省一半力,不计滑轮
15、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时,根据??= 2?求出拉力大小。【解答】由图可知,左侧滑轮为定滑轮,右侧滑轮为动滑轮,此滑轮组能省一半力,不计滑轮1 1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人的水平拉力??= -?= - X40?= 20?。故选A。5. 【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根据??= ?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根据??=? 1?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忽略绳重和摩擦,根据??= ?(?+ ?动)求出动滑轮的重。本题考查了有关滑轮组公式??= ? ?= ?(?+ ?協)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明确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关键。【解答】A由图可知,??= 3,则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16、= ?= 3 X 2?= 6?,故 A 错误;B. 忽略绳重和摩擦,由??= £(?+ ?協)可得,动滑轮的重:? = ?-? ?= 3 X 300?- 500? = 400?,故 B 错误;?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6?= ?=丽=0.6?/?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Co6. 【答案】D【解析】解:不计机械重和摩擦,?A、由图知,? X 4?= ?X2?,所以?=-;?B、 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所以?= 3;C、 由图知,是动滑轮,物体挂在自由端,所以?= 2?D、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X (?+ 3?)= ?X ?所以?= - °由以上分析得 D最省力。故选
17、:D °A、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则用机械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做的功。B、根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进行判断;C、根据动滑轮的省力特点进行分析;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此题考查了功的原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定滑轮的特点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涉及的比较全面,是一道基础性很好的题目。7. 【答案】B【解析】解:(1) 如左图,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3,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1 1?= 3(?物 + ?轮)=3 (600? + 30?) = 210?,悬挂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曲=2?轮 + 4?= 2 X 30?+ 4 X 210?= 900?;化=3? + ?轮.如右图,??
18、= 2,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1 1?= 2(?物 + ?轮)=2(600?+ 30?) = 315?.悬挂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乙 = 3? + ?轮=3 X 315?+ 30?= 975?.故选B.1由两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利用??= ?(?物+?轮)求拉力大小,而悬挂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等于(?+ 1)?+ ?定滑轮.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拉力的计算,本题关键:一是不计绳重及滑轮轴间的摩擦,??=1?(?物 + ?轮);二是悬挂滑轮组的细绳所受的拉力等于(?+1)?+ ?定滑轮.8. 【答案】B【解析】解:1 1(1) 由图可知,与动滑轮相连的
19、绳子段数为3,则绳端的拉力:??= -?= 3 X 60? =20?;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绳=3?勿=3 X0.1?/?= 0.3?/?则拉力 F 的功率为:??= ?= 20? X0.3?/?= 6?;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1) 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3,即承担地面摩擦力有3段绳子;则拉力为摩擦力的三分之一,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物体受到的3倍;运用公式??= ?可求功率大小。明确承担摩擦力的绳子段数,熟练运用拉力与摩擦力的关系以及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解答此题的关键。9. 【答案】A【解析】解:将人、吊篮看作一个整体,匀速提升吊篮,.3?= ?侖篮 + ?人=240?+ 600?
20、= 840?,人的拉力:1?= - X 840? = 280?.3故选A.由于在匀速提升吊篮的过程中,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三段绳子的拉力等于人 和吊篮的重力之和.可据此求解.人站在吊篮内,取人和吊篮整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是本题的关键.10.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时速度、功、功率的计算,知识点多、题图复杂,要求灵活运用 所学知识。(1) 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的摩擦力加上B的摩擦力,B对A的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据此求地面受到的摩擦力;(2) 滑轮为动滑轮,滑轮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二分之一;利用??= ?求拉力做功功率;利用速度公式求物体 A
21、在2s移动的距离,利用?=?左?求做功大小。【解答】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1 1? = 2?= 2 X 20?= 10?,而?= ?示=3?,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的摩擦力?地加上B的摩擦力??,即? = ?地+ ?丸所以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地=?纶-?= 10?- 3?= 7?,故 A 错误;1 1B滑轮移动的速度?轮=2?物 = 2 X 0.2?/?= 0.1?/?故B错误;? ?C. 拉力做功功率??= 5?=石一?= 20? X 0.1?/?= 2?,故 C 错误D. A 物体移动的距离为??= ? 0.2?/?X 2?= 0.4?,对 A 做功:? = ?左?= 10? X 0
22、.4? = 4?故 D 正确。故选D。11.【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明确该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是动滑轮的一种特殊使用方法,正常使用时是将物体挂在轮轴上,拉绳子的一 端而特殊使用方法恰好相反,拉轴而将物体挂在绳子的末端;动滑轮的特殊使用方法,不仅不省力而且费1倍的力,即使用2倍的力,但能够省半的距离。【解答】这是动滑轮的一种特殊使用方法,它的特点是费1倍的力却省一半的距离,所以,施加的力??= 2?+ ?轮=2 X 200?+ 20?= 420?,1 1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 - X1?= 0.5?。2 2故选A。12. 【答案
23、】动;60【解析】 解:(1)图中的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此装置是动滑轮;(2) 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工人拉力做的功:? = ?= 150? X 4?= 600?该工人拉力的功率:? 600?= = = 60?。故答案为:动;60。(1) 使用中固定不动的滑轮是定滑轮,使用时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2) 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克服木块重力做的功即为工人拉力做的总功,根据? = ?求出其大小,根据 ??= ?求出该工人拉力的功率。本题考查了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判断以及功、功率的计算,明确拉力做的功等于克服木 块重力做的功是关键。13. 【答案】100 4?= 2。【解析】解:由图
24、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1 1(1) 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拉力??= 2?= 2 X 200? = 100?;(2) 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 2? = 2 X 2?= 4?。故答案为:100; 4。由图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2。1(1)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拉力??= ?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2?。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拉力和拉力端移动距离的计算,确定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 子股数(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关键。14. 【答案】15 80 20【解析】解: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 2? = 2 X 3?= 6?,拉力做的总功:?总=? 50? X6
25、?= 300?则拉力的功率:??=-总=300?= 15?。 ? 20? 拉力做的有用功:??有=?= 80? X 3?= 240?则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有240?=舌 X100% =扇 X100% = 80%。总1不计绳重及摩擦,由??= 2(?+ ?)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 2?- ?= 2 X 50?- 80?= 20?。故答案为:15; 80; 20。(1)先根据??= 2?求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然后根据??总=?拉力做的总功,最后?.根据?=总求出拉力的功率;?有先根据?有=?求出拉力做的有用功,然后利用??=矿X100%求出该装置的机械总效率;1(3) 不计绳重及摩擦,根据
26、 ??= 2(?+ ?奇)求出动滑轮的重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有用功、总功、功率公式、机械效率公式、动滑轮??= ?的理解和运用,已知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15. 【答案】185 415【解析】解:如图1所示,将人、平板看作一个整体,有3段绳子承担整体的重(注意:3段绳子上的力不同),形Fit:Itdi圏1S2整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有:?+?+?= ?人 + ?板 = 600?+ 200?= 800?- ,如图2,以小滑轮为研究对象,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 2?+ ?轮 代入可得:2? + ?轮+ ?+ ? = 800?,整理可得:4?+ ?轮=800?,所以,4?= 800?- ?轮=800?
27、- 60?= 740?,解得人拉绳子的力:?= 185?;由于绳子对人有向上的拉力 ?,则人对平板的压力:?压=?人-?= 600?- 185? =415?。故答案为:185 ; 415。把人和平板作为一个整体,当平板匀速上升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则由3段绳子承受整体的重力(注意:3段绳子上的力不同),据此求人对绳子的拉力;人对平板的 压力等于人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合力。解答该题须采用整体思想,把人和平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这是解答此题的关 键,是一道特殊的题型。16. 【答案】动 240【解析】解:将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角,则滑轮为动滑轮,物体受地面的摩擦力??=?2?,因为?= 120
28、?,所以?= 240?;故答案为:动;240。若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是动滑轮;在滑轮组中有几股绳子承担物重,则绳头的拉力大小就等于物重和动滑轮重力之和的几分之一(?= 写动),在此题中,水平向右拉力F与水平向左的两段绳子受到的合力是一对平衡力。动滑轮的省力情况都知道。但一定要分清哪个力作用在滑轮上,哪个力作用在绳子自 由端。17【答案】(1)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能省力;(3)省力;距离;(4)?.【解析】解:(1)比较甲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示数相等,说明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比较甲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知丙是动滑轮,提
29、升相同物体时,动滑轮的力要小一 些,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乙的距离为0.2?,丙中的距离为0.4?,故使用动滑轮省力,但要费距离;(4) 使用中要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故C正确.故答案为:(1)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使用动滑轮能省力;(3)省力;距离;(4)?.(1) (2)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和物体重力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 比较乙和丙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即使用动滑轮费距离;(4)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如果只用一组数据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因此应获取多组 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本题考查了学生从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认识到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
30、特 点,每种机械都有优点和缺点.18. 【答案】2滑轮重力相同,物体重力越大,拉力越大6.0 2 1、7、13或2、8、14或3、9、15或4、10或6、12 1或6或7或11或12 动滑轮重力大于等于物 体重力【解析】解:(1)分析表一中动滑轮的重力相同,被提升的物重??勿越大,拉力F越大,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滑轮重力相同,物体重力越大,拉力越大。1分析比较表中F与?滑、??勿的数据及相关条件,??= - (?物 + ?滑),1 1在序号 9 中,??=尹? + ?乙)=2 X (8?+ 4?)= 6.0?,从表三中找一组实验数据,动滑轮?丙=2?- ?勸=2 X
31、1.5?- 1?=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7、13或2、& 14或3、9、15或4、10或6、12的数据及相 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勸相等时,??滑越大,F越大。(4)综合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1或6或7或11或12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当?物 > ?滑时,此时拉力??< ?勸,使用动滑轮能省力;当?物 w ?滑时,此时拉力??勿,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所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动滑轮重力大于等于物体重力时,使用动滑轮不能省 力。故答案为:(1)滑轮重力相同,物体重力越大,拉力越大;(2) 6.0 ; 2;(3) 1、7、13 或 2、
32、8、14 或 3、9、15 或 4、10 或 6、12;(4) 1或6或7或11或12;滑轮重力大于等于物体重力。(1)表一动滑轮的重力相同,分析被提升物体的重力及拉力的变化得出结论;1根据??= 2 (?霸+ ?滑)和表格中的数据求出序号9中F和?丙;(3) 根据题干中的结论: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勿相等时,??滑越大,F越大;从而找出实验序号;1(4) 当?獪> ?勿,根据?= -(?物 + ?滑) > ?勿,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1当?滑< ?物,根据??= 2(?物 + ?滑) < ?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由此得出答案。本题是探究动滑轮省力特点的实验,考查
33、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在分析时注意控制变 量法的应用,并注意物理量的变化。19. 【答案】解: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人站在地面上用力提升物 体,说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方向向下,从绳子末端向上先通过上面的定滑轮,再绕过F面的动滑轮,最后固定在定滑轮的下挂钩上,如图所示:【解析】滑轮组可以从动滑轮绕起,也可以从定滑轮绕起,不同的绕法,省力情况也 不同;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向下,滑轮组要从定滑轮绕起。设计滑轮组的绕绳方案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省力情况,二是绳子自由端的朝向。20. 【答案】解: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 后绕过左边的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如图所示:【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滑轮组的绕线方法。可以从定滑轮或动滑轮绕起。要 知道从动滑轮绕起比从定滑轮绕起多中间一根绕线承担阻力,更省力。最省力的滑轮组绕绳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滑雪教学团队承包服务合同
- 2025班主任年度考核与激励方案服务合同
- 2025版财务内部控制顾问聘用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蓝牙耳机产品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合同
- 2025版大型活动筹备垫资全面服务协议
- 2025版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墓园环保设施建设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美容美发行业计件制劳动合同
- 2025年极性微晶玻璃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股东合作协议范本
- 管理学原理(南大马工程)
- 律师事务所招投标书
- 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搬迁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全本公示本)
- 绿化项目设备配置方案
- 安徽硅宝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500吨偶联剂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水利部2002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下)
- 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英文对照)
- FBCDZ系列通风机使用说明书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表
-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具体准则(全)
- 数科OFD版式软件系列产品白皮书【整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