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广灵五中高中语文教师王德峰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2、了解以人物语言及简单动作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学习难点:1、文字疏通、词类活用现象。2、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理解。学习过程一、导入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 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子路、曾 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体会一下孔子的政治思想。二、人物春秋(让学生发言,教师补充)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 人,

2、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他的这个礼的意思很宽泛, 既指礼节仪式,更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 c 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 “六经” (诗、书、礼、乐、易、, 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三、了解论语(学生发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 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 要着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四、检查预习情况1、字音饥馍哂俟舞手2、通假字鼓瑟希 希通“稀”,稀疏。莫春者 莫通“暮”,暮春,指阴历三月。唯求则非

3、邦也与与通“欤”,句末语气词。3、一词多义如或知尔如果如I如其礼乐至于工尔何如 “何如”即“如何”,固定搭配“怎么样”I如会同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圆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道,指是非准则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毋吾以也以为以则何以哉用,做I为国以礼用4、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5、不吾知也6、毋吾以也7、则何以哉8、明确:没有人了解我。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这几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寻找规律和方法:I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II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加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5、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

4、词的用法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鼓瑟希,铿尔鼓:名词作动词,弹奏。三子者出,曾皙后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浴乎沂,风乎舞等风:名词作动词,吹风。五、研习课文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坐在一起谈话的整个过程。谈话的内容围绕什么展开的明确:围绕“言志”展开的。围绕“言志”写了哪些内容明确:孔子问志、弟子言志、孔子评志。3、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读出原文4、子路一一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5、子有一一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6、公西华一一

5、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7、曾皙一一“莫春者,春服既成一一咏而归。”8、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学生交流问题答案并发言。师生明确。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 -只比孔子小九岁, 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 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

6、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 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说明他对 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 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 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 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 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 实际上,最

7、低一级的“相” 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9、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明确: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6、孔子对曾皙言志持什么态度(“与点”)10、 讨论: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11、 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 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

8、想,所以“与点”是令人 费解的。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12、 当然,人们已经从积极或消极的角度, 对这一问题做过不少分析,这里姑且不论。让我们先来剖析曾点的回答吧。“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使能沐浴,到“舞客”台上吹风、乘凉 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何谓“舞客”鲁国的祈雨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等的仪式。 礼记 中也有解释:“舞客,祭水旱也。”可以基本得出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 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下面结合孔子

9、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百不让”;针对再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 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 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一一“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 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 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 老师的赞赏呢13、 集体朗读课文。六、写作指导第一、扣紧人物的性格特点记述,人物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 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第二、成功地运用对话和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 神气质准确地表现出来,生动感人。七、课堂小练习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一个人,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八、课后反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相对较长的篇目,不 光有孔子与四个弟子的对话,还有动作、神态的描写,完整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虽然文中没有孔子政治理想的明确表述,但通过细致品味五个人的言行是能觅端 倪的,曾点的述志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理解有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