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力的分解【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理念是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模型,再走向生产生活。坚持以学生体验为中心,创设大量丰富的实验和情境:拉车,平面,斜面,三角支架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和认识具体问题中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轻松突破重难点。【关键词】 实验教学;模型;导学案;探究体验,合作讨论。【教学目标 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应多元化。结合新课程理念,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分力的概念,知道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2)
2、 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作图并计算。(3) 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初步了解正交分解法。(4) 能用力的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 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2) 培养学生观察及设计实验的能力。(3)
3、160;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2)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 2、 教学重点、难点 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是:在具体情况中如何根据实际效果,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教学过程】 引入: 创设情境:将课堂延伸到户外,户外实验“单手拉双车”。我们的学生缺乏这样的生
4、活体验,他们认为车很难拉动,“拉动双车”更是难以想象,通过亲身参与或观看其他同学的实验,可以使课堂教学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求新知识的愿望,调动内在学习的动力。同时从这个具体问题很自然地提炼出“等效”思想和“分力”的概念,轻松地解决“为什么要进行力的分解”,一气呵成地引入课题力的分解。 新课教学: 概念形成和问题提出:力的分解的概念,怎样进行力的分解,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具体做法怎样?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学生较易完成,而对于逆运算力的分解用平行四边形来完成,我们认为:不能只说,而要让学生做起来,在“做”当中做好准备并且在“做”后发现问题力的分解有无数种可
5、能。对于问题探究:如何确定力的实际效果,教学中设计三个模型,层层递进。模型一: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所受斜向拉(或推)力F的分解模型二、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G的分解模型三、三角支架拉力(悬绳拉力)的分解 前两个模型普遍且典型,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直接地观察,独立尝试分解过程,教师对分解过程规范示范,同时训练学生用数学工具解决好物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三角支架模型,学生接触不多,经验缺乏,受力学结构的干扰,学生进行拉力的分解时,难在“确定效果”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利用前面所学进行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激发新的思考。然后创造条件,利用身边的三角支架
6、亲身体验效果。通过体验,确定效果,纠正错误认识,通过交流,互相激励,取长补短。再将支架变形,鼓励学生猜测效果,究竟对不对,教师用自制教具“三角支架结点拉力效果显示仪”来验证。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力的分解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物理既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培养研究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既消化理解新知识,有主动将理论知识带到生活中去,为此设置两个递进的问题(1)为什么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2)为何单手可以拉双车? 作为呼应和反馈检测,请知识储备、研究能力已具备的学生解释户外实验“单手拉双车”。课堂小结
7、 作业布置:开放探究: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出一根棉线的最大承受力。研究性学习作业:中国古人云“船行八面风”,就算是逆风,有经验的船工也可以让帆船前进,请通过实物调查和查阅资料,了解帆船的结构,并解释逆风行船的原理。 继续启发提问:怎样分解一个力?学生思考作答。又问:为什么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力?综合学生观点,引导形成正确认识。再问: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力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学生尝试练习,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迅速发现问题:已知对角线,画出的平行四边形无数个!学生直面“力的分解”中的难题:一个已知力究竟应该怎样分解?引导学生联系“单手拉双车”实验,具体问题中,具体的力,会产生具
8、体的效果,依据已知力的实际效果,力可以确定分解。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探究:如何确定力的实际效果?对于生活经验较少的学生来说,最难以把握的也是力的效果。依据 “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尝试以探索,经历,阶梯、渐进为主线,使学生体验周围事物,发现问题,教师为促进学生解决设置合适的阶梯,使学生在逐渐的进步中,满足地求知。为帮助学生将已知力的实际效果“探个究竟”,在教学设计中,围绕三类典型模型,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体会力的实际效果,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简洁易行,切身实效在实践中确认力的实际效果,不搞老师代言,给学生阶梯,使学生领悟,使学生渐进。模型一:对放在水平面上物体所受斜向拉(或推)
9、力F的分解,模型二:对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G的分解,具有基础性,典型性,通过将常用的演示实验改进,更真实更直观地显示力的效果(运动、形变等)。第一步:在平面背景下,引导学生观察斜向拉力F的效果,并大胆表达清楚拉力的效果,以此为据,确定分力的方向,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问题一;第二步:从平面到斜面,学生观察到物体下滑和斜面的形变现象等,引导学生表达清初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实际效果,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在观察中对比,同一物体使平面产生的形变与使斜面产生的形变大小。在一端固定有钉子的长塑料板上用橡皮筋栓住一铁块,让学生观察当塑料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橡皮筋与塑料板有何变化?在有步骤推进
10、的实验观察中将思考逐步深入,抛出问题,可否用对分力的求解解释这一切现象?要求学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上问题二,要求学生规范作图,准确计算分力。并以此为据解释现象。让学生在感受周围中求知,在求知后更通晓事理。在两个模型探究后,引导学生及时归纳出据实际效果分解已知力的一般步骤,使学习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模型三:三角支架拉力(或悬物拉力)的分解,这是一个难点。首先用课件展示塔吊装置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和生活,大胆放手让学生用刚学到的力的分解的知识和方法将拉力F分解。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尝试,并现场展示不同见解和做法的代表作,有争议,有质疑,就会有新的探求和思考。碰壁找路,进入实验探究:将学生
11、分成三组。用教师准备的或学生身边的简单物品,设计不同的简易三角支架,尽情体会在连接处施加一个拉力后,对轻杆或绳产生的效果。 第一组:利用细绳、铅笔。 第二组:用圆规、钥匙串。 第三组:两人一组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在设计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并对实验设计进行指导。实验探究结束后,每组的发言人,阐释自己的设计方案和实验中的感受。拨乱反正。为了进一步加深认识,教师通过自制三角支架力的分解演示仪,清楚的展示三角支架结构承受拉力的的实际效果。独立完成导学案问题三。学有所用 开放探究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力的分解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物理既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培养研究周围
12、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为了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新知识,把理论知识带到生活中去,设置了三个递进的问题(1)公园的滑梯倾角为什么比较大?(2)为什么高大的立交桥要建有很长的引桥?(3)为什么四两可以拨千斤? 或让学生独立解释,或小组交流,讨论后,推荐代表阐述。作为呼应和反馈检测,请知识储备、研究能力已经具备的学生解释最开始播放的户外实验。总结扩展 突出重点(1)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2) 在具体情况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分力的方向,然后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计算两分力。 作业布置 开放练习 除常规作业外,布置一开放探究题:要求学生设计一实验测量棉线的最大承受力。实验器材不限。但要求学生把实验设计的器材、步骤都写出来。四 说板书设计一、分力力的分解法则: 一般在具体情况中,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探究:如何确定已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居间合同受法律保护居间合同正式合同范本
- 编剧合同编剧合同终止协议2024年
- 2024常规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范本
- 标准版采购协议样本
- 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协议书
- 人才公寓优惠政策协议
- 个人个人存单质押贷款合同
- 广告拍摄合同案例
- 企业合伙协议合同样本欣赏
- 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汇编
- GB 16809-2008防火窗
- 2018年木地板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 《百团大战》历史课件
- 银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讲解
- DB31-T 540-2022 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 儿化音变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实验参考答案
-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实施方案
- 材料成型工艺基础习题答案
- 剧本写作课件
- 计算方法第三章函数逼近与快速傅里叶变换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