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以亲手犯论为视角_第1页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以亲手犯论为视角_第2页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以亲手犯论为视角_第3页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以亲手犯论为视角_第4页
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以亲手犯论为视角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一一以亲手犯论为视角在犯罪构成要件中,对 一定主体加以限定,根据主体身份的有无影响犯罪之成立的,即谓 身 份犯,我国刑法第385条规定的受贿罪之主体,要求须具备国家工 作人员这一特定的法律身份。换言之,国家工作人员特殊身份的必备 是受贿罪犯罪主体要件的当然性要求,是受贿罪犯罪构成对主体要件 的身份限定,亦即受贿罪是 身份犯”。在单独受贿罪中,非国家工作人员由于不具备该种特定的法律身 份,不能充足该罪犯罪构成中的主体要件,当然也就无法构成此罪。 不仅如此,一般认为,身份犯构成犯罪,其犯罪的实行行为与主体的 特殊身份相联系,没有该种特殊身份,就不存在实施该种实行行为的 前提。因此,

2、在受贿罪中,非身份者既然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特定 法律身份,也就不可能实施受贿罪的实行行为。? ? ?实施受贿罪构 成要件之实行行为者即正犯者(实行犯),只能是具备国家工作人员 这一特定法律身份的人。因为法定身份是法律赋予的,法定身份构成 的纯正身份犯对社会关系的侵犯只能由具有这种身份的人亲自实施 才能实现。从而作为该种观点为的逻辑性归结, 将进一步认为法定身 份构成的纯正身份犯是亲手犯”,排除以间接正犯形态实现的可能。本文所要考察的理论前提是何谓亲手犯” ?法定身份构成的纯正身份犯是否是 亲手犯”?由此,作为法定身份构成的纯正身份犯,受贿罪是否是亲手犯”?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受贿罪的共犯形态中

3、, 是否具有间接正犯形态存在的可能。以下,笔者试图以亲手犯”的本质分析作为切入点,来阐释上述理论问题。一、亲手犯的概念及本质亲手犯(Eigenhandige Verbrechen)亦称自手犯,己手犯,止匕概 念最先由德国学者宾丁提出。他在1906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正犯, 以意思承担者自身实现其意思为原则,在将动物或无责任能力之人作 为工具加以利用的场合,作为例外也可视为正犯者。但是,当犯罪行 为与犯罪者的个人人格之间具有相当密切的关联,必须由犯罪者亲自实施时,则不允许有上述例外情况的存在。”他在具体分析枉法裁判罪、近亲相奸罪、伪证罪等罪名之后,认为:这些只能由正犯者来实 施的犯罪就是行为的全

4、部。在亲手犯的场合,可罚行为只能由正犯者 来实施。宾丁提出亲手犯这一独立概念的初衷在于着眼于各种犯罪探 讨有无成立间接正犯的可能性。自宾丁提出亲手犯概念以来,虽然至今仍存在着肯定说与否定说 之争,但就亲手犯在犯罪论当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日本刑法理论虽曾以 不能构成直接正犯者,能否构成间接正犯”的表 现形式议论过亲手犯问题,但目前普遍认为着眼于不能将他人作为工 具来实现的犯罪类型自身性质探讨亲手犯概念, 才是逻辑的必然归结。日本学者大土冢仁教授就认为,在间接正犯的场合,之所以能够将背后 者的诱致行为评价为实行行为,是因为其诱致行为自身具有引起被诱 致者犯罪活动的一般盖然性的同时,

5、含有对结果的抽象的危险性即指 向法益侵害的因果危险性。因此,从规范层面来看,间接正犯中背后 者的诱致行为与直接正犯者的实行行为没有质的区别。 但在亲手犯的 情况下,由于法益自身已设定了其被侵害的样态, 即只要求基于一定 主体的一定行为,因此很难在单纯的诱致行为中认定侵害法益的抽象 危险性。这也意味着在构成要件的规范层面上,亲手犯中的规范 之命令或禁止仅指向一定主体的一定行为。 利用不具有该种法意义的 他人作为工具,不能违反其规范。进而大土冢仁教授进一步指出,亲手 犯是指不可能将他人作为工具侵害构成要件之保护法益的场合。因此,为确认某一罪是否具有亲手犯性质,应具体分析探讨各犯罪构成要件 中的实行

6、行为的性质。对此持赞同态度的另一日本学者町田行男也认 为,由于间接正犯不是行为人亲自实施其应实施之行为,而是利用他人来实施的犯罪形态,因此某犯罪若想以间接正犯形态来实现, 其前 提当然是实行行为能够从行为人中分离出来委以他人来实施。在亲手犯的场合,由于构成要件的实现要求行为人亲自实施实行行为,因此将实行行为从主体中分离出来委以他人来实施的间接正犯形态是不 能实现的犯罪。我国刑法学界也有学者认为,亲手犯是指以间接实行犯形式不可 能犯的犯罪。为了它的实现,以须由行为人亲自实行为必要,利用他人不可能实现的犯罪。综观上述国内外学者对亲手犯的理解, 不难看出对亲手犯概念及 本质的探讨始终离不开间接正犯这

7、一概念。 两者既是矛盾又是对立的 一对范畴。无疑,宾丁在提出亲手犯概念之初,就赋予了其间接正犯 界限的机能。因此,不应离开亲手犯的该机能去把握亲手犯的本质, 否则对亲手犯本质的探讨就会失去其原本意义。 笔者认为,亲手犯的 本质,在于其犯罪行为方面。即在其行为的存在论构造中,因存在从 主体中无法分离的性质,所以将行为从利用者中委以他人,使其实施 该行为的间接正犯形态不能实现的犯罪。 因此,若探讨某犯罪的亲手 犯性当然应根据其实行行为是否具有该种性质来进行判断。二、受贿罪主体身份与亲手犯在身份犯尤其是法定身份构成的纯正身份犯中, 犯罪主体与实行 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地联系,那么是否就意味着其是亲手犯

8、”呢?在将亲手犯解释为 身份犯说”的学者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身份 犯即是亲手犯。如德国学者 H?麦耶就认为 某种犯罪之所以只能亲 自实行,是因为他手的实行不能实现构成要件 工作为其例,H?麦耶 举出身份犯后,进一步指出:利用行为之人不是具有正犯资格者(kEIn tauglicher Tater)时,例如非公务员的场合,他手正犯(fremdhandige Taterschaft)因一身专属(personlich)之事由,是 不可能的。非公务员无法以他手正犯的形态实施职务犯罪。? ? ?那么,身份犯是否是 亲手犯”?或者说亲手犯是否仅限于对主体 具有一定限定的犯罪当中。我们首先来分析如下这一命题,

9、即在身份 犯的情况下,非身份者利用身份者能否实现特定身份之犯罪的间接正 犯。具体到受贿罪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工作人员不知情的情况 下,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第三者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时, 非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受贿罪的间接正犯。就此问题除少数肯定者认为一切犯罪均可有间接正犯形态来实现,因此纵属以一定的身份为 成立要件的犯罪,若无身份的人利用有身份而无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犯 罪,该无身份的人仍为间接正犯之外,刑法学界大多持消极的态度。 即否定在这种情况下非身份者成立身份犯的间接正犯。如在日本学界,一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成立间接正犯。其理由是:在一般情况下, 刑罚规范将一般人作为调整对象,但在身份犯的场合,却只将属于一 定范围之人作为调整对象。因此,不归属于该范围之内的人不能成为 其规范的命令或禁止的对象,即犯罪主体。所以无身份者利用身份者 实施身份犯之实行行为,无身份者亦不违反其规范,成立间接正犯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