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练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长度要求估读)。(2) 如图乙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填“上”或“下”)调整。(3) 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12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4) 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果实验中已经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实验小组的小花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又加放了一个远视眼镜。如图内所示,则应该向 (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
2、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2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小明用“F”字样的LED光源(如图甲)、凸透镜(焦距为10cm)和光屏进行了如下实验:光源光源凸透镜光屏kJLJ|iiii|iiii|iiiiini|iinr010 2030Tlll|lllll|lRllplll|lllll|lll405060|liiii|iiii|iiii|iii i|Thii|ii70 SO 90 err(1)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2) 当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时,LED光源应移到 (填“ A点左侧”“ AB之间”或“ B点右侧”),
3、才能在光屏上看到 (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3) 小明将光源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并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承接到了更大的清晰的像。(4)接着他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3在某次光学实验活动中,小明做了如下两个实验:2F-* F甲乙(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如图甲所示。 蜡烛放在A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小明将自己的近视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并靠近凸透
4、镜,若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明应该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 小明又把蜡烛放在 B点,继续观察蜡烛所成的像,此时眼睛应在 (填“蜡烛一侧”或“光屏一侧”)观察。(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乙所示。 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 放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两支蜡烛外形相同是为了验证像与物多次实验后,小明将数据记录如表二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1101021515320204 用光具座、
5、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选填“ A ”、” B ”或(1 )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置在如图的光具座上,凸透镜应放在C”)滑块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实验次数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物距)cm光屏到凸透 镜的距离(像距)cm像的情况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14013倒立缩小23015倒立缩小32020倒立等大41530倒立放大51340倒立放大(2)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选取若干个位置,调整光屏位置,寻找烛焰清晰的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由数据可知: 该凸透镜的焦距f=cm。 当物距逐渐变小时,像
6、距逐渐变 ,光屏上的像逐渐变 (均选填“大”或“小”)。(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烛焰的像会向 (选填“上”或“下”)偏离光屏中心。(4 )摄像师用照相机给九年级同学拍摄毕业照时,想让被拍的同学成的像大一些,摄像师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同学。该摄像师是近视眼患者,他戴的眼镜是 (选填“凸”或“凹”)透镜。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实验用光具座的长度为 1m,如果有焦距为10cm、25cm的两块凸透镜,应该选择焦距为 cm的凸透镜完成实验。B(2)实验前应点燃蜡烛,观察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甲所示时
7、,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是倒立、实像。(4)实验中,不但虚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实像也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如图乙所示在(3)的基础上,拿掉光屏,用肉眼在 (选填“ A “、“ B”或“ C”)位置沿图示方向能看到这个实像。(5 )在(3 )的基础上,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光屏上的像将会模糊,如果蜡烛与凸透镜不动,那么,在凸透镜前放置 (选填“凸”或“凹”)透镜,才可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其实就是(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为了使蜡烛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2) 如图甲所示,在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
8、,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cm,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蜡烛能成个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1) 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2) 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是(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这种成像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写一种)。(3) 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
9、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 (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UJUJ8小明用光具座、F光源、凸透镜、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如图甲所示,将光源放在3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得倒立、等大的清晰像,此时光屏在cm刻度处,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 把光源向左移至 20cm刻度处时,将光屏向 (左/右)调节,可得 (倒立/正立)(缩小/放大)的清晰像;f 心 F光源ABC D Z(3) 把光源放在45cm刻度处时,移去光屏,人眼通过透镜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F表是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的结
10、果次数物距u/cm成像情况像距v/cm150.0倒立、缩小、实像12.5230.0倒立、缩小、实像15.0320.0倒立、等大、实像20.0415.0倒立、放大、实像58.0正立、放大、虚像请你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1) 通过1、2、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 小明在15次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cm,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线在距透镜_cm的地方。(3) 第4次实验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 cm,此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4) 小明更换另一凸透镜,放在距蜡烛50
11、cm的地方,移动光屏至出现清晰烛焰的像,此时像距为22cm。与第1次的实验相比较所换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比原来凸透镜 (填“强”或“弱”)。10 小佳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01020 北 40,060 沁 go Memq|(1)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 将蜡烛和光屏放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利用了这个原理。(3) 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
12、。(4) 凸透镜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将蜡烛移到55cm刻度线处,在移动光屏的过程中,光屏上(“能”或“不能”)承接到像。(5)在(2)的条件下,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佳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为使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11 小蒙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不动。(1 )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 小蒙将蜡烛移动到 10cm刻度处,光屏向左移动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一个 、清晰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 (选填
13、“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 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光屏移动到 cm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 像。(4)在步骤(3)光屏上成清晰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12 图是小芊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装置。(1)当蜡烛位于图中的 B处时,移动光屏到 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2)紧接着,小芊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3)小芊同学把蜡烛往右移动 5cm,屏上的
14、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1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1) 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 ,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 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适
15、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选填“大”或“小”)些。(3)小明近日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至U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近视,成像示意图为 (选填“乙”或“丙”)图,近视眼可以使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加以矫正。|niiiiu0 cm 1iiiijiiii piii|Hii|rii(|ini| ini|mi02030405iiii|iiiipiii|0 60nii|riiT|iiir|mi|ini|iiii|im|7080 90 1001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凸透镜两侧,调整凸透
16、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要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蜡烛应向 移动,光屏应向 移动(均选填“左”或“右”);现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川屮川卩1屮川Jem 1020|卩|卩| 屮 ill 卩 11卩111卩1 ijnn|nTT|TmpnjTn ipnTjnn|3040506070 SO 90 1001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在光具座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2)为了能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位
17、置,要调整烛焰、凸图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示意图,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应用此成像规律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730光屏16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组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 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若烛焰在凸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3) 接下来,保持烛焰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一个焦距小一些的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比刚才的,此
18、时像距就近似等于焦距。(4) 如果要估测题(3 )中凸透镜的焦距,可以让烛焰距离凸透镜17.宁宁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1 )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宁宁将光屏移动到6070cm之间的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此时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2 )宁宁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的合适位置,调节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的是(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取走近视眼镜,保持凸透镜和(选
19、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3)烛焰通过凸透镜成正立的像时,宁宁的眼睛应该在(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向凸透镜方向进行观察。(4)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逐渐变短,蜡烛对底座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为使烛焰的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少 I Ocm 1020 孑 0_ 4050 和8Q_ 90 1001018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1)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
20、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选填“左”、“右”)。(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下”)。(3) 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 (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19小体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用到的光具座足够长。50608090(1 )如图所示,依次放置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并将它们调整好后,点燃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没出现烛焰的像:但取掉光屏,在放光屏同侧通
21、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cm。看到的像是 (选境“虚”或“实”)像。(2)将蜡烛移至零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回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模糊的像,当把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烛焰(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像: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 光屏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烛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像。20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 )元件摆放位置如
22、图所示,在光屏中心呈现出清晰的烛焰的像,由此可知透镜焦距为cm。(2)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蜡烛放在刻度尺的15cm处,可在蜡烛和凸透镜间合适位置添加一个焦距恰当的 透镜,仍能在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添加透镜,适当移动光屏可承接到一个倒立的、的实像;(3 )在实验中,小明更换了一个凸透镜,使三者还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并使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承接到烛焰的像(光具座足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原因即可)卩川川屮|1川卩1川叫川川叫in II叩II甲川川I|iui|iii|i川屮hiOcm 1020 30 40 50 60 70 80
23、W 100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 v之间的关系(如(选填“左”或“右”)移动,204060 |j,乙21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1)图甲中蜡烛恰能在光屏成清晰的像,所成像的特征是 (选填“正立倒立”、“放大缩小”或“实像/虚像”)。(2)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图乙),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给凸透镜带上近视镜,则将光屏向光屏上仍可能出现清晰的像。I |11川II叫11川1山卩I川III屮1川山屮lll|ll(T|1IIIUI叫I III川屮1川川1川川II屮"川
24、叫口7 Don 1020 閃 北 丸 氐 飞 SC 9C 1工£10cm。(刻22 某物理学习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器材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度尺上标记的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0cm)(1) 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其中凸透镜对光有的作用填“会聚”或“发散”)(2)当凸透镜放在D点,蜡烛放在 A点左侧,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 当蜡烛与凸透镜距离小于 cm时,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屏上都得不到蜡烛的像。2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王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画出了如图甲所
25、示的物距u和像距关系图象。(选v对应(1)小王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2)他们认真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乙中左边的蜡烛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选填“ A、B、C、D”中的一个选项)(3 )小组中小李同学,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了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如图丙,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李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时,像又变清晰了。小组同学讨论,如果开始放上近视眼镜后,不移凸透镜(选填“远离a .十'、厂”靠近)。动光屏和凸透镜,只移动蜡烛,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2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
26、镜的焦距f=cm :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 高度上。(2) 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 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方移动 (选填“上”或“下”)。(4)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nClilll|TllT> 2TiiTJTiii|2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了蜡烛、凸
27、透镜、光屏,并调节它们中心在一高度上。g 9刖阳乙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1)如图甲,当他将蜡烛、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动透镜,发现透镜在得到倒立的像,则镜在 位置相比在 位置时,所上得到的像 (选填“较大”或“较小”)(2)当他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在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够长),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凸透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移动一些。经过调整,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发现若将凸透镜用纸遮住一半,屏上将得到 (选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将蜡烛稍微上移,屏上的像将 (选填“上移”或“下移”)。(3) 如图乙,他把“上”形状的遮光板放在蜡烛
28、和凸透镜之间,则屏上观察到的形状是。A . 上 B.C. D.26. 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 )经正确组装器材并调节,在光屏中央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像未画出),则此时光屏上接收到的是倒立、的实像。(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变高,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调节。27. 五一期间小红随父亲到宜昌市磨基山公园游玩,小红父亲用照相机拍摄了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小红发现相机中桥的像有点小,提议能否把桥的像拍得更大一些,她父亲便更换相机镜头后在原 地又拍摄了一张夷陵长江大桥的清晰照片,如图甲所示,两次成像的大小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9、 她猜想可能是两个镜头的焦距不同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想法,返校后,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一只 蜡烛,焦距分别为 5cm和10cm的两个凸透镜、光具座、光屏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1) 如图乙所示,她先将 f= 5cm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50cm刻度处,再将蜡烛放在光具座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2) 接下来她换用f = 10cm的凸透镜,仍然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为了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她应该保持 不变,移动 ,直到出现清晰的像为止。(3) 对比两次实验中像的大小,发现第二次成的像比第一次稍大,据此小红得出的结论是(4 )用照相机拍照时,要
30、想成的像更大,除了更换相机镜头外,还可以2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1)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 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2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A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35cm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A凸透镜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象如图乙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
31、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 A的焦距是 cm,凸透镜A的焦距凸透镜B的焦距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 )在甲图中,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应使蜡烛
32、(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30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总找不到像,其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2 )经过调整,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要获得清晰的实像,光屏应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31 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
33、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填“注水”或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抽水”)。蜡烛光屏透明胶膜水透績注射器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j卩1|【11甲川I11【11川1卩1叩|1卩川1叩|1川川1卩川卩叩川卩川11卩川川Ocm 102030 斗 050708090 10(1)图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 图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
34、填“左”或“右”)移动(3) 图中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下同)承接到像,把光屏放在蜡烛的左侧,移动光屏 承接到像。(4)图中将一个眼镜片放在透镜和烛焰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左移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33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 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 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
35、机”或“放大镜”)。(2 )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选填“大”或“小”)一些。(3) 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4.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9Z.(1 )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2) 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 cm
36、。(3) 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镇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4) 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v u v 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实验探究题专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分析】(1)首先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得出凸透镜的焦距。
37、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情况进行判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的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2)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3 )分析物距和焦距的关系,禾U用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特点进行判断,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判断;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 有会聚作用,使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解答】 解:( 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
38、光心的距离是 60.0cm-50.0cm = 10.0cm,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由图知,光屏的位置偏高,要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下调整;(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 12cm 处时,物体处于 1 倍焦距和 2倍焦距之间,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大,所以像距变小,成的像也变小;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前方放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使像距变小,则应该向靠 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 1 ) 1 0 . 0;( 2)下;( 3)放大;( 4)变小;靠近。
39、【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考查了焦距的测量及实验器材的调节,掌握成像特点及物 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同时自己做一些总结,更有利于对成像规律的理解和掌握。2【分析】 (1)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上,在依次放置好蜡烛、凸透镜、 光屏后,就需要对三者的高度进行调节;(2)由光屏应向 A 点的左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小于物距,再根据物距和焦距 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 3)物近像远像变大;(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的会聚点推迟延后,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解答】 解:(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
40、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2)当透镜和光屏固定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像距v = 65cm - 50cm = 15cm,已知f= 10cm , fv vv2f,要在光屏上得到像,物距此时应该 u>2f = 20cm,故LED光源应移到A点左侧,此时凸透镜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为了在光屏上承接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该减小物距,即将光 源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并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承接到了更大的清晰的像。4)他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光源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近视眼镜把射向凸透镜的光线发散了,像距变大,为了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他应
41、将光屏向 远离透镜的方 向移动适当距离。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 2)A 点左侧;缩小;( 3)靠近;( 4)远离。【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此题看似复 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3.【分析】(1)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此时像距处于 f 和 2f 之间,像距小于物距;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 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镜是凹
42、透镜, 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uv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 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 大小关系; 由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解答】 解:(1)凸透镜物距大于 2倍焦距,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将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
43、,要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像变小;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 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B点,物距u v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应该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2)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大白纸,玻璃板应垂直放置。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
44、全重合,可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与相对应的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故答案为:(1)照相机;远离;光屏一侧;(2垂直;的大小关系;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凸透镜、平 面镜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4【分析】 (1)光具座上有 A、 B、 C 三个滑块用于放置凸透镜、光屏或蜡烛,其中中间应放置凸透镜;(2)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特点进行判断:u=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物距变小)像远(像距变大)像变大分析回答;( 3
45、)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4)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处于f和2f之间,应用是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 解:( 1 )光具座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所以中间 B 位置一定放置凸透镜;为使像呈 现在光屏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2)分析表格可知,u=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的一半,为10cm。 当烛焰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变小,根据物近 (物距变小) 像远(像距变大) 像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光
46、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3)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蜡烛的焰心下降,则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4)想让被拍的同学成的像大一些,根据物近(物距变小)像远(像距变大)像变大可知:应减小物 距,即摄影者要使照相机同学。近视眼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答案为:( 1)B; ( 2) 10;大;大;( 3)上;( 4)靠近;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能根据凸透镜 成像规律分析实际问题,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5【分析】 (1)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具座的长度至少为凸透镜焦距的4 倍;(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为了保证所成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必须保证
47、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在蜡烛的两侧;(5)凸透镜成实像是,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解答】解:(1)光具座的长度是1m,根据凸透镜实验的光具座至少为凸透镜焦距的4倍,所以凸透镜选择 10cm;( 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体在蜡烛的两侧,此时应在蜡烛的异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48、实像,故应在C处;( 5)当光屏略微向右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变大,那么应在凸透镜前放置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故答案为:( 1) 10;( 2)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 3)缩小;( 4) C;( 5)凹;近视眼。【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这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本题的最后一空 实际上是近视眼矫正的变相考查,学会对知识的变通,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6【分析】( 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成像在光屏的中心,便于测出物距和像距;(
49、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等于2 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判断;【解答】 解:( 1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要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0.0cm,所以f = 10.0cm;当烛焰逐渐靠近凸透镜时,由于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应将光屏远离凸 透镜,光屏上才会重新出现清晰的像,烛焰的实像将成的像也变大;(3)因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切去部分后相当于两个透镜,光心位置改变了,上面的像下移下面 的像上移,错位将成两个像。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 2) 10.0;远离;( 3)
50、 2。【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 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要注意理解 应用。7【分析】(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 > v> 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 >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 2f,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 v f,成正立、
51、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3)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 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解答】 解:(1)实验时,使像清晰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固定在 40cm处,蜡烛放在25cm刻度处时,物距 u = 40cm - 25cm = 15cm,凸透镜的焦距 是10cm,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投影仪;( 3)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物体上任一
52、点射向凸透镜的其它部分,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 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答案为:( 1)高度;( 2)放大;投影仪;( 3)亮度稍暗的完整像。【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无论遮住凸透镜的上部、下部、中间,都不能改变像的大小,但是像变暗, 凸透镜遮住的越多,像越暗;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是凸透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分析】(1 )凸透镜成像时,u=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根据这种方法能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2)当物距在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3) uv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
53、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大。【解答】 解:( 1)当烛焰放在 30 厘米刻度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 50cm - 30cm = 20cm = 2f,所以 f = 10cm,此时光屏在 50cm+20cm = 70cm 刻度处,。(2) 把光源向左移至 20cm刻度处时,此时的物距为 50cm - 20cm = 30cm,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 > 2f,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此时2f > v> f,即光屏应向左移动;(3) 保持凸透镜位
54、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处,物距u = 50cm - 45cm = 5cm, uv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所以应该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1) 70; 10;( 2)左;倒立;缩小;( 3) C。【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要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 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9【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2) u= v= 2f时物与像大小相等;( 3)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可以发现随着物距的变化,像的大小、距离都在变化,像的倒正也 发生变化。根据这些现象归纳总结结论。( 4)物距相同时,像距越大,凸透镜会聚能力越弱。【解答】 解:( 1)通过 1、 2、 3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2)小明在15次实验中可知,u= v = 2f = 20.0cm,物体成倒立、等大、实像,所用透镜的焦距为 10.0cm ;由表格可知,放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建行面试题及答案
- 心脏手术后患者护理流程优化
- 导尿管留置安全护理最佳实践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查房
- 新生儿护理技巧查房
- 江汉区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2025年机电工程前景分析试题及答案
- 巨石阵课件简短介绍
- 工程销售课件制作
- 工程课件见解
- 中国古代文学史PPT完整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多发性息肉-疾病研究白皮书
- 职工食堂菜谱及营养搭配方案
- 颅脑损伤护理观察
- 新疆阜康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56名社区工作者、到村工作大学生模拟预测(共500题)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
- 2023年中国人保财险全系统联合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脊髓解剖及脊髓损伤
- GA 1808-2022军工单位反恐怖防范要求
- simufact教程基础部分从Simufact得到支持
- YY/T 0148-2006医用胶带 通用要求
- NY/T 584-2002西瓜(含无子西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