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第2节二力平衡课时练习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 远动和力 第 2 节 二力平衡 力和运动的关系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B. 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发生改变D. 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 平衡力B.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C.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D. 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

2、减小惯性3. 小明的书桌上摆放着多种资料书籍,对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英汉词典,下 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词典平放与侧放时,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B. 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与词典所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C. 词典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是平衡力D. 桌面对词典的支持力与词典所受重力是相互作用力4. 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后停下,是因为它失去惯性B. 击打排球时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 行驶的汽车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D. 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其所受牵引力大于阻力5. 在下列体育比赛中,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

3、是 ()A. 电视转播百米赛时,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是因为跑道相对屏幕后退得快B. 用力拉弓,弓弯曲得很厉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用力向后划水,皮划艇才能前进,说明水对皮划艇的力大于皮划艇对水的力D. 头球攻门,球受到惯性的作用奔向球门6. 忽略一切阻力,原来静止在水平面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大石 头的运动情况是()A. 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动了一点点,很快停下来C.撞击时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D.始终静止不动7.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0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开始时通过小球压缩弹簧到A位置(已知

4、AO=OB,)释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A Q ftffl t-2 -ftA. 小球从O运动到B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减小B. 小球从A运动到O的过程中所受弹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断增大C. 小球运动到B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D.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弹力的方向保持不变8. 某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李同学抛出后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实心球由于()-2 -10A. 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 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 受到推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 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9. 小红站在台秤上称自己体

5、重,下列各组力中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A. 人与台秤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台秤的支持力B. 人对台秤的压力和台秤对人的支持力C. 地面对台秤的支持力和台秤受到的重力D. 人受到的重力和台秤对人的支持力10. 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如图所示,下列属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是()TTTTTtTTTTnTnTTA. 水杯的重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B. 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桌面的压力C. 水杯的重力与桌子对地面的压力D. 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11. 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相同砝码,F列说法正确的是()fl-2 -15A. 小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小车的支持

6、力是一对平衡力B. 小车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小车受到的重力与小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细绳拉小车的力与细绳拉托盘的力是一对平衡力12. 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 A、B C三个石块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 -16A. B石块受到A石块的重力和压力的作用B. C石块对B石块的支持力和A石块对B石块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 B石块受到三个力的作用D. A、B、C三个石块所受合力不为零13. 如图8-2-14是用力F把一木块静止压在墙面上的示意图,以下受力分析的说法,下列表述中只有 是正确的(填序号)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手对

7、木块的压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手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手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14.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如:减速、加速、运动方向改变.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时,物 体的运动状态将 .(改变;不改变)15.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 2000年.(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 “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o® 8-2-12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

8、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同一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滚上另一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 事实-事实-推论-推论B. 事实-推论-推论-推论C. 事实-推论-推论-推论D. 事实-推论-推论-推论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永远做 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的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16.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

9、上先后铺上粗糙程 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甲所示,观察和比 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 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填“相等”或“不相等”).(2) 实验中是通过改变水平面的 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 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填“快”或“慢”). 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5) 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

10、一定律(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6) 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思考如下的问题,如图乙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填“往回摆”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17. 端午假日,小华随父母体验了一次快乐的乡村游.见到如图所示的一个老式 风扇车,颇感兴趣,摇手摇杆产生的风,为什么能将从漏斗中漏下的谷粒与空 壳分开呢?小华到家便进行了以下探究:-17【自制器材】(1) 利用废旧塑料板制成条形漏斗,废旧塑料杯切去杯底并在杯壁裁出缺口;仿照老式风扇车,组装成如图8-2-17所示的装置.(2) 选用质量的砂砾模拟谷粒和空壳.(3) 裁

11、剪快餐盒盖用于收集砂砾.【进行实验】(1) 把快餐盒盖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上述装置侧壁缺口朝下放在盒盖上方(2) 取一小风扇正对进风口,再开启风扇并将砂砾倒入漏斗(3) 待砂砾漏完,关闭风扇.(4) 观察盒盖上的砂砾,比较 .【收集证据】实验结果如图8-2-18乙所示,并记录在下表中.大较大小砂砾水平运动的距离近较近远【分析论证】(1) 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的风速的作用下,质量较大的砂砾不容易被风吹远,其运动状态(填“容易”或“不容易”)发生改变,即惯性较 (填“大”或“小”).(2) 由此也可以说明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 关.【交流评估】为了使实验结论更科学,可以更换不同的物体或改变风速大小重 复上述实验.【拓展应用】(1) 如果使用风扇车来分离谷粒和空壳,则在图8-2-17中(填“A”或“ B”)口可收集到饱满的谷粒.(2) 如图8-2-18丙所示,在无风的情况下,农场工人用铁锹将混合谷物斜向上抛洒出去,饱满的谷粒将落在离工人更 (填“近”或“远”)处,从而将谷粒与空壳分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