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_第1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_第2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_第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_第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页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卷(有答案) 学期期末考试很快就要开始了,为方便大家备考,查字典生物网特整理了2019年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考试卷,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一、选择题 1.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质分别是( )。 A.糖类、水 B.蛋白质、水 C.水、蛋白质 D.维生素、无机盐 2.食物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水、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脂肪、维生素 3.作为能源物质贮存在人体内的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糖类 4.下面是给佝偻病小儿开的药方

2、,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钙片、生长激素 B.钙片、鱼肝油 C.钙片、葡萄糖 D.钙片 5.下列对于如图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酶 B.能消化蛋白质 C.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6.下列消化器官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 第 2 页 A.胃 B.小肠 C.口腔 D.肝脏 7.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加入碘液 1淀粉糊+唾液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0 变蓝 A.需要适宜的pH B.只对一种物质起作用 C.需要适宜的温度

3、D.效率很高 8.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多肽(蛋白质初步消化产物)、维生素、盐酸、水和少量麦芽糖等。最大可能是从哪里取样的?( ) A.食道 B.胃 C.小肠下部 D.大肠 9.王维同学的饮食习惯不好,常吃肉类食品,不吃蔬菜和水果,结果导致他的牙龈经常出血。原因是该同学的体内缺乏 (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10.歌曲老鼠爱大米唱遍大江南北,大米中的淀粉在老鼠体内最终被分解成哪种成分被吸收?( ) A.麦芽糖 B.葡萄糖 C.氨基酸 D.甘油 11.下列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的是( )。 A.肝脏 B.胰腺 C.

4、胃腺 D.唾液腺 12.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主要是因为( )。 第 3 页 A.人体内脂肪过多 B.油腻食物有浓厚的气味 C.油腻食物营养不丰富 D.胆汁分泌不足,影响到脂肪消化 13.下列哪一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 ) A.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 14.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顺序是( )。 A.糖类、脂肪、蛋白质 B.糖类、蛋白质、脂肪 C.脂肪、蛋白质、糖类 D.蛋白质、糖类、脂肪 15.学生的一日三餐应为身体供应的热量比例最好是( )。 A.早中晚=343 B.早中晚=163 C.早中晚=2

5、62 D.早中晚=433 16.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 A.鼻 B.咽 C.气管和支气管 D.肺 17.人体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 )。 温暖湿润干燥清洁 A. B. C. D. 18.感冒时,常常感到呼吸困难、进食无味,是因为( )。 A.由于病毒过多,鼻腔堵塞 B.由于病菌侵犯,味觉失灵 C.由于病菌阻挡,空气通过鼻腔量少 第 4 页 D.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嗅细胞接触不到气味的刺激 19.肺泡数量多,其意义是( )。 A.使气体流量增加 B.使肺内气体容量增多 C.加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D.使肺内氧含量增加 20.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中吸气的表示,哪项是正确

6、的?(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回缩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21.能正确表示人体平静吸气时膈肌状态的模式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 )。 A.肺泡 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C.组织细胞 D.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23.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

7、化碳 24.体血液流经肺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是( )。 第 5 页 A.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浓度下降 B.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氧气浓度上升 C.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氧气浓度上升 D.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氧气浓度下降 25.人体吸收的氧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组织细胞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D.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二、非选择题。 26.右图表示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所示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_。 (2)人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图中标号_所示结构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3)能暂时储存食物,并且进行初步消化的器

8、官是 _。 (4)标号所示器官分泌的消化液称为_,它消化脂肪的方式属于_。 (5)人在进食时,若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会增加图中标号_所示器官的消化负担,容易使人患肠胃病。你可一定要注意啊! 27.下图是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指的酶是_,由_分泌。 图中所指的酶存在于_、_所分泌的消化液第 6 页 中。 (2)图中所指的物质是_;所指的物质是_。 (3)物质在_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28.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123 馒头碎屑或块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2mL唾液A 2mL唾液 是

9、否搅拌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 保温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与1号试管起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支试管的设置_(填有或无)必要。 第 7 页 (5)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消化,又能进行_消化。 29.分析图表,回答问题。 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

10、、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下端字母分别表示组成消化道的各个器官,试据图回答: (1)曲线甲是_的消化,曲线乙是_的消化,曲线丙是_的消化。 (2)蛋白质在 _和 _中被消化,其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 (3)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物的消化开始于_,完成于_。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在 _。 (4)胰腺分泌的胰液在 _进入消化道。该区域具有的消化液,还有_和_。 30.下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分析图解并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_,乙图表示的是_。 (2)从AC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 (3)从FD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 (4)两图中,含氧量最高处是_,

11、含二氧化碳量最高处是_。 (5)在B处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_。 第 8 页 (6)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_和_两个过程,它们是通过_作用而实现的。 31.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AB段表示_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2)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_。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 (4)在曲线AB、BC段变化中,与呼吸有关的肌肉的变化情况: AB_;BC_。 初一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BBA 6-10 DCBCB 11-15 ADCBA 16-20 DBDCA 21-25 CCDBD 二、非选择题 26、 消化腺 胃 胆汁 物理性消化 27、 唾液淀粉酶 唾液腺 肠腺 胰腺 麦芽糖 葡萄糖 小肠 28、 2mL清水 对照 1、3 1 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 无 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