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_第1页
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_第2页
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_第3页
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_第4页
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交通运输学院2008年12月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计划本培养计划涵盖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由培养方案、教学进程计划、教学执行计划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中,培养方案是关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学进程计划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总体课程安排,教学执行计划是按照基本学制设计的各学期课程安排建议。本培养计划中设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两个专业的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物流、道路与交通工程四个专业方向,14学期为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从第5个学期开始分专业方向的专业教育,学生必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完成该方向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同时可选修其他方向课程。铁路运输

2、、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物流为交通运输专业,道路与交通工程为交通工程专业。第一部分 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与学习年限基本学制:4年;学习年限:3-6年。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三专业定位立足轨道交通,面向多种运输方式,以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背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为重点,适应综合交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工程教育专业。四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合作交流和学习能力,具备坚实的数学、计算机与外语基础,必要的土木工程、信息与控制技术、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交通运输工程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交通

3、工程、运输物流等一个及以上专门方向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工作与研究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五基本规格要求(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1、基本素质要求(1)适应交通运输现代化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发展的要求;(4)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1)掌握专业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3

4、)掌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交通运输的发展动向,熟悉主要的交通运输技术设备及其运营要求,具有现代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运营组织和商务管理的基本能力,交通运输领域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4)树立交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六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及说明1、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知识、能力、素质协调

5、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人材的要求,将培养方案设计为“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自主教育”3个层次和“学科门类基础、大类专业基础、专业” 3个平台,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综合基础 两课、体育、形势教育、军事理论与训练(必修22学分) (必修22学分) 体育类(选修6学分) (选修10学分) 人文科学与艺术、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自然科学、 国防建设等类理论与实践(选修4学分) 通识教育 基本技能 大学英语(必修16学分) (必修39学分

6、) (必修17学分) 科技文献检索(必修1学分) (选修17学分) (选修7学分) 计算机技术类(选修7学分) 学科门类基础 数学、物理类理论(必修25学分) (必修29学分) 物理实验(必修4学分) (选修3学分) 其他(选修3学分) 大类专业基础 大类专业基础理论(必修19学分) (必修21学分) 大类专业基础实践(必修2学分) (选修2学分) 大类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扩展(选修2学分) 学科门类教育 (必修82学分) 专业平台 理论课程(必修22学分) (选修37学分) (必修32学分) 实践课程(必修10学分) 交通运输专业 铁路运输方向理论与实践(选修23学分) (方向选修23学分)

7、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理论与实践(选修23学分) 专业课程 (其他选修9学分) 运输物流方向理论与实践课程(选修23学分) (必修32学分) 其他理论与实践课程(选修9学分) (选修32学分) 交通工程专业 专业方向理论与实践课程(选修25学分) (方向必修25学分) (其他选修7学分) 其他理论与实践课程(选修7学分) 自主教育 学科门类教育中的大类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 (选修10学分) 系列讲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学科竞赛、报刊发文、证书考试等 交通运输类专业学术讲座与技术参观(参观16次为1学分,选修不少于1学分)图1 培养方案基本框架总学分:185学分必修课:121学分,选修课:

8、64学分2、培养方案框架说明 (1)学分分布总学分185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01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54.6%;实践教学20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10.8%;理论与实践教学通选学分64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4.6%。亦即,理论教学最多可达165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89.2%;实践教学最多可达84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45.4%。从性质上看,必修课121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65.4%;选修课64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4.6%。具体学分分布如表1所示。表1 培养方案基本框架学分分布 课程性质课程层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通选合计必修选修小计必修选修小计通识教育综合基础1931032基本技能1617

9、24小计学科门类教育学科门类基础254332大类专业基础192223专业22103264小计自主教育1010合计1012064185注: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每1618学时计1学分;毕业设计16周8学分;集中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实习等)每周计1学分。(2)必修课程及要求本计划中,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共33门必修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共计89学分;专业教育共9门必修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共计31学分;在大类专业平台课程的基础上,按照交通运输、交通工程两个专业的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物流、道路与交通工程四个专业方向分别设计课程组(包括理论与实践),成组选修,共计23学分。表2 必修

10、课程表序号课号课程名称学分主干课程先修课程通识教育综合基础和基本技能模块100L001T军事理论1200S052T科技文献检索1300S053T军事训练3460L008T体育I2561L007T形势与政策2661L008T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5761L009T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5861L010T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5961L011T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4.51062L054T大学英语视听说 21162L055T大学英语视听说 21262L056T大学英语视听说 21362L057T大学英语视听说 21462L058T大学英语读写译 21562L059T大学英语读写

11、译 21662L060T大学英语读写译 21762L061T大学英语读写译 2小计39学科门类教育学科门类基础模块1873L177Q微积分(B)51973L178Q微积分(B)II52073L115Q几何与代数(B)I3.52173L192Q随机数学(B)I3.52273L149Q大学物理(A)I42373L150Q大学物理(A) 42473S189Q大学物理实验22573S190Q大学物理实验2小计29学科门类教育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基础模块2630L工程制图22730L工程测量32830L115Q工程力学4是2994L电路与电子技术33010L自动控制原理23140L005T管理学(B)232

12、50L109Q管理运筹学(A)4是3350L118Q交通运输类专业导论1 小计21学科门类教育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模块3450L交通运输设备33550L交通规划4是3650L运输组织学4是3750L交通港站与枢纽4是3850L交通运输经济学4是3950L交通安全工程34050S146Q交通运输类专业认知实习14150S147Q交通运输类专业学术讲座与技术参观14250S毕业设计8小计31 学科门类教育交通运输大类专业模块专业方向主干课程3450L铁路行车组织4是成组选3550L铁路站场及枢纽4是3650L293Q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4是成组选3750L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4是3850L道路交

13、通设计4是成组选3950L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4是小计重点加强以下几类课程的学习: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学生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学校IV级英语水平考试。从I级英语开始的,要求必修16学分。从级英语开始学习的,要求必修8学分,并选修8学分中高级英语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在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考核的基础上,要求深入学习一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数理基础课程:按照专业的数理基础要求设置,必修课程29学分。其中数学类必修课程17学分,物理必修课程12学分。专业主干课程:工程力学、管理运筹学、交通规划、运输组织学、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经济学6门,以及按铁路运

14、输方向的铁路行车组织和铁路站场及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交通工程方向的道路交通设计和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每个方向的2门,共8门课程。所有主干课程小班授课,并将前沿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纳入教学中。研究方法类课程与专题研究性课程:开设专业导论、科技文献检索、专业科学研究方法、科研训练等,系统训练大学生思维方法与学科科学研究方法,逐步认识专业、研究专业、掌握专业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培养和训练过程。课程设计、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教学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均安排综合体现课程理论内

15、容的课程设计,并完成专业综合实验,以强化学生工程素质训练和能力培养。每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不少于3项;专业综合实验具有足够的分量,按专业方向不少于10项,实验内容体现了专业工程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使用等的综合运用,全部完成并考核通过才能获得学分。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实验要求在实验中心进行,课程设计与课程同时结课;综合实验在毕业前完成。根据专业教学安排,结合专业方向选择和就业去向,完成专业认知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结合专业实际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安排在第8个学期,约16周完成,计8个学分。(培养计划中必修的其他实践性环节要求详见:八.文化素质

16、、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3)选修课程及其要求本框架按教学层次设置了综合基础、基本技能、学科门类基础、大类专业基础、专业5类选修课程模块,各模块又分为理论与实践课程。其中,综合基础、基本技能及学科门类基础选修课程为全校性选修课程;大类专业基础、专业课程大多为学院开设的选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交通运输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物流、道路与交通工程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还可以选修学院开设的其他课程。在综合基础选修课程模块中,体育类选修课程规定了最低学分要求。全校性选修课程每学期开设一次。学院选修课程分主开学期和辅开学期,主开学期为按基本学制安排开设的学期,在教学执行计划中列出

17、;辅开学期是在主开学期后的学期,根据学生选课的需要,再次开设某门课程。七课程组合要求与建议 本培养方案在学习年限、课程组合、课程学习时间安排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及毕业志向(如提前或延期毕业、保研、考研、就业等)组合课程,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案和学习计划。学生在进行必修课程的进程设计和选修课程的选择安排时,要注意课程的先后修关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尤其要注意设计好自主教育选学模块。具体建议如下:(1)在专业课程选修时,要求学生按铁路运输、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物流、道路与交通工程4个专业方向成组选修课程。为拓展知识面,提高就业竞争力,在确定一个主修专业方向后,应选其他方向

18、作为辅修。(2)自主教育模块的10个学分,要求学生选修交通运输类专业学术讲座与技术参观不少于1学分(参加16次为1学分),系列讲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学科竞赛、报刊发文、证书考试、社团活动等不多于4学分,学科门类教育层次中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选修课程至少5学分。(3)计划四年完成学业的学生,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每学期所安排的总学分建议控制在27分左右,第七学期建议控制在16分左右,第八学期建议控制在10分左右。学生对每学期的选课模块应合理搭配,以保证在四年内完成各教学模块对选修学分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校、院两级选修课程的适当搭配,一般每学期选学的全校性选修课程不要超过6

19、学分。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建议安排在前四个学期,且每个学期选修约13学分的理论或实践课程。(4)计划提前毕业的学生,每学期所安排的总学分建议控制在3234之间。学生应根据必修课程的先后修关系确定必修课程的学习进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学期安排的必修课程情况确定选修课程。(5)拟保研的学生,应注重基础课程及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特别要在数学、英语、计算机三个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式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第七学期最好能根据导师的指导,选修若干门专业拓展课程,积极参加科研实践,为今后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做好准备。(6)拟考研的学生,应于第六学期前基本修满培养方案各模块要求的学分。(7)拟毕业后就业的学生,应

20、结合就业意愿加强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第七学期的第八周之前基本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和各教学模块要求的选修学分,同时要加强拟就业领域相应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积极为就业创造条件。(8)拟参加学校与国外大学本科生交流项目的学生,应加强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特别要通过英语技能训练,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学好对方所要求的一些课程,为到国外大学学习做好准备。八文化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1文化素质培养培养方案中,为强化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思想修养,弥补工科大学生文化、艺术知识不足,采取了如下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的措施:(1)课堂教学方面。在通识教

21、育层增设了人文科学与艺术方面课程供学生选修;通过课程教学、研读、研讨等学习模式,向学生推荐人文书籍阅读目录,指导学生读中外文学名著或文化、历史、艺术基本理论方面的书籍,将相关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作为专业课程考核评定的组成部分。(2)课外活动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化、艺术类社团活动,参与写作、演讲、辩论等竞赛活动,积极向校报和校外报刊杂志投稿,视参与程度给予相应学分。2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方案中,除在通识教育层和学科门类基础教育层开设了理论与实践课程供学生选修外,还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专业基础实践能力。设计了计算机、英语、数学、物理以及专业基础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及竞

22、赛活动,进行科学思维与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训练。(2)专业实践能力。建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在本学科专业的各类实验室,增设开放(自主)实验项目,鼓励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多种群体演练模拟实验系统,对学生进行专业对口岗位培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与团队精神。(3)其他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有关的技能培训以及国家、省(市)、国内外知名企业组织的相应证书考试,并给予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就业实习、挂职锻炼和兼职助学等新的社会实践项目,提高市场调研、商业实践、管理实践等在社会实践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创业成才,并根据实践时间和效果给予相应学分。3科研能力培养培养方案中通过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设计科研训练项目、参加竞赛与活动四个方面来推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1)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开设了专业导论、科技文献检索、专业科学研究方法及科研技能训练等研究方法论课程,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概念,掌握科技文献检索、数据采集与分析、科研报告与科技论文撰写等开展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技能;逐步认识专业、研究专业、掌握专业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