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2011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2011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2011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2011高考历史复习课时作业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第2讲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作业命 题 报 告考查点难易度及题号简单中档稍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61、710、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3、58、912古代选官制度42一、选择题1.下列是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电视剧甲:“三公”坐着议事,对自己所管辖的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电视剧乙: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便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

2、给六部办理。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A.汉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C.汉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解析:“三公”说明应该是在秦汉时期,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军机处”应该是在清朝时期,综合三者可得出结论。答案:C2.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

3、从所给材料的意思来看,很显然是选择A。导致了“重文轻武”现象出现的是宋朝时的政策,排除B;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八股取士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不是指科举制度,排除C;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贪官污吏,因此,D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排除D。答案:A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 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 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所阅奏折起

4、到的作用只是参考,最终的决定权是在皇帝,军机处只负责上传下达。答案:D4.(2009·上海高考)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军功爵制盛行于战国秦朝,察举制盛行于两汉,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到明清盛行科举制。答案:D5.(2009·宁夏、辽宁高考)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解析:明太祖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故六部所掌主要是行政。答案:B6.(2009·

5、安徽高考)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地方的行政区划,即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解题关键是知道不同时期中央对地方的行政制度,图为行省,应是元朝;图为道,应是唐朝;图为诸侯国,应是春秋;图为郡县制,应是秦朝,故A项正确。答案:A7.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转运使 C.设三司管理财政 D.派文臣任知州解析:宋太祖的意图是改变五代时藩镇割据

6、一方、拥兵自重的局面,由文官治理地方,即派文臣任知州。答案:D8.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延续600年之久,说明丞相制度废除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其他说法明显错误。答案:B9.“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

7、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解析:本题材料中提到以后“不许立丞相”,联系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历史事实可知。答案:D10.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你选取了宋太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 ()A.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 直面中央对地方的威胁问题 C. 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解析:宋太祖时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地方只留一小部分,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

8、权,减小地方对中央的威胁。答案:C二、非选择题11.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时期全国人口(丁)官员官民之比西汉5959万7500人1:7945唐高宗时5238万13465人1:3927元成宗时5816万22500人1:2613清康熙时2459万27000人1:911(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教训。材料2:(2)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9、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解析:第(1)问图表中官民之比是核心,官民之比从西汉时的1:7945到唐高宗时的1:3927到元成宗时的1:2613,再到清康熙时的1:911,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据此分析原因和教训。第(2)问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官民之比畸形发展(或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教训:必须精简机构,裁撤冗员。(2)皇权高度集中。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专制皇权不断加

10、强的趋势。12.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1:“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摘自明史·舆服志材料2:“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粱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摘自明史·舆服志材料3: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鈒花四云雁虎豹素金五白鹇熊罴银鈒花六鹭鸶彪素银七鸂鶒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 据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和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从材料1、2、3,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3)结合材料全面分析为什么会出现明朝的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不同的现象?解析:注意题头:“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这是本题的主题思想,意味着回答问题要以此为中心。本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很多知识点教材没有涉及,因此要紧扣材料,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从材料中提取、组织答案。答案:(1)材料1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等级性;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