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1、20世纪70年代末,实现进行农村改革试点的是A安徽江苏 B安徽四川C四川江西 D安徽浙江2、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3、我国人民的服装由单调走向时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国际形势的影响 B、服装产业的发展C、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D、纺织业的发展4、“女工的工作时间如此之长,而且还要站立操作机器,所以在招募女工的

2、时候,许多工厂都要求女工是天足。恒源纱厂就有一次,因为那女孩是小脚,而把她辞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后缠足陋习被彻底废除B工厂招工歧视女工C机器生产有助于改变缠足陋习D当时女工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5、(20世纪30年代)武汉西菜业已形成很大规模,且生意兴隆,而中菜却不是很景气。当时武汉有大中型西菜馆26家,小型西菜馆更多形成了吃西餐的风气。不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是A当时的中国政府鼓励西餐业发展B对外开放较早C当时的中国人具有“崇洋与尝鲜”心理D资本主义的发展6、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有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C

3、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D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7、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三跪九叩 长拜作揖 鞠躬 握手A B C D8、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B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C人们对火车持敌视态度D全体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9、“具大神通,经纬纵横。匪夷所思,惯传消递息,捷于影响。穿河贯汉,事更离奇,欲报平安,暗牵线索纵万里关山信不迟,笑鱼笺雁帛,无斯火速”这段材料说明通讯工具具有什么特点A电讯业发展迅速B信息传播的准确C信息传播的内容丰富D传达

4、信息快10、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6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A商业广告价值 B娱乐教化价值C政府喉舌功能 D信息速递功能11、辛亥革命时期,我国不可能存在的社会现象是A到邮电局发送电报 B在家里看电视节目C在家拨打有线电话 D到影院里观看电影12、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说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A多元化 B数字化 C网络化 D日常化第卷(非选择题52分

5、)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16分,14题18分,15题18分,共52分)13、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 斤;1958 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材料二  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 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502亿公斤,1981年产量670亿公斤,1982年产量715亿公斤。材料三

6、0; 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材料四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请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现象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4分)并分别指出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4分)(2)材料三中的“他”是

7、谁?(2分)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3)通过阅读以上四则材料,你觉得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4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

8、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前十年(19561966)探索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教训?(4分)15、(18分)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记录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上元元年,高宗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 新唐书 ·车服志材料二 在各个通商口岸城市,衣着华丽、不循规制者大有人在;新式学堂里生动活泼的学生装

9、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新式军队也一改过去兵勇时代邋遢的形象,呢制军装映衬出军人威武的英姿;民国以后,衣饰上的平等观念更是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 苏文生、赵爽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8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10分)高一下学期历史段考答案16 B D C C A D 712 C B D A B A 13、(16分)(1)材料一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前者主要是由于左倾错误挫伤农民积极性,后者由于农村改革调动了农民的

10、生产积极性。(4分)(2)袁隆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分)(3)农业要发展,一靠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二靠大力发展农业科技。(4分)14、(18分)(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分)(2)19581962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了。(2分)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2分)19631965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2分)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2分)(3)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答出两点即可4分))15、(18分)(1)特点:具有严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