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考试标准考试标准】学考要求学考要求考纲细解考纲细解学考学考要求要求b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的含义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义c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互关系能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来分析能够运用所学地理原理来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a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因素了解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了解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b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发育和性状的作用理解生理解生l物、气候等自然因素物、气候等自然因
2、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影响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影响b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整体性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理解自然资源利用对环境整体性的影响性的影响3岩石圈岩石圈 整体整体 4气候气候 地形地形 生物生物 物质基础物质基础 矿物养分矿物养分 物理性状物理性状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 5水热水热 性质性质 间接间接 67再分配再分配 水稻土水稻土 退化退化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 89提示:提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
3、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即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一发而动全身”。101112131415提示:提示: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吸附水肥的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吸附水肥的能力和通气性能减弱,肥力下降。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有能力和通气性能减弱,肥力下降。为避免此问题的出现,有效的办法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效的办法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16171819学以致用学以致用(20174月浙江省选考考试月浙江省选考考试)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完成(1)(2)题。题。20(1)图中图中至至代表了自然
4、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A B C D(2)图示区域图示区域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21解析解析第第(1)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题,地质、地形是土壤形成较稳定的影响因素;大气、生物和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气、生物和
5、水文是土壤形成较为活跃的因素。第(2)题,土壤肥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A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正确。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B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错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自于成土母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C错误。草地由于根系错误。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D错。错。答案答案(1)C(2)A22提示:提示: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肥力增加,同时空气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肥力增加
6、,同时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变小。湿度增大,温差变小。23影响影响原因原因措施措施人人类类利利用用自自然然资资源源影响周围其他环影响周围其他环境要素甚至整体境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环境自然资源是自然地理系统自然资源是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它与其他中的某些要素,它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自然资源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虑和对策,正确处理资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关系影响其他地区的影响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
7、互影响的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影响其利用,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他环境要素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要其他资源的配合242526解析解析第第(1)题,自然环境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题,自然环境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要素影响、相互制约的。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体现了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第的相互制约。第(2)题,植被破坏,该地区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题,植被破坏,该地区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蒸发量和降水量减少,调节径流能力减弱而使地表径流变化蒸发量和降水量减少,调节径流能力减弱而使地表径流变
8、化增大,地下径流也因水分下渗减少而减少。增大,地下径流也因水分下渗减少而减少。答案答案(1)A(2)C27解析解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牵一发而动全身身”,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答案A2829解析解析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河流上、中游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往环境的整体性。河流上、中游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往往造
9、成下游泥沙堆积而使洪涝灾害频发。往造成下游泥沙堆积而使洪涝灾害频发。答案答案A3031解析解析第第3题,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第题,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第4题,箭头题,箭头b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这一过程。箭头作用属于这一过程。箭头a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c表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d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答案答案3.B4.B3233解析解析自然资源作为自然地理系统中的要素,与其他自然要自然资源作为自然地理系统中的要素
10、,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也是相互影响的;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也是相互影响的;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采伐森林会影响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采伐森林会影响周围环境。周围环境。答案答案C3435解析解析本题以森林植被这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考本题以森林植被这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的破坏会直接导致植被的减少,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的破坏会直接导致植被的减少,动物的减少,进而还会导致大气成分、大气温度的变化,进动物的减少,进而还会导致大气成分、大气温度的变化,进而导致水圈中河流流量、海平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还会导致而导致水圈中河流流量、海平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还会导致地貌景观的变化,这些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统一演化,地貌景观的变化,这些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统一演化,是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住宅物业后勤人员聘用合同
- 夜市土地租赁合同
- 学校工程桩基机械施工合同
- 2025年度小区物业绿化景观设计与维护统一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水暖管道清洗、疏通及维护保养合同3篇
- 2025年度广告发布合同详细条款及特殊要求
- 2025年度儿童乐园经营权转让书合同3篇
- 2025年度老旧小区业主共担电梯加装费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土地经营权租赁与生态农业发展合同
- 2025年度民间借贷合同样本:民间借贷合同风险评估协议样本3篇
- 2023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
- 单片机与微机原理及应用第二版张迎新习题答案
- 深部真菌病课件
- 用户界面测试
-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培训课件
- 读书分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 GB/T 4269.3-200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3部分: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用符号
- GB/T 11618.1-2008铜管接头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
- 开工复工第一课
-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基层诊所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地址信息
- 旅游服务礼仪说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