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认知差异-基于日本深度访谈的文本分析_第1页
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认知差异-基于日本深度访谈的文本分析_第2页
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认知差异-基于日本深度访谈的文本分析_第3页
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认知差异-基于日本深度访谈的文本分析_第4页
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认知差异-基于日本深度访谈的文本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认知差异基于日本深度访谈的文本分析    摘要:基于日本深度访谈的文本数据,本文从自我评价和合作伙伴评价两个角度出发,探讨日本的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比较分析合作方的公认问题以及在合作意识、合作效率和成果处理方面的认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协调员不足和合作成果评价不完善是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公认的重要问题,并且存在以下认知差异:在合作意识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看待产学研合作的观念不同,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倾向于开展长期合作的基础研究,企

2、业则倾向于开展有速度感能够商业化的短期合作;在合作效率方面,产学研合作方对经费、资源的理解存在分歧,以至于很难形成稳定的研究体系,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效率;在知识产权处理方面,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及企业对于合作成果的价值及利益分配的认定存在分歧,主要表现为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倾向于以论文发表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公开,企业则为了维持竞争优势倾向于不公开。关键词:产学研合作,认知差异,文本挖掘0 前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

3、系。2020年1月,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2,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基础研究机构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对于提升中国基础研究能力、加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献梳理表明,已有很多学者从创新效率、协同创新、五位一体等视角对中国本土情境下的产学研合作展开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从创新效率视角,肖丁丁等3-5剖析了影响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庄涛等6测度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从协同创新视角,陈劲等7构建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实现重

4、大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原长弘等8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并剖析了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验证了其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9;从“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视角,蔡三发等11通过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案例对五位一体模式展开了分析,原长虹等10,12探讨了政产学研用对高校知识创新链产出效率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下,创新作为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仅是符合中国本土国情的前瞻性决策,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本身是具有各自鲜明特点的三类技术创新主体,在

5、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三者之间难免会存在分歧甚至摩擦,从而影响合作效率与成效。因此,国家宏观政策的愿景与产学研合作的实情之间可能存在差距,该如何切实有效地加深产学研合作方之间的友好协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也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命题。不同于以上学者对中国本土情境下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本文以日本为例进行分析。选择日本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如下:第一,日本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是其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的经济与科技强国中,日本是后进国家中通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科技实力快速提升的典型国家13。2019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日本位居世界第6位、中国位居世界第28位,证

6、实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的优越性。因此,日本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以及相应的法律政策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国际发展经验借鉴。第二,尽管现有不少文献关注了日本产学研体系特点或国家政策的优点,为中国如何推动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经验借鉴13-15,但鲜有学者从分析日本产学研现有合作的不足这一角度来展开研究。因此,本文以日本产学研合作的不足结合中国产学研合作的本土情况进行反思,试图探讨以下问题: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哪些认知差异?如何加强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三方之间的友好协作?该采取哪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措施?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1 研究数据本文使用的数据来

7、源于日本的nistep定点调查2017深入调查“在进行有组织的产学官(产业界、-学术界、政府)合作时的问题及其背景因素”的自由记述集,该调查数据是由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nistep)通过对“涉及科学技术情况的综合意识调查(nistep定点调查2017)数据集”中相对应的记述内容整理、加工所得。本文使用的数据根据自我评价和合作伙伴评价两个角度分为四个部分,具体见表1。1.2 研究方法鉴于本文的研究数据是开放式问卷调查且经过翻译处理的中文文本数据,故选取文本挖掘视角展开研究。目前在文本主题挖掘领域中有lda模型分析和共词分析两种主流方法16-19,曲靖野等20通过特征比较了共词分析和lda

8、模型分析在文本主题挖掘中的不同特点,指出lda模型在提取主题的准确性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为了尽可能保证主题提取和分类标准的客观公正,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技术中的lda主题模型作为研究工具,并借鉴张宝建等21的分析思路,对日本产学研合作体系中大学、公共机构和企业之间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主题提取,操作过程如图1所示。1.3 研究设计(1)数据预处理。本文使用python3.7进行实证研究,并以excel为辅。在lda概率模型建模前对研究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分词提取、停用词选择以及文本向量化。本文首先将四种类别合计750份被调查者回答的文本数据以csv文件形式导入python,在此基础上导入jieba分词

9、工具包和编辑停词表,对数据进行分词及停用词处理。此外,除了常见且不具备实际含义的词已被编辑加入停用表内,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与词义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其在文本中的重要性程度21。因此,本文还对四种调查类型的问题进行了词频统计,部分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在四类调查类型的回答中,合作一词出现的频率均居于首位,符合产学研合作调查的实际情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词频统计的准确性。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阐述自身问题的角度来看,体系、教员、人才、能力、计划、活动、教育、成果等名词初步反映了日本的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的关注点;同理,表2所罗列的前15个高频词汇一定程度上能够初步反映各类调查的回答者的关注点。此外,

10、很难有一词在高频词汇13中均出现过,反映了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以及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态度,说明三者认为产学研合作之间存在着较大的阻碍因素,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验证。(2)文本向量化与lda建模。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是由blei等22在2003年提出的潜在狄利克雷分布模型,作为一个完全概率生成主题模型,其假定语料中的文档是由一系列的潜在主题生成,主题则是由一系列的词生成。lda模型对文本数据进行主题聚类的过程包含两步:随机挑选一个主题分布向量,使其服从某个参数下的狄利克雷分布;对文本中的每个词随机挑选主题分布向量中的一个单独主题23。在lda主题提取前,导

11、入countvectorizer进行文本向量化,将文本数据转化为向量形式。例如,有4个文本数据为“大学、机构、企业”“大学、机构、机构”“企业、政府”和“政府”,转化后所对应的4个向量分别为“1,1,1,0”“1,2,0,0”“0,0,1,1”和“0,0,0,1”。接着,导入tfidfvectorizer库和lda模型,本文设置每个话题提取特征词为6个,tfidf最大特征数为4000个。2 实证分析本文主要采用gensim基于lda模型从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自我评估以及相互评价两大角度四类情况分别进行主题提取,且每个主题选择特征词展开分析。实证主要操作及思路以大学、公共研

12、究机构的自我问题评估为例:由表1可知,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其自身组织的问题的背景因素共有13类,剔除没问题/不了解这一类,仅对合作理解在内的12类问题合计285条记述进行主题提取。为了提取更有意义的特征词,进一步提高实证的信度,在对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自我评估进行主题提取时,本文将不影响该部分实证分析的“合作”“产学官”“产学”等词添加进停用词表。此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更直观地体现主题分类,在保证实证信度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一定的人工优化处理,具体结果如下。2.1 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自我评估表3所示为日本的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

13、自我问题的评估情况,大学以及公共研究机构认为自身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主要存在11个问题,具体如下:(1)研究人员(包括日本的大学教员和公共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对产学研合作的目的以及效果不理解。相比参与产学研合作,他们更倾向于自我研究或传统教育,并没有意识到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尤其在大学,大部分教员并没有真正理解产学研合作的意义,存在着教员将产学研合作当作个人研究的延长的现象。(2)研究人员或团体不肯定参与有组织的产学研合作的价值,合作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在教员绩效评估方面,尤其是在升职时,论文发表和科研费用等公共资金的获得更为关键。但是,研究人员参与产学研合作取得的研究成果多以专利的形式存在,产学合

14、作不被视为教育研究成果。因此,若缺乏公正评价系统或体系,在论文至上的评价氛围中,产学研合作对研究人员而言缺乏吸引力,更多的是“出力不讨好”的压力,难以激励其主动参与。(3)大学、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的交流合作体系尚未建立,且无法发挥作用。一方面,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没有专门的协调部门负责与企业交流;另一方面,即便设置了产学研合作窗口,但专家的分配和人数不充分,抑或是ura的培养和分配被延迟,导致缺少与企业进行交涉的专家和专业性的事务人员(包括协调员、财政管理人员等)。(4)无法建立一个可以集中组织中最好研究人员的研究体系。大学难以构建自上而下跨越学院和研究领域的有组织的研究体系,不仅体现在领导阶级

15、创新意识较低,而且从研究自由的角度来看,研究人员缺少意识训练,更倾向于个人标准,在进行自己领域之外的研究时没有接受组织指示行动的习惯,并不积极地参与组织工作。此外,授课等劳动基本定额较高这一情况很难为其提供专心研究的环境。(5)大学以及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签订共同研究合约时手续和决策需要较长的时间。大学和公共机构的办事手续复杂,且组织内的决策需要相应时间。(6)缺乏真正让博士后和博士生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体系。一方面,由于发表研究成果和签订保密条款的不平衡,少有完善的体系让博士后和博士生作为研究力量参与合作项目,并产生外在的积极意义和经济意义;另一方面,即使有体系供其参加共同研究并获得差旅费和人

16、工费,但办理手续非常复杂,实际参与困难且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并不明确。(7)项目计划提案能力不足,不能为企业提供有吸引力的研究开发项目。对研究人员而言,其对研究的社会意义和公司的实际需求没有足够了解,多从个人角度开展应用研究解决方案,以至于企业不了解方案的可行性、价值评价和使用方法,难以开展满足企业需求的合作;对组织而言,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缺乏人力资源,比如协调己方研究成果和企业需求的协调员人数不足、综合管理人才匮乏等。(8)无法从企业获得足够的共同研究所需费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可使用的共同研究经费很少,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的计算标准并不合理,研究经费难以进行有组织的研究管理。(9)知识产权管理

17、尚未完善。组织中缺少知识产权策略方面的专家,多由不熟悉知识产权的外派员工负责维持管理,难以在组织内积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知识。因此,尚未在组织中确立有组织的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管理,没有体系来面向校外有战略性地发布和利用所持有的专利,与企业就成果相关的知识产权处理交流困难。(10)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不充分。此外,组织对利益冲突的意识不足,大学创办的风险企业的增加而导致的利益冲突事件也需繁杂的办事手续。(11)项目管理不充分。由于ura人才和协调员等专业管理人员没有余力管理项目,对于企业共同研究相关的投资,无法推动研究成果的适当进展、成果管理以及经营。2.2 企业产学研合作

18、问题的自我评估表4所示为日本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对自身存在问题的评估情况,企业认为自身主要存在9个问题,具体如下:(1)交流合作体系还未确立,且无法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多数企业是各个部门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合作而非组织与组织之间合作,以及缺少在合作过程中协调搭桥、技术转移、共同研究的机构。因此,企业难以确定与自身研究策略相符合的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主题。(2)难以建立一个可以集中组织中最佳成员的研究体系。一方面,企业注重降低成本以产生短期利润,对未来的投资和策略的重视度较弱;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的分散或不足,企业倾向于将优秀人才分配到事业优先度高的地方。(3)相关手续及决策需要时间。一方面,由于涉及多

19、个部门,且一些企业缺乏速度感,导致企业内部的办事手续复杂且耗时;另一方面,由于合作方在处理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思维差异,因此在签订共同研究合约时,企业处理知识产权的条款耗时较多。(4)没有让博士后和博士生参与产学研合作体系。企业外部招聘更注重实际成绩,很少从大学接受过人才,技术包围和人才流动化之间存在差距。此外,将企业成员送往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比较容易,但将博士后和博士生派遣到企业存在抵触。(5)研究人员合作能力不足。企业中少有研究者有能力参与到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合作中,其内部研究者缺乏实践与合作经验,大多不具备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进行平等讨论以及共同研究的基础。(6)研究开发战略难以制定。一

20、方面,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长期研究主题相比,企业的开发变得愈加短期和复杂,加之企业一定程度上仍残留着自前主义,导致难以在产学研合作中制定长期的管理战略和业务战略;另一方面,企业倾向于集中进行内部目前的研究,少有余力使用外部知识和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合作。(7)对研究解决方案的鉴别力弱。一方面,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课题固定化,难以设定具备商业价值的课题;另一方面,企业缺乏能够俯瞰整个研究解决方案并弄清企业需求的人才。因此,企业没有足够的鉴别力将预期未来需要的技术、产品、服务等与研究解决方案联系起来。(8)共同研究资金准备不足。产学研合作研究存在多个基本阶段,企业为单个研究主题准备的资金有限,难

21、以准备劳务费在内的高额预算。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能力更弱,很难筹集到足够的研究资金。(9)知识产权处理难以协调。企业认为合作方所期待的知识产权的成果分配比例可能对自身构成负担,即使共同研究成果的权力对半分,对方大多要求企业全额支付在专利申请时的申请费和维护费等。加之民间企业不愿被卷入知识产权的麻烦中,因此,企业认为通过产学官合作获得的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很困难。2.3 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角度看企业问题表5所示为从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角度所评价的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主要从合作意识(初期)、合作期间(中期)、成果处理(后期)三个阶段划分,具体如下:(1)产学研合作意识有偏差。一方面,企业

22、追求短期利润,重视短期的实用成果,与大学的基础研究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将产学研合作活动视作基于外包开支的小额共同研究,更多的是与合作方开展短期合作,没有真正了解产学研合作的意义;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对合作方的立场、情况的认识,以至于合作方难以从研究成果中获益以及所提出的条件难以得到保障,比如充裕的研究资金等。(2)合作中经费预算难保障。企业的速度感和竞争意识和国家机构的预算体系、执行管理方式之间存在差异。一方面,企业对合作研究的费用支付意识较低,难以保障产学研合作活动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的人事费预算;另一方面,企业没有推进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理解。由于无法结转直接费用等、间接费用的处理不够透明化

23、等问题,很难形成稳定的研究体系。(3)难以妥善处理研究成果。企业将利益追求作为首要目标,对信息公开有很强的限制,当企业维持利润不愿意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时,会导致研究进展的停滞;此外,企业过于注重知识产权管理,一定程度上会对产学研合作对象存在戒备心理,在知识产权的处理上也会存在分歧。2.4 从企业角度看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问题表6所示为从企业角度评价的在产学研合作中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产学研合作意识有偏差。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对产学研合作的目标和意义与企业存在较大偏差。一方面,企业和学术界各自期待的成果有所出入,企业认为对方看重从己方获得的经济支持,并倾向于发表论文,而对商业

24、化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企业认为,合作方与产业界的速度差距较大,改革速度缓慢,与企业之间的问题意识差距很大,企业希望与其开展更有速度感的合作。(2)合作效率低下、资源匮乏。企业认为与对方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效率低下,且看上去资源过于匮乏。在合作效率方面,办事手续繁杂、耗时较多,且大学的判断和研究体系建设不足,注重个别成果而不了解整体情况,缺乏对研究实施各个阶段熟悉、方便根据进展情况和外部变化进行及时改进的人才。此外,产学研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难以展开友好的公开讨论;在资源方面,大学和研究机构看上去似乎资金极为匮乏,且设备的使用有限制,缺乏将想法与商业联系起来所必须付出的投资和风险的理解;而且其间接经

25、费比例太大,在研究经费方面与企业存在较大分歧。(3)难以妥善处理研究成果。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没有认识到商业化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一方面,知识产权战略不充分,对民间企业的技术开发税优待制度不甚了解等,从而与企业在知识产权处理方面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大学不将产学研合作活动作为业绩评价的内容,更倾向于通过发表的研究成果来评价研究人员,与企业通过隐藏保密技术和垄断技术来保证竞争优势的观点相违背,缺乏将研究主题商业化的观念,因而会在成果处理方面产生摩擦。图1和图2分别体现了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所存在问题的自我评估以及合作伙伴评估情况。此外,结合表3表6可知,大学、公共研究

26、机构和企业在产学研合作问题上均主要涉及合作意识、合作效率和成果处理主题,不仅具备问题共同点,而且存在认知差异。综上所述,鉴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仍旧存在公认的问题以及认知差异,即便日本为了促进产学研共同研究、强化大学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果专利化,分别设立了共同研究中心、大学知识财产本部以及技术转移组织,日本的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仍难以真正达到深度融合的要求。这些认知差异不仅会损伤产学研合作伙伴间的积极性,也会对长期合作产生负面影响。3 结论与启示3.1 结论(1)产学研合作协调员数量不足导致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合作双方需求不匹配、产学研

27、合作机制构建不完善、教员参与意识不强烈、办事手续和组织决策所需时间长和研究成果处理难达共识等问题。(2)产学研合作成果评价不完善导致无法建立一个可以集中组织中最好研究人员的研究体系,并且为知识产权的处理埋下隐患等问题。(3)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在合作意识、合作效率以及成果处理方面存在认知差异。在合作意识方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与大学、公共研究机构看待产学研合作的观念不同,后者倾向于开展长期合作的基础研究,企业则倾向于有速度感能够商业化的短期合作;在合作效率方面,产学研合作方对经费、资源的理解存在分歧,以至于很难形成稳定的研究体系,影响了产学研合作效率;在知识产权处理方面,产学研合作方对于

28、合作成果的价值及利益分配的认定存在分歧,主要表现为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倾向于以论文发表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公开,企业则为了维持竞争优势倾向于不公开。3.2 启示(1)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激励企业提高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有效发挥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本研究再次证实了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性,相比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企业与市场的接触更为紧密,也因此具有更敏感的“前景嗅觉”。作为产学研合作的主导者,企业自身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助于企业正确把握共同研究的方向,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具有实用价值、商业前景的研究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

29、企业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合理的管理战略和业务战略,保障产学研合作的平稳进展,提高产学研合作效率。(2)产学研合作方应当积极设立校企研究院或校企联盟等形式的产学研共同研究中心。产学研共同中心的设立,能够为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沟通平台,有助于加深产学研合作方之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为了保证沟通平台的有效性,避免搭建好的平台流于形式,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还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明确产学研共同研究中心的工作职责和岗位分工,重视吸纳在共同研究的管理、合约签订以及交流沟通等方面具有专业知识和事务经验的协调人员,切实保障协调人员的基本待遇,加强专业知识和事务技能的培训工作,保证协调人员的数量充足

30、。(3)政府支持和政策鼓励是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动力。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作为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难免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设立助力产学研合作基金项目等措施,引导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观念转变,平衡产学研合作各方之间的利益。例如,引导企业正确认识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不应将产学研合作当作节约成本、追求短期利润的途径,而应该从长远眼光出发,吸纳先进的技术和观念等;引导大学相应调整产学研合作评价体系,对研究人员所参与的产学研合作的研究成果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合理评估,肯定研究人员参与有组织的产学研

31、合作的价值,激励大学研究人员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引导大学、公共研究机构和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成果处理多元化,缓解合作多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冲突。参考文献:1万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20(1):1-2.2科技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eb/ol.(2020-01-02)2020-03-05.3肖丁丁,朱桂龙.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11-18.4樊霞,赵丹萍,何悦.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2):33

32、-39.5陈光华,王建冬,杨国梁.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2):9-12.6庄涛,吴洪,胡春.高技术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螺旋视角j.财贸研究,2015,26(1):55-60.7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8原长弘,张树满.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管理框架构建j.科研管理,2019,40(10):184-192.9王钰莹,原长弘,张树满.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与双元情境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10-17.10原长弘,章芬,姚建军,等.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提升j.科研管理,2015,36(12):1-8.11蔡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