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域规划_第1页
城市区域规划_第2页
城市区域规划_第3页
城市区域规划_第4页
城市区域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一、名词解释1、区域:地球表层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2、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索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的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3、恩格尔系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总额也在不断提高,但食品消费在整个生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小,这个规律被命名为恩格尔系数。)4、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指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指投资、出口和消费。5、GNP与GDP:国民生产总值GNP,以国民国籍计,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财富增加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地

2、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国土范围计,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增加值得简称。是一个国家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最终结果。6、增长极:是一种在某一给定环境中的产业推进型单元,或者是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一种成长性城镇推进型单元。7、断裂点:两个城市影响区域的分界点,即两个城市对该点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点。8、区位论:也称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特别是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优化的学问。9、空间扩散:源于一个特定地方的技术、发明、新产品、新现象等逐渐被其他地方接受、采纳或应用的空间过程。10、保税区: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便利的口岸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开展

3、国际贸易和保税业务的经济区。11、经济区划:指在通过对全国或特定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12、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区域分工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划分的具有某种主体功能的规划区域。13、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产出。14、区域经济发展:伴随着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结构和空间

4、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体制和文化水平的变动)。15、区域开发:人类社会有意识、有组织地促进区域发展的大规模行为或过程。16、点轴开发模式:实际上,中心城市与其所吸引范围内的次级城市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城市系统,有效地带动着区域经济发展。点轴贯于这些复杂的城市系统之间,构成了以点轴为主线的条带式开发系统。17、区位重量:在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总重量。18、中心地理论:一个具有经济活动的区域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这些核心由若干大小不同的城镇所组成。城镇在空间上形成一种经济力,这种经济力促进区域的发展。每个城镇大都位于它所服务区的中央部位,故而称为“

5、中心地”。中心地的大小和排列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某一等级城镇的数量与其规模大小成反比。等级越低,其数目越多,规模越小,反之亦然。19、生态景观:在大区域范围内,有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20、生态环境敏感区:对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这些实体和要素,对内外干扰具有较强的恢复功能,保护生长、发育等程度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二、简答1、简述区域分析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内容:阐明规划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提出经济发展目标。对区域内的人口、产业、城镇及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性的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在地域空间上予以合理的布局。提出

6、近期内的重点开发建设区域和建设工程项目。提出环境治理、保护的目标和对策。(2)意义:区域分析研究是区域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区域分析与规划为地方经济发展与政策拟定提供思路。区域分析与规划是推动区域理论不断往前发展的利器。2、简述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意义。环境的变化对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能够经常与外部环境保持最佳适应状态的系统才是理想的系统;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是难以存在的。坚持环境适应性原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注意调节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要考虑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只有系统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相互协调,才能全面的发挥出系统的整体功能,保证系统向最

7、优方向发展。3、 应用系统科学的原理对哈大齐区域进行概括分析。如果把哈大齐区域看成一个系统,整个系统是由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多元化综合系统,系统中包含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城市要素,以及石油工业、重型机械等产业结构,三城市及其它县市在空间上协调发展,形成了多种要素结合,工业产业为主的有机整体,系统处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环境中,位于东北亚中心,主动适应大环境的同时,大环境还可以给予系统良好的资源和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而该系统整体协作发展更拉动了整个黑龙江省的经济,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并成为中国东北,甚至是东北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4、简述克拉克定律的内容

8、和库兹涅茨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深化内容。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将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就是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定律:研究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不仅需要知道各产业吸收劳动力的状况,更需要的是要揭示三次产业结构演变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各自的贡献及其变化规律。5、为什么工业化过程会实现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转变?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重工业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9、,对工业品的需求也由一般日用消费品转向耐用消费品,这为制造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制造业是一个产业链长、前后向关联度高的产业,特别是任何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都需要矿业、原材料工业作为基础,庞大的重工业体系一旦建立起来,就将替代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主导力量。6、解释霍夫曼系数的概念,并简单谈谈你对“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霍夫曼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重工业的比重持续上升”这句话的理解。概念: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来反应重工业化程度。轻工业比例的下降不意味着消费资料生产的下降,实际上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耐用消费品会逐渐成为消费支出中的主体,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是在重工业内部进行的。7

10、、简述工业化过程中主导产业的更替规律三个过程: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的过程。深加工化过程:即深加工工业在工业结构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技术集约化过程:即在深加工化的过程中,进一步表现出高技术化的趋势。工业化过程是一个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过程,这就是工业结构中的技术集约化趋势。或(第一阶段:传统社会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以食品、烟草、采掘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主。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由轻

11、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制造业内部结构由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阶段。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占主导地位。)8、简述区域规划理论结构框架。(1)空间结构理论:土地利用类型;区域城镇体系结构;社会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布局。(2)

12、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发展的战略模式;区域发展的动力机制;区域开发的战略与策略。(3) 区域规划程序理论:区域规划编制;编制内容和过程;区域规划实施。9、如右图,根据区位因子分析方法,对牡丹江区位条件进行分析。(1)牡丹江位于中国东北部,黑龙江省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形成海洋中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森林资源丰富。与鸡西等矿产城市相邻。(2)在交通方面,牡丹江机场是黑龙江东南部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牡丹江站是滨绥线、图佳线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客运交通也十分发达。(3)牡丹江全市人口接近300万人,但劳动力比较匮乏。(4)牡丹江周边市场多,规模大,结构丰富多样。(5)产业空间配置与城

13、市之间合理。(6)国家出台的政策推动了牡丹江的发展。自由发挥,从自然因子、运输因子、劳动力因子、市场因子、集聚因子、社会因子六个方面答。10、简述马克思主义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内容。(1)地域分工是部门分工在地域上的体现与落实。经济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上才能进行,因此,部门分工必然要在地域上有所表现。(2)地域分工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利益。分为三种情况: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限制;由于生产成本很高;规模经济的作用。(3)地域分工的发展随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生产要求分工,分工反过来推动生产的发展,因而地域分工必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表现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11、简述你对区域可持续

14、发展的理解。(1)发展、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状态的改善;持续发展:是发展过程的持续,强调的是过程;具有短期性、线性发展、小区域的特点。可持续发展:是发展能力的可持续,强调的是能力。有长期性、非线性发展、大区域的特点。(2)区域的层次性。判断大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和指标对小区域是否使用,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和指标对大区域是否有影响。然后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3)区域的类型及其可持续发展。不同类型的区域,有不同的动力机制,根据动力机制的条件是否被破坏,来判断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只要有动力机制存在,就能达到可持续发

15、展。12、简述规模经济的类型、产生原因、量化方法?并说明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1)内部规模经济,产生原因:生产规摸的扩大,量化方法:合理规模;布局规模经济,产生原因:企业间的相互的相互影响,量化方法:区位商;城市化规模经济,产生原因:社会因素、市场因素等外部因素,量化方法:集聚度。(2)规模经济,是指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强调的是成本降低。产业集群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规模经济是产业集群的基础。13、简述区域发开发的目的

16、和任务。目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最主要目的);协调好区域内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关系;确保国家或上级经济区宏观目标的实现。任务:认真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14、区域发展的支撑系统有哪些?区域基础设施分析(a.区域交通现状分析;b.区域动力能源系统分析;c.区域水利系统;d.区域通信系统评价;e.区域防灾减灾系统分析);区域交通系统分析(a.捷运系统;b.交通枢纽;c.交通运输网评价:运输网长度、运输网密度);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分析(a.对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b.评价公共设施的规模、水平、分布

17、;c.公共设施的规模水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分析(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15、简述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也就是区域产业结构组建设模式。依靠支柱产业,发展主导产业,扶持先导产业,是区域开发的一般原则;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配套相关产业,优先发展基础产业,是各国政府在区域开发过程中的一般做法。主要分为四种研究方法:区域发展的基本非基本原理;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开发模式(新兴阶段朝阳时期支柱时期夕阳时期衰落时期);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开发模式;产业群开发模式。16、简述区域规划类型。(1)广义上自然规划(自然地理的规划、土壤改良的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动

18、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规划,能源、矿产资源的采掘规划等);人口规划(出生率、结婚年龄、未来人口的数量、人才需要、培养、引进、输送等);社会规划(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政府管理等);城乡建设规划(城市数量、规模、功能、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等);基础设施规划(水、路、电、通信设施建设等);经济规划(农业、工业等的发展规划);科技规划(科研、技术推广等)。(2)狭义上:经济规划、科技规划、能源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人口规划和环境规划等。17、在综合规划中,对广东省国土规划进行概要总结。(1)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至今广东省已进入新的转型发展时期,但产业用地集约程度不高,产业发展对生态破坏力

19、大,各类规划在国土空间汇总后产业冲突;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大;空间整体布局不够协调。(2)对策与措施重新审视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协调生态、环境和资源,尤其应注重考虑海域;国土空间应整体协调发展,注重粤北和东西两翼地区,实现共同优化发展。18、在综合规划中,对全国城镇体系规划进行概要总结。以健康城镇化为目标,提出积极稳妥的城镇化战略;立足东中西的多样化城镇化政策;建构多元、多极、网络化的城镇空间结构;建立以交通为核心的城镇发展支撑体系;加强对土地、水等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对跨区域城镇发展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引导。19、在专项规划中,以沿京杭大运河(徐州-扬州)段产业与航运发展研究

20、为例,对其产业规划进行概要总结。主要问题:1、经济总量方面:进入21世纪以后,沿河地区GDP增速较快,但相对于江苏省其他地市来说,沿河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2、产业结构方面:从整个江苏省来看,沿河地区产业结构中农业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工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说明沿河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但从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来看,沿河地区农业比重不断下降,工业比重则逐渐增高,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变化不大。(1)运河沿线产业发展现状与评价产业发展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在确定沿河地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进行产业布局时,要考虑沿河地区四市的经济基础,以及在江苏省所处的发展水平,主要从经济整体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21、。(2)沿河地区产业发展目标与方向通过产业发展阶段及优势产业分析,选取出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3)沿河地区产业空间布局从促进沿河地区一体化和整体统筹出发,综合考虑江苏省“沿沪宁沿江、沿东陇海线、沿海”开发的“四沿战略”,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沿河地区资源优势,以四市主城区和主要县市为依托,以苏北运河、淮江公路、京沪高速为主轴,形成整体以“点-轴”模式布局、布局组团式集中发展的开发格局。(4)产业发展与布局推进策略空间管制:根据环境改善、土地利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建设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要求,将苏北沿河地区划分为保护利用区、核心开发区和辐射影响区三部分政策保障:提出集群发

22、展,延长链条;统筹调配,合理布局;政策应沿江、沿海,实现联动开发;生态保护,持续发展;人才建设,创新思维等保障政策。20、在专项规划中,对贵州仁怀市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行概要总结。(1)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2)区域生态综合分析与区域发展协调(3)区域生态功能分区(4)重要自然资源保护(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对策(6)城镇生态环境保护(7)中心城区人口容量分析与预测(8)赤水河生态功能保护三、计算1、根据我国1978-2008年4年份的三次产业数据,应用基尼系数和洛仑兹曲线原理计算说明不同阶段三次产业结构的特点?年份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3、总值工业建筑业19783645.23645.21027.51745.21607.0138.2872.5381198815036.815042.83865.46587.25777.2810.04590.31366199883024.384402.814817.639004.234018.44985.830580.567962008315274.7314045.433702.0149003.4130260.218743.2131340.023708(1)计算产业比重经计算,1978、1988、1998、2008年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如下表: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计1978年28.19%47

24、.88%23.93%100.00%1988年25.71%43.81%30.48%100.00%1998年17.88%46.98%35.14%100.00%2008年10.69%47.26%41.65%100.00%总计100.00%100.00%100.00%对产业比重进行排序:1978年47.88%28.19%23.93%100.00%1988年43.81%30.48%25.71%100.00%1998年46.98%35.14%17.88%100.00%2008年47.26%41.65%10.69%100.00%计算产业累计百分比:1978年47.88%76.07%100.00%1988年4

25、3.81%74.29%100.00%1998年46.98%82.12%100.00%2008年47.26%89.31%100.00%(2)根据累计百分比计算出1978、1988、1998、2008年的洛伦兹曲线;(略)(3)对四个年份的洛伦兹曲线进行叠加;(略)(4)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计算公式:1978年的基尼系数为:1988年的基尼系数为:1998年的基尼系数为:2008年的基尼系数为:综上分析:对于某一地区结构的均衡性,我们常把作为预警值,当时,就要注意努力减小分配的不均衡性。我国19782008年每10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1597、0.1207、0.1940、0.243

26、5,说明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分配基本合理,但基尼系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我国产业发展有向不均衡现象发展的趋势,值得我们去注意。2、右图为2000年和2010年我国六省市人口数,假设人口变化不考虑出生死亡,只考虑为人口流动影响,试计算各省市人口比重变化并排序?并应用“区域系统结构分析方法”中的投入-产出分析重新绘制人口流动表格。地区2010年人口数2000年人口数广东省104308642上海市23021674天津市12941001重庆市28853090湖北省57246028四川省80428329全国合计133972126478(1)计算各省人口比重计算结果如下:2010年2000年人口比重变

27、化广东省7.79%6.83%0.96%上海市1.72%1.32%0.40%天津市0.97%0.79%0.18%重庆市2.15%2.44%-0.29%湖北省4.27%4.77%-0.50%四川省6.00%6.59%-0.59%(2)对人口比重变化进行排序省区人口比重变化广东省0.96%上海市0.40%天津市0.18%重庆市-0.29%湖北省-0.50%四川省-0.59%(3)将人口迁移状况运用于“投入产出”模型投入广东省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湖北省四川省总计产出广东省-1788上海市-628天津市-293重庆市205湖北省304四川省287总计1788628293-205-304-287(单位:万人

28、)3、下表为2010年和2014年我国工业生产情况,应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及所占比重?年份全部工业增加值(亿)资金投入(亿)劳动力投入(万人)2010162376131156180020142279912079421900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可得:关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计算方法其中,表示地区经济技术管理水平,为地区资金投入量,为劳动力投入,为第时段地区的产出。通常取0.3,取0.7。四、区域规划实验个人另行总结1、应用合理的模型分析方法,对福建省上杭县经济区划分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包括基本思路和相关GIS软件的操作过程)基本思路:对于一个区域经济区的划分,具有

29、自然、交通、文化、社会甚至政治等多方面多方面的影响因子,所以,我们基于费用加权距离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和相互作用模型的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方法,计算研究区内某像元的所有可能路径的累积行进成本赋值给该像元,并记录该条路径。每个像元的行进成本值是根据不同的对象对行进的阻抗力不同来定义的,它表征穿过该像元所消耗的单位距离成本,对上杭县的经济区进行合理的划分。操作过程:一、可达性分析1. 建立成本距离分析的源文件从“城乡建设用地.shp”文件中导出“县城斑块.shp”文件,并保存至源目录。2.建立行进成本文件打开属性表设置道路(河流、地形坡度因子、地形起伏度因子)的成本值,先利用缓冲区分析得到面状多边形文

30、件,用字段计算器对其添加字段分等级赋值,将得到的数据文件转换为栅格形式,将同类型的文件镶嵌至新栅格,得到道路、河流等栅格文件,创建总的消费面文件。3. 使用成本距离工具进行可达性分析加载县城板块和总的消费面文件,使用成本距离工具进行可达性计算4. 可达性结果重分类二、城镇之间联系强度评价1. 使用采样命令提取累积成本值2. 根据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上杭县城与其他城镇的相互作用强度加载点要素和可达性结果文件,进行数据采样3. 计算城镇之间两两联系强度矩阵并绘图三、上杭县经济区划分结合GIS分析结果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上杭县经济区划分2、应用合理的模型分析方法,对冀中南区域的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提出你的

31、解决方案。(包括基本思路和相关GIS软件的操作过程)基本思路:通过本实验掌握基于最小费用路径的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分析方法,熟悉该方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自然与生态领域的具体应用,并能够使用这些方法进行其他相关领域的分析,例如居住地到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最优路径选取,公园、医院、消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优化等。1. 潜在生态网络的构建生态源地辨识:选取9个斑块作为数据源景观阻力评价:根据冀中南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或生境斑块的生境适宜性和景观阻力大小。生境适宜性越高赋值越高,景观阻力越高赋值越高。消费面制作:根据景观阻力赋值制作成本栅格文件,将自然保护

32、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林地按最小值方法进行镶嵌;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按最大值方法进行镶嵌,最后再次镶嵌得到最终成本面栅格数据。潜在生态网络构建:加载源文件和成本消费面文件,在源文件中添加字段记录生态斑块编号信息,提取各编号信息另存为.shp文件分别进行成本距离、方向和位置的生成,得到累计成本距离文件和距离方向文件,进行最短路径的计算。2. 重要生态廊道的提取构建9个生境斑块间的相互作用矩阵,根据矩阵结果将相互作用力进行等级划分,提取重要生态廊道。3、如图,对冀中南区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包括基本思路和相关GIS软件的操作过程)基本思路:通过实验掌握基于GIS叠加分析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的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熟悉该方法在城市与区域规划中自然与生态领域的具体应用。1.关键生态资源辨识:选取相应的数据源2.生态环境敏感性因子选取:选取主要影响因子,将每一敏感因子进行等级划分并赋值3.生态环境敏感性单因子分析:加载敏感因子,在其属性表中添加字段并赋值,将要素文件转换为栅格文件,使用赋值字段完成敏感性等级赋值,合并同类型要素文件做缓冲区并赋值,将缓冲区文件转为栅格文件,将各栅格文件镶嵌得到单因子敏感性栅格数据文件4.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生态环境总敏感性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