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1页
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2页
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3页
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4页
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本田车辆系统概述发动机变速箱悬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电气SRS系统车体空调系统车辆系统构成车辆系统构成变速箱 种类:5MT,4AT,5AT,CVT,AT中采用了液力变扭器。 悬挂 一些车型采用了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一方面改善了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和直线行驶性,另一特征是后悬挂向上且略微向后压缩后轮,这使得后座椅空间得以增加,且大幅度减少由路面而来的冲击力。 制动系统ABSEBDTCSVSA车身及电气 采用了便于回收的材料制成(如前后保险杠),电动座椅,电动反光镜,电动天窗等设备,车身为三箱型/两箱型。 空调系统手动空调自动空调转向系统减震机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发动机 采用

2、:四冲程、水冷式,铝合金缸体,SOHC ,DOHC ,VTEC ,VTC, PGM-FI,I-DSI,直列四缸、V形6缸,平衡轴。 SRS SRS电脑通过传感器信号来控制安全气囊的打开,进一步保护乘员。 广州本田车辆系统广州本田车辆系统1 1 配气机构配气机构2 2 缸盖缸盖3 3 缸体缸体4 4 活塞活塞5 5 连杆连杆6 6 曲轴曲轴7 7 动力系统动力系统8 8 油底壳油底壳9 9 飞轮飞轮当然,发动机机械系统还包括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发动机机械系统发动机机械系统 PGM-FI PGM-FI系统系统程序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程序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根据驾驶员的加速输入信号和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号,该

3、系统可确保在适当正时条件下控制所要求的最佳空燃混合气的供给量进气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排气系统混合空气汽油发动机燃烧燃烧混合气废气PCM/ECM控制单元燃油供给系统排气系统进气系统PGM-FIPGM-FI系统的组成系统的组成PCV系统EGR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 P Positive ositive C Crankcase rankcase V Ventilationentilation 发动机内的空燃混合气不会完全充分燃烧,未燃烧的混合气进入曲轴箱。不予以清除,则未燃烧的燃油就会稀释曲轴箱中的机油,导致机油润滑性能降低,运动零部件过度磨损。 利用进气歧管的真空压力将新鲜空气引入并流经曲轴

4、箱,将窜缸混合气导回进气系统。PCV阀通风软管 Exhaust Gas Recycle System 特定的条件下,EGR系统将一部分废气返回进气歧管。这样就增加了进气中惰性气体(如,水蒸汽、二氧化碳和氮)的比例,由此降低了最高燃烧温度以抑制了氮氧化物的产生。 EGR的应用也降低了燃烧速度。因此,为了保持燃烧的稳定性,只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使用EGR。EGR阀EGR阀升程传感器燃油蒸发控制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EVAP)EVAP) 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VTEC)系统是Honda的一项特有技术,该技术能够在所有的速度范围内实现低油耗和高性能。 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可变气门正时及

5、升程电子控制( (VTEC)VTEC)系统系统排气排气进气进气VTECVTEC采用按高低转速切换进气凸轮的结构低速转低速转封闭一个进气门(涡流产生状态)高速转高速转高速凸轮运作二个气门气门升程气门升程气门升程气门升程进气进气排气排气排气排气进气进气VTECVTEC采用按高低转速切换进气凸轮的结构低速转低速转封闭一个进气门(涡流产生状态)高速转高速转高速凸轮运作二个气门气门升程气门升程气门升程气门升程进气进气排气排气VTEC动动画演示画演示1.5L i-VTEC 1.5L i-VTEC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低负荷时,通过低升程凸轮使进气的两侧气门动作。高负荷时,同步活塞受到油压,连接二个摇臂,因此通

6、过高升程的凸轮使两侧进气门动作。( (Lo-HiLo-Hi切换切换V VTECTEC ) )LOWHIGH排气排气VTC VTC设置进气凸轮轴( )旋转方向油压控制驱动.连续位相调控连续位相调控 最大延迟点最大提前点连续变位连续变位排气排气VTC动动画演示画演示0303雅阁雅阁I-VTECI-VTEC发动机发动机车车速速,发动发动机机转转速速VTC 控制控制电电磁磁阀阀VTC 凸凸轮转轮转角角传传感器感器VTC 执执行器行器VTEC摇摇臂臂 VTEC构成件构成件VTC构成件构成件VTEC 控制控制阀阀进进气凸气凸轮轴轮轴VTECVTC低排放提提高进气效率高进气效率降低进气阻力降低进气阻力连续可

7、变气门正时双气门运转双气门运转单进气门封闭单进气门封闭强化缸内涡流强化缸内涡流提高进气效率提高进气效率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双重控制进气门开启双重控制进气门开启EGR作用作用扭矩扭矩油耗油耗排气排气I-DSII-DSI系统介绍系统介绍应用车型 Fit 1.3 L City 1.3 Li-DSIi-DSI智能化双火花塞顺序相位点火系统 每个气缸采用两个火花塞 两个火花塞分别位于进气门和排气门侧 两个火花塞呈对角布置排气口排气侧火花塞(后点火)进气口 ECM直接对每一个火花塞的点火正时进行控制以实现: 在整个转速范围内均可实现快速燃烧实现快速燃烧; 高压缩比,高功率,高扭矩和低燃油消耗, 并抑制发抑制

8、发动机爆震动机爆震 怠速:怠速:前后火花塞同时同时点火 高转速:高转速:前后火花塞同时同时点火 低转速低负荷:低转速低负荷:前火花塞提前提前 高转速高负荷:高转速高负荷:前火花塞提前提前,后火花塞延迟延迟 I-DSII-DSI系统功能系统功能I-DSI动画演示广本变速箱结构特点广本变速箱结构特点平行轴式机械传动机构采用直接控制技术主动式锁止离合器带坡度逻辑控制功能的电子控制系统带消除器的离合器超薄型液力变矩演示档离合器倒档惰轮液力变矩器主轴主轴惰轮副轴惰轮副轴辅助轴辅助轴惰轮差速器终减速齿轮驻车齿轮1档主动齿轮1档从动齿轮ATAT变速箱构成及动力流程说明变速箱构成及动力流程说明9898雅阁液压

9、控制系统雅阁液压控制系统锁定控制电磁阀锁定控制电磁阀/换档控制电磁换档控制电磁阀阀A总成总成液力变扭器总液力变扭器总成成2档离合档离合器器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差速器总差速器总成成2档离合器档离合器中间轴中间轴副轴副轴主轴主轴主轴转速传感主轴转速传感器器A/T离合器压力离合器压力控制控制电磁阀电磁阀A/B总总成成4档离合器档离合器3档离合器档离合器换档控换档控制制电磁阀电磁阀C换档控换档控制制电磁阀电磁阀B1档离合器档离合器A/T档位档位位置开关位置开关9898雅阁变速箱雅阁变速箱CPC电磁阀B、CCPC电磁阀A换档电磁阀ABCDE0303雅阁变速箱雅阁变速箱起步离合器压力控制阀 主动带轮控制线性电

10、磁阀 从动带轮控制线性电磁阀 档位开关 主动带轮转速传感器 从动带轮转速传感器 限止电磁阀 中间齿轮轴转速传感器 FIT无级变速器CVT变速原理 汽车空调的定义对驾驶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 和噪音进行调节,并控制在舒适的范围之内的技术。 汽车空调控制项目温度控制(2028度)湿度控制(5070)空气净化控制(过滤粉尘与废气)除霜(除雾)空调系统概述空调系统概述 汽车空调的功能 制冷 采暖通风 除霜 汽车空调的类型 自动型 手动型空调系统概述空调系统概述空调系统原理简介空调系统原理简介43121.在压缩机中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2.在冷凝器中向外界辐射热量,同时变成液化高温高压液体3.

11、高温高压液体在膨胀阀处膨胀,变成低温低压薄雾4.低温低压薄雾蒸发,吸收热量,冷却室内空气,同时变成气体气体液体1234567891011121.阳光传感器2.加热器芯3.鼓风机4.空气循环控制电机5.功率晶体管6.空调滤清器7.蒸发器8.自动温湿控制装置9.空气混调控制电机10.蒸发器温度传感器11.车内温度传感器12.模式控制电机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概述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概述压缩机冷凝器贮液罐/干燥器胀膨阀蒸发器发动机加热器阀加热器芯新鲜空气重新循环的空气空气循环控制风门鼓风机空气混调风门贮液罐/干燥器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概述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概述转向系统概述转向系统概述转向轴方向盘转向柱横拉杆转向机转

12、向节方向盘转向轴转向机横拉杆转向节注注:转向柱起支撑转向轴的作用 减震作用转向柱减震结构转向柱减震结构受到冲击衬套缓冲块可倾斜支架减震板安装位置正常情况减震板型U形隔板型安全销受到撞击受到撞击下转向轴上转向轴转向柱管万向节正常情况正常情况转向轴减震结构转向轴减震结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油泵控制阀动力缸在手动转向系统基础上安装液压助力器,藉此减少转动方向盘所需力量P/S油冷却管旋转阀型转向机旋转阀型转向机112234468756109 阀体装置结构1.扭力杆2.输入轴3.旋转阀4.至右侧动力缸5.来自动力转向泵6.至左侧动力缸7.至储液罐8.小齿轮轴9.至储液罐10.来自动力转向泵旋

13、转阀型转向机EPS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动机电动机蜗轮蜗轮蜗杆蜗杆齿轮轴齿轮轴 结构 齿轮齿条式转向机 直流电动机 结构1 输入轴2 Comp.芯3 蜗杆4 齿条5 小齿轮6 蜗轮7 输出轴8 扭杆 向右转向右转中间位置中间位置芯子芯子线圈线圈1线圈线圈2向左转向左转力矩电压力矩电压向右转向右转向左转向左转力矩力矩工作原理扭杆因为扭力产生转动. Comp.芯移动 线圈1或2的电感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变化 扭矩传感器除了设定根据碰撞状况能迅速感应、 判断和启动的程序以外,还采用了双重引爆器。可根据碰撞程度的大小,进行双重爆发或短间隔爆发,分两个阶段来控制安全气囊的启动。SRS(su

14、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安全气囊碰撞图安全气囊碰撞图冲撞冲撞冲撞信号 检测充气装置工作排气排气约约0.03秒秒约约0.03秒秒约约0.05秒秒整个过程整个过程: 约约0.1秒秒SRS系统工作过程工作条件 在发生冲撞的情况下,安全气囊若发生爆炸,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SRS 状态正常 (即,SRS 指示灯不亮)。 点火开关处于 ON (II) 位。 所承受的冲撞力在预定水平以上。(冲撞力也取决于与之冲撞的物体。因此,SRS 可能在某一车速、某一冲撞情况下引爆安全气囊,而在同一车速的另一情况下则不会引爆安

15、全气囊)。 冲撞力角度发生在规定的前方范围内。 由一个或两个冲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检测到发生冲撞。SRSSRS系统作动条件系统作动条件撞击撞击撞击激激烈程烈程度度中低速中低速撞击高速撞击撞击同时点火(1st2nd)高临界值高临界值一般临界值一般临界值系安全带未系安全带1st点火2nd点火智能化的撞击判断智能化的撞击判断撞击安全带预张紧装置驾驶席SRS气囊助手席SRS气囊极低OFFOFFOFF低ONOFFOFF中ON2级点火2级点火高ON标准点火标准点火系安全带时系安全带时没有佩戴安全带时冲击安全带张紧器驾驶席气囊助手席气囊极低OFFOFFOFF低OFFONON中OFFONON高OFFONON后

16、部撞击侧撞击翻滚SRSSRS系统不作动的情系统不作动的情况况车辆进入卡车尾部下面的碰撞与电线杆或树木的冲撞侧擦碰撞SRSSRS系统不作动的情系统不作动的情况况1SRS 报警灯和侧面安全气囊报警灯 (位于仪表板内)123456789102SRS 装置 (配有安全传感器)3助手席安全气囊模块8 左侧冲撞传感器 5右侧安全气囊模块4右侧冲撞传感器7 OPDS 装置(OPDS:乘客坐姿检测系统)6 OPDS 传感器9左侧安全气囊模块10驾驶席气囊模块座椅侧安全气囊构成座椅侧安全气囊构成座椅侧座椅侧安全气囊碰撞图功能:功能:-安全带张紧器是安全带张紧器是 SRS SRS 的组成部分。的组成部分。- 张紧

17、器开始工作的过程与安全气囊开始工作的过程基本相同。来自冲撞传感器的信号通过 SRS 装置传送至张紧器,使张紧器工作。张紧器立即重绕座椅安全带,以使松弛的座椅安全带绷紧,消除了由于冲撞而引起的座椅安全带拉长,从而将驾驶席和助手席乘客安全固定在其座位上。 安全带张紧器安全带张紧器安全带张紧器安全带张紧器你系安全带了么? 制动踏板 后制动卡钳 后制动盘 驻车制动拉杆 前制动盘 前制动卡钳 制动助力器 制动总泵 双比例控制阀常规制动系统结构常规制动系统结构仪表板下保险丝/继电器盒数据传输插接器右后轮速传感器ABS控制单元右前轮速传感器左前轮速传感器发动机舱保险丝/继电器盒左后轮速传感器ABSABS防抱

18、死刹车系统防抱死刹车系统各组件位置决定操作决定操作ABSABS检测抱死状况检测抱死状况监监测测车车速速ABS控制单元车速传感器电磁阀 ABS内,通过直接使用电磁阀和泵来控制制动器液压。ABSABS系统回路系统回路增压过程保压过程减压过程ABS雪中测试EBD:电子制动力分配集成于ABS系统中根据载荷状态变化合理控制和分配前后制动力EBD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前轮制动力后轮制动力EBD效率先前系统效率EBDEBD控制方式控制方式工作原理 根据前后轮速度差 ABS控制装置算出前后轮最佳制动力分配 调制器装置控制后轮制动压力,从而获得最佳后轮制动力前轮车轮传感器前轮车轮传感器后轮车

19、轮传感器后轮车轮传感器ABSABS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调制器装置调制器装置后轮电磁阀后轮电磁阀 正常路面湿滑路面TCS特性提供低速牵引施加制动力使打滑车减速 制动控制型通过ECM使发动机制动发动机输出控制型TCS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提供低速牵引力。当驱动轮在较滑的路面上失去牵引并开始打滑时,ABS/TCS控制装置会向调制装置发送一个制动信号,通过施加制动压力来让打滑的车轮减速。此时,ABS/TCS控制装置会向PCM发送一个发动机制动信号,以免损坏变速箱。 VSAVSA车辆稳定性辅助系统车辆稳定性辅助系统VSA录像1 1、轮速传感器、轮速传感器

20、Wheel Speed SensorWheel Speed Sensor2 2、转向角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 Steering Angle SensorSteering Angle Sensor3 3、横摆角速度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 & 侧向加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 Yaw Rate Sensor & Yaw Rate Sensor & Lateral Acceleration Lateral Acceleration SensorSensor4 4、液压调节器总成液压调节器总成 ModulatoModulatoVSAVSA主要部件和主要部件和位置位置车身

21、电气概述车身电气概述电气基础知识电气基础知识电源导线电压U单位V电流I单位A电阻R 单位 电气基础知识电气基础知识欧姆定律欧姆定律 流过负载的电流量I与负载R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负载本身的电阻值成反比。UUUUU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全部耗电装置的电阻之和。 R (总) = R1 + R2 电流:I1=I2电压: U(总)U1+U2I1I2U1U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U = U1= U2 = U3I(总) I1+I2+I3I(总) I1 I2 I3U1U2U3U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R总?I总?U总? 测量仪器:电

22、阻表/万用表 万用表:模拟万用表 数字万用表-输出精度高,输出电流小实际测量项目: 测量元件电阻 测量线路是否断路 测量线路搭铁是否良好 测量两线之间是否相连电路的测量电路的测量电阻测量电阻测量红色探针黑色探针串联电流表于电路中测量电流测量电流保险丝盒是测量电流的较好断开点。实际测量项目:测量蓄电池的漏电流(寄生电流)电路的测量电路的测量电流测量电流测量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将万用表打在电压档位并联在元件两侧将万用表打在电压档位并联在元件两侧实际测量:实际测量:1 1)测量蓄电池电压)测量蓄电池电压2)2)用试灯检查线路,快速但准确度不高用试灯检查线路,快速但准确度不高3 3)测量节点两端电压降

23、)测量节点两端电压降( (小于小于0.10.1V)V),以确定节点工作状况以确定节点工作状况4 4)测量线路电压,确定电控系统工作)测量线路电压,确定电控系统工作好坏好坏电路的测量电路的测量电压测量电压测量低压直流电源(12伏、24伏)负极接地的单线制方式。 车体的金属部分代替一部分导线的连接方式,减少了导线的使用量,简化了线路。 电源及用电器与车体连接的部位叫接地,又称为搭铁。采用电源的负极接地的方式,在接地处不易形成氧化物,所以均采用负极接地各用电器并联连接 为了让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用电器均采用并联方式,每条电路均有自己的控制器件及过载保护器件。每条电路均有控制元件,并装有过载

24、保护装置汽车电路的特点汽车电路的特点汽车电源:蓄电池+发电机。过载保护元件:保险丝、电路断电器及易熔导线等 控制元件:各种手动开关、压力开关、温控开关,电子控制元件,继电器。 注注:电子控制器件需要单独的工作电源及需要配用各种形式的传感器用电器:包括电机、电磁线圈、灯泡、仪表、各种电子控制器件和部分传感器等。导线:电缆盒导线特殊元件:稳压二极管 箝位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光敏晶体管 集成电路 汽车电路基本元件汽车电路基本元件汽车电路电器符号汽车电路电器符号汽车电路识图练习汽车电路识图练习 如图,为03雅阁喇叭电路图请说明喇叭如何作动多路控制技术多路控制技术3单个局域网控制: 例如98雅阁的MPC

25、S系统 特点:一个大的系统内的多个子系统之间组成局域网,通过通讯线路进行通讯,用定期交换信号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元件减少元件和线束的数目,和线束的数目,减少成本,减轻减少成本,减轻车重,降低油耗。车重,降低油耗。 三个控制单元 左车门内 仪表板下 助手席侧保险丝盒内 控制单元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多路控制系统单元(左车门内)多路控制系统单元(仪表板下)多路控制系统单元(助手席侧保险丝盒内)天窗门锁档位指示器9898雅阁雅阁 MPCSMPCS:多路控制系统多路控制系统多路控制技术工作原理多路控制技术工作原理 网络式管理 各电气系统间信息共享 便于故障诊组合开关控制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车门多路控制模块空调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