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法論及專業領域488278029 李桂芳現代性及憂鬱丄說明:本書單分別就方法論與專業領域之相關書單提出綜合的說明:第一 部分的方法論以有關現代性的幾點面向為考察重心,試圖針對各家的理 論文本為探勘基面,進而提出更為深化的問題意識,以突破諸種臨界點的思考界 限,這些研讀路徑包括了:(i )現代性的論辯(the debates of modernity)(ii )法西斯主義與前衛主義(fascism and avant-garde)(iii )現代性與中國(modernity and china)o此一提問方向將探討現代性的起源問題,藉由此一現代思想的核心命題,扣 合二十世紀上半期(1930s1
2、950s)相當引人注意的有關現代性的論辯為認知背 景,繼而檢視現代性的美學矛盾,它們分別是兩股自相矛盾,卻又相互依存的面 向,法西斯主義的激進革命(revolution),實現了政治美學化的必然結果,而前 衛主義的美學批判,則展開了對抗體制的基進策略(redical),於此,社會性與美 學性的建構與消解,是否潛存著相似的特徵?而兩者之間密切的互動關係,又可 能進行著一場怎樣的悖論(paradox ) ?同時,為了回應並思考有關中國現 代性的理論框架與實踐可能,亦將整合當代多位中國學者的批評文論,提出個 人對現代性與中國的詮釋視角。第二部分的專業領域則以精神分析理論為主要的解讀脈絡,當現代 性美
3、學作為理解現代起源的一種內心框架,或者說,以此作為現代社會的依存條 件,現代性的追求,是否意味著正向朝著進步世界前進的圖景,並發展成高度文 明的進階守則?還是憂鬱、死亡驅力等負面美學,仍然如影隨形地伴隨現代文明 的誕生?我將在精神分析理論的基礎上,進而討論內在驅力之正/反向的能量守 恆定理,如何處於經濟的交換關係,它如何有意味的釋放出無意識系統中的現實 隱喻,而內在動能的增殖與解消,如何一方面衍生美學上的反叛,另一方面又充 滿了恐懼的力量?我將進一步指出現代性美學的雙重矛盾,如何影響現代語詞在 敘述原件上更動原有傳統和語言之間的想像關係,我有興趣深究的主題包括了: (i )現代性與憂鬱(mod
4、ernity and melancholia)(ii )症狀、創傷場景與壓抑美學(symptomx trauma and repression)(iii )暴力與犧牲(violence and sacrifice)最主要的依循脈絡更在於提出對於對象系統的重新解讀,並形成言說為其型 態找到定位。我嘗試探究的可能性在於:無意識系統與文字符號的指涉功能如何 發生敘述的變形關係?在象徵系統化的領域之中,主體經驗的種種症狀演出,如 何涉及主體與認同的愛恨情結?如何發掘主體自身的壓抑,特別是透過心理層面 的意義開發與重新檢查?精神分析與政治的曖昧關係,如何重新書寫敘述經驗的 現實,而非僅僅淪為單一價值的文
5、化體系,或者,如何在壓抑/復返的回溯工作 中,重新演繹壓抑美學的自我探尋?潛意識的湮沒蹤影,在精神分析家提供詮釋 系統的意義時,如何檢證有關認同與政治之間的歧異與紛雜處境?而伴隨著情感失落與創傷即景,因而,再度界定主體的自我邊界?而帶有暴力性質的推離作用(abjection),如何作用於認同關係的建立與破壞,處於危機中的主體(subject in crises ),又是如何拾綴心靈的殘骸,進而喚起創傷與幻想的變異慾望?以下詳細書單說明,將分別依據兩大方向,從而展開現代性理論與精神分析 的對話情境,它也會是開發異議主體的文本空間,透過詮釋的差異性,連結起精 神分析與政治性的閱讀策略。語言作為社會
6、個個權力場域泛轉的可能,除了社會:是一種系統,也是一種踰越,同機制不同框架的認識與影響之外,也是有關話語生產模式(production/class )與社會再生產(reproduction)之間的差距,話語實 時蘊含了書寫主體與歷史的新的眼光。a.【方法論】:有關現代性的幾點考察面方向在西方近、現代思想的起源裡,啟蒙精神(enlightenment ) 一直扮演著相 當重要的角色,啟蒙精神一方面是維持理性思維的基礎體系;另一方面,卻 也是權力意志的操縱工具(尼采語b這是組織化的形式理性,也是實踐體系的最佳策略,它使得現代文明獲得理性的啟迪,精準的掌握科學,並且得以日新月 的現代文明體系,它是否
7、完善地如同現代化經歷所揭開的進步序幕,因而主導了 真理法則的世界預設?是否在價值導向的區分過程中,複製了相同的思考策略, 而忽視了其他異質思考的可能性?或是,如何討論現代性的起源與發生契機, 它是否太容易被理解成傳統/現代的時間對峙,即使時代背景、文化心 理等基本特質的必然掌握,仍可能渾然不覺瞬息萬變的現代性,正如同倒立 的沙漏般飛蹤而逝?現代性可以是依賴物理時間的循序漸進,並且最後永遠 座落在進步、文明的現代景觀之中嗎?或者,這根本是認定與質問之間的雙重弔 詭呢?異,形成現代的新傳統。但是,值得深思的是:伴隨著啟蒙精神所達至有關現代性的討論紛呈競萌,多位現代理論家藉此引發一連串有關現代性 爭
8、辯,我們可以先從幾個議題方向作為問題意識的發端,它們分別是:一、何 謂現代性?上二現代性的起源為何?,三現代性的批判與批判的現代性, 波特萊爾(baudelaire )說:現代性是短暫、瞬間、偶然,並且逃逸的,我們 於焉要進行討論現代性種種的文化面向。當知識體系作為思維思考的框架時, 人如何反省自身,以及藉由自身的反省,得以得出可靠的知識來源。現代性 的起源,以及它與近、現代啟蒙精神發生怎樣的關聯?阿多諾(t. adorno)的v啟蒙辯證法> (dialectic of enlighteninent )提示我們啟蒙論述的擴張與現代文明的建立過程,正是理性與啟蒙透過式(schema )的演
9、繹法則所展現之自身的思考,其中演繹邏輯的自我重複性格,更是壓縮、或複製了理性的暴力, 以致形成了體制對個體的箝制與傷害,同時它也是個體被物化的證據。同樣針對 近代知識體系的反省,以及為近代知識的方法論之可行性及有效性指出盲點與謬傅科(foucault)在 v 何謂啟蒙? > ( what is enlighteninent?)作了如下回應, 在他的論述之中提出了對於歷史持續性的質疑,因此,傅科對現代性的詮釋, 便成為對差異性的當下展開理念的挑戰,以及討論知識權力如何移轉的關係。這 也是針對現代性的歷史命題進行反省,他在討論啟蒙時指出:現代性的時間 準地是一種戰鬥的過程,而非歷史時期的劃分
10、,因此,檢驗知識體系的可行性和 有效性,以及知識權力如何移轉的關係,現代性便蘊含了雙重性格的佈局。如何可能檢驗對象(指涉物)既在這個過程之中,卻又可能體現出現此一體系尚 未具備的思維型態?則是實踐序列的挑戰起點。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在 v 歷史哲學論綱 > (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對於歷史概念的重新審視,有助於我們認識現代歷史的時間範疇與書 寫意識的鬥爭型態,採取另一道歷史命題的抉擇,班雅明認為唯物史觀論者,大 概是必須和過去歷史形象採取深刻距離的人,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唯物史觀論者 自身在明爭暗鬥的歷史奴役之前,已
11、經為文化遺產的野蠻性作了純潔的見證。整 個文明史如何充滿唯物歷史主義者的見證,當歷史事件被懸置成為拯救的標記, 不斷堆聚眼前的歷史災難又推向何處?時間的命題,當下成為饒富構造意味 的基礎,這是一種追溯性的力量,我們試圖察覺與過去歷史發生罅隙的神秘趨日 性,心靈具現的當下,即使一一救贖精神的完成,並非僅僅是治療文化創傷的驗 證,時間意識不再是計量的、連續的、統一的雷同概念,更毋須是進步的空泛語 彙,它是一種當下的現代概念,並與歷史形象保持深刻批判的進步基礎。的當下,可以援引作為理解現代性的時間意識,在calinescu的詮釋範例裡,它同時與同值相等的永恆點並存,並且不斷生成、變動為一場時 間的鬥
12、爭,如同差異反對重複,瞬間反叛永恆,若非如此,那麼,形成過程中的 認知主體,就失去了多元、開放的可能性。對法西斯主義者(fascist )來說,這 是他們持反對意見的最佳箭靶,班雅明討論到法西斯主義者企及建構出一套神 話,並且將現在與過去勾連出一道永恆亙古的神話時間,他們鼓吹英雄式的 任務,亦使群體藉由神話性的服從,達至個人化的痛苦,這裡的主體性問題,已 經走到邏輯性的終點,也就是一個被美學化的政治行為。這樣的現象,在二十世 紀的前半葉並不陌生,布羅赫(ernst bloch)也曾對於法西斯主義提出批判,他同時指出由於一種類似古老情感的殘餘物,成為這一群法西斯主義者的時間想像 過去與未來交疊而
13、成一股空無的區段,這裡沒有時間軸的位移標準,反而製造出一種時間的幻覺機制,既是古代的延續,也是復活在現在的一種恍惚,因而突 出時間的悖論。法西斯主義和前衛主義如何暗中結合彼此的內在驅力,以作為實 踐改革體制的先聲訴求?以及兩者的概念意涵均與軍事活動相關,它們的思考產 物又如何從物質到心靈?因而,在美學政治化的激進傾向上,前衛主義在法西斯 主義身上找到了最佳化的執行策略,而法西斯主義者則是企圖在開啟時間封印的 神諭中見證肉身的永恆。我將繼續延伸時間意識與歷史建構的討論,有關現代性與中國的探討面 向,我特別把重心放在中國現代性與民族國家文學的建立關係,面對這兩個幾乎 共生且相似的文本,有關諸多建立
14、方式所援引的概念、句式、語彙、文體等內容 與形式的爭辯,其實是意欲藉此進行深究文化翻譯的可能性以及多重文化文本之 間的,,不相等,,關係的滲透,這些被視為現代中國在面對某種信念體系的自我預示 過程,誠如劉禾(lydia liu )將文化翻譯與跨文化研究的關係連併一起來看: 此間如何涉及討論本源語(source language )和翻譯體(target language )之間的 語際互動?而不同的文化文本在選擇跨越語言之際,如何處理語際之間的互通和 差異,這究竟是一種比較性術語的建立,還是另一種修辭實踐的幻覺?或者,存在於翻譯行為之中相互作用的政治意涵,如何還能保持自我反思的意識?在這裡,我
15、感興趣的課題包含:當中西文化的語言(或者,不單單只是語言 層次上的翻譯含意,而應納入討論的是涉及每一次新觀念的文本闡釋和翻譯 實踐中所完成或未完成的概念提供者,如何形成有效(或無效)的話語意識?) 當它成為現代漢語思考自身語言的理論型態時,如何在翻譯現代性的過程之中, 討論現代漢語在敘事學上的主體位置?或者,更重要的反省中西文化的語言型態 與歷史關係、權力的關係。我們可以從文化翻譯的課題上,探討文化翻譯思 潮影響下的現代漢語,如何在翻譯的過程中,再現自我與他者,以及經過多重文 本的交流、匯通所產生的社會/文化的發言位置,它又是如何隱含意識型態的相 互對立、質疑和對話的可能。b.【專業領域】:精
16、神分析理論相較於取用知識概念與思維的人類主體,毋寧我們更可將思考方法在法則的 開展序列中回到命題與詞語的關係。既然,屬於認知範疇與判准的界定,極可能 淪陷於真理的再現過程,我們如何展開無意識系統與文字符號的指涉功能之 對話關係,以及企圖尋覓象徵系統化的領域中,有關主體經驗的種種症狀的重新 演出與剖露,從而,主體的第二次誕生,來自符號網絡系統中所實踐的行動與情 感轉移的關係。我嘗試開發下列相關議題為考察重點如下:一、現代性與憂鬱(modernity and melancholia) , x 症狀創傷場景與壓抑美學(symptom、trauma and repression),三、暴力與犧牲(vi
17、olence and sacrifice),也分別從周蕾採用心 理分析的方法與劉禾提出文化言說的探討方向,重新作為開發中國現代性的 礎石。freud有關夢之運作的精神分析式的解讀策略,從對象性情感轉移的基礎, 探討無意識的反覆如何成為夢思與現實難解謎案的交替過程,正是此一精神分析 式的思考進路,在符號化過程底下企圖尋回情感轉移與投注的可能性。有關情愛 契約的關係建立與轉換的問題,正像是精神分析治療過程底下,病人與分析師相 互包藏的愛欲關係,如此一來,我們亦可說此一情感的轉移形式,正像是我們將 生產的對象性問題,落實到社會文本(social context )的探討路徑上,從而重構 非文法的規則
18、,正是重新搬演潛意識的狀態,而符號作為潛意識投注與選取 的對象物,也如同主體自我分裂情狀底下的再現物,因而,其與書寫的關係 性既包含在表意過程的生產序列,也同時再現了意識的物質基礎之所在。kristeva在處理語言學的倫理(the ethics of linguistics )時,深刻地企圖解決自戀機制下的固著狀態,特別是處理了說話主體在尚未進入文明社會符號的制約 下,其間主體未能言說的狀態,透過微型的精神分析,即能將個人性的詮釋策略, 轉化成為包含了政治性寓意的暗示,並且依此恢復主體想像與認同的自信,而基 於政治與倫理在書寫行徑中的異質性,更是將透明/不透明的文本關係,透過未 能說出的意指可
19、能,尋求超越象徵的個體限度。標誌主體的構成要件,正是透過 鏡像階段的自我分離與發現閹割為始,而說話主體回溯被壓抑的母性空間,也是 為了尋回不忍分離的原初對象。即使在表意行為裡的一切轉移、凝縮與置換的手 段,均可將此關係對象化的演示,視為社會語境的功效。在此種他者關係的表達 之中,我們發現言說系統的論定背後隱藏了怎樣改弦易轍的現實隱喻,因而,導 致歷史語境的質變與差異。(kristeva, 1986 : 96 )此一對象化的記號空間,不必然象徵現實中的某一固定之物,而是展現表意 過程不斷改變的內在現實,它正是來自模擬客體化的內涵義。(1986 : 109 )符號 作為表意的中介物質,其具有可理解
20、的具體材料,以及成為意義組織之對象物, 亦即符號是複雜概念理解的基礎工具,以及符號證明了主體行為可識別的物質性 存在。這其中涉及的精神分析議題包括了 :主體與認同的、精神分析與政治,如 何重新賦予文化相關的符號或論述。陰性、狂喜、背從語言添加的生產過程與變態心理的泛轉,此一屬於母性、 叛的記號空間,更是詩的顛覆力量所在。邊界主體的言說關係,並以推離(abjection )的作用力,重新界定主體位置的可能,說話主體透過與對於母親既 要結合為一,又要排拒、推離的矛盾曖昧情結,其實是將失落、匱乏與恐懼的分 離狀態表現無遺,也是表現出象徵界律法難以操控的顛覆所在。作為開發異議主體的文本空間,krist
21、eva不遺餘力的透過兩種詮釋性的差 異,連結起精神分析與政治性的閱讀策略。其理論型態結合的可能,就像我們所 試問的:符號作為語言的物質性,其所代表的可能性還有多少轉化的問題,也正 如kristeva所提及的:囈語(delirium )的狂現,其實正代表著語言的易碎性,而無物的呈現,正是探索語言作為社會個個權力場域泛轉的可能。a.方法論:現代性(modernity )的幾點考察面向 丄主要書目:i. about debates of modernity :benjamin,walter. illuminations: essays and reflections.ed.hannah arendt
22、.newyork:schocken,l 969reflections: essays,aphorisms,cuhobiographiccil,writing newyork:schocken,l 986. "theories of german fascism: on the collection of essays war andwarrior edited by emstjungery trans. jerolf wikoff. new german critique 17 (spring 1979): 120-28.hillach, ansgar. “the aesthetic
23、s of politics: walter benjamin's "theories of german fascism" trans. jerold wikoff and ulf zimmerman. new german critique 17 (spring 1979): 99-119.calinescu.matei. five faces of modernity:modernism,avant-garde,decadence,kitsch,postmodernism, duck university press j 987michel foucault,t
24、what is enlightenment?in the foucault reader by paul rabinow.new york:pantheon books,cl984 povver/knowledge: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huyssen, andrea. a/沧厂 the greatdivide: modern ism.mass culture andposmodernism london:macmillari 1986ronald taylor (ed.). aesthetics and politics.new york
25、 : verso. 1997theodor adorno.dialectic of enlightement.mp243-25sil fascism and avant-garde :daniel, jamie owen. "reclaiming the 'terrain of fantasy': speculations on ernst bloch, memory, and the resurgence of nationalism?" in not yet: reconsidering ernst bloch. ed. jamie owen danie
26、l and tom moylan. london: verso. 1997.hewitt, andrew. fascist modernism: aesthetics, politics, and the avant-garde.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murder and melancholy: homosexual allegory in the postwarnovel" in political inversions: homosexuality, fascism, &
27、the modernist imaginary. pp. 245-288.nicos poumtzas,fascism and dictatorship:the third international and the problem of fascism, london:n e w left,! 974wilhelm reich,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第二章v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上的家庭權威主義意識形態,第六章v有組織的神祕主義是一種的反性組織,第七章v反神祕主義鬥爭中的性經濟lyotard, jean-francois. "jewish oedipus.trans. s. hans
28、on. genre 10, no. 3 (1977): 395-411; “the sublime and the avant-garde/9 trans. lisa liebmann, geoff bennington, and marian hobson. paragraph 6 (october 1985): 1-1 &. the inhuman , trans. by geoflrey bennington and rachel bowlby , polity , 1991adorno, theodo.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new yo
29、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50.adorno, theoder.阿多諾。v佛洛依德理論和法西斯主義宣傳的程式(1951)。 張明、張偉譯。benjamin, waite匸"theories of german fascism: on the collection of essays war and warrior edited by emstjungerl trans. jerolf wikoff. new german critique 17 (spring 1979): 120-28? "qualitative studie
30、s of ideology'5 in 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 pp. 601-783.iil modernity and china :liu , lydia he , translingual practice : literature , national culture and translated nwdemity-chinci , 1900-1937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5rey chow汪暉,科學觀念與現代性問題:中國科學世界沉溯源,中國北京: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1996汪暉、陳燕穀主
31、編,文化與公共性,中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張旭東,幻想與秩序 趙汀陽,現代性與中國 劉曉楓,現代性理論 *次要書目walter benjamin, some motifs in bauderlaireo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德萊爾。張旭東.魏文生譯。三聯書店:1989。benjamin, waite匸"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11 (1936) 中譯,張緒東。啟迪。牛津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215-248o法西斯主義群眾心理學,張峰譯。重慶出版社,1990法蘭克福學派論著選輯
32、。上海社會科學院與外國哲學研究室編。北京:商務 印書館,一九九八o 183-207ob專業領域:精神分析理論丄主要書目:i. modernity and melancholia :kristeva, julia. desire in language: a semiotic approach to literature and art (1977). ed. leon s. roudiez. new york: columbia up, 1980. tales of love. (1983) trans- leon s. roudiez. new york: columbia up, 1987
33、. in the beginning was love: psychoanalysis and faith(1985). trans, by arthur goldhamme匚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7. black sun: depression and melancholia. trans. leon roudiez.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89. strangers to ourselves, trans, by leon s roudiez. new york: columbia un
34、iversity press, 1991. new maladies of the soul. (1993). trans by ross guberm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5.toril moi.the kristeva reader, ed.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ii. symptom v trauma and repression :freud, sigmund.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
35、igmund freud, trans, under the general editorship of by james strachey, in colaboration with anna freud, assisted by alix strachey and alan tyson.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analysisfreud, sigmund. "t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 ,1894,"further remarks on t
36、he neuro-psychoses of defence 笃 1896 、"psycho-analytic notes on an 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of a case of paranoia ",1911, "general theory of the neuroses "(1917), xvi, lectures xviixxii (257-357), “mourning and melancholia” (1917), xiv, 237-25&, the uncanny (1919), xvii, 217-252,”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1920), xviii, 1-64、"group psychology and the analyasis of the self" (1921) , “some neurotic mechanisms in jealousy, paranoia and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听课评课记录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 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听课评课记录
- 小学二年级口算练习题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口算练习题一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听评课记录5.3.1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
- 七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 商业营销策划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
- 建筑智能化工程框架合作协议书范本
- 商用精装房屋租赁协议书范本
- 锅炉及附属供热设备安装施工合同范本
- 引水隧洞施工支洞专项施工方案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档案资料验收清单
- 《教育心理学(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
- DB43-T 2939-2024 酱腌菜咸胚中亚硝酸盐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及流程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维综合实》课件-通信设备接地线接头制作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再见深海合唱简谱【珠海童年树合唱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