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介绍模板之欧阳主创编_第1页
汽车安全介绍模板之欧阳主创编_第2页
汽车安全介绍模板之欧阳主创编_第3页
汽车安全介绍模板之欧阳主创编_第4页
汽车安全介绍模板之欧阳主创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欧阳主创编2021.02.17目录时间:2021.02. 17创作:欧阳主摘要:I引言21、汽车常用被动安全系统1.1、侧门防撞杆212、安全车身21$、安全玻璃,1.4预紧式安全带丫15、安全气囊丫1&、乘员头颈保护系统(UHIIM) 41.7、车外人员保护技术A2、被动安全系统的发展趋势fl$、被动安全系统的展望51.1预警驾驶辅助5智能化反馈5$、全方位保护54.主动安全技术&几I、底盘主动控制技术&4.2安全预警技术7欧阳主创编2021.02.174.5综合安全技术75、ncnp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影响75.1、安全约束系统的改进85渔、假人和传感器的改进®

2、;5$、ncnp规范本身的改进o结语9致谢:10II参考文献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晏斌 11018228摘 要:而对中国交通事故伤亡率髙的现状,企业、学校、研究机构都加大了对汽车安全技 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加快了安全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品化进程。自主品牌汽车C- NCAP五星髙分的获得标志着中国被动安全技术的飞跃性发展。进一步开展对行人保护、 后排乘员保护、防后碰鞭打保护以及骑自行车人保护等被动安全研究的同时,主动安全系 统、预碰撞系统、智能化汽车网络系统的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更高层次的乘 员、车和环境等相关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统合协调,将推动零碰撞零伤亡汽车安全理念的实 现。国家级研究开发及

3、产业化大课题的设立、法规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将会成为汽车安全技 术快速发展的动力。关键词:汽车安全;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NCAPStatu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Yan Bin 11018228Abstract: Investments of automotive safety technology have substantially been increased due to heavy casualty in traffic accident in China It thereby accelerates the improvement of

4、 R&D capability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Tlie fact that the domestic-brand vehicles have achieved C-NCAP 5-star rating marks a great leap forward in terms of passive safety technology in China. The research of passive safety is further performed with regard to pedestria

5、n protection. rear-row passenger's protection, whiplash protection and cyclist protection. Meanwhil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ctive safety, pre-crash safety and intelligent automotive network system have become the focus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high level active and passive safety

6、technology regarding to passenger, vehicle and environment will promote the accomplishment of safety philosophy of zero crash and zero casualty. The subject establishment of state-leve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iL and regulations constitution and perfection thereof will become the driving for

7、ce of rapid growth of auto safety technology.Key words: automotive safety; active safety; passive safety:NCAP引言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日益发达,极大促进了经济贸易、科学技 术、生产和生活各项活动,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方便性。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交通工具引发了 大量的交通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的统讣数据,全世界因 车辆意外死亡的人数约为120万,受伤人数则多达5000万。据统11,2005年我国发生的交通 事故数为45万起,死亡人数达9.

8、 9万,受伤人数达47万,由此造成的损失逾125亿美元,占 GDP1.5%。车辆是整个事故中的起因,是关键因素之一。汽车事故增多,所引起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豊的安全防护装 宜是现代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被动安全系统(也称乘员安全系统)在事故发生时 最大限度降低对人员的伤害。在碰撞事故中,要使车厢的变形减至最小,并且要使乘员在 车厢内移动发生第二次碰撞的机会最小。侧门防撞杆、安全车身、安全玻璃、预紧式安全 带、安全气囊、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及各种安全电子装置即具有 这样的防护作用。1、汽车常用被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技

9、术的产生起源于欧美,随着相关技术的产生及运用,交通事故中所产生的伤 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汽车被动安全内容主要体现在车身结构设计、被动安全零部件以及 约束系统匹配上。80年代末我国只有两所院校开展了该领域的研究,到1994年已有包括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内的十个单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1。 目前在整车布宜、高强度钢运用、溃缩吸能理论方面逐渐趋于成熟,得益于国内主机厂与 高校的努力,车身整体安全结构的设讣已经基本完善。中国早期的被动安全零部件仅限于 普通三点式安全带,同时期因为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安全带的使用率极 低,这也是造成中国交通事故高伤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10、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成为国 际市场,国外大量的优质零部件供应商涌入中国占领汽车零部件市场,同时也带来了先进 的汽车安全技术,预紧限力式安全带、充气式安全带、多级安全气囊、溃缩吸能式转向管 柱等已经在大量车型上得到应用。中国的汽车安全零部件供应商在市场开放的优势下获得 了较快的发展,这些企业同时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被动安全零部件产品,提高了 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1、侧门防撞杆众所周知,当汽车受到侧面撞击时,车门很容易受到冲击而变形,从而直接伤害到车内 乘员。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不少汽车公司就在汽车两侧门夹层中间放置一两根非常 坚固的钢梁,这就是常说的侧门防撞杆。防撞杆的

11、防撞作用是:当侧门受到撞击对,坚固 的防撞杆能大大减轻侧门的变形程度,从而能减少汽车撞击对车内乘员的伤害。1.2、安全车身为了减轻汽车碰撞时乘员的伤亡,在设il车身时着重加固乘客舱部分,削弱汽车头部和 尾部。当汽车碰撞时,头部或尾部被压扁变形并同时吸收碰撞能量,而客舱不产生变形以 便保证乘员安全。髙标准的汽车安全不仅仅只依靠车辆所配备的约束系统对乘员的保护, 合理的车身设计理念和乘员约朿系统的髙效匹配是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安全车 身的理念起源于徳国,经过汽车安全技术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演变成以欧美为主的高强度车 身理念和以日本为主的溃缩吸能理念:在汽车产业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汽车髙新材料的出

12、 现和对节能减排的呼吁,这两种理念的逐渐融合成为21世纪汽车安全车身结构设计的总体 趋势。类似于丰出GOA (Global Outstanding Assessment)车身技术和本出G-CON车身理 念所开发出的车型,在C-NCAP中的表现也都非常优异。中国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车身优 化技术,在汽车高强度钢应用、发动机舱布置、前纵梁吸能盒优化、车门防撞梁设计以及 髙强度乘员舱的设计等方而取得了众多成果。全球倡导节能减排,汽车轻量化已势在必 行,在此基础之上兴起的高强度钢运用引领汽车被动安全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而。对 于车身轻量化,高强度钢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使用比例逐年增加,同时汽车的耐

13、撞 性也随之得到提髙。热成型钢技术在国产车型上也开始逐渐得到推广。目前热成型钢主要 用于前横梁、B柱以及车门防撞梁等关键部位(见图1)。整车碰撞安全性能需要综合多 方面因素,同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开发的实车碰撞试验,计算机仿貞模拟技术 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实车实验的投入还可以缩短研发周期,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起到了 极義重要的作用。图1车身钢材运用1.3、安全玻璃女全玻璃有两种钢化玻璃与夹层玻璃。钢化玻璃是在玻璃处于炽热状态下使之迅速冷却 而产生预应力的强度较髙的玻璃,钢化玻璃破碎时分裂成许多无锐边的小块,不易伤人。 夹层玻璃共有3层,中间层韧性强并有黏合作用,被撞击破坏时内层和外层仍黏

14、附在中间 层上,不易伤人。汽车用的夹层玻璃,中间层加厚一倍,有较好的安全性而被广泛采用。1.4、预紧式安全带预紧式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 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 的安全。预紧式安全带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与普通安全带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 织带功能外,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0.1s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因此 它还有控制装置和预拉紧装巻。控制装置分有两种:一种是电子式控制装巻,另一种是机 械式控制装置。预拉紧装巻则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预拉紧装巻是一种爆姻式的,由气体引 发剂、气体

15、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巻受到 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 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号驱 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简上,使织带被回拉。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 带,固泄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1.5、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高技术装苣。安装了安全气囊装苣的轿车方向盘,平 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间从方 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与驾驶者之间,防止驾驶

16、者的头部和胸部撞击到方向盘或仪 表板等硬物上。安全气囊而世以来,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研究表明,有气囊装程的 轿车发生正面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 30%,中型轿车降低11%,小型轿车 降低14 %。安全气囊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部件组成。传感器 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 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气囊容量约在(50-90)Lo同 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左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 客挤压受伤。安全气囊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或一氧化碳。除了驾驶员侧有安全气妻外

17、,有 些轿车前排也安装了乘客用的安全气囊(即双安全气囊规格),乘客用的与驾车者用的相 似,只是气囊的体积要大些,所需的气体也多一些而已。另外,有些轿车还在座位侧而靠 门一侧安装了侧而安全气囊。1.6、乘员头颈保护系统(WHIPS)WHIPS 一般设置于前排座椅。当轿车受到后部的撞击时,头颈保护系统会迅速充气膨 胀起来,其整个靠背都会随乘坐者一起后倾,乘坐者的整个背部和靠背安稳地贴近在一 起,靠背则会后倾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头部向前甩的力量,座椅的椅背和头枕会向后水平移 动,使身体的上部和头部得到轻柔、均衡地支撑与保护,以减轻脊椎以及颈部所承受的冲 击力,并防止头部向后甩所带来的伤害。1.7、车外人

18、员保护技术欧洲早在1987年便成立专门负责行人安全保护研究的WG10工作组并于1998年提出 了完备的行人保护实验方法,目前欧洲和日本的NCAP体系对行人保护评估已经日臻成 熟。欧洲汽车生产商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行人保护上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欧洲车俩的前 部造型经过长期优化可以有效减少行人碰撞时受到的伤害,奥托立夫也开发岀了可以减少 行人头部伤害的发动机罩气囊。中国虽然汽车保有量在2亿辆左右,但是作为发展中国 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众多人口,以及混合交通为主的路而交通情况更加导致了人-车 碰撞交通事故中极髙的行人伤亡率,行人的死亡率占到事故总死亡率的26%,高于其他务 类交通事故的人员死亡率2。

19、中国近几年才开始开展行人保护方而的研究,2009-10-30国 家发布了 GBf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的法规标准,体现了中国政府及汽 车生产企业对行人安全的重视。目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完整的能够进行超过7个 模块的冲击实验,包括头部模块(成人与儿童)对发动机罩冲击试验、腿部模块对保险杠 冲击试验、大腿模块对发动机罩边缘冲击试验的行人保护实验室,其他汽车生产商的行人 保护实验室正在积极建设中。自行车作为中国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下同样 而临着受到机动车辆碰撞的危险,根据中国交通现状,相关高校针对驾驶自行车人与车辆 碰撞时的碰撞速度、骑车人与汽车接触位置、骑车

20、人运动规律、人体损伤力学等方面进行 事故再现、事故模拟,建立以中国人体特征为参数的碰撞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并寻求减少 骑车人伤害的解决办法3。2、被动安全系统的发展趋势将来,主动与被动安全系统的集成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复杂的整合技术将近距离 雷达、远程需达、影像传感、转向及翻滚角度传感、稳左控制电子传感等诸多技术结合在 一起,对驾驶环境实施全而监控,集中比较、分析多方而的数据,在必要时启动最适当的 下一级系统,自动地或辅助驾驶者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集成的主、被动系统能实现更强 的安全性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车辆、乘员乃至行人的安全,貝价值远远超过了各自独立、 互不相卩的防护系统。根据美国TRW汽车

21、集团(T R WAutomotive)的技术蓝图,大部分 主、被动汽车安全技术的集成指日可待。事实上,主、被动安全系统的技术整合和运用早 已开始。以预警安全系统为例,在发生意外时,在刹车片上施加足够的压力能启动制动辅 助(Brake Assist)系统或车身稳泄控制(VSC)系统。感知汽车严重打滑,预警安全系统 则会自动激活电控的座椅安全带预张紧器(即TRW主动控制牵引器,ACR),随之把前 座椅移至最佳的安全位置。在前座椅置于安全气麥保护的最佳距离的同时,ACR自动收紧 座椅安全带以加强乘员保护。该阶段的技术整合所采用的制动辅助系统,在潜在碰撞发生 前启动安全防护措施。TRW的ACR技术也具

22、可逆转性,如果实际碰撞并未发生,ACR在 几秒钟内会调整至初始状态。相比之下,其它碰撞驱动型座椅安全带预张紧器装宜在启动 后无法自动回复初始状态,必须重新安装。3、被动安全系统的展望 3.1、预警驾驶辅助在集成化的第二阶段,安全技术发展到具有一左的先知先觉能力。这样的系统能无须驾 驶员的操作自动运行,监控驾驶环境。预警技术一般建立在传感技术(如雷达、实时摄 像)基础之上,传感装苣随时监控相关驾驶环境。TRW 一直努力研发一系列基于雷达技术 的传感系统,如自适性巡航控$'J(Adaptive CniiseControl),该系统已被应用于徳国大众的一 部分欧洲和北美的车型上。这些通常也被

23、称为驾驶辅助系统。早期,驾驶辅助主要提供驾 驶便利,而在今后将逐步发展成为主动安全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以车道引导(Lane Guide)系统为例,当系统感知车辆在车道上蜿蜒蛇行或偏离道路时,会为驾驶者提供相应 的矫正辅助。包括ACR在内的各种保护装苣相应启动,一是警示驾驶者;二是确保驾驶者 处于安全气囊保护的最理想位宜:同时电子转向系统提供触觉传感反馈,引导驾驶者回到 正确的车道上。3.2、智能化反馈好的预警系统是“善解人意“的。它能为驾驶者提供适当类型及程度的反馈,既提髙安全 性又不分散注意力、妨碍驾驶。TRW设讣的安全装置一般情况下是在不知不觉中为驾驶者 提供保护的:而只有当比较严重的情

24、况发生时,如车俩偏离车道或驶离道路时,音频、视 频等明显的反馈装置才会发挥作用。将来,结合智能化传输系统,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都 将与车辆外部环境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全球左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和智能化 道路都属于智能化传输系统。以智能化道路为例,这种系统利用传感器和卫星数据追踪汽 车位巻,并在潜在意外发生前如临近交叉路口时及时提醒驾驶者注意路况。3.3、全方位保护高度集成的安全系统除了有效控制车辆、保护乘员,还兼顾车辆外部人员。在欧洲和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保护行人免受严重或致命伤害的立法。TRW行人保护系统能有效降低 人车相撞的机率,或在碰撞在所难免时保护驾驶

25、者和行人的安全。首先,基于雷达或摄像 的感知系统能察觉道路上肉眼不易察觉的物体,比如突然岀现的行人。在感知系统及时提 醒驾驶者的同时,制动助力系统、电子液压制动等系统同时启动,自动降低车速,从而防 止碰撞发生或降低碰撞严重性。如果人车相撞不幸发生,TRW研发的行人安全气囊会从发 动机罩下瞬间充气展开,减小车辆碰撞人体的力度。兼备在传感器、驾驶辅助、制动、转 向、防滑、乘员安全等各领域的技术专长,才真正有条件整合主、被动安全技术、全而提 高未来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作为行业内最全而的安全产品研发者和供应商,像TRW 等多个大型汽车集团正在以开发先进传感技术为基础,走向驱动汽车安全集成化的进程。4

26、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又称预防安全技术,是指在轻松和舒适的驾驶条件下帮助驾驶员避免事 故的技术。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底盘主动安全技术、安全预警技术和综合安全技术等, 整个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底盘主动安全技术主要以底 盘控制技术为核心,最终采用底盘部件执行安全相关控制。英应用最早始于制动防抱死系 统(anti-lockcd braking system. ABS ),特别是1995年随着电子稳左性控制系统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ESC)投入市场,底盘主动安全技术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 后续诸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dapt

27、ive cruise control,ACC)及碰撞缓解制动系统(collision mitigation brake system.CMBS)等主动安全系统先后研发成功,底盘主动安全技术已经由 单纯制动控制技术向集成转向控制发展。安全预警技术通过对危险情况识别并对驾驶员进 行预警提示。随着视觉技术应用的发展,以视觉传感器为代表安全预警系统被广泛应用, 其中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LDW)及盲点监测预警系统等已经大虽:应用 于豪华汽车上。随着汽车电子技术及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应 用,使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正朝着多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

28、而与被动安全技术3G通讯网 络的结合后,集主被动于一体的综合安全技术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4.1、底盘主动控制技术汽车主动安全控制通常是通过底盘主动安全控制实现其执行功能。英中电子制动控制 是底盘主动控制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电子稳左性控制系统(ESC)在底盘主动安 全控制技术中具有里程碑地位。如图2所示,电子稳立性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探测的数据 比较驾驶员操作意图和汽车实际运行状态,并通过差速制动方式对车辆施加补偿横摆力 矩,控制车辆的转向特性变化,提高侧向稳泄性,进而减少交通事故数量。美国髙速公路 交通安全署(National Highway Transportation Sa

29、fety Administration, NHTSA)在分析美国 7 个 州1997年到2004年的交通事故数据发现:电子稳泄性控制系统可以减少34%乘用车单车 事故以及59%的运动型多功能车(spoils utility vehicle, SUV)单车事故4。在美国,2012年 以后生产销售的乘用车要求必须装配电子稳左性控制系统。诸如电子稳泄性控制系统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ESC)、电动助力转向技术(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 EPS)及 侧倾稳立性控制系统(roll stability control, RSC)等底盘主动

30、控制系统已经提高了车俩的 安全性能,但是个系统彼此孤立,并没有实现安全性能的最大化。而底盘一体化控制系 统,通过融合制动、转向及悬架主动控制技术,通过各个系统的层级控制实现车辆安全控 制的最优化。安全预警技术通过超声波、视觉及雷达等传感器探测道路环境信息,通过分析各类信息 对驾驶员进行提醒及预警,进而减少事故的发生5。目前,在车内应用了大量的视觉传感 器,通过内部视觉传感器可以探知驾驶员是否瞌睡,进而进行瞌睡预警提醒:通过外部超 声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可以辅助驾驶员完成泊车操作:而亳米波雷达及视觉传感器可以探 测车辆前方行人和车辆,对车辆的碰撞可能性进行预警。伴随视觉技术的发展,以单目视 觉传感

31、器为基础的安全预警系统将更广泛的应用于车辆上,而与其它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 将进一步提髙安全预警技术的鲁棒性和安全性。4.3、综合安全技术随着主动安全技术及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汽车安全技术逐渐形成为以“碰撞事故"为 核心,通过事故前主动安全技术避免、事故中被动安全技术有效缓解及事故后远程救援三 个阶段的综合安全技术来实现最小事故伤亡的目标。根据碰撞的风险,各个阶段通过不同 系统完成安全控制,通过综合各类安全控制系统功能,并融合各个系统优点,使交通事故 伤亡最小化。为推动主动安全技术应用,国外一些政府或开发部门设立了多个合作组织及 多项合作项目,例如欧洲的FOT (Field Opera

32、tional Test)项目、PRcVENT项目、徳国的 INVENT项目、美国的ACAS项目等。各大零部件供应商和主机厂通过参加各种组织和项 目,完善了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标准,推动了主动安全技术的产业化。以沃尔沃汽车 City Safet y城市安全系统为例,该系统包括了自适应巡航(ACC )、车道偏离预警 (LDW)、电子稳左性控制(ESC)及碰撞缓解制动(CMBS)等功能,该系统能够避免 低速下车辆追尾风险,减少约60%由于追尾事故导致的的颈部软组织损伤事故。为满足市 场需要,各零部件供应商也先后开发出集主被动安全技术于一体的安全产品,如博世公司 的CAPS系统、大陆公司的Conti-

33、Guard系统、TRW公司的认知型主动安全系统等。汽车 主动安全技术产品已经呈现出功能集成化、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国内主动安全技 术的开发方而也取得了一左成果,淸华大学开发的THMR-V智能车辆装备了电荷耦合器件 摄像机(charge coupled device camera. CCD)及导航系统,实现智能驾驶功能6。吉利汽车 提出了 GTMS安全开发理念,以交通事故零伤亡为开发目标,结合电子稳左性控制系统、 自适应巡航系统、前/后碰撞预警系统及G-Netlink系统于一体实现碰撞前、碰撞中和碰撞 后对乘员的安全保护。5、NCAP对汽车安全技术的影响不同NCAP对车身结构提出了不同要求

34、。USNCAP不仅要求车辆在碰撞过程中不能超 过一眾的减速度,而且要求击溃长度不少于一泄值。而EuroNCAP要求影响乘员安全性的 零件如前囤板、制动踏板、方向管柱等对乘员的侵入量不能超岀一左值。因此前舱的刚度 不能太大或太小,否则无法满足各个NCAP的要求。为最大程度上保护车内乘员和行人的 安全,汽车整车设汁成前后部刚度较小、乘客舱刚度很大。而且将发动机舱设讣成三段 式,分别为低速行人保护区、相容吸能区和自身保护区。这样在低速时既能使行人的伤害 减低到最小,同时又能在髙速碰撞时通过前后舱结构的压溃来吸收碰撞中的大部分能量, 有效保护乘客,见图3。汽车交通事故发生在前面的槪率约为40%,因此前

35、舱设计是汽车 结构设计的重点,前舱设汁实际上是能量传递路线的设讣。从图3可见,通常将前端碰撞 的能量传递路线设汁成3条,一条是沿着水箱横梁传递给翼子板加强板,然后经A柱传递 给驾驶舱上体:第二条路线由前纵梁传给翼子板加强板,经前用板传给驾驶舱上体,由前 地板纵梁传给车身下体;第三条路线由前悬架延伸梁(在前端和纵梁采用一泄的支架连 接),经副车架传给车身纵梁,从而传给车身下体。3条路线能避免能量的过度集中,有效 提高整车的安全整体承受能力。为保证上述3段强度和3条能量传递路线,通常采用不同 性能的材料进行组合以满足不同区域的要求,对于车身结构的加强件如纵梁、B柱加强 板、门槛梁加强板、A柱下段加

36、强板、车门防撞杆以及座椅支架等均采用髙强度钢或超强 度钢(TRIP)。这2种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以菲亚特产品 为例,80年代超强度钢使用比例为0,髙强度钢使用比例为6%, 90年代高强度钢使用比 例增加至10%o自NCAP规范使用后,高强度钢增加至22%,超强度钢增加至4%。到 2005年底,髙强度钢占到50%,超强度钢占到17%。低碳钢的比例也由80年代的94%降 低至33%。这组数据从一左程度上反映了汽车工业上各种不同材料钢材在汽车上的应用趋 势。纵梁总成在很大程度上决泄了汽车纵向碰撞的安全性能,因此也成为研究重点。通常 将纵梁前部设汁成梯形结构钢梁、孔式结构、

37、褶皱式造型、波纹管状结构来诱导纵梁的变 形节奏和能量传递路径;通过优化纵梁的不同材料组合,既能降低纵梁重量20%.降低成 本几十美金,而且能有效提高纵梁的碰撞、刚度和模态性能。此外,通过优化纵梁的截而 形状(包括加强筋布置)、厚度、尺寸和结构形式等使结构的变形阻力保持在适当水平,并 重视局部弱化使整车刚度分配符合设计原则及能量吸收曲线图。为满足侧撞的要求,侧用 通常设讣成能将侧碰力有效传递到车身具有保护作用的梁、门立柱、地板、顶盖及英它部 件,使撞击力被这些部件吸收,从而极大限度地把可能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 需要采用高强度钢增加车门的刚度;增大A、B、C立柱的截面形状,以及局部加强侧

38、朗与 门加强件接触部位、立柱与门槛和车顶纵梁连接部位的强度:增加地板横梁,将座椅支架 和门槛梁连接一体增加侧向防撞能力。受力大小UR瞬厂-1前围板一 工一图3前舱安全3段和能量传递图5.1、安全约朿系统的改进安全约朿系统的配备和性能的提升是增加NCAP星级的有效途径。目前通常采用预紧式安 全带代替传统安全带系统。预紧式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在乘员 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 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福特公司最近发明一种膨胀式的安全带,能像安全气囊 一样在碰撞时配合安全带的收紧充气,有效保证乘员的内脏不受到严重挤压。同

39、时,能自 动给乘员佩带身上的安全带,以提高安全带的佩带率。安全气囊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设 施在交通事故中也大大提高了乘员的安全性。通常一辆NCAP星级较高的车辆会配备驾驶 员和副驾驶气囊、侧碰撞气囊及车窗侧气帘等多个气囊,在不同的碰撞中保护乘员不同方 位的安全。目前,两段式安全气囊正在逐步替代普通安全气囊,因为它能根据汽车碰撞的 加速度和安全带的状态,分2种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展开,避免造成对乘客的不必要伤害。 智能安全气囊作为发展方向,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在事故发生的短暂 时间内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信息:通过优化气麥的充气速率、折叠方式和最佳点火时间, 碰撞时转向柱、座椅及头枕、安

40、全带等各自满足相关标准的最佳结构和力变形特性以及各 部件碰撞特性的协调与互补问题,根据检测到的乘员身高、体重、坐姿等信息,自动将乘员 保护系统调节到最佳保护状态,使乘员保护系统逐步智能化。对保护迅尾碰撞的座椅头枕, 目前多采用手动调节的方式,很多人一般不会太重视,但是头枕的位置如果调整不正确有 可能造成对头颈的伤害。因此目前的新产品均能通过嵌装在头枕中的新型传感器,检测头 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算岀头枕应该移动的距离,自动将座椅调整至最佳状态,有效保护乘 员头颈的安全。5.2、假人和传感器的改进 假人作为代替真人参与各种NCAP试验的研究对象,在汽车安全性的研究方而具有很重要 的地位。假人的生物

41、保真程度将大大影响试验的精确性。因此需要按照不同年龄的生理特 征研制不同规格的假人。假人模型大部分是由金属与塑料制作的其胸腔是钢制的,肩胛骨是 铝制的,盆节是塑料的。假人的皮肤摸上去不仅要有弹性,还要跟真人一样有一左的承受 力。一个假人由近400个部件、约60个传感器组成。通用汽车的Hybrid III,衍生出了从 新生婴儿到55岁成年人的各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模拟假人,已经可以实现95%的人 体模拟保貞度。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尽可能地使假人特性接近真人,以及假人身体内传 感器的合理部位和个数及传感器本身的灵敏度和数据处理系统能力的提高。5.3、NCAP规范本身的改进 自1996年秋季以来,经过一系列演变,Eu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