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复习提纲与题库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1.gif)
![《建筑力学》复习提纲与题库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2.gif)
![《建筑力学》复习提纲与题库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3.gif)
![《建筑力学》复习提纲与题库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4.gif)
![《建筑力学》复习提纲与题库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7/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cc01b3c0-4dd0-456d-82c7-21b4ff6eb1fd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力学(一)复习 考试说明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方法(闭卷)。 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试卷内容比例(各章节内容分数比例)( 1)静力学 35%( 2)材料力学 65%轴向拉伸与压缩25%剪切和挤压20%平面弯曲15%压杆稳定5%题型比例选择题40%填空题20%计算题40%试卷难易比例容易题60%中等题30%较难题10%复习题库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第 1 章:静力学基础1、“二力平衡公理”和“力的可传性原理 ”只适用于( D)。A、任何物体B、固体C、弹性体D、刚体2、只限制物体任何方向移动,不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A)支座。A、固定铰B、可动
2、铰C、固定端D、光滑面3、既限制物体任何方向运动,又限制物体转动的支座称(C)支座。A、固定铰B、可动铰C、固定端D、光滑面4、物体系统的受力图上一定不能画出(B )。A、系统外力B、系统内力C、主动力D、约束反力5、光滑面对物体的约束反力,作用在接触点处,其方向沿接触面的公法线(A )B、指向受力物体,为拉力C、背离受力物体,为压力B)。A、指向受力物体,为压力C、背离受力物体,为拉力6、柔体约束反力,作用在连接点,方向沿柔体 (A、指向被约束体,为拉力 B、背离被约束体,为拉力 C、指向被约束体,为压力 C、背离被约束体,为压力 7、两个大小为 3N 和 4N 的力合成一个力时,此合力的最
3、大值为( B)。A、5NB、7NC、12ND、16N8、三力平衡汇交定理是(A)。A、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B、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点C、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第 2 章:平面汇交力系D、此三个力必定互相平行1、一个物体上的作用力系,满足( AA 、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条件,就称这种力系为平面汇交力 系。B 、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但不汇交于一点C、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D 、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且不交于一点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C)A、一个力偶B、一个力偶与一个力C、一合力D、不能确定3、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是
4、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B )A、一个大于 0,一个小于 0B、都等于 0D、都大于 0C、都小于 04、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C)。A、 Fx=0B、Fy=05、图示平面汇交力系中,F1=1kN,F22C、 Fx=0, Fy=0D、都不正确x 轴上 2kN,F3=3kN,在该力系的合力在的投影 Fx等于( A)。B、0A、1kN213C、kND、kN226、平面汇交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目为(D)A、6B、 4C、3D、2第 3 章:力矩 平面力偶系D、主矢和主矩1、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B)。A、合力B、合力偶C、主矩2、下图所示力 F=2kN对 A 点之矩为(A)kN
5、183;m。2 4 -2A、 B、 C、C)3、如图所示,在刚体的四个点上各作用一个大小相等的力,则该力的简化结果为(A 、一个力B 、一个力和一个力偶C、一个力偶D 、平衡C处光滑接触,若作用在4、已知杆 AB 和 CD的自重不计,且在 则欲使系统保持平衡, 作用在 CD杆上的力偶的矩A、m2=m1B、m2=4m1/3C、m2=2m1D、m2=m1/2AB杆上的力偶的矩为m1,m2 的转向如图所示, 其矩值应为( A)。5、A、C、6、A、力偶( D)。 有合力 能与一个力平衡 如图所示四个力偶中, a与bC、 c 与 dB、D、B、能用一个力等效替换D、无合力,不能用一个力等效替换 ( A
6、)是等效的 b与ca 与 b,第 4 章:平面一般力系D)。1、平面平行力系合成的结果是(A、合力B、合力偶C、主矩D、主矢和主矩C)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2、平面一般力系有(量。A、 1B、2C、3D、43、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C)。A、一个平面汇交力系B、一个平面力偶系C、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D)力系。D、平面一般系D、无法分解4、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相互平行的力系称( C、平面汇 A、空间汇交B、空间一般交第 6 章:轴向拉伸与压缩1、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受轴向拉伸的杆件横截面增 加减少( A)。A、1 倍B、1/2 倍C、2/3 倍2、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7、,若受轴向拉伸的杆件长度增加 A、增大B、减少C、不变3、弹性模量 E与( B)有关。1 倍,则杆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将D、 3/4 倍1 倍,则线应变将(D、不能确定C)A、应力与应变B、杆件的材料C、外力的大小4、横截面面积不同的两根杆件,受到大小相同的轴力作用时,则( A、内力不同,应力相同B、内力相同,应力不同C、内力不同,应力不同C、内力相同,应力相同5、材料在轴向拉伸时在比例极限内,线应变与( A)成正比 A、正应力B、切应力C、弹性模量6、截面法求杆件截面内力的三个主要步骤顺序为(D) 。D、支座的类型B)。D、截面积A、代替、截开、平衡B、平衡、代替、截开C、截开、平衡、代替D
8、、截开、代替、平衡7、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A)分布。A、均匀B、线性C、集中D、抛物线8、空心圆截面杆件受轴向拉伸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A、外径和壁厚都增大B、外径和壁厚都减小C、外径减小、壁厚增大D、外径增大,壁厚减小9、构件具有足够的抵抗破坏的能力,我们就说构件具有足够D、强度C)。D、硬度的(D)A、刚度B、稳定性C、硬度10、构件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的能力,我们就说构件具有足够 的(A、强度B、稳定性C、刚度11、胡克定律在下述哪个范围内成立?( B )A、屈服极限B、比例极限C、强度极限D、名义屈服极限12、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杆件横截面上产生的应力为(A)。A、正应
9、力13、材料的许用应力A、比例极限B、拉应力C、压应力u ,对于塑性材料,极限应力 nB、弹性极限C、屈服极限4D、切应力u 取材料的( C)D、强度极限A)B、横截面积成正比D、所受外力成反比14、轴向拉压杆的变形与(A、弹性模量成反比C、杆长成反比第 7 章:剪切和挤压1、如图所示钢板和铆钉的材料相同,校核铆接件的强度时应校核(D)2、如图所示的挤压面积为(B)。A、dtB、D d /4C、D2/4D、d2/4A 、铆钉的剪切强度 B 、铆钉的挤压强度 C、钢板的抗拉强度 D 、以上都要3、如图所示两个铆钉连接构件,假设每个铆钉受力相等,则铆钉的挤压应力为(A)A、F 2d FB、 d 2
10、FC、 d 4FD、 d4、如图所示铆钉连接,铆钉的挤压应力2A、 2P/(d2)B、P/2dtC、P/2bt2D、4P/(d2)第 10 章:弯曲内力1、若梁上某段作用的是集中力,没有均布荷载,那么这段剪力图为(C)A、斜直线B、曲线C、水平线D、不确定2、一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其最大弯矩发生在(B)。A、左支座处B、跨中处C、右支座处D、任意位置3、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梁称(D)梁。A、简支B、外伸C、多跨D、悬臂4、梁的一端用固定铰,另一端用可动铰支座支承的梁称(A)梁A、简支B、外伸C、多跨D、悬臂5、简支梁的一端或二端伸出支座外的梁称(B)梁。A、简支B、外伸C、多跨D、悬臂6
11、、图示梁,当力偶 Me 的位置改变时,有下列结论(B)。A 、剪力图、弯矩图都改变B 、剪力图不变,弯矩图改变 C、弯矩图不变,剪力图改变 D、剪力图、弯矩图都不变第 11 章:弯曲应力1、平面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在(B)最大。A、中性轴B 上、下边缘处C、截面形心处D、不确定2、根据正应力强度条件提出的提高梁强度的措施,一是(B),二是确定合理截面A、提高最大弯矩B、降低最大弯矩C、增大抗弯截面系数D、降低抗弯截面系数3、图示某纯弯曲梁的横截面,已知M点的正应力M=8MPa,则 N 点的正应力为(A)A 、 4MPaB 、 8MPaC 、 16MPaD 、 32MPa4、矩形截面梁当横截面
12、的高度增加一倍,宽度减小一半时,从正应力强度条件考虑, 该梁的承载能力的变化为( B)。A、不变B、增大一倍C、减小一半5、图示矩形截面采用两种放置方式,从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承载能力( 少倍( A)?A、2B、4C、6D、8D、增大三倍b)是( a)的多第 14 章:压杆稳定1、两根细长压杆 a 、 b 的长度,横截面面积,约束状态及材料均相同,若其横截面形状分别为正方形和圆形,则二压杆的临界压力Fcra和 Fcrb 的关系为(C)D、不可确定D、极限强度B、Fcra<FcrbC、Fcra>Fcrb2、构件保持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称(C)。A、刚度B、强度C、稳定性3、如图所示矩形
13、截面细长压杆,其中h=2b,该压杆的截面改为边长为h 的正方形后仍为细长杆,则其临界力 Fcr 是原来的( A)。A、2倍B、4倍、填空题(每题1 分,共 20 分) 第 1 章:静力学基础1、在任何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物 体称2、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和该约束所能阻碍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3、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合力,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平力的行四边形 法则确定。4、当所选分离体包括两个以上物体时候,受力图只画外力,不画 内力。5、对刚体而言,力的三要素是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第 2 章:平面汇交力系1、在平面力系中,若各力的作用线均汇交于同一点,则称为 平面
14、汇交力系2、若各力的作用线互相平行 ,则称为平面平行力系。3、若力的作用线既不相交于一点,也不都相互平行,则称为 平面一般力系4、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必要充分条件是Fx=0, Fy=0 。5、如果一平面汇交力系的力多边形自行封闭,那么该力系在任意直线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 和一定等于 0 。第 3 章:力矩 平面力偶系1、力偶对作用平面内任意点之矩都等于力偶矩 。2、力偶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为 0。3、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果的大小用力偶矩 表示。4、力偶的三要素是力偶矩大小 、力偶作用面 、力偶转向 。5、某平面任意力系向A 点简化,得主矢 FR=0,主矩 MA=40kNm,若 AB=2m,则该力
15、系向 B 点简化时,得主矢 FR=0,主矩 MB=0第 5 章:材料力学的基本概 念 1、杆件变形的基本变形形式有轴向拉伸或压缩、剪切与挤压 、平面弯曲 、扭转2、计算内力的基本方法是截面法。3、应力是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4、 1Mpa=106Pa。第 6 章:轴向拉伸与压缩1、轴力的正负号规定:拉力为正 ,压力为 负 。2、内力在一点处的集度称为应力 。与横截面垂直的应力为 正应力 ,用符号 表示3、胡克定律的关系式中EA称为抗拉(压)刚度,反映了杆件抵抗拉伸(压缩)变形的能力。4、低碳钢拉伸试件的应力 - 应变曲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弹性阶段、屈服阶 段、强化阶段和 颈缩 阶段
16、。第 7 章:剪切和挤压1、构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相距较近的两外力作用时,两力之间的截 面发生相对错动,这种变形称为 剪切 。2、连接件在产生剪切变形的同时,常伴有 挤压 变形。3、剪切面与外力平行 ,挤压面与外力垂直。4、构件中只有一个剪切面的剪切称为单剪,构件中有两个剪切面的剪切称为 双剪。第 10 章:弯曲内力1、单跨静定梁按支座情况的不同分为 简支梁 、 悬臂梁 、 外伸梁。2、梁的内力分为剪力 和 弯矩 。3、计算梁内力的方法为截面法 。4、悬臂梁在集中力 F 的作用下,各截面上的剪力大小为 F 。5、弯矩图都是画在梁受拉 的一侧。6、若梁上某截面处作用一集中力偶,
17、则该处剪力图无影响 。第 11 章:弯曲应力1、发生平面弯曲的梁,截面上存在两种应力,一个是正应力,一个是切应力2、正应力的大小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变化,中性轴上各点正应力为 0 。3、剪应力沿梁的截面高度呈抛物线变化,中性轴处剪应力 最大 。第 14 章:压杆稳定1、细长压杆由于其轴线不能维持原有直线形状的平衡状态而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叫做压杆失稳 。2、若将细长压杆的长度增加一倍,其临界压力为原来的1/4 倍。三、综合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A 类. 求支反力题型1、求支座反力。 (要求:作出受力图和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2、求支座反力。(要求:做出受力图和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3、求
18、支座反力。(要求:做出受力图和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4、求支座反力。(要求:做出受力图和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B 类. 轴力及轴力图题型1、求出 1-1 、 2-2 、3-3 截面轴力并画出轴力图10kN 2330kN3 40kC 3 D2、求出 1-12-2 、3-3 、 4-4 截面轴力并画出轴力图3、求出1-1、2-2 、3-3 截面轴力并画出轴力图。1 10kN260kN340kN4450kCA1B23 DE20kN2A 1B 230kN330kN40kN3D4、求出1-1、2-2 截面轴力并画出轴力图。10C 类 . 剪切与挤压题型 1、图示连接件中,用两个螺栓通过一块盖板连接了两块钢板,这种连接称为单盖板对接。已知盖板和钢板的强度足够,螺栓的直径d=20mm,材料的许用切应力 =100MPa,钢板受轴向拉力 F=30kN 作用。试校核螺栓的剪切强度?2、电瓶车挂钩由插销联接如图所示。插销材料为20 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检测设备合作协议书
-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0.3 由不共线三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听评课记录1
- 生产技术合同范本(2篇)
- 甘肃省就业协议书(2篇)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明清经济繁盛与清前期盛世辉煌》听课评课记录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听评课记录:第16章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类》听评课记录
- 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对外交往与抗倭斗争》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切线》听评课记录
-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听评课记录
- 《网络安全防护项目教程》课件项目2 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防护
- 2024年贵州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含答案)
- 无人机技术与遥感
-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53-2018)
- 临床叙事护理概述与应用
-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宣贯解读
- 冠脉介入进修汇报
-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课件
- 养阴清肺膏的临床应用研究
- 大型集团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和流程总汇编
- 恩施自治州建始东升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东升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