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科学基础知识_第1页
口腔内科学基础知识_第2页
口腔内科学基础知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内科学基础知识 -490 分钟 )( 总分: 100.00 ,做题时间:一、 ( 总题数: 50 ,分数: 100.00)1. 符合牙演变过程的是 (分数: 2.00 )A. 牙数由少到多B. 牙根从有到无C. 形态从复杂到简单D. 从单牙列到多牙列E. 生长部位从分散到集中V解析:2. 人类的牙属于 (分数: 2.00 )A. 多牙列,槽生牙B. 多牙列,侧生牙C. 单牙列,端生牙D. 双牙列,槽生牙 VE. 单牙列,槽生牙解析:3. 最早乳牙胚发生的时间是 (分数: 2.00 )A. 胚胎 1 个月B. 胚胎 2 个月 VC. 胚胎 3 个月D. 胚胎 4 个月E. 胚胎 6 个月 解

2、析:4. 位于口角之前的牙是 (分数: 2.00 )A. 中切牙B. 侧切牙C. 中切牙、侧切牙D. 中切牙、侧切牙、尖牙 VE. 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 解析:5. 根据形态与功能特点,乳牙可分为 (分数: 2.00 )A. 乳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乳磨牙B. 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VC. 乳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D. 乳切牙、乳前磨牙、乳磨牙E. 乳中切牙、乳尖牙、乳前磨牙 解析:6.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中,左下颌第一磨牙表示为 (分数: 2.00 )A. 15B. 26C. 36 VD. 46E. 25 解析:7. 从外部观察,牙可以分为(分数: 2.00 )A. 牙冠、牙根、牙颈

3、VB. 牙冠、牙根、牙髓C. 牙冠、牙根、根尖、牙颈D. 牙冠、牙根E. 牙根、牙颈、牙髓 解析:8. 不属于牙体组织的结构是(分数: 2.00 )A. 牙釉质B. 牙骨质C. 牙本质D. 牙髓E. 牙髓腔 V 解析:9. 下述对牙颈曲线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分数: 2.00 )A. 牙颈缘在牙冠各轴面均呈弧形曲线B. 颈曲线在唇颊面呈凸向切缘方的弧线 VC. 颈曲线在近中面呈凸向切缘方的弧线D. 颈曲线在远中面呈凸向切缘方的弧线E. 颈曲线在舌面呈凸向根方的弧线 解析:10. “接触区”是指(分数: 2.00 )A. 牙与牙互相接触的部位B. 轴面上的外形高点C. 牙冠邻面的突出点D. 牙冠

4、邻面最高的部分E. 相邻牙冠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 V解析: 解析 相邻牙冠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称为接触区或邻接区。11. 前牙切割食物是通过下颌(分数: 2.00 )A. 向下,向前,上升回到牙尖交错位B. 向前,向上,咬穿食物后,上下切牙相对,回至牙尖交错位C. 向前,上升至咬穿食物后,上下切牙相对,回归至牙尖交错位D. 向下,上升到咬穿食物后,上下切牙相对,回归至牙尖交错位E. 向下,向前,咬穿食物后,上下切牙相对,回归至牙尖交错位 解析:12. 咀嚼周期的速度变化是(分数: 2.00 )A. 开口初慢,最大开口时快,闭口初慢,闭口结束前快B. 开口初慢,最大开口时快,闭口初快,闭口结束前慢C

5、. 开口初快,最大开口时慢,闭口初快,闭口结束前慢 VD. 开口初快,最大开口时慢,闭口初慢,闭口结束前慢E. 开口时慢,闭口时快解析:13. 人群中哪种咀嚼类型最多见(分数:2.00)A. 双侧同时咀嚼B. 双侧交替咀嚼VC. 右侧咀嚼D. 左侧咀嚼E. 后牙咀嚼解析:14. 决定咀嚼肌力的因素是(分数:2.00 )A. 肌肉的横断面积B. 肌肉的方向C. 年龄D. 参与咀嚼的肌纤维的数量VE. 牙周膜的耐受力 解析:15. 咀嚼效率是指(分数:2.00 )A. 咀细一定量食物所需的时间B. 在一定时间内咀细食物的数量C. 在一定时间内将食物咀细的程度D. 将一定量食物咀细的能力E. 在一定

6、时间内将一定量食物咀细的能力V解析:16. 磨牙磨耗最常见的牙尖是(分数:2.00 )A. 上颌磨牙舌尖、下颌磨牙颊尖VB. 上颌磨牙颊尖、下颌磨牙颊尖C. 磨牙颊尖D. 磨牙舌尖E. 磨牙的颊尖和舌尖解析:关系17. 咀嚼对胎的生长发育影响是A. 可以消除所有早接触,建立正常B. 咀嚼肌收缩引起颌骨部结构变化C. 咀嚼肌收缩引起颌骨表面形态变化D. 咀嚼促进血液与淋巴回流E. 咀嚼增强颌面部组织代谢(分数:2.00 )A. VB.C.D.E.解析:18. 乳牙列存在着生理间隙,其中灵长间隙位于 (分数: 2.00 )A. 上颌的C与D之间B. 下颌的B与C之间C. 上颌的B与C之间 VD.

7、下颌的D与E之间E. 上颌的 D 与 E 之间解析:解析灵长间隙位于上颌的B与C之间,或下颌的C与D之间。19.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牙位记录方法, 63 代表的是 (分数: 2.00 )A. 上颌左侧乳尖牙 VB. 下颌左侧乳尖牙C. 上颌左侧尖牙D. 下颌右侧尖牙E. 上颌右侧乳尖牙解析: 解析 前面的 6 代表上颌左侧乳牙, 3 代表尖牙。20. 下列哪组牙周膜主纤维可限制牙的转动 (分数: 2.00 )A. 牙槽嵴组B. 水平组C. 斜行组 VD. 根尖组E. 根间组解析:21. 成纤维细胞;成牙骨质细胞;上皮剩余;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属于牙 周膜中细胞的是(分数:

8、 2.00 )A. B. C. D. E. V解析:22. 关于牙槽骨的生物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 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组织,牙槽骨具有受压吸收、受牵引增生的特性B. 牙在失去邻牙或对牙时,不会发生显著的咬合移动VC. 在骨质新生时,新骨的表面有一层刚形成尚未钙化的骨基质称为类骨质D. 牙槽骨的增龄变化有牙槽嵴的高度减少,骨密度逐渐减低,红骨髓变为黄骨髓等E. 从胚胎发育的角度看,下颌骨属于扁骨,是膜内化骨,经过软骨钙化形成 解析:23. 口腔黏膜组织的基板主要的结构成分是 (分数: 2.00 )A. I型胶原B. H型胶原C. m型胶原D. W型胶原VE. V型胶原解

9、析:24. 下列有关硬腭黏膜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 2.00 )A. 硬腭黏膜属于被覆黏膜B. 根据有无黏膜下层可将其分为牙龈区、中间区、脂肪区和腺区四部分VC. 表面角化层较厚,以正角化为主;棘层细胞间桥不明显;固有层较薄,乳头细而短,与上皮嵴呈指状 镶嵌D. 牙龈区和中间区的黏膜下层与骨膜相连,形成黏骨膜E. 硬腭黏膜与软腭黏膜相延续,两者无明显的分界解析: 解析 咀嚼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考生须掌握咀嚼黏膜的特点:咀嚼黏膜的上皮有角化,为正 角化或不全角化。棘层细胞间桥明显。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嵴呈指状镶嵌。胶原纤维束粗大并 排列紧密。固有层深部或直接附着在骨膜上,形成黏骨膜,

10、或借黏膜下层与骨膜相连。硬腭黏膜表面角化 层较厚,以正角化为主。固有层具上述咀嚼黏膜特征。根据有无黏膜下层可将其分为牙龈区、中间区、脂 肪区和腺区四部分。牙龈区和中间区元黏膜下层,固有层与骨膜紧密相连,脂肪区和腺区有黏膜下层,其 中有很多胶原纤维将脂肪和腺体分成若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小隔。硬腭黏膜与软腭黏膜相延续,两者 有明显的分界。软腭黏膜无角化,固有层乳头少而短,黏膜下层疏松,含腭腺。25. 下列关于被覆黏膜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 2.00 )A. 口腔黏膜中除咀嚼黏膜和舌背黏膜以外者均称被覆黏膜B. 表面平滑,粉红色,无角化C. 固有层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胶原纤维束粗大,结

11、缔组织乳头多而长VD. 有较疏松的黏膜下层E. 口底和舌腹黏膜属于被覆黏膜解析:26. 混合性腺泡中的半月板是(分数: 2.00 )A. 浆液细胞 VB. 黏液细胞C. 肌上皮细胞D. 导管上皮细胞E. 闰管的上皮细胞解析:27. 混合性腺泡中的篮细胞是(分数: 2.00 )A. 浆液细胞B. 黏液细胞C. 肌上皮细胞 VD. 导管上皮细胞E. 闰管的上皮细胞解析:28. 唾液腺的导管系统分为闰管、分泌管、排泄管三段,穿行于小叶间结缔组织是(分数: 2.00 )A. 闰管B. 闰管、分泌管C. 分泌管D. 分泌管、排泄管E. 排泄管 V解析:29. 下列属于纯浆液腺的是(分数: 2.00 )A

12、. 腮腺 VB. 下颌下腺C. 舌下腺D. 唇腺E. 腭腺解析:30. 唾液的 pH 范围在(分数: 2.00 )A. 5 7B. 6.7 7.4VC. 6 7D. 5.6 7.6E. 6.5 8解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唾液的基本知识,要记住唾液是无色、无味、黏稠性液体,比重在1.0021.008 , pH6.77.4,平均6.8,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31. 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分数: 2.00 )A. 牙釉质的硬度比较:老年恒牙年轻恒牙成熟乳牙不成熟乳牙B. 在正常的牙龈结缔组织,1型和V型胶原是主要的胶原类型VC. 催化6-磷酸果糖生成1, 6-二磷酸果糖的磷酸果糖激酶是兼性

13、厌氧菌EMP途径中唯一不涉及其他糖类降解的一个酶D. 牙菌斑内的糖经四种不同途径的糖代谢途径最终都转变成丙酮酸E. 牙本质胶原比软组织胶原稳定,是因为其交联键是二羟赖氨酸正亮氨酸解析:32. 下列关于釉质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 2.00 )A. 釉质是人体最硬的组织B. 钙、磷浓度由釉质表面到釉牙本质界呈下降趋势C. 钠、镁、碳酸盐、氯的浓度由釉质表面到釉质内层呈递增趋势VD. 釉质内无机物占重量的95% 96%主要成分为钙、磷E. 釉质内主要的蛋白水解酶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丝蛋白酶解析:33.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过程不包括(分数: 2.00 )A. 与骨表面附着B. 细胞极性化C. 分泌骨桥蛋白

14、 VD. 形成封闭区E. 形成骨吸收陷窝解析: 解析 破骨细胞吸收骨、牙本质和钙化的软骨是它的主要功能,考生必须牢记,分泌骨桥蛋白是成 骨细胞的主要功能,所以本题答案为C。34. 以下哪项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物理化学因素(分数: 2.00 )A. 温度B. 氧张力C. pHD. 以上都是 VE. 以上都不是 解析:35. 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有 (分数: 2.00 )A. 物理化学因素B. 宿主因素C. 细菌因素D. 宿主可控制因素E. 以上均是 V解析:36. 口腔生态系包括 (分数: 2.00 )A. 颊黏膜生态系B. 舌背部生态系C. 龈上牙菌斑生态系D. 龈下牙菌斑生态系E. 以上全是

15、V 解析:37. 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不包括 (分数: 2.00 )A. 微需氧菌B. 兼性厌氧菌C. 厌氧菌D. 绝对厌氧菌 VE. 兼性需氧菌 解析:38.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口腔生态系的宿主因素 (分数: 2.00 )A. 抗体B. 中性白细胞C. 细菌 VD. 唾液蛋白质E. 溶菌酶 解析:39.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变异链球菌致龋的依据 (分数: 2.00 )A. 在龋病患者牙齿上,龋病发展与菌群计数呈正相关B. 在低 pH 环境中,变链菌仍可维持生长并继续产酸C. 变链菌产生直接致龋的毒素 VD. 变链菌能产生糖原等胞内多糖作为储备能量E. 变链菌在代谢糖类后能快速地产生乳酸等有机酸 解析

16、:40. 牙本质非胶原成分中,属于成牙本质细胞源性蛋白的是 (分数: 2.00 )A. IgGB. 白蛋白C. a HS-糖蛋白D. 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 VE. 骨形成蛋白解析: 解析 成牙本质细胞源性蛋白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主要包括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矿化组织特异性 蛋白及多组织非特异性蛋白。IgG、白蛋白、a HS-糖蛋白属于非成牙本质细胞源性蛋白。骨形成蛋白等几 种生长因子是否由牙本质细胞产生目前尚不清楚。因此答案选D。41. 龋病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微生物有关(分数: 2.00 )A. 变异链球菌B. 乳酸杆菌C. 放线菌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解析:42. 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不

17、包括(分数: 2.00 )A. 宿主可控制因素B. 物理化学因素C. 宿主因素D. 细菌因素E. 病毒因素 V解析:43. 影响口腔生态系物理化学因素不包括(分数: 2.00 )A. 温度B. 氧张力C. pHD. 营养物质的利用E. 唾液蛋白质 V解析:44. 龈上菌斑不包含下列哪种细菌(分数: 2.00 )A. 轻链球菌B. 血链球菌C. 变异链球菌D. 唾液链球菌E. 革兰阴性厌氧菌 V解析:45. 在胚胎第 4 周时,原始咽部的质迅速增生形成 6 鳃弓,第一对鳃弓又称为(分数: 2.00 )A. 上颌弓B. 下颌弓 VC. 舌弓D. 咽弓E. 腭弓解析:46. 上唇单侧或双侧唇裂是由于(分数: 2.00 )A. 球状突与球状突之间未联合B. 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未联合 VC. 球状突与上颌突、侧鼻突之间未联合D. 上颌突与侧鼻突之间未联合E. 上颌突与下颌突之间未联合解析:47. 横面裂是由于 (分数: 2.00 )A. 球状突与球状突之间未联合B. 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未联合C. 球状突与上颌突、侧鼻突之间未联合D. 上颌突与侧鼻突之间未联合E. 上颌突与下颌突之间未联合V解析:48. 斜面裂是由于 (分数: 2.00 )A. 球状突与球状突之间未联合B. 球状突与上颌突之间未联合C. 球状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