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论文模板_第1页
北京大学医学论文模板_第2页
北京大学医学论文模板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以大学生为调查和研究对象,参考多组数据和统计方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 问题的产生和状态进行简单分析,并分析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的显著 关系,以此来说明体育锻炼对心理素质和心理状况的重要影响。关键词:体育锻炼;调适;大学生心理;一定强度正文: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中有 10%-30%的人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根 据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在 2004 年的调查,大学生中需要在心理上予以帮 助的人数占到了 46.7%1。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种身体上的隐性威胁,对情绪和行 为的影响日益显著,也在当今社会逐渐突显其影响力。 而作为大学这一特殊阶段, 是心理方面急剧发展的时期, 因为各种压力和

2、社会初触的影响, 心理上的矛盾和 冲突极容易产生。对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探索和调查研究是近年来开始的, 而关于心理这 一抽象概念, 我们对于其是否健康尚不能拿着机器去检测各项指标, 是一个难以 量化的东西。 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给出了一个定义:它是指人在身 体、智能以及情感上, 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围, 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 佳的状态 2。以此,本文不对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只看体育锻炼对心 理健康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我们已经能看到研究成果即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体在各种心理问题及症状得 分方面相对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群体表现更为健康和积极 3 ,另外,在体育锻炼 的频率、项

3、目、坚持时间以及强度和喜爱程度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4。我们先来看体育锻炼对认知和态度的影响。 当个体参与体育运动时, 其本身 对人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刺激, 这些会引起人们的各种情绪体验, 这些带来随 之而来的舒适和流畅感也会带来精力和愉快程度的显著提高。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 衡量标准同时也是我们想看到的一个影响方面。在竞争日加激烈的校园,压抑、 紧等一些情绪极易产生, 体育运动一方面转换个体的这种不愉快情绪, 使之从中 解放出来。另外,运动快感和劳累过后的放松舒畅也是满足感的一个重要来源。心理学家们曾认为,身体上的活动能使神经中枢系统得到适当的激活并得到 愉快水平, 这来源于人体释放的一种多肽

4、物质啡呔。 这种物质能使人们在进 行运动过后直接感觉到舒适愉快的心情。 这是我们期待看到的, 人们能够能在自 己所喜爱或擅长的运动中得到乐趣, 振奋精神, 冶情操,并在生活中得以产生良 好的情绪状态。 体育活动使得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 导致运动中枢神经 兴奋,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 这样, 脑力疲劳消除得快也有助于心理的健 康。我们再从心智和意志方面来看体育运动的作用。 体育运动作为一项主动的的 积极身体活动, 参加的人必须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以此使神经系统全面活跃。 经 常参加体育运动,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提高记忆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同时运动对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都有很

5、大的促进作用, 这样的功效帮助大脑 去获取更多的养分以助于记忆、 思维和想象。 这样, 人体对于外界的刺激和感觉 就会变得迅速和精确。克瑞(CREW)等人统计了 34篇有关研究的论文之后指 出,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相比于整日安坐的人, 更少产生生理上应激反应, 身 体也能更快从应激中恢复过来。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最大的特就是赛场或是运动场地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因此 需要人去主观地克服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有如克服生理极限, 默契配合, 锻炼胆 量等,这些锻炼对于磨炼意志和培养自信都是十分有益的。当然,我们最容易看到的,或者说最先可以察觉到的,就是人的情绪变化。 因此,这种变化可以成为一个不确定的但是

6、明显又可以预见的心理健康与否的指 标。无论是社会还是大学校园,竞争都日加激烈,因此产生压抑、郁闷、狂躁的 情绪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这些情绪的出现虽然有时看着不足为患, 有时又足以成 为心理问题的危险信号。体育运动在这里充当的一个角色就是转移疗法的有效 剂。负面情绪在一定强度的体育活动的刺激和参与下, 会逐渐被紧或是专注的运 动情势所代替。 当然,若是非独自的运动, 转移和安抚或是释放的效果会更加显 著。那就是我们说的改善人际关系。 在缺少情感交流的时代, 团队式、合作式抑 或是竞争式的体育运动是打破人与人关系造成的隔离和孤独的一把利剑。 体育运 动让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不同心理状态的人在同一个

7、场地和环境下进行平等、 友好、和谐的练习和比赛, 产生的亲近感所带来的治愈效果也是十分有效的。 人 群整体的能动效果让每个个体都能提高适应能力。我们从中看最好的竞争式的运动。 这种运动让每个人都渴望增加别人对自己 的认同感,使得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 不断的产生这种感觉并为之付出努力, 积极的乐观心态也就容易养成了。但也不是说我们可以随意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看一个例 子: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赫伯特博士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患有神经 过敏性紧、失眠的三十位老年人随机分为三组: 甲组服用 400毫克氨基甲酸酯镇 静药;乙组不服药,但愉快地进行相对轻松并且所喜爱的身体锻炼

8、; 丙组不服药, 并被近参加一些不喜欢的身体锻炼。 结果可想而知, 乙组的效果最好。 令我们想 不到的是, 丙组的效果最差。 这让我们想到另一个效应, 竞技比赛中心理因素对 比赛结果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锻炼过程中, 也要同时考虑我们的初衷, 那 就是在运动时不要忘记我们所关注的心理问题。以下用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 5。表3本研究各组被试情况一览表(单位;人)坚持性不坚持(1)一般(2)经常锻炼 坚持锻炼总计态度 不喜欢11747153182喜欢1171306770384总计2341778273566表5本研究被试运动态度和坚持锻炼在主观幸福感、POMS和SCL-90上的主效应及显着性一览表

9、运动态度坚持性FPFP主观幸福感11. 4910. 0011.2830. 279POMS6. 7810. 0093. 7200.011SCL-902. 9080. 0893.5370, 015* 4方硏究祓试度I0SMBB4主录章H、poms和sn“o上列分一岚录<X*SD) * 1第EK"5.7J±1.<»5. 45x0. W5.2411.055.13±1.194.00il.005.131O.H5.00±1.064.S6±1.11POMS17.6?±19.93100. 69±20.91M + 23.H

10、 >10. 61 r 25.20331 31.07 107.00 ±20.29 113. 89±W.<3】20 12±24.91SC1.-9O1. 43±0.56).<9±0.471.59±0. 531. 54x0.46l.S3il. 031.34 ±0.32L69 土 05l1.83=0 62験8本研究被试运动态度和坚持锻炼衽SCL-90各分表上的主效应及显著性一览表运动态度坚持性FPFP抑郁3. 1270. 0784. 0400. 007焦虑3 3480. 0682. 1110. 098敌对性0. 82

11、40. 3643. 6220. 013恐怖3. 2370. 0730. 2930. 831精神病性2. 1520. 1434. 6030. 003睡眠及饮食3. 2370. 0730. 2930. 831不#tfc图1本研究被试运动态度和坚持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頁方圈125,00I2OOO11500110 00105 00&O00花It欢图2本研究被试运动态度和坚持性对心境状态的彩响直方图不寻炊图3本硏究被试运动态fit和坚持性对SCL-90得分的影响直方图选取对我们有一定参考意义和价值的统计形式来看,图1图3以坚持性为横坐标,分别以主观幸福感、POMS和SCL-90理表得分作为纵坐标

12、,画出不同 运动态度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方图。 可以看到,对于喜欢体育运动的个体,坚 持性水平更高则意味着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得分更高,在POMS量表和SCL-90量表上得分更低;对于不喜欢运动的个体,在锻炼坚持性因素的不坚持、 一般和 经常锻炼3个水平上,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趋势与喜欢水平上的趋势相似。而对于 不喜欢运动并坚持锻炼组的个体,其较经常锻炼组和一般组在主观幸福感量表上 得分更低,在POMS和SCL-90量表上得分更高。即我想说的,对于不喜欢运动 或不喜欢某项运动的群体,当其表现为坚持体育运动时,其心理健康状况会让我 们看到一些分离性的结果。不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坚持体育锻炼,导致的结果就是

13、 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各组。所以可能的解决方法是,对于不喜欢运动的个体, 在强调提高运动频率及强度的前提, 是先注重对其运动态度的改变,运动态度与 身体行动一致,才是我们想要的锻炼得到的最佳效果。从此看出,运动态度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与否,会在主观幸福感及心境状态 上会有明显的差异。当然,也有前人对这方面做过系统研究 6。所以在平时的运动中,要改变和注意的事项还是很多。 身体与心理平衡,获 得最大的效果,也是需要遵循一定规。在身体锻炼前要有一种需求,自觉性和热 情可以增加锻炼的主动性和健康效应。体育锻炼中也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运动本 身,这样才能缓解脑部疲劳和放松神经与心情。同样,我们要注意的是有意识地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还有一些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二者结合,使身体与心理 共同达到健康状态。社会日益进步,压力很难消除。体育锻炼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不是一个 新思路了,但我们也能找到一些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包括适应强度和态度都是需要我们去努力的。大学生是创造未来的人,同样,保证身体健康也是心理健康 的前提。参考文献:1熊明生国内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研究方法述评2006 ( 08)2黄军建 苏北地区高校教师参与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