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_第1页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_第2页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_第3页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_第4页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社会保障体系名词解释1、社会保障: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设立的,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和经济、社会稳定,采取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的原则,对公民在年老、疾病、遭遇灾害而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依法给予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12、社会保险:由政府举办,强制从业职工在其就业年份里拨出一部分收入交纳保险税(费)作为保险基金,对由于保险计划规定的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劳动岗位,又满足缴纳社会保险税(费)期限的人,提供的收入保险计划。3、社会救助:由政府举办的,以反贫困为主旨,对因不能正常劳动等原因致使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数额(贫困线)的社会成员,

2、提供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以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指国家和社会对为保卫国家安全而做出贡献和牺牲的军属、烈属、残废军人、退伍官兵及其家属等特定优抚对象所给予的优待、抚恤和社会褒扬。5、社会福利:政府通过免费或低费地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给人以实惠和方便,以提高生活质量。主要由公共福利事业、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措施、指员工福利和民政福利四部分组成。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单项选择1、C 2、D 3、A 4、C 5、C四、多项选择1、ABD 2、ABC 3、ABCD 4、ABCD 5、ACD 6、ABD 7、AC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涵。答:通过保障公民

3、的基本生活需要而保持社会稳定的安全项目以及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3以社会共同责任为本位,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分担责任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3以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为公民提供各类保障。2它作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强制性社会行为,一般通过立法而确立。22、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答:国家主导性。1通过立法和国家行政机器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并对社会保障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责任。1法制性。1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基本制度之一。1社会性。1实施对象的社会性;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社会化管理。1福利性。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消除和预防贫困、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营利性质。1人道性。

4、1老有所养、幼有所惜、扶弱济贫、友爱助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社会保障的伦理道德基础。13、简述社会保障主体的角色定位及其责任、权利和义务。答:三大主体:国家、单位、个人。1政府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执行主体;1对社保的财务负有最后的(并非完全的)的责任;1负责社保的职能部门、财政部门、综合调控部门、代表执行机构的有关部级机构。1用人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按规定为单位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障的参保手续、缴纳保费;1要求社会保障机构提供政策咨询;1对社会保障争议提出诉讼和仲裁;1监督社保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1个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个人是提供劳动并获取保障的主体,1依法享有社会各项保障权利,也负有

5、缴纳社会保障费的义务。14、简述社会保障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功能。答: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构件。1通过收入补偿、支出补偿以及互助互济,使受到创伤的社会机体和个人机体得以恢复并重新投入运行,调节市场竞争机制、效率机制、动力机制与社会公平机制、均衡机制、稳定机制之间的矛盾。4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作为一种经济变量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1调节功能。1缓解经济萧条,增加购买力,刺激和推动经济复苏;繁荣时,抑制需求。1刺激作用。1通过改善劳动力质量,减少家庭生活波动;通过转移支付,制造市场需求。1六、论述题1、社会保险类项目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类项目的联系与区别。答:(1)共同点:都是由国家和社会

6、对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工具。2(2)区别: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属于横向再分配;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属于纵向再分配,1即社会普通成员的收入向优抚对象转移。1社会保险投保人的权利和义务在缴费上体现对等,1以工龄替代缴费年限时则转化为在劳动上体现对等,1对象是因风险发生而得到补偿;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的贡献和收益则呈非对称性,是一种单方面的给付,个人不必缴纳,1对象是因做出过贡献而得到补偿。1在资金的管理上有不同的要求。1保险要求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1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助只能由政府作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项目。1社会保险与转移支付类项目应该分别制定各自的资金来

7、源、支出及管理制度,方能提高各自的效率和总体效率。2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答:(1)联系:都是风险防范与风险转移机制;1都具有化解社会风险、维持经济繁荣的功能;1运作机理及其所使用的很多术语和计算方法、预测方法类同。1运作机理类同,社会保险借用了商业保险的大数法则。1(2)区别:性质:社会保险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1目标取向不同:社会保险以社会价值为目标,具有非营利性质;1商业保险以营利为目的。1权利义务关系不同: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劳动上面体现对等;1商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是建立在商业契约上。1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而商业保

8、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1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对社会保险财务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1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但不承担直接经济责任。1二者补偿水平及保障方式不同:社会保险是有现金补偿和服务两个方式;1商业保险则主要体现货币的支付关系。1可承保风险的范围不同:商业保险对社会性风险无能为力。1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单项选择1、C 2、C 3、B 4、B 5、B三、多项选择1、BCD 2、ABCD 3、BCD 4、ACD 5、ABC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条件。答:必要条件:社会化大生产;2充分条件:劳资矛盾尖锐化和工人运动的兴起;4历史和理论背景:西方新历史主义论和“福利国家论”;4

9、2、简述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四原则。答:普遍性原则;3保障基本生活原则;2政府统一管理原则;3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23、简述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发展阶段的特征。答:建立的出发点:由解决劳资纠纷、缓和劳资矛盾转向构筑社会功能体系,社保制度成为市场经济制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社保的实施对象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社保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之上;2社保项目从零星分散的单项保障向全面体系化方向发展;2社保工作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分工体系。24、简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各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举措。答:(1)调整性改良:提高退休年龄、延长享受待遇的所需的最低缴费年限;提高缴费率、取消缴费的收入界限、

10、提高缴费基数、降低计发保障津贴的基数等;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改变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式,增加基金增值的效率。4(2)结构性改革,即在不改变原有制度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现有制度架构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使其结构和系统功能得以更新和创新。2(3)根本性改革,指由一种制度模式转换为另一种模式:改现收现付制为完全的个人账户积累制度;由公共管理储备积累模式转变为现收现付模式。25、简述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2社会保障政策要统一,管理要法制化;2社会保障水平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

11、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2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统账结合”模式;2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经营要分开,建立由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代表参加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组织。2五、论述题1、试述福利经济学和国家干预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影响。答:英国经济学家阿赛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以“基数效用论”为其研究出发点,认为社会的福利将随国民总收入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而增大。4依据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货币收入从富人那里“转移”一些给穷人,就可以增加货币的总的边际效用,从而使社会满足总量增加。2他的论点为后来的“福利国家”理论和社会保

12、障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依据。2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体系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货币流动性偏好规律;3实行充分就业的关键在于增加有效需求,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把“福利国家”的发展当作资本主义有机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2成为战后凯恩斯主义者和社会民主党人积极宣传的“福利国家”的理论依据。22、举例说明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及其特征。答:福利型:北欧和一些发达国家;特点:全民保障“收入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福利设施体系化” 全民保障;按照统一标准缴费,支付、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联系;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

13、一般性税收,财政负担沉重。4保险型:德国、美国、日本,权利和义务相对应;选择性原则;缴费三方性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4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建立个人账户,强制劳资双方缴费,全部计入雇员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待遇取决于账户积累;缴费确定型的支付方式。4国家型:前苏联,国家承担全部保险责任。3第二章 养老保险名词解释1、养老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障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2、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

14、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对养老保险基金采取的社会统一筹集、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3、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一般是指在国家行政强制力和国家信用保证的基础上,采取“个人预缴专款储金”的养老保险形式。4、基本养老保险费率:亦称缴费率,是指在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占其核定工资总额的比例。5、养老金替代率:对个人来说,是指每个职工退休时所领取的养老金与其退休前的工资之比;对社会来说,是指平均养老金同整个经济系统平均工资或曰被包括在生效合同范围内的员工的平均工资的比例。单项选择1、A 2、C 3、C 4、C 5、B四、多项选择1、ABCD 2、ABCD 3、ABC 4、BCD 5、ABD 6、ABC五、简答

15、题1、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答:由国家建立或实施,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法律强制性;2享受对象必须是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2社会保险机构必须预先储存一部分基金,基金极其增值部分必须用于支付退休金;3对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其不受物价波动的影响并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32、简述退休金标准确定的原则。答:同在职时工资收入要保持可比性,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应因工龄、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3退休金的工资替代率应以在职时实际工资收入的全部为基数,而不应以现行的标准工资为基数;2退休金的最低额不应低于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所需要的数额;2退休金的数额一般不应超过在职时的正常收入,以

16、体现劳动与不劳动的差别。33、简述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问题。答:机关事业单位的平均待遇水平要高于企业;2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在养老保险方面制度不同、政策有别,人员流动时其养老保险关系难以异地接收和转移;3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制约着相关改革的顺利进行;2养老保险费用负担越来越重,财政和用人单位压力加大,部分地区拖欠机关的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也已突现。34、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选择依据。答:在宏观层次上能够抵御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和未来老龄化高峰的不利影响;在企业层次上,不因企业的兴衰、变迁而影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领取;在个体层次上,使职工年老时,能够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17、3筹资模式与劳动力及资本市场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商业性人身保险的市场运行机理,并且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3要考虑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后的养老问题。2制度模式的设计要与企业工资制度协调配套。25、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应如何设计?答:计发办法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环节,应当建立在精算基础上;2参保人员每多缴一年增发一个百分点,上不封顶,形成激励约束机制;3以参保缴费年限为基础,以计发基数、计发比例和计发月数调整为重点,以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出发点,以保障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为目标,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设计。5六、论述题1、试述贝克尔

18、的家庭生产理论。答:贝克尔认为,消费者既是一个消费者,又是一个生产者;其生活必需品必然来源于市场和家庭。在家庭这一生产单位内,每一位成员都以自己的知识、技术、时间和市场产品等来联合生产子女、健康、婚姻、声望等,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3贝克尔将自己所创立的理论叫做“家庭生产函数分析”,表示为:Zi=Zi(xi,ti,E)其中,E表示家庭生产所处环境的变量,xi表示市场产品向量,ti表示时间向量;3在家庭生产函数和家庭现有时间及收入的约束下,家庭实现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要素价格之比等于家庭生产的边际产品之比;若要素价格下降,则家庭生产会转向相对密集地使用这种要素的技术,若要素价格保持不变,则要素边

19、际生产力的提高会增加生产过程对这种要素的相对使用和需求;3在家庭生产中,追求家庭产出最大化,实现家庭效用最大化,家庭分工是必然结果。家庭分工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时间是家庭的稀缺资源,并且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个人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第二,家庭成员之间的要素禀赋是不同的;3按照绝对优势原则或者比较优势原则,在市场部门具有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的家庭成员会逐步在从事市场工作方面专门化,而在家庭部门具有绝对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的成员会逐步在从事家庭活动方面专门化。32、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改革的对策思路。答:(1)问题: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非正常的提前退休

20、行为密集地发生于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女干部和女工人退休年龄不统一引发劳动争议;社会保险制度自身的缺陷为提前退休行为提供了可能性。7(2)改革对策: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择机统一女职工退休年龄;实施在精算基础上的弹性退休政策,弹性退休政策要求在精算基础上建立退休年龄的早与迟和领取养老金数量的多与少之间的关联和调节机制;对从事特殊工种职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实行谁用工谁负责,将提前退休与享受养老金分开;破产企业应一次性地预留一定的养老保险费用,缓解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8第四章 就业与失业保险名词解释1、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形势和规模的变化,劳动结构

21、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2、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同失业人数与从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可以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数中实际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3、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临时性失业,一般是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4、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执行,由政府负责建立基金,对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时期的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5、失业: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可以从社会和个人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其涵义。从社会角度看,失业表现为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同生产资料的分离。从个人角度看,失业是

22、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应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单项选择1、C 2、C 3、C 4、D 5、D四、多项选择1、ABCD 2、BC 3、BC 4、ABC 5、ACD 6、ABCD五、简答题1、简述强制失业保险的特点。答:国家立法规定,强制实施;2以失去工作、收入中断为前提;2以满足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1设立失业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使用;2更重要的在于促进再就业;1超过一定期限后,如果还没有工作,就改为享受社会救济。22、简述年失业率及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涵义。答:年失业率=该年度的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

23、52周。5城镇失业登记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53、简述失业的类型。答:摩擦性失业、季节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5此外据不同标准可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公开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完全失业和不完全失业;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等。54、简述爱德华兹教授对发展中国家失业的分类。答:公开的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3非公开的失业:就业不足型的失业、伪装的失业、隐蔽性失业、提前退休而引致的潜在失业、健康受损引致的潜在失业、无效益生产引致的潜在失业。7六、论述题1、论述我国失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答:失业率统计严重“

24、缩水”,下岗职工离岗容易离厂难;3职工下岗、失业过程中几个相关环节缺乏落实和衔接配套;3失业人数的统计口径偏小;1失业保险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的体制不顺,政、企、事合一,缺乏制衡机制和监督机制;3失业下岗人员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度大;2对减少和消除下岗职工的过激行为缺乏有效的制度性措施和应急措施。32、论述如何深化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答:(1)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要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目标。3(2)解决隐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作为我国失业保险的主要制度功能:强调失业保险享受资格;熨平经济周期以减少国家抑制经济过热之后产生的失业,同时保障经济景气度偏低时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重视提高失业和下岗人员的技能。

25、6(3)提高系统功能:失业保险作为短期支付类项目,其总需求取决于近期失业人数和待遇水平;根据失业保险的主要环节,做好从员工剥离下岗到其再就业这一过程中各环节工作的衔接配套;强化对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和使用的管理。6第六章 医疗保险名词解释1、社会医疗保险:是指以立法形式通过强制性的规范或资源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人群中筹集保险基金,并为该人群的每一个成员公平分担,对由于疾病所引起的纯粹以补偿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个险种。有支付能力的医疗保险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且有能力经由医疗保险去购买的医疗服务的总量。4、共付法:即按比例分担法,指无论发生多少费用,

26、参保人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各自按一定比例共同分担费用,分担比例可以恒定,也可以随医疗费用额度的变化而递增或递减。单项选择1、C 2、D 3、A 4、B 5、D四、多项选择1、ABC 2、AB 3、ACD 4、ABCD 5、ABC 6、ABD五、简答题(1、简述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区别。答:保险人的内涵不同;2目的不同;2实施手段不同;2性质不同;2覆盖范围不同。2(简要说明具体不同点)2、简述社会医疗保险财务机制的“效率基准”与“公平基准”的内容。答:(1)效率基准:是否阻碍个人和企业参加生产活动的意欲;是否阻碍社会医疗保险的财力和服务等资源的有效分配;是否增强相关主体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费

27、用意识。5(2)公平基准:大多数社会成员与少数低收入者间的负担公平;支付额与缴费额之间的公平;利用者与非利用者之间的负担公平;现职一代与老人一代之间的负担公平。53、简述“统账结合”社会医疗保险财务机制的框架结构和设计特征。答:(1)框架结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2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个人账户;2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用于“大病”的治疗;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用于门诊。2(2)设计特征:将社会保险税模式和个人医疗保险储蓄模式综合而成的一种方式。44、简述个人账户运行机制的基本要点。答:“产权私有、专项消费、定向支付、自主使用、超

28、支自理、简化管理。”2参保人员拥有个人账户的使用权和继承权;2专项消费,个人账户属医疗专项消费资金,只能定向使用;2个人账户是封闭性的定额制,超支时应由本人自理;2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是共济账户不予支付的医疗费用。25、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的特点及功能。答:(1)特点:费用支付与医疗服务享受相分离,第三方付费;参保人员与受益人为同一人;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与约定医疗单位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医疗单位为参保人提供承保项目范围内的医疗服务。5(2)功能:补偿服务消耗和医疗费用;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流量;实现卫生资源的配置;对医疗行为、医德医风进行导向。5六、论述题1、如何理清社会医疗保险领域涉及到的

29、保险方、被保险方、医疗服务供方和政府之间的复杂关系。答:政府和社会医疗保险享受者的关系;3在政府和医院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3医院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之间是商业契约关系;3医院和社会医疗保险享受者之间是等价交换的关系;3国家和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32、如何遏制社会医疗保险领域的道德风险。答:(1)正确界定社会医疗保险领域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关系。5(2)保险方和被保险方通过签订不完全保险合同,追求次优的经济效率。扩大拒保范围;设置年度承保上限;实行医疗费用的共同保险;将预防和治疗相结合。5(3)强化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制约和控制。弱化医疗机构提高自身效用和医疗服务提供量之间的正相

30、关关系;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合同及其管理;改进对医疗单位的支付制度。5第7章 工伤与生育保险名词解释1、工伤保险:劳动者在生产和工作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长期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因素引起职业伤害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负伤者、致残者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2、生育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在妇女劳动者由于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社会和国家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3、职业病: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以及职业性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的功能性疾病或气质性病理改变。5、工伤:指职工在生产劳动中由于生产或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不卫生等因素所发生的或与之相

31、关的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劳动者身体的负伤或残废。单项选择1、C 2、A 3、C 4、B 5、D四、多项选择1、AC 2、ABCD 3、ABCD 4、BCD 5、ACD五、简答题1、简述工伤与非工伤的界限。答:时间界限;2空间界限;2职业(业务)界限;2除了职工本人故意造成工伤以外,只要符合其他工伤条件,都应属于工伤;2法定特殊界限。22、简述“事故相关性理论”的内容。答:劳动过程中引起伤害的因素相互关联,并按一定的顺序发生作用:社会环境不良;个人缺陷;不安全行动和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103、简述生育保险待遇的内容。答:医疗服务;2产假;2生育津贴;2子女补助费;2被抚养妇女的生育补贴。24

32、、简述生育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思路。答:(1)问题:覆盖面较窄;待遇标准不规范;社会化管理水平较低。5(2)思路: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基金到位率及统筹层次;合理控制生育保险费率水平;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津贴社会化发放。55、工伤保险的特征。答:立法颁布,强制实施;2设立基金,统筹使用;3长期待遇与短期待遇相结合、保险与补偿相结合;3政府行为,注重社会效益。2六、论述题1、工伤保险待遇按其内容分为三大类,试述每类的主要内容。答:工伤保险按其内容分为医疗待遇、伤残待遇和死亡待遇三大类。3医疗待遇的主要内容。4伤残待遇的主要内容。4死亡待遇的主要内容。4(必须答出具体内容否

33、则不得分)2、试述工伤保险的实施原则。答:“无过失补偿”原则;4个人不缴费原则;3实行区别待遇的原则;3工伤保险的赔偿金额以被伤害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限额的原则;3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的原则。第8章 社会救助名词解释1、贫困深度:是指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的比例(%)。、开发式扶贫:通过一定的项目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使其自我发展,助其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道路亦称 “造血式扶贫”。5、相对贫困:指在国民收入的总额中,有一组人口所占份额相对处于最低水平、生活水平也处于最低层次的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单项选择1、C 2、D 3、A 4、B 5、B 四、多项选择1、AB 2、AC 3

34、、ABC 4、ABC 5、ABC五、简答题1、简述确定相对贫困四个要素。 答: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来确认;3相对贫困是一个动态概念;3反映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经济平等与否;2它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主观偏好性。22、简述社会救助基金的使用原则。答:专款专用和重点使用的原则;3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的原则;3 分散使用与集中使用相结合的原则。43、简述贫困地区的恶性循环圈的两种表现形式。答:家庭、社区贫困再生产循环圈,即贫困再生产的内部循环;4一般贫困的外循环;4只有首先改变第一个“家庭、社区贫困再生产循环圈”,才会突破“一般贫困循环圈”。24、简述阿马蒂亚森的贫困指数 答

35、: 阿马蒂亚森设计的贫困指数为:P=HI+(1-I)G。其中,H为贫困发生率,I为收入距比率(平均贫困距与贫困线的比率),G为贫困人口之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4该指数具有两个特征:单调性;传递性。2一个社会的贫困程度可以用贫困人口的贫困距的加权值表示:P=A(n,q,)vigi其中,gi为社会成员i的贫困距,vi为社会成员i贫困距的权数,A(n,q,)为标准化参数, n,q,分别为总人口、贫困人口和贫困线。45、简述社会救助的功能。答:社会救助是一种解决社会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社会问题的保障形式;4社会救助津贴则一般与受益人不能正常劳动有关;3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社

36、会安全网的“网底”。3六、论述题1、阐述产生贫困的原因以及消除贫困的途径。答:(1)原因:家庭获得生产资料和转移收入的机会少能力低;就业机会少;人力资本匮乏,就业能力低下;抚养负担和赡养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突发事件造成收入下降;社会地位低;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劣;贫困的恶性循环。8(2)途径: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政府通过明智的社会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增加获得赚钱的机会和提高对机会的反应能力;从产业政策角度实施的反贫困战略;劳动力流动与反贫困。第九章 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名词解释1、社会福利:指以国家为主体,为帮助全体社会成员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素质,为社会弱势群体实施补贴而实行的制度

37、、采取的措施和举办的各项公益性事业的统称。6、社会优抚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是一种带有褒扬和抚慰性质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单项选择1、C 2、 A 3、D 4、B 5、C 四、多项选择1、AC 2、ABCD 3、ABCD 4、ABD 5、ABCD五、简答题1、简述我国社会优抚体系。答:退伍军人就业安置;现役军人及其家属优抚;伤残烈属优抚;军人退休社会保障。2、死亡抚恤的对象有哪些?答: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和因公牺牲军人家属。3、特殊教育包括哪些内容?答: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心理辅导;职业技术教育。4、

38、我国社会优待制度包括哪些内容?答:革命烈士家属以及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的优待;革命伤残军人优待;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复员、退伍军人的优待。六、论述题试述社会福利的内容。答:(1)公益性福利:教育福利;卫生保健福利;文化康乐福利。4(2)职工福利。2(3)妇女和儿童福利:妇女的特殊保护和照顾;儿童福利。2(4)老年人福利:老年福利津贴;老年保健。2(5)残疾人福利:残疾人的就业;残疾人教育;残疾人康复。3(6)住房福利。2第十章农村社会保障1、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长期社会政策和政府实施的一项农民养老计划,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2、五保:指农村

39、社区(集体)通过“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保教)”的供养方式满足无法定抚养人、无正常的劳动能力、无可靠生活经济来源的老年人、严重残疾人和未成年的孤儿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救助项目。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市试点。单项选择题1、B 2、C 3、D 4、C 5、A四、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D 3、ABCD 4、ABC 5、BCD五、问答题1、简述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可行性。答:从经济发展阶段看,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时机基本成熟;2 相当地区农村人口收入水平已具备

40、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能;2 多年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和经验准备;2 农村财税制度改革和农村基层政权行政机构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财政有可能在资金和政策上对农村社会保障予以更多的倾斜和支持;2跳出以前的思路,进行制度创新,解决资金支撑问题。22、你如何理解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切入点?答:城乡统筹;基础整合;总体规划;分类指导。103、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保障水平与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资金由个人、集体、国家共同负担;保障生活与扶持生产相结合;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104、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答:从长期看应建立起以社会保

41、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以社会福利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服务,以优抚保障对特殊群体提供特殊保障,以社会互助作必要补充的社会保障制度架构;从近期目标看,普惠性质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灾害救济制度与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底盘。10论述题1、结合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论述改革的方向和设想。答:(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社会统筹部分,不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加之基金收缴困难,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养老保险制度。从基金管理看,有两个问题:一是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作为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还是逐步进入市场运营;二是基金由县级管理运营还是分级管理

42、运营。从管理体制看,农村养老保险既具有社会保险的功能,在运行中又部分引进了市场机制,这种混合性与现行体制发生碰撞。6(2)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框架设想: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性养老与社会救助为辅;对不同发达程度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办法。3(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近期工作重点:完善基本方案,研究制定非农就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的基金运行机制;探索“粮食换保障”的保障方式,推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3(4)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探索财政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完善有关配套政策。32、试论述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答:

43、(1)建立城乡统筹的疾病防控系统:农村的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体系是社会管理及应急机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疾病流行模式可能以流动人口为载体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蔓延;做好相互关联的两件事情:一是加快中西部地区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二尽快构建一个城乡统筹、一体化联动的疾病防治网络。5(2)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主体框架:农村医疗保障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农村医疗保障设计方案的主体框架为“调整农业税使用方向,继续采取“三个一点”的资金筹集方式,社区筹资的形式以社区为统筹单位,建立以“家庭账户”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并为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接轨提供一个有效借口:坚持自愿原则,实行民主管理;实行民办公助的筹资方式,

44、保证群众享受相应权益;提高农村卫生事业总体水平。第11章 企业年金名词解释1、企业年金: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国家有关法规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建立的旨在为其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保险计划。2、缴费确定型计划:指缴费是事先确定的,一般由企业或者企业与职工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进入职工个人的补充养老保险账户,而待遇不是确定的,补充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资金积累的规模及其投资收益的多少。 3、待遇确定型计划:指缴费并不确定,无论缴费多少,雇员退休时的待遇是确定的,一般根据设定的公式计发补充养老保险金。单项选择1、D 2、C 3、B 4、C 5、D四、多项选择1、ABD 2、A

45、BCD 3、ABCD 4、ACD 5、ABCD五、简答题1、简述企业年金基金风险控制措施。答:(1)实行企业年金的市场准入制度;4(2)建立企业年金有关承办机构的退任机制;3(3)进行企业年金的实时监控。3(写出每点内容)2、简述企业年金的性质与运行的条件。答:(1)性质:一种企业福利计划;4(2)运行条件:内部条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具有经济承受能力;履行纳税义务;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体系,较好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外部条件:法律和规则作保障;具备健全的经办企业年金的中介机构、投资市场和监督机制。63、简述企业年金的治理和运行框架的层次。答:设定企业年金的企业作为委托人,享受

46、企业年金待遇的职工作为受益人,与受托人依据信托法建立信托关系;5受托人依据合同法分别与基金托管机构、个人账户管理机构、投资管理机构建立委托代理关系。54、比较理事会受托模式和法人受托模式。答:理事会受托模式优点:可以随时掌握企业情况;可以针对性管理。缺点:基金的安全性相对较差。5法人受托模式优点:适宜于小型企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能够与委托人形成更加清晰的相互制约关系;基金比较安全。缺点:在于企业年金的创建成本比较高。、论述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管理制度的特点。答:(1)四方主体: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8(2)两层关系信托关系;委托代理关系。4(3)一个机制。第12章 社会保障基

47、金运行1、社会保障基金: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国家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计划而预先设立的法定的、收支平衡的专款专用的资金。2、现收现付制:根据当期的支出需要组织收入,本期征收,本期使用,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与支出在年度内大体保持平衡的一种财务机制。3、完全积累制:在对有关的人群健康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之后,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并进行先期积累的一种筹资方式。 4、部分积累制:是一种介于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之间的一种筹资机制。5、受益基准制:受益基准制是根据雇员参加养老保险计划的年数和工资收入水平预先确定其退休后的养老保险计划水平,再依照精算

48、原理确定其缴费水平。6、缴费基准制:先经过预测确定缴费水平,据以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基金逐渐积累并获得投资收益,雇员退休时,以其相应的缴费及投资收益在退休时的积累额为基础发放养老金。单项选择1、B 2、B 3、B 4、D 5、C四、多项选择1、AB 2、ABCD 3、ABCD 4、BD 5、ABCD五、简答题1、什么是部分积累制?请简析其运行特征。答:(1)部分积累制是一种介于现收现付制与完全积累制之间的一种筹资机制。这种模式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社会保险费率,即当期筹集的社会保险基金一部分用于支付当期的社会保险金,另一部分留给以后若干期的社会保险金支出,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积累金。5(2)其优点:部分积累制与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兼容度较高;部分积累制有助于解决社会保险覆盖面过窄的问题;部分积累制的设计特征方面使之可以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制度”的方式,解决新老制度转轨时期间的历史遗留问题。52、请简要比较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答:(1)现收现付制:优点:制度易建,给付及时;无通货膨胀之忧;再分配功能较强。局限性:现收现付制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其收入替代具有刚性;可能诱发代际矛盾。5(2)与现收现付制相比,基金制:优点:运行机制简便,易被理解、被接受;抵御老龄化;缴费与待遇关联,形成激励机制;增加社会储蓄,促进经济发展。缺点有:基金贬值风险较大;存在基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