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_第1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_第2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_第3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_第4页
中国古代山水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会计学1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国古代山水画第1页/共50页画画国国代代山山水水中中古古执教者:王小英执教者:王小英第2页/共50页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描绘自然的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描绘自然的山水树木、天地云气,表现其阴阳、晦冥、晴雨、寒暑山水树木、天地云气,表现其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晨昏、昼夜无穷的妙味。、晨昏、昼夜无穷的妙味。第3页/共50页洛神赋 东晋 顾恺之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 第4页/共50页隋隋 展子虔展子虔游春图游春图中国最早的卷轴画,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2、。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隋(从人物画中分离,独立成画科)隋(从人物画中分离,独立成画科)第5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唐唐大小李将军(完全成熟)大小李将军(完全成熟) 李思训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明皇幸蜀图第6页/共50页“南派南派”与与“北派北派”“北派北派”:荆浩他那表现北方山形特点的“云中山顶,四面峻 厚”的雄伟风格,对于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 了极大影响。 “南派南派”:董源的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 作 ,与其学生巨然并称为“董巨

3、”,被公认为江南画 派的开创者。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 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 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宋(从成熟走向高峰)宋(从成熟走向高峰)董源(五代董源(五代 南唐)南唐)荆浩(五代荆浩(五代 后梁)后梁)第7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宋(从成熟走向高峰)宋(从成熟走向高峰)潇湘图 五代南唐 董源 平淡天真,朴茂静穆,与范宽(,与范宽(坚凝厚重,雄峻茂墨)、李成()、李成(挺拔雄奇,富有变化,惜墨如金,别具一格)为北宋三大家。

4、)为北宋三大家。第8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北宋(院体绘画的呈现)北宋(院体绘画的呈现)宋徽宗宋徽宗 赵佶赵佶第9页/共50页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第10页/共50页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绢本设色,纵51.5厘米 横119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希孟,原在画院做学徒,后被召入王希孟,原在画院做学徒,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禁中文书库”,又曾亲得宋徽宗赵佶的指,又曾亲得宋徽宗赵佶的指授。此图约在授。此图约在宋徽宗政和三年政和三年(公元公元1113年年)四月前画成,作者时

5、年一十八岁。作者继四月前画成,作者时年一十八岁。作者继承了承了青绿山水画的传统,用笔傅彩精细,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轻重浓淡,生动活脱。的传统,用笔傅彩精细,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轻重浓淡,生动活脱。画江山千里,峰峦起伏,烟波浩水。雄伟壮观,又秀丽多姿。景观开阔,浑然一气。画江山千里,峰峦起伏,烟波浩水。雄伟壮观,又秀丽多姿。景观开阔,浑然一气。交替运用交替运用深远、高远、平远构图构图 法则,撷取不同视角展现江山之胜。法则,撷取不同视角展现江山之胜。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北宋(院体绘画的呈现)北宋(院体绘画的呈现)第11页/共50页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

6、图 北宋北宋 范宽范宽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第12页/共50页晴峦萧寺图 李成(北宋)溪山行旅图 范宽挺拔雄奇,富有变化挺拔雄奇,富有变化坚凝厚重,雄峻茂墨坚凝厚重,雄峻茂墨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北宋(北派山水)北宋(北派山水)第13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北宋(北派山水)北宋(北派山水)早春图早春图北宋,郭熙,绢本设色,纵158.3厘米 横108.1厘米,北京故宫旧藏,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早春图早春图是郭熙山水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构图、技法,还是对

7、于所描绘的季节的把握,以至呈现出来的诗一般的意境等,一切都体现出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无疑这是一件山水画杰作。在构图上,画家运用了是郭熙山水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构图、技法,还是对于所描绘的季节的把握,以至呈现出来的诗一般的意境等,一切都体现出一种完美的艺术境界,无疑这是一件山水画杰作。在构图上,画家运用了“三远”的全景式方法,以表达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境界。用冥的全景式方法,以表达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境界。用冥 迷朦胧的淡淡墨色,晕出春晓潮润迷朦胧的淡淡墨色,晕出春晓潮润 的气氛。迷茫的晨雾,笼罩着山峦、巨峰、楼阁、山泉河流等,孕育着万物的勃勃的气氛。迷茫的晨雾,笼罩着山峦、巨峰、

8、楼阁、山泉河流等,孕育着万物的勃勃生机,仿佛告诉人们,生机,仿佛告诉人们,严冬已去,春天即至。严冬已去,春天即至。第14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南宋(南派山水)南宋(南派山水) 由于社会的变迁,情感的变化,以致于在李唐笔下的山水由于社会的变迁,情感的变化,以致于在李唐笔下的山水发生了变化,不但没有名山秀水,甚至也没有雄奇险峻,那山石发生了变化,不但没有名山秀水,甚至也没有雄奇险峻,那山石,犹如刀削斧砍,剑劈斧凿,棱角分明,大斧劈皴,就好像有多,犹如刀削斧砍,剑劈斧凿,棱角分明,大斧劈皴,就好像有多少仇恨要发泄。说明李唐的山水画风格已

9、经由写实向写意转变。少仇恨要发泄。说明李唐的山水画风格已经由写实向写意转变。也就是说,山水画的风也就是说,山水画的风 格已经从北宋向南宋转变格已经从北宋向南宋转变。第15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南宋(南派山水)南宋(南派山水)第16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南宋(南派山水)南宋(南派山水) 第一,由繁密而趋简练,由浓重而趋清淡。第一,由繁密而趋简练,由浓重而趋清淡。 第二,由全景而趋于半景。我们可以看到,第二,由全景而趋于半景。我们可以看到,万壑松风图万壑松风图的山石树木的

10、山石树木,顶天立地,而,顶天立地,而清溪渔隐图清溪渔隐图中的山石树木则挤到了画面的半边,另中的山石树木则挤到了画面的半边,另外半边是空白。外半边是空白。 第三,由烟雨朦胧到大劈斧皴。第三,由烟雨朦胧到大劈斧皴。万壑松风图万壑松风图的山的山 石巍然傲据,而石巍然傲据,而清溪渔隐图清溪渔隐图的山石如的山石如 刀劈斧凿刀劈斧凿(“大斧劈大斧劈”皴法皴法 ),坚硬无坚硬无 比。比。 所以,明代王世贞说:所以,明代王世贞说:“山水,山水, 大小李,大小李, 一变也;荆、关、一变也;荆、关、 董、巨一变也;刘、董、巨一变也;刘、 李、马、夏又一变也李、马、夏又一变也”第17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

11、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南宋(南派山水)南宋(南派山水)踏歌图踏歌图马远马远寒江独钓图寒江独钓图 纵纵26.8厘米厘米 横横50.3厘米厘米 今藏东京今藏东京国立美术馆国立美术馆第18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南宋(南派山水)南宋(南派山水)四季山水四季山水刘松年刘松年第19页/共50页溪山清远图溪山清远图夏夏圭圭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南宋(南派山水)南宋(南派山水)第20页/共50页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

12、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第21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纸本水墨,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始画于至正七年作品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为两段,前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剩山图,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仍沿袭,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仍沿袭原名原名富春山居图富春山

13、居图“无用师卷无用师卷”,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富春江描绘富春江两岸山光水色的初秋景色,山峦起伏,坡陀曲折,江水浩淼,林木疏秀,茅亭房舍,两岸山光水色的初秋景色,山峦起伏,坡陀曲折,江水浩淼,林木疏秀,茅亭房舍,烟波钓艇,笔墨纷披,意境萧疏幽淡、苍茫简远,为黄公望的传世之代烟波钓艇,笔墨纷披,意境萧疏幽淡、苍茫简远,为黄公望的传世之代 表作表作.被誉为被誉为“画中画中兰亭序兰亭序”。第22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 黄公望,师法董源,黄公望,师法董源,又自出新意,多用又自出新意,多用披麻

14、皴披麻皴,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干笔皴擦,丛树平林多用横点,林峦浑秀,似平而实奇。奇。创浅绛山水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潇湘图潇湘图 董源董源第23页/共50页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 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 :“景真景真”、“情真情真”为美,为美, 令观者有可行、可望、可游、令观者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可居。 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 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 :用豪放苍劲的笔墨借山石表现:用豪放苍劲的笔墨借山石表现平和

15、、宁静而冷漠的气氛。平和、宁静而冷漠的气氛。 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具有抒情性。具有抒情性。第24页/共50页幽涧寒松图 元 倪瓒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第25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元四大家元四大家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共同特色是以元四大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共同特色是以“雅雅洁淡逸洁淡逸”的风貌来表现祖国山川,强调水墨在绘画上的表现,的风貌来表现祖国山川,强调水墨在

16、绘画上的表现,大力发展了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四人同处一个时代,且年龄大力发展了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四人同处一个时代,且年龄相近。他们的风格特点:黄公望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王相近。他们的风格特点:黄公望是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王蒙是画山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千岩万壑;吴镇山蒙是画山多至数十重,树木不下数十种,千岩万壑;吴镇山水苍茫沉郁;水苍茫沉郁; 倪瓒山水,所谓倪瓒山水,所谓“天真幽淡,天真幽淡,杀寂寞杀寂寞”, 具有一种荒凉空寂,疏朗消沉的具有一种荒凉空寂,疏朗消沉的趣味。趣味。吴镇吴镇双松图轴双松图轴绢本水墨绢本水墨 纵纵180cm,横,横111.4cm王蒙王蒙葛稚川移居图葛稚川移居图纸

17、本,纵:纸本,纵:58cm,横:,横:139cm。第26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明、清(派别林立)明、清(派别林立) 明四家: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qiu英。 清四僧:清四僧: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原济 (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kun 残(石谿xi)和渐江(弘仁)。 金陵八家:金陵八家:龚贤、樊圻qi、高岑cen、邹喆、 吴宏、叶欣、胡慥zao、谢荪sun。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 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第27页/共50页淮扬洁秋图 清 石涛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第28页/共50页清凉环翠图清凉

18、环翠图 清清 龚贤龚贤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第29页/共50页明、清明、清南宋南宋元代元代唐代唐代隋唐隋唐萌芽时期萌芽时期从人物画中分离,独立成画科从人物画中分离,独立成画科完全成熟完全成熟(青绿、金碧)高度成熟,居画坛之首高度成熟,居画坛之首抒情与写意抒情与写意派别林立派别林立水墨苍劲水墨苍劲(“大斧劈”皴法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五代、北宋五代、北宋第30页/共50页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第31页/共50页水墨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水墨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 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染、点来表现

19、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 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青绿山水青绿山水以石青石青、石绿石绿为主色,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始于唐代的李思训,千里江山图为其代表作。金碧山水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在青绿山石的轮廓上勾以 金色。代表人物为李思训、李昭道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浅绛山水浅绛山水以红赭色为主色,素雅青淡,明快透澈。 始于五代 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黄公望。没骨山水没骨山水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大块面的水墨或彩色描 绘山水。第32页/共50页 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

20、性颜料涂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属于工笔重彩画。属于工笔重彩画。以水墨为主进行以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来表现山石树木等第33页/共50页第34页/共50页青绿山水青绿山水 金碧山水金碧山水浅绛山水浅绛山水 水墨山水水墨山水没骨山水没骨山水第35页/共50页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准则:中国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准则: 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自下而仰其巅,曰高远; 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自前而窥其后,曰深远; 自近而望及远,曰平远。自近而望及远,曰平远。 北宋郭熙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林泉高致第

21、36页/共50页高远高远深远深远平远平远第37页/共50页高远高远深远深远平远平远第38页/共50页 中国古代画家为什么而画画?中国古代画家为什么而画画?第39页/共50页 意境:意境: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是通过有形的景物组合,创造出一种可给人以联想和思索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的空间,这个空间包含画家丰富的思想情感,这种空间是虚幻的,是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大于画面真实的景物的一种想象的心理空间,让观赏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让我们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感觉,并让我们

22、回味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从这里体现出作品的价值。价值。第40页/共50页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镜摇落,人萧萧;秋山明镜摇落,人萧萧; 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林泉高致林泉高致 第41页/共50页第42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唐唐大小李将军(完全成熟)大小李将军(完全成熟) 李思训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江帆楼阁图 李昭道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明皇幸蜀图第43页/共50页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赏名家、名作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第44页

23、/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南宋(南派山水)南宋(南派山水)踏歌图踏歌图马远马远寒江独钓图寒江独钓图 纵纵26.8厘米厘米 横横50.3厘米厘米 今藏东京今藏东京国立美术馆国立美术馆第45页/共50页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元代(文人绘画的呈现)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纸本水墨,纵33厘米 横636.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品始画于至正七年作品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于至正十年完成。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为两段,前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剩山图,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仍沿袭,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仍沿袭原名原名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无用师卷”,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描绘富春江描绘富春江两岸山光水色的初秋景色,山峦起伏,坡陀曲折,江水浩淼,林木疏秀,茅亭房舍,两岸山光水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