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_第1页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_第2页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_第3页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_第4页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新课程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是由学生自己学会的。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课堂完全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这样的“独角戏”其实很难演得精彩。事实上,只有当学生能够更多地“入戏”,课堂也才有望别开生面起来。不难设想,当课堂上学生们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戏份越来越多,的确有望改变当下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课堂的沉闷气氛也有望一举打破。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压缩老师的“戏份”,给学生更多“露脸”的机会呢?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略谈几点浅见。一、给学生提供充分“看、说、想、动”的机会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

2、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而得出的,更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制作角,分类,交流,摆角,闭眼想,画角。每一个活动都给学生提供充分“看、说、想、动”的机会,尤其在制作角和分类这两个环节中,让每一个学生经历角的产生,通过锐角和钝角的形成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3、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以上这一活动过程,使新知的学习变成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括概念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尽管这个探究过程比较简单,但却让学生感受到锐角和钝角这两个概念是如何构建的,经历了分类、比较的数学思考方法的洗礼,使学生把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与已学的直角的概念纳入同一系统中,形成角的分类的完整知识结构。又比如“认识除法”的教学,由于运算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时,首先我借助学生帮助熊猫京京平均分竹笋的活动,设问:“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之后,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方

4、法,把枯燥的等式与平均分竹笋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除法的含义。接着,组织“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活动,请学生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3份”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反复动手操作,多次经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从而领悟除法的意义。 二、给予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与空间,只有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学中,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让学生急于获得知识的结果,而用简单的方式,或似是引导实为灌输的方法,使学生沿着教师设计的“问题”通道到

5、达知识的彼岸,用牺牲学生的思维强度来获取所谓的教学效率。试想,如果这个问题不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教师给予“启发”、“点拨”,学生只知道“噢!原来是这样”,那么还谈得上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什么发展吗?学生的思维发展,就是在想的过程中,就是在从“想不出”到“想出来”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是积极,一旦问题解决,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一种令人惊喜的发展。当然,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不能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呢?如果今天给学生留有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那么,在今后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发展。欲速则不达,我们现在的

6、教育不就是常常为了急于求成,造成“留给学生要记忆的东西不少,学会思维的东西却不多”,这一大遗憾吗? 三、丰富体验,赋予人文性的关怀 数学课堂是一种生活,应该洋溢着文化气息。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享受着生活,体验到数学课堂独有的文化价值。在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力求构建一种数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是现实的、饱满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可以活动的、体验的、享受的。为此,教学“从不同的方位辨认物体”时,教师应增强学生对观察物体的活动体验,如亲历性的实物观察:小汽车和茶壶、想象性的推理观察:恐龙、验证性的判断观察卡车等活动,为学生拓宽了体验的渠道,让学生能够自由充分地活动,形成

7、正确、强烈的认知表象,促进推理能力的形成、数学观念的养成、思辨智慧的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课堂上真正赋予学生人文的关怀,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使数学的知识负载着情感,使学习的情感融入知识,知情合一,“思维”与“情感”和谐共振,帮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这种精彩的数学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沐浴在人文的阳光里。 四、鼓励求异思维,给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针对学生在解题方法上的求异,不要随意否定,而要引发学生展开讨论,打破盲目顺从、

8、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束缚,不断产生新的方法和答案。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统计”时,学生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不同的记录方法。教师:“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你的理由。”这样学生就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答案。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不断出现的“求异”、“标新”,要满腔热情地评价,使他们真切体验到求异的价值,引发学生创新。学生不能求异时,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让学生在对于新的东西的艰苦追求并在成功中感受创新的乐趣,从而渐渐生成自觉求异创新的意识。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探究心理,形成勇

9、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相互作用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高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真正的教学相长的地方。把人作为最具活力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尊重学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消极的知识“容器”,是缺乏力量、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是应该把学生看做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拥有无穷的创造潜力者。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

10、想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相互作用,才能开发好学生这块常被遗忘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留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能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能暗示。例如:在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意识,通过小组观察、研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的开始,给学生创设“新新小学二年级学生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让学生充分观察课件上的主体图,弄清上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随后,让学生充分说、充分谈,以此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然后通过研究“每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11、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完成“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整个研究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六、尊重学生的方法,给予学生体验数学的力量 课堂教学要想取得成功,教师就要注重创设宽松、开放的情境,形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充满生气的活动中,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的思维不受压抑,而处在激活状态。例如: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计算课,如果都采用单一的练习,就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主体图“猴妈妈分桃”,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数学问题融于故事之中,

12、很自然地引入例题。之后,再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来解决问题。特别关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交流与分析想商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较中选择简便的方法。这样既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探索的快乐,又培养合作意识。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的不同思维,要让学生有奇特的想法,有新颖的做法,有不同的见解,而不能以统一的要求去框住学生的思维,或者让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全体学生的思考,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对活动过程的积极评价,少一些对活动成果的优劣比较。从而使学生消除顾虑,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敢于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比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教学,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