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学总论中药学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了解中药药和中和中药药学的概念。学的概念。 2掌握掌握药药物的四气五味概念及其作用。物的四气五味概念及其作用。 3理解理解药药物的升降浮沉和物的升降浮沉和归经归经理理论论。 。 4掌握掌握药药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 5了解中了解中药药煎服法。煎服法。 6理解解表理解解表药药、祛、祛风风湿湿药药、清、清热药热药的概念的概念 、作用、分、作用、分类类、适、适应证应证及禁忌。及禁忌。 7掌握麻黄、桂枝、防掌握麻黄、桂枝、防风风、柴胡、薄荷、桑叶、菊花、独活、秦、柴胡、薄荷、桑叶、菊花、独活、秦艽、石膏、知母、艽、石膏
2、、知母、银银花、花、连翘连翘、生地、丹皮、黄芩、黄、生地、丹皮、黄芩、黄连连、黄柏、黄柏、青蒿的主要功能和主治。青蒿的主要功能和主治。 中药的概念:中药的概念:是指在中医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及其人工合成的药物。 药性以中医药学的独特术药性以中医药学的独特术语表述药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药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药物配伍使用时,语表述,药物配伍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按君臣佐使关系组合。一一.概说概说 中药学的概念:中药学的概念:是专是专门研究中药来源、炮门研究中药来源、炮制、性能、功效
3、、应制、性能、功效、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成部分。一一.概说概说本草的含义本草的含义 古人谓古人谓“:“药有玉、药有玉、石、草、木、虫、兽,石、草、木、虫、兽,而云本草者,为诸药而云本草者,为诸药中草类最多也中草类最多也”。 “本草本草”学也相应地学也相应地称为称为“中药学中药学”或或“中草药学中草药学”。一一.概说概说二二.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就是药物寒、热、温就是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1.四气:四气: 寒凉和温热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只
4、是程度上的不同,但之间、热和温之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但药性相同。药性相同。二二.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 四气的作用四气的作用药性药性 作用作用 适应证适应证寒凉寒凉 清热、泻火清热、泻火 热证热证 大热烦渴、面红目赤、大热烦渴、面红目赤、 凉血、解毒凉血、解毒 阳证阳证 舌红脉数舌红脉数 。如石膏、。如石膏、 知母等。知母等。 温热温热 温中、助阳温中、助阳 寒证寒证 畏寒肢冷、面白便溏、畏寒肢冷、面白便溏、 散寒、通脉散寒、通脉 阴证阴证 舌淡脉迟。如附子、舌淡脉迟。如附子、 肉桂等。肉桂等。 临床表现与代表药物临床表现与代表药物二二. .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就是药物辛、甘、就是药物辛、
5、甘、酸、苦、咸五种不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同的味道。 2.五味:五味: 五味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主要是由味觉器官辨别出来的,或是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根据临床治疗中反映出来的效果而确定的。 味道味道 作用作用 适应证适应证 辛味辛味 发散、行气、活血发散、行气、活血 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外感表证、气滞血瘀证 甘味甘味 补养、缓急补养、缓急 虚证、拘急疼痛。虚证、拘急疼痛。 酸味酸味 收敛、固涩收敛、固涩 虚汗、遗精、久泻、带下虚汗、遗精、久泻、带下 苦味苦味 泻火、泻下、燥湿泻火、泻下、燥湿 热病、便秘、胀满热病、便秘、胀满 咸味咸味 润下、软坚、散结润下、
6、软坚、散结 痰核、瘰疠、便秘痰核、瘰疠、便秘 淡味淡味 渗湿、利水渗湿、利水 水肿。小便不利水肿。小便不利五味的作用五味的作用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上、下、表、里的四种趋向而言。种趋向而言。 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升:上升举陷,趋向于上; 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降:下降平逆,趋向于下; 浮:上行发散,趋向于表;浮:上行发散,趋向于表; 沉:下行泄利,趋向于里。沉:下行泄利,趋向于里。 升浮药:解表、散寒、祛风、升阳、催吐作用;升浮药:解表、散寒、祛风、升阳、催吐作用; 沉降药:清热、泻下、降逆、潜阳、止呕作用。沉降药:清热、泻下、降逆、潜阳
7、、止呕作用。3.3.升降浮沉升降浮沉4. 4. 归归 经经 归经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是定位、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是定位、定向的药性理论。在文献中称入某经、定向的药性理论。在文献中称入某经、行某经,或迳称为某经药。行某经,或迳称为某经药。4. 4. 归归 经经 理论基础: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理论基础:脏腑学说;经络学说。 确定依据:药物特性;药物疗效。确定依据:药物特性;药物疗效。 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表述方法:一般采用十二脏腑经络法表述。 临床意义: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临床意义:指导医生根据
8、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选择用药。规律选择用药。4. 4. 归归 经经五味与五脏五味与五脏 味酸味酸 - 能入肝;能入肝; 味苦味苦 - 能入心;能入心; 味辛味辛 - 能入肺;能入肺; 味甘味甘 - 能入脾;能入脾; 味咸味咸 - 能入肾。能入肾。4. 4. 归归 经经 引经药(引经报使引经药(引经报使或诸经向导):或诸经向导): 指一种药物可以引指一种药物可以引导其它药物的药力导其它药物的药力趋向某经或直达病趋向某经或直达病所,从而有力地发所,从而有力地发挥疗效。挥疗效。脏腑经络脏腑经络引经药引经药脏腑经络脏腑经络引经药引经药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黄连、细辛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升麻
9、、苍术升麻、苍术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木通、竹叶木通、竹叶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白芷、石膏、白芷、石膏、葛根葛根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肉桂、细辛肉桂、细辛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丹皮、柴胡丹皮、柴胡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羌活羌活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青皮、川芎、青皮、川芎、柴胡柴胡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桔梗、升麻、葱白、葱白、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柴胡、青皮柴胡、青皮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白芷、石膏白芷、石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连翘、柴胡连翘、柴胡 毒药:(毒药:(1 1)广义)广义: :指一切药物的总称。指一切药物的总称。周礼: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医
10、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以供医事”。尚书尚书:“药弗瞑眩,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厥疾弗瘳”。 (2 2)狭义:狭义:指药物的偏性。指药物的偏性。类经: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谓毒者,因气味之偏也”。5.5.中药毒性中药毒性 毒性毒性: :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素问:药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标志。素问:“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现代含义现代含义:药物药物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接近,治疗用药时安全系数小;药物
11、毒性药物毒性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对机体组织器官损害剧烈,可产生严重或不可逆的后果。可逆的后果。5.5.中药毒性中药毒性 剂量过大;剂量过大; 误服伪品;误服伪品; 中毒原因中毒原因 炮制不当;炮制不当; 制剂服法不当;制剂服法不当; 配伍不当;配伍不当;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5.5.中药毒性中药毒性 注意中药毒、副作用:注意中药毒、副作用:马兜玲酸肾病(关马兜玲酸肾病(关木通、广防己、马兜玲、天仙藤、青木香木通、广防己、马兜玲、天仙藤、青木香等)。乌头碱类中药的心脏毒性;黄药子等)。乌头碱类中药的心脏毒性;黄药子雷公藤、朱砂、雄黄等的肝毒性等。雷公藤、朱砂、雄黄等的肝毒性等。
12、 合理应用有毒中药:合理应用有毒中药:以毒攻毒,如雷公藤以毒攻毒,如雷公藤治肾炎、治肾炎、RA;斑蝥治癌肿;马前子治风湿;斑蝥治癌肿;马前子治风湿痹痛;砒霜治白血病等。痹痛;砒霜治白血病等。5.5.中药毒性中药毒性1.1.配伍配伍概念: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概念: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功用,有选择地将两种以能、功用,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三三.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 七情配伍七情配伍规规律律 单行:单行:单用一种药物,不需要其它药物辅助,如独单用一种药物,不需要其它药物辅助,如独参汤。参汤。 相须:相须: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能取得协同作用两种功效相似
13、的药物合用,能取得协同作用而互相促进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而互相促进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大黄配芒硝。 相使:相使: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两种不同功效的药物合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石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如黄芪配茯苓、石膏配牛膝。膏配牛膝。三三.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 七情配伍七情配伍规规律律 相畏:相畏: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抑制另一种药物的烈性或毒性。如半夏畏生姜。的烈性或毒性。如半夏畏生姜。 相杀:相杀: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绿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
14、应。如绿豆杀巴豆毒;防风杀砒霜毒。豆杀巴豆毒;防风杀砒霜毒。 相恶: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破坏另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或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一种药物的功效。如生姜恶黄芩;人参恶莱菔子。 相反:相反: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两药合用后,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半夏。三三.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 2. 2.配伍禁忌配伍禁忌 十八反歌:十八反歌: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注:注: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
15、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蔹、白芨 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反乌头。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花反甘草 。人参、党参、沙参、玄参、丹。人参、党参、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参、苦参、细辛、芍药反藜芦。三三.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 3. 3.中药煎服法中药煎服法 煎药法:煎药法:煎药器皿以砂锅、搪瓷为宜。煎药前煎药器皿以砂锅、搪瓷为宜。煎药前加冷水浸泡药物加冷水浸泡药物30306060分钟,水量适当,以高分钟,水量适当,以高出药为度。出药为度。 一般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二次煎加水量和煎煮一般每剂药煎煮两次,第二次煎加水量和煎煮时间均应适当减少。解表药宜用武火,煎
16、的时时间均应适当减少。解表药宜用武火,煎的时间不宜长,沸后间不宜长,沸后10101515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文分钟即可;补益药宜文火久煎,沸后煎火久煎,沸后煎40406060分钟左右。两次药煎好分钟左右。两次药煎好后合并搅匀,分早晚两次分服。后合并搅匀,分早晚两次分服。三三. .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 服药法:服药法:一般汤剂宜一般汤剂宜温服,解表散寒剂热温服,解表散寒剂热服;治疗呕吐剂宜小服;治疗呕吐剂宜小量频服。滋补药宜饭量频服。滋补药宜饭前服,驱虫或泻下药前服,驱虫或泻下药空腹服;对胃肠有刺空腹服;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服;宁激的药宜饭后服;宁神安眠药宜睡前服。神安眠药宜睡前服。三三. .中
17、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 概念:概念:凡是能够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凡是能够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统称为解表药。统称为解表药。 作用:作用:促使患者发汗或微发汗,达到解除表邪促使患者发汗或微发汗,达到解除表邪的目的。的目的。 适应证:适应证: 1. 1.发散表邪,解除表证。发散表邪,解除表证。 2. 2.开宣肺开宣肺气,平喘止咳。气,平喘止咳。 3. 3.透发斑疹。透发斑疹。4.4.发汗以消发汗以消肿。肿。 5. 5.行痹止痛。行痹止痛。解表药解表药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或失血亡液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或失血亡液等,均宜慎用或禁用。等,均宜慎用或禁
18、用。 2.2.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 3.3.注意季节性用药。注意季节性用药。 4.4.不宜久煎。不宜久煎。 分类:分类: 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解表药解表药麻黄麻黄 辛苦微温,归肺膀胱经。辛苦微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配桂枝,方如麻黄发汗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配桂枝,方如麻黄汤。汤。 2.2.宣肺平喘:肺实喘咳,风寒、肺热、痰饮均可配宣肺平喘:肺实喘咳,风寒、肺热、痰饮均可配伍应用。伍应用。 3.3.利水消肿:水肿实证兼有表邪者,配白术,方如利水消肿:水肿实证兼有表邪者,配白术,方如越婢加术汤。越婢
19、加术汤。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1.51.51010克。表虚有汗禁用。克。表虚有汗禁用。1.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桂枝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散寒解表: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配麻黄;表虚有汗配白芍。散寒解表:外感风寒表实无汗配麻黄;表虚有汗配白芍。方如桂枝汤。方如桂枝汤。 2.2.祛风除湿:寒湿之邪引起痹痛,配黄芪、附子。方如桂枝祛风除湿:寒湿之邪引起痹痛,配黄芪、附子。方如桂枝附子汤。附子汤。 3.3.通心脾之阳:心阳虚配甘草、人参;脾阳虚痰饮配茯苓。通心脾之阳:心阳虚配甘草、人参;脾阳虚痰饮配茯苓。方如苓桂术甘汤。方如苓桂术甘汤。
20、4.4.温通血脉:寒凝血瘀之闭经、痛经、症积等。方如桂枝茯温通血脉:寒凝血瘀之闭经、痛经、症积等。方如桂枝茯苓丸。苓丸。 用法用量:用法用量:3 31010克。温热病、阴虚火旺、孕妇禁用。克。温热病、阴虚火旺、孕妇禁用。1.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防风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散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配荆芥、苏叶;风热散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配荆芥、苏叶;风热配薄荷、葛根。配薄荷、葛根。 2.2.祛湿止痛:风湿痹痛,配羌活、独活、威灵仙。祛湿止痛:风湿痹痛,配羌活、独活、威灵仙。方如独活寄生汤。方如独活寄生汤。 3.3.祛风
21、止痉:破伤风及小儿惊风,配南星、白附子。祛风止痉:破伤风及小儿惊风,配南星、白附子。 4.4.炒炭止泻、止血:方如痛泻药方。炒炭止泻、止血:方如痛泻药方。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3 31010克。克。1.1.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柴胡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和解退热:少阳病寒热往来,如小柴胡汤;又治和解退热:少阳病寒热往来,如小柴胡汤;又治疟疾发热、表证发热等。疟疾发热、表证发热等。 2.2.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配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配当归、白芍,方如逍遥散。当归、白芍,方如逍遥散。 3.3.升阳举陷:
22、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方升阳举陷: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方如补中益气汤。如补中益气汤。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3 31010克。大量可用至克。大量可用至3030克。克。2.2.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薄荷薄荷辛凉。归肺、肝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配银花、连翘、菊花。疏散风热:外感风热表证,配银花、连翘、菊花。方如银翘散、桑菊饮。方如银翘散、桑菊饮。 2.2.清头目、利咽喉: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清头目、利咽喉: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肿痛。 3.3.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或风疹,配蝉衣、荆芥、透疹止痒:麻疹透发不畅或风
23、疹,配蝉衣、荆芥、防风等。防风等。 4.4.疏肝解郁:肝气郁结配柴胡、白芍等。方如逍遥疏肝解郁:肝气郁结配柴胡、白芍等。方如逍遥散。散。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1.51.56 6克。不宜久煎。克。不宜久煎。2.2.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桑叶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方如桑菊饮。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方如桑菊饮。 2.2.平肝明目: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配白芍、石决明;平肝明目: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配白芍、石决明;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配菊花、草决明;肝肾阴虚之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配菊花、草决明;肝肾阴虚之视物昏花配黑芝
24、麻即桑麻丸。视物昏花配黑芝麻即桑麻丸。 3.3.清肺润燥:肺燥津伤之咳嗽,配杏仁、沙参、贝母。清肺润燥:肺燥津伤之咳嗽,配杏仁、沙参、贝母。方如桑杏汤。方如桑杏汤。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5 51010克。克。2.2.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菊花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发热头痛配桑叶、薄荷。方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发热头痛配桑叶、薄荷。方如桑菊饮。如桑菊饮。 2.2.平肝明目: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配白芍、石决明;平肝明目: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配白芍、石决明;风热目赤肿痛配薄荷、蝉衣;肝肾阴虚之头目昏花配风热目赤肿痛配薄荷、蝉衣
25、;肝肾阴虚之头目昏花配枸杞、地黄。方如杞菊地黄汤。枸杞、地黄。方如杞菊地黄汤。 3.3.清热解毒:治疔疮肿痛配银花、蒲公英,常用野菊清热解毒:治疔疮肿痛配银花、蒲公英,常用野菊花。花。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9 93030克。野菊花可大量应用至克。野菊花可大量应用至3030克。克。2.2.辛凉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概念:概念:凡是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邪气,凡是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邪气,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治疗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痹证: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痹有闭阻。痹有闭阻不通之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
26、不通之义: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筋脉拘挛等。筋脉拘挛等。 功效: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止痛等作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止痛等作用,部分药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部分药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药性味辛散温燥,能伤阴耗血,故阴亏血药性味辛散温燥,能伤阴耗血,故阴亏血虚者慎用。虚者慎用。祛风湿药祛风湿药独活独活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祛风湿、止痹痛:治风寒湿痹疼痛,配桑寄生、桂祛风湿、止痹痛:治风寒湿痹疼痛,配桑寄生、桂枝。方如独活寄生汤。枝。方如独活寄生汤。 2.2.
27、散寒解表:风寒夹湿的感冒身痛,配羌活、防风。散寒解表:风寒夹湿的感冒身痛,配羌活、防风。方如羌活胜湿汤。方如羌活胜湿汤。 3.3.治伏风头痛:配细辛治慢性头痛。治伏风头痛:配细辛治慢性头痛。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3 31010克。克。祛风湿药祛风湿药秦艽秦艽 苦辛、平。归胃、肝胆经。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 1. .祛风湿、止痹痛:治风寒湿痹痛、筋骨拘挛,配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治风寒湿痹痛、筋骨拘挛,配独活、桂枝、防风等。方如独活寄生汤。桂枝、防风等。方如独活寄生汤。 2.2.退虚热:治阴虚火旺之骨蒸劳热,长期低热。配鳖甲、退虚热:治阴虚火旺之骨蒸劳热,长期低热。配
28、鳖甲、青蒿等,方如青蒿鳖甲汤。青蒿等,方如青蒿鳖甲汤。 3.3.清湿热、退黄疸:治疗湿热黄疸,配茵陈、金钱草、清湿热、退黄疸:治疗湿热黄疸,配茵陈、金钱草、郁金等。郁金等。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3 39 9克。克。祛风湿药祛风湿药 概念:概念:凡是能清解里热,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统称凡是能清解里热,治疗热性病证的药物,统称为清热药。为清热药。 作用:作用:药性寒凉,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解暑药性寒凉,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解暑等功效,达到热清病愈的目的。等功效,达到热清病愈的目的。 适应证:适应证:温热性疾病、痈肿疮毒、湿热痢疾及阴虚发温热性疾病、痈肿疮毒、湿热痢疾及阴虚发热等。热等。
29、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苦寒易伤脾胃,中病即止;脾虚者慎用。苦寒易伤脾胃,中病即止;脾虚者慎用。 分类:分类: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清热泻火药、清热解毒药、清热燥湿药、清热凉血药和清热解暑药共五类。凉血药和清热解暑药共五类。清热药清热药石膏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清热泻火;治外感热病阳明经热或气分实热。配知清热泻火;治外感热病阳明经热或气分实热。配知母,方如白虎汤。母,方如白虎汤。 2.2.清肺热:治肺热喘咳。配麻黄、杏仁,方如麻杏石清肺热:治肺热喘咳。配麻黄、杏仁,方如麻杏石甘汤。甘汤。 3.3.清胃火:治胃火牙龈肿
30、痛、头痛、口舌生疮。配黄清胃火:治胃火牙龈肿痛、头痛、口舌生疮。配黄连、丹皮,方如清胃散。连、丹皮,方如清胃散。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15156060克。生用先煎。克。生用先煎。1.1.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知母知母 苦寒。归肺、胃、肾经。苦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清热泻火:治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配石膏,方如清热泻火:治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配石膏,方如白虎汤。白虎汤。 2.2.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骨蒸劳热。配黄柏,方如滋阴降火:治阴虚火旺,骨蒸劳热。配黄柏,方如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3.3.生津止渴:配天花粉、生地、麦冬治消渴病。生津止渴:配天花粉、生地、麦冬治
31、消渴病。 4.4.润肺止咳:治阴虚咳嗽或肺燥咳嗽。配黄芩、贝母、润肺止咳:治阴虚咳嗽或肺燥咳嗽。配黄芩、贝母、瓜蒌等,如二母宁嗽丸。瓜蒌等,如二母宁嗽丸。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6 61212克。便溏者慎用。克。便溏者慎用。1.1.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金银花金银花 甘寒。归肺胃、大肠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痈,配蒲公英、地丁、黄芩等。清热解毒:治热毒疮痈,配蒲公英、地丁、黄芩等。方如五味消毒饮。方如五味消毒饮。 2.2.疏散风热:治风热表证,邪在卫分,配连翘、薄荷。疏散风热:治风热表证,邪在卫分,配连翘、薄荷。方如银翘散。方如银翘散。 3.3.
32、凉血止痢:配黄连、白头翁,炒炭后治热毒血痢。凉血止痢:配黄连、白头翁,炒炭后治热毒血痢。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10106060克。克。2.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连翘连翘 苦微寒。归心、小肠经。苦微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配银花、薄荷。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风热表证,配银花、薄荷。方如银翘散。治热入心包,神昏谵语。方如清营汤。方如银翘散。治热入心包,神昏谵语。方如清营汤。 2.2.消痈散结:为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疮家圣药”,可消散气血结聚,治瘰,可消散气血结聚,治瘰疠结核,配玄参、贝母。治痈毒,配黄芩。疠结核,配玄参、贝母。治痈毒,配
33、黄芩。 3.3.清热利尿:治热结膀胱之尿赤疼痛,配竹叶、木通等。清热利尿:治热结膀胱之尿赤疼痛,配竹叶、木通等。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3 31515克。克。2.2.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药生地黄生地黄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滋阴清热:治温病热入营血或邪热伤阴,配银花、连滋阴清热:治温病热入营血或邪热伤阴,配银花、连翘等,方如清营汤。配麦冬、玄参为增液汤,治阴虚便翘等,方如清营汤。配麦冬、玄参为增液汤,治阴虚便秘。又治阴虚内热、消渴病等,方如六味地黄汤。秘。又治阴虚内热、消渴病等,方如六味地黄汤。 2.2.凉血止血:治温病热入营血之血热毒
34、盛发斑,配丹皮、凉血止血:治温病热入营血之血热毒盛发斑,配丹皮、赤芍等,如犀角地黄汤。又凡是血热妄行之吐衄下血均赤芍等,如犀角地黄汤。又凡是血热妄行之吐衄下血均可应用,方如四生丸。可应用,方如四生丸。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15153030克。凉血生用,止血炒炭用。脾虚便克。凉血生用,止血炒炭用。脾虚便溏者禁用。溏者禁用。3.3.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牡丹皮牡丹皮 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清热凉血:治温病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等,方如犀角清热凉血:治温病热入营血,斑疹吐衄等,方如犀角地黄汤。内伤杂病中可除蒸退热,治无汗之骨蒸劳热或地黄
35、汤。内伤杂病中可除蒸退热,治无汗之骨蒸劳热或阴虚发热,方如青蒿鳖甲汤。阴虚发热,方如青蒿鳖甲汤。 2.2.活血散瘀:治瘀血闭经、症积、肠痈、火毒疮疡等,活血散瘀:治瘀血闭经、症积、肠痈、火毒疮疡等,方如桂枝茯苓丸、大黄牡丹皮汤。方如桂枝茯苓丸、大黄牡丹皮汤。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5 51010克。活血生用,炒炭止血,孕妇及月克。活血生用,炒炭止血,孕妇及月经过多者不宜使用。经过多者不宜使用。3.3.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黄芩黄芩 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功效主治: 1.1.清热燥湿:用治湿温、暑温初起,湿阻气机之证,清热燥湿:用治湿温、暑温初起,湿阻气机之证,方如黄芩滑石汤。又治湿热痢疾、泄泻,方如葛根芩方如黄芩滑石汤。又治湿热痢疾、泄泻,方如葛根芩连汤。连汤。 2 2。泻火解毒: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血热吐衄等,。泻火解毒: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血热吐衄等,方如凉膈散、三黄泻心汤。方如凉膈散、三黄泻心汤。 3.3.清热安胎:治胎动不安,配白术。清热安胎:治胎动不安,配白术。 用量用法:用量用法:3 31212克。克。4.4.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黄连黄连 苦寒。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 组织部长在在全县党费收缴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原发性宫缩乏力的健康宣教
- 黑点癣的临床护理
- 老年人梅尼埃病的健康宣教
- 加快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 孕期长痘的健康宣教
-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的健康宣教
- JJF(陕) 084-2022 生命体征模拟仪校准规范
- JJF(陕) 037-2020 扭矩测量仪(静态)在线校准规范
- 【课件】供应商现场与质量管理
- 2024年实验室工作计划例文(六篇)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CCAA年度确认 试题与答案
- 花卉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22秋中传媒《传播学概论》作业考核答卷
- 分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新版atstudy系统测试计划
- 基于西门子PLC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
- 在全市现代生态渔业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 (完整版)消防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