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化方案】 2013 年高中生物电子题库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知能演练轻巧夺冠中图版必修 3 "1(2011 ·高考海南卷)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解析:选 A。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的,某一营养级的能量约是其上一营养级的 10%2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并非对所有捕食者都有利;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
2、与生物的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 ,至少需要消耗A()A 100 kgB 312.5 kgC 25 kgD 15 kg解析:选A。猫头鹰体重增加1 kg ,至少需要消耗B、D 各 1÷20%÷2 2.5 kg,2.5 kg B至少需要消耗A、 C各 2.5 kg ÷20%÷2 6.25 kg,2.5 kg D至少需要消耗C 为 2.5 kg ÷20%12.5 kg ,而 (12.5 6.25)kg C 至少需要消耗 A 为 18
3、.75 kg ÷20% 93.75 kg ,则猫头鹰体重增加 1 kg ,至少需要消耗 A 为 6.25 kg 93.75 kg 100 kg 。3(2011 ·高考福建卷) 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解析:选A。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逐项分析:若甲为消费者,其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释放到 CO2库, CO2库中的 CO2又可以通过生产者 ( 丙 ) 的光合作用固定到有机物中,消费者通过摄食,碳元素又可进入消费者,故 A 正确; 若甲为血浆,根据题意中的箭头指向分析乙不可能为淋巴, 故 B 错;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分解者 ( 丙 ) 中的能量不可
4、能被消费者( 乙 )利用,故C 错;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乙应该为垂体,丙为甲状腺,故D错。14关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说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一些基本化学元素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解析:选 D。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生物圈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反复出现、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是守恒的,不可能递减。5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
5、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解析:选 A。通过图示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之间都有信息的相互传递,信息的种类有三种: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均是双向的,而生态系统的其他两个功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是循环利用的。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关系示意图,看图作答。 图中为有毒物质浓度 ( 百万分之一,即 106) ,能量单位: kJ/(cm 2·a)(1) 从完成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简要说明生产者的重要作用是_ 。(2)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
6、总能量是 _kJ/(cm 2·a) 。(3) 根据图中数值计算能量从 A 到 B、由 B 到 C 的传递效率依次是 _、 _,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 _散失,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 _,因此能量流动具有 _的特点。(4) 图中无机物箭头意指_和 CO2等物质的流动过程。图中D 是 _,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将生物组织内的碳释放回空气中,由此可见D 在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是_ 。(5)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存在于 _中的有毒物质,通过 _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因此 _越高的生物受害越大。2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A 固定的太阳能。 这些能量一部分经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
7、式散失; 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B 摄入体内, 另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D分解63而释放出来,即9763 306466;能量从A 到 B 的传递效率 466×100%13.5%,能量从 B 到 C 的传递效率 13×100%20.6%; 图中的无机物除了空气中的CO2,还包括水等, 分63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还到无机环境中去。答案: (1)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2)466(3)13.5%20.6%呼吸作用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H 2O分解者保证物质的再利用(5) 空气、水、土壤 ( 或无机环境 )食物链 营养级1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的部
8、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不 正确的是 ()3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B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为的10% 20%D从能量关系看 >解析:选 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而不是流向初级消费者的总能量。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选 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信息传递系统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
9、不开信息的作用, 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二是信息还能调节生物间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一个池塘中有生产者( 浮游植物 ) 、初级消费者 ( 植食性鱼类 ) 、次级消费者 ( 肉食性鱼类 ) 、分解者 ( 微生物 ) 。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 b、 c、 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a b dB a b dC a b dD a c d解析:选 B。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除了自身的呼吸消耗、微生物分解、一部分未利用外,只有 10% 20%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同样,初级消费者也只有10% 20%的能量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所以,
10、 a b cd, B 项符合能量流动关系。4(2012 ·广东中山一中高二检测 )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 存在着营养关系 ) 的能量调查: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 (1072)2.5013.309.800.28220.00kJ·m下图中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ABCD解析:选A。由表中能量数据知戊为第一营养级,乙、丙为第二营养级( 能量相近,不满足至少 10%的传递关系 ) 、甲为第三营养级、丁为第四营养级( 能量值最低 ) ,故错对。乙、丙间可能为竞争关系,而表示的是捕食关系,在不考虑甲和丁的情况下,乙、丙间竞争关4系可
11、与图一致。5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 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解析:选 C。题目给出的是树、昆虫、食虫鸟三者的生物个体数量金字塔,要求从选项中选出树、 昆虫、食虫鸟三者的能量金字塔。 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情况, 我们很容易确定 C 项是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的元素()A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B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逐级递减的全过程C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D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反复循环运动解析
12、:选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 H、 O、 N、 P、S 等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其中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7. 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摄取大气中的CO2,其体内碳的去路有三条途径: 其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其二是被消费者所摄取;其三是遗体、枯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并将其中的碳以CO2 的形式
13、释放到大气中。消费者的碳来源于对生产者的取食, 其体内的碳: 一是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二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 CO2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上述分析中,不难推断,图中甲是生产者、乙是分解者、丙是消费者。8(2012 ·黄冈中学高二检测 )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下列选项中不 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是()A适时灌溉与定时饲喂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D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解析:选 A。性引诱剂是一种化学物质,此实例属于对化学信息的利用。生产中常用性外激素制剂
14、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光照属于物理信息的一种,故 C、 D 均属于对物理信息的利用。 A 选项中适时灌溉和定时饲喂属于生物对营养物质方面的需求,不属于对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方面的运用。9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 SO2 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能大量吸收SO2 的植物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解析:选 A。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大气中 CO2的含量增加, 而 CO2的含量在大气中增加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煤、石油、 天然气大量燃烧。要想缓解全球
15、的温室效应的危机,需采取办法降低大气中 CO2 的含量。而降低 CO2 浓度的最有效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这样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还可改善环境中的其他方面。10下列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固氮过程就是通过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B动物产生的尿素通过转化可被植物吸收利用5C氮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部就不会再形成氮气D生物体内的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闪电的固氮作用解析:选B。生物固氮是固氮微生物把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NH3 的过程。反硝化细菌在无氧条件下, 可把硝酸盐还原为氮气归还到无机环境中。生物体内的氮的来源,主要是由于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
16、不正确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少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解析:选 C。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泄物会堆积如山, 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 消耗的能量越多。12(2012 ·清华附中高二检测)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正确的是()A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B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D能量金字塔和生
17、物数量金字塔均可倒置解析:选 A。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可循环利用,但能量是单向流动, A 正确, B 错误。能量除了在食物链中流动外,还可以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流动, C错误。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以倒置,D错误。13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 A、B、C 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单位为百万千焦。请回答:(1) 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 通过同化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2)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率为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率为_%。(3) 次级消费者通过异
18、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能量的百分比是_。(4) 由图可知,下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_ ;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还有少量能量被 _利用。解析: (1) 从图中可以看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固定的太阳能: 3.0 15.041.551.5 111( 百万千焦 ) 。 (2) 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应为: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15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111×100%13.5%;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应为3.01.8×100% 20%。 (3) 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
19、的能量占其同化能量的百分比应为3.015×100% 60%。(4) 下一营养级之所以无法得到上一营养级的全部能量,主要是由于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自身生命活动的需求而呼吸消耗,各营养级的生物因6残枝、 败叶、残落物等被分解者分解而消耗,且每一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因而能量在流动中逐级损耗。答案: (1)111生态系统内全部生产者(2)13.520(3)60%(4) 呼吸作用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分解者1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 过程是 _的 _作用具体包括_和_两种类型。(2) 图中缺少的一个重要箭头是 _。(3) 与 A 过程本质相同的有 _过程 ( 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 。(4) 碳在无机环境中以 _形式存在,而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 _形式进行循环。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图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箭头,是从大气中的CO库到绿色植物,2因为这是大气中CO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如果没有这一光合作用的途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炭制品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与考核试卷
- 游乐设施施工法律法规知识考核试卷
- 电气静电及雷电安全防护技术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冶炼工艺考核试卷
- 玻璃防眩光涂层开发考核试卷
- 矿山电气系统设计与优化考核试卷
- 畜牧机械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考核试卷
- 海底古海洋学研究中心考核试卷
- 海上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考核试卷
- 辽宁省葫芦岛市高中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第10次统练数学试题含解析
-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血液学检验课件)
- 案例3 哪吒-全球首个“海空一体”跨域航行器平台
- T-CTSS 3-2024 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车队运营中的司机管理策略研究
- 新生儿脐部出血的护理
- 实验室的智能化设计与建设
- 《中国海洋大学》课件
- 排污许可管理培训课件
- 《盐津铺子公司盈利能力探析实例报告(10000字论文)》
- 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名著阅读专题复习:第10部 《水浒传》课件
- 案例:中建八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绿色施工(76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