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_第1页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_第2页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_第3页
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数学建模思想的策略研究勐海县布朗山乡九年制学校雷 鑫一 什么是数学建模 ?1.1 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是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它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简称,有代表的定义如下:( 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4 中认为,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容 .( 2 )、叶其孝在数学建模教学活动与大学数学教育改革一书中认为,数学建模 (Mathematical Modeling) 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 规律” 建立

2、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也可称为一个数学模型 ) ,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两种定义的区别在于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的定义没有强调建立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当然会运用数学思想、 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仅仅如此很难称得上是“数学建模”。 处理很多事情, 比如法律和组织上的问题,常常会用到分类讨论的思想、转化的思想、类比的思想,而并没有建立数学模型,这就不能说是进行了数学建模。这里所谈(实际上,同大部分人认为的一样)的数学建模,其过程是要建立具体的数学模型的。什么是数学模型?根据 徐利治 先生在数学方

3、法论选讲一书中所谈到, 所谓“数学模型”( Mathematic Model )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粗略的讲,数学模型是指参照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 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 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 广义的说,一切数学概念、 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数学方程以及由之构成的算法系统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型; 狭义的解释,只有那些反应特定问题或特定的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才叫数学模型。本论文所谈到的数学建模,其过程一定是建立了一定的数学结构。另外,我们所谈的数学建模主要侧重于解决非数学领域内的问题。 这类问题往往来自于日常生活、 经济、工程、医学等其他领域, 呈现“原胚”状

4、态, 需要分析、假设、抽象等加工,才能找出其隐含的数学关系结构。一般地,数学建模的过程可用下面的框图表示:1.2什么是中学数学建模?这里的“中学数学建模”有两重含义,一是按数学意义上的理解、 在中学中做的数学建模。 主要指基于中学范围内的数学知识所进行的建模活动, 同其它数学建模一样, 它仍以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为解决对象,但要求运用的数学知识在中学生认知水平内, 专业知识不能要求太高,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学价值 。二是按课程意义理解, 它是本文要展开讨论的, 一种要在中学中实施的特殊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问题引领、 操作实践”为特征的活动型课程。 学生要通过经历建模特有的过程,真实地解决

5、一个实际问题,由此积累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经验,提升对数学及其价值的认识。 其设置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师对数学建模有目标、有层次的教与学的设计和指导, 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 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实现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最终使学生提升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素养。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有关数学建模的内容教育部新启动的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的修订中, 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提议,将原来的“双基”增加到“四基”, 增加了“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

6、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 另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修改稿)在“数与代数”的内容中提出了“要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对“综合与实践” 部分内容加以明确并提供了具体课例。上述变化正是课标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应措。 相比数学建模, 综合与实践部分是学习数学建模的最初阶段, 因此内容包含的更加基本、 广泛,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提出的“模型思想”,“综合与实践” 的内容,以及内容在实验稿基础上的变化,最后在通过实例来说明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学习内容。( 1)模型思想2007 年 12 初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修改稿)提出 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

7、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2) “综合与实践”部分与实验稿相比有如下变化:目的和内涵进一步明确,统一了名称 ,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 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

8、径。 针对问题情境, 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 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 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 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明确要求 “综合与实践”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 三个学段“综合与实践”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有了差异。( 3)“综合与实践”的常用教学形式和案例按照教学内容不同, “综合与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内容形式: 体现数学知识内部联系;体现数学与生活联系;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联系。若按照活动开展的地点不同, 可以分为课堂内、 课堂内外结合、课堂外三种形式。为了配合课程标准的编制和修

9、改, 我和北大附中、 北达资源中学的老师们做了不少课例研究,以下就是我们试验过的,对应这三种形式的教学案例。三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与数学建模相关的部分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研制过程中, 对是否增加数学建模的要求是有争议的。 一些专家认为, 中学数学是打基础的阶段, 核心是学好将来需要的基础知识, 应用不必强调,强调了也没有用在大跃进时期我们曾强调过“理论联系实际”,文革中我们的教学内容里加入了类似“三机一泵”, 地主如何算“变天帐”一类的内容,弱化了基础理论的学习, 效果是不好的。 但一批数学家深刻注意到了数学的发展和变化,姜伯驹、李大潜、丁石孙、叶其孝等先生都分别撰文阐明在中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

10、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多年开展中学数学建模竞赛和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也证明了, 数学建模对培养中学生应用能力的良好作用。 种种努力,使数学建模最终成为 新高中数学标准中规定的高中数学内容的一部分。新高中数学标准在基本理念的第 5 条即是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认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 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 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由此在数学内容中特别加入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 。这些内容不

11、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标准要求高中阶段至少各应安排一次较为完整的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1) 数学探究与前面所说的探究性学习、 课题学习稍有区别, 标准中所提出的数学探究侧重于围绕一个数学问题展开, 被看做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 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 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 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 体验创造的激情, 建立

12、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 数学建模这里标准中谈到的数学建模, 内容即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数学建模可以通过以下框图体现: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 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增强应用意识;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3、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1 在数学建模中,问题是关键。数学建模的问题应是多样的,应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现实世界、其他学科等多方面。 同时,解决问题所涉及的知识、 思想、方法应与高中数学课程内容有联系。2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将了解和经历上述框图所表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3 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问题, 对同样的问题, 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从不同的角度、 层次探索解决的方法, 从而获得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创新意识。4 学生在发现

14、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学会通过查询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5 学生在数学建模中应采取各种合作方式解决问题, 养成与人交流的习惯, 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6 高中阶段至少应为学生安排 1 次数学建模活动。还应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建模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标准未对数学建模的课时和内容做具体安排。学校和教师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数学建模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例如,可以结合统计、线性规划、数列等内容安排数学建模活动。与传统应用题相比, 数学建模所解决的问题往往呈现一种“混沌”状态, 没有明显的数据和关系可用, 所给的条件也不一定有用, 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唯一, 建立的数学模型也

15、要在实践中反复修改验证,由于具有这些特点,数学建模是学习“数学应用”的最佳方式之一, 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是怎样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形成他们的数学经验。四,初中数学建模的若干简要案例4.1初中数学建模学习案例1: -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小组学习实践)课题:了解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问题 1:用自己或同学的一辆自行车为观察对象,观察并解决下列问题:( 1 )我观察的这辆自行车是什么牌子的?( 2 )它的 直径 是 _cm ,轮 子转 动一周 ,在地面走过的距 离是_cm ,精确到 1cm 。( 3 )自行车中轴的大齿轮盘的齿数是 _齿,后轴的小齿轮(飞轮)的齿数是

16、 _,中轴的大齿轮被踏动一周时,后轴的小齿轮在链条传动下,不计算惯性将转动 _周(保留 2位小数)。问题 2 :如果你有自行车,并骑车上学,你能借助于自行车,测量出从你的家到学校的路程吗?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 并尽可能地通过实际操作测量出从你的家到学校的路程。问题 3 :如果你的(或你的朋友)自行车是可以变速的自行车(如山地车、多飞轮的自行车)、请你观察一下在这辆自行车上有几个(中轴上的)大轮盘,几个飞轮,它们都各有多少齿?记录这些数据。 如果你骑车时每一秒脚蹬一圈, 请你根据上面测量的数据计算出这辆自行车运行时最大的速度和最小的速度各是每小时多少公里?:选做问题 4 :你认为对问题 3 中的自行车的各个齿轮的齿数安排的合理吗?你能发现或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如果有可能请你做设计改进的话,你会做什么?求解工作的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