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PPT(第四课)_第1页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PPT(第四课)_第2页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PPT(第四课)_第3页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PPT(第四课)_第4页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PPT(第四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v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三、传播过程的特点v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 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v1、传播者(信源)v2、受传者(信宿)v3、讯息(与信息的区别)v4、媒介v5、反馈返回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线性模式)(二)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返回三、传播的模式(一)拉斯韦尔的(一)拉斯韦尔的5W模式模式 缺陷:直线性和孤立性缺陷:直线性和孤立性 链接链接(二)香农韦弗的数学模式1949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申农与

2、韦弗一起年,信息论创始人、数学家申农与韦弗一起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提出了传播的数学模式 该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在于:该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在于: 链接链接缺点在于:(1)该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没能注意到反馈这个要素,忽视了传播的双向性;(2)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相脱离;(3)讯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返回返回该模式的优点在于: 1、“噪音”概念的引入,是这一模式的一大优点。 2、把讯息分成“发出的”和“接收的”两个部分。 缺点在于:该模式虽然为传播学研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但它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的传播过程。1、它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固定化,忽视了人类

3、社会传播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转化;2、它未能注意到反馈这一人类传播活动中极为常见的因素,因而也就忽视了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这些缺点同时也是直线传播模式所共有的。返回返回(三)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特点:特点: 链接链接1、传播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的过程,没有传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主体处于不断相互作用之中;2、讨论传播过程中各主要行为者的行为:编码、译码、释码,重点在于其角色功能,而不是分析传播环节。3、最适用于人际传播。 返回(四)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五)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主要特点:主要特点:1、增加反馈机制、增加反馈机制 2、强调噪音影响整个过程,无所不在、强调噪音影响整个过程,无所不

4、在 (六)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19591959年美国社会学者赖利夫妇在年美国社会学者赖利夫妇在大众传播与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社会系统文章中提出的文章中提出的(一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七)马莱茨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二二)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把

5、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其中包括: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的同僚群体、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所处的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共性所产生的约束力、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质的压力或约束力等等;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受传者的人格结构、作为群体一员的受传者(受众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受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讯息内容的效果或影响、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等;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

6、选择和加工,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三、传播过程的特点v1、动态性v2、序列性v3、结构性返回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任何一个单一的过程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其性质和结果也并不仅仅取决于过程的内部机制,相反,许许多多的外部因素和条件都会对过程本身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传播过程研究 与传播系统研究v过程研究通常有两个特点: 考察微观、单一而不是宏观、综合的传播过程 目的是揭示传播过程的内部机制,并不重视对过程以外因素的考察v系统研究(传播总过程研究):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对传播过程进行微观、中观、宏观的综合考察返回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v(一)赖利

7、夫妇的系统模式v(二)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返回(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返回(一一)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多重结构是社会传播系统的本质特点:(1)从事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传者都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个体系统,这些个体系统各有自己的内在活动,即人内传播;(2)个体系统与其他个体系统相互连接,形成人际传播;(3)个体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群体系统;(4)群体系统的运行又是在更大的社会结构和总体社会系统中进行的。(二)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把大众传播看做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个系统的每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

8、影响力的集结点,其中包括:1.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的同僚群体、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所处的组织、媒介内容的公共性所产生的约束力、受众的自发反馈所产生的约束力、来自讯息本身以及媒介性质的压力或约束力等等;2.影响和制约受传者的因素受传者的自我印象、受传者的人格结构、作为群体一员的受传者(受众群体对个人的影响)、受传者所处的社会环境、讯息内容的效果或影响、来自媒介的约束力等等;3.影响和制约媒介与讯息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播者对讯息内容的选择和加工,另一方面是受传者对媒介内容的接触选择。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三、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一一)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日本学者的传播总过程研究把传播看做是一个与社会交往形态密切相关的重要范畴,从这个观点出发,他们在对人类社会传播的总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同时,也把现代社会中的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过程与宏观的社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因而称为“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研究。田中义久 “大众传播过程图式”(二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