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碑酒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0/54397149-035d-4fa0-a4ee-672ba5d9d376/54397149-035d-4fa0-a4ee-672ba5d9d3761.gif)
![中国碑酒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0/54397149-035d-4fa0-a4ee-672ba5d9d376/54397149-035d-4fa0-a4ee-672ba5d9d3762.gif)
![中国碑酒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2/10/54397149-035d-4fa0-a4ee-672ba5d9d376/54397149-035d-4fa0-a4ee-672ba5d9d3763.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言中国啤酒行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目前每年的增长幅度达10左右,进入成熟阶段前期或成长阶段后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以相对低的增长率持续和稳定的增长、严酷的价格竞争和频繁的企业兼并。 行业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结构调整、企业间资产重组、并购活动活跃将是啤酒行业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 趋势,这些对行业格局影响巨大。在经过一个短期的调整后,其持续发展依然拥有广阔的空间。首先,中国虽为世界啤酒生产大国,但人均 产量不足 18 公斤,属世界下游水平;其次,啤酒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地区性差异悬殊,西部地区的啤酒工业 水平同其经济水平一样,发展明显滞后,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中国啤酒工业向西部发展
2、 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此外,一批大型啤酒生产集团实力的迅速扩张,为中国啤酒工业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 基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04 年中国啤酒产量达 2910 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 623.94 亿元,其中前十 位啤酒企业销售收入合计 176.34 亿元,占全国总销售收入的 28.26,前十名分别为:青岛啤酒、北京燕 京、哈尔滨啤酒、珠江啤酒、百威啤酒、四川蓝箭、雪津啤酒、被燕京集团兼并的桂林漓泉、文登啤酒和 金威啤酒。 2004 年中国啤酒产业实现利润 29.99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32.72% ,销售税金比 2003 年增长 了 14.34% 。前十位啤酒企业销售利润占
3、全国的 61.15。 虽然啤酒的消费者规模最大,但啤酒市场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30 个城市市场渗透率最高的品牌无 一例外是当地品牌,并且优势十分明显,如在北京市场上,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是市场渗透率最高的两个 品牌,但燕京啤酒的市场渗透率高达97.7,而青岛啤酒的市场渗透率仅为 13.6。即在北京, 100 个啤酒消费者中,有 97 个人喝过燕京啤酒,而只有 13 个人喝过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在北京一支独秀略有不 同的是,在济南市场上,出现了地方品牌大战的局面,在市场渗透率最高的 10个品牌中,有 7 个品牌是济 南当地品牌,其中趵突泉以 92.6的市场渗透率高居榜首。 地区品牌具有强大
4、的优势及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的强大亲和力,使得啤酒行业在进行市场整合和并购时表现 出明显的多品牌化经营特征。近十几年来,青岛、燕京和华润三大啤酒集团均打着“资本运营”的大旗, 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手段,将啤酒“地方军”收编至自己麾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 并购热潮。如华润自 1993 年以来收购辽宁第一大啤酒厂“雪花”扩张之势一发不可收拾,相继收购原大连 渤海、天津富仕达、鞍山瑞德与安徽圣泉、廉泉、钱啤等啤酒生产企业,拥有雪花、瑞德、蓝剑等几十个 地方性品牌。大啤酒集团多品牌经营的策略,不但没有削弱地方品牌在区域市场上的地位,反而因为集团 强大的资金、渠道优势,使得其在地方市场上的竞
5、争优势进一步加强。如2000 年蓝剑啤酒在成都市场上的市场渗透率为 62.5,在 2003 年其市场渗透率提高到 76.3。进入 2005 年,啤酒行业的竞争模式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规模大战到品牌大战, 从比拼获取资源升级 到比拼整合资源。同时,降低渠道通路成本,已成为了企业的必然首选。随着高端啤酒市场巨大利润和空 间的逐渐显露,中国啤酒行业必将掀起一场高端产品争夺战。与此同时,国际知名企业巨头加紧入华步伐。 综上所述, 2005、2006 年,啤酒业面对外资紧逼,一方面会加剧中低端市场上的争夺,另一方面,则会让 更多的高端市场被外资知名品牌所包揽。本报告以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
6、大区为“面”,31 个省市区为“线” , 526 家啤酒企业为“点”,客观分析了啤酒行业发展现状,对中国啤酒行业六大区域市场的企业格局、生产情况、消费市场、 重点企业等方面展开深入透彻的分析,并针对啤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本报告是中国咨询业第一份剖析省市之全、企业之多、内容之详的啤酒企业与市场的研究手册。是啤酒生 产企业、销售企业、投资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啤酒区域市场发展动态,把握啤酒行业发展方向、制定市 场策略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本报告共计15万余字, 250页,图表 280个。要点综述一、世界啤酒生产与消费概况 近二十年,世界主要国家啤酒产量持
7、续增长。以 2003 年产量数据为据,世界产量为 14785 万千升,产量居 第一位的是中国 2540.48 万千升,以下顺次是:美国 2322.16万千升,德国 1063.04 万千升,巴西 822.00万 千升,俄罗斯 732万千升,墨西哥 664.20万千升,日本 649.70万千升,英国 580.14万千升,西班牙 306.71 万千升,波兰 273万千升。 2003年世界人均消费啤酒中, 捷克以人均消费量 164升,位居第一; 爱尔兰 155 升第二;德国 117 升第三。二、2004 年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状况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04 年中国啤酒产量达 2910 万千升,实
8、现销售收入 623.94 亿元,其中前十 位啤酒企业销售收入合计 176.34 亿元,占全国总销售收入的 28.26,前十名分别为:青岛啤酒、北京燕 京、哈尔滨啤酒、珠江啤酒、百威啤酒、四川蓝箭、雪津啤酒、被燕京集团兼并的桂林漓泉、文登啤酒和 金威啤酒。 2004 年中国啤酒产业实现利润 29.99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32.72% ,销售税金比 2003 年增长 了 14.34% 。前十位啤酒企业销售利润占全国的 61.15。三、2004 年各大区生产情况截至 2004 年 12 月底,全国啤酒产量 2910.05 万千升,其中中国六大区中,以华东地区产量完成最多,为1118.94
9、 万千升,占全国产量的 38.45,全国有四个省份年产量超过 200 万千升,其中华东地区就占了 2 个,分别是山东和浙江;其次产量排在五大区中第二名的是中南地区,产量为 621.87 万千升,占全国产量 的 21.37,该地区的广东省也是我国年产量超过 200 万千升的省份。仅华东、华北两个地区的产量就已经 占了全国产量的近 60,综上所述,沿海地区、东部地区的啤酒生产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四、发展预测2005 年,国产啤酒将更加注重开发高端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内啤酒企业在稳固了自身市场之后,开始关注 中、高端啤酒市场这个长久以来的空白区域。面对和普通啤酒消费完全不同的高档啤酒目标群体,国内
10、啤 酒将以其新的营销系统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有消息称, 2005 年,青岛、华润、珠江啤酒、金星啤酒等企 业都将陆续推出自己的主打高端啤酒产品,并将通过各种形式向餐饮、娱乐等中高档市场进军。业内人士 分析认为,在打完价格战、广告战之后,随着高端啤酒市场巨大利润和空间的逐渐显露,中国啤酒行业必 将掀起一场高端产品争夺战。报告具备的优势1、该研究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等部门权威数据。2、该报告以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区为“面”,31 个省市区为“线” ,526 家啤酒企业为“点”,客观分析了啤酒行业发展现状, 对中国啤酒行业六大区域市场的企
11、业格局、 生产情况、 消费市场、 重点企业等方面展开深入透彻的分析,并针对啤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3、该报告是中国咨询业第一份剖析省市之全、企业之多、内容之详的啤酒企业与市场的研究手册。是啤酒 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投资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啤酒区域市场发展动态,把握啤酒行业发展方向、制定 市场策略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节选企业格局情况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北京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北京五星青岛啤酒公司、北京丽都亚洲啤酒公司 4 家规模较大企业产量占全市总量的95左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04 年全国啤酒行业龙头的燕京啤酒集团公司(包括统计局
12、统计的下属 13 个外埠企业)产量为 213.88 万千升;其中北京燕啤集团公司 生产 99.6 万千升,同比增长 4.3。“五星”每年出口啤酒 4000 余千升,成为仅次于“青啤”的全国第二 大啤酒出口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分析, 2004 年,北京市啤酒生产企业按产量的排序依次为: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99.6万千升)、北京五星青岛啤酒有限公司( 13.97 万千升)、北京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 13.61 万千 升)、北京丽都亚洲啤酒有限公司( 5.71 万千升)和广东蓝带北京蓝宝酒业有限公司( 5.56 万千升)。这里 需要提出的是, 北京五星青岛啤酒产量排名由 2003 年的
13、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北京丽都亚洲啤酒有限公司产量比 2003 年增长了 164.15,新增产量高达 3.55 万千升 图表20032004年北京市5家啤酒生产企业规模及企业的生产能力法人单位 2004 年(千升) 2003 年(千升) 同比增长() 占北京地区生产比例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995988 954485 4.35% 71.94% 北京五星青岛啤酒有限公司 139721 91140 53.30% 10.09% 北京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 136103 116302 17.03% 9.83% 北京丽都亚洲啤酒有限公司 57103 21618 164.15% 4.12% 广东蓝带集团北
14、京蓝宝酒业有限公司 55592 36565 52.04% 4.0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由上表不难看出,北京市啤酒企业生产能力达 20 万千升的,只有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生产能力达 20 万千升的有两家,北京五星青岛啤酒有限公司和北京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产量均13 万千升以上。 2004年北京啤酒行业的格局形势请参阅下表:图表 2004 年北京市啤酒行业的格局形势单位:万千升2004 年企业数(个) 北京市啤酒企业分类 2004 年北京市啤酒产量(万千升)20万千升以上 2010万千升105万千升5 1 2 3 138.45图表 北京市五大啤酒生产企业规模及企业的生产能力比例示意图截至 20
15、04 年 12 月底,北京市主要啤酒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均较 2003 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北京啤 酒朝日有限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幅度最大,为 1 1 3.50,企业扭亏为盈的形势较为喜人。但北京市啤酒生产 企业实现的利润情况仍不乐观,除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与广东蓝带集团北京蓝宝酒业有限公司盈利外, 其余均为亏损。北京市啤酒行业的振兴之路,仍是长夜漫漫。图表20032004年北京市主要8家啤酒生产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情况 销售收入(千元) 利润总额(千元)法人单位 2004 年 2003 年 同比增长 2004 年 2003 年 同比增长 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2727012 243878
16、1 11.82% 296910 262110 13.28% 北京五星青岛啤酒有限公司 212561 170994 24.31% -32192 -27506 17.04% 北京青岛啤酒三环有限公司 181836 176448 3.05% -12679 -5885 115.45% 广东蓝带集团北京蓝宝酒业有限公司 166119 97805 69.85% 498 -1153 -143.19% 北京丽都亚洲啤酒有限公司 63944 28104 127.53% -25931 -19141 35.47% 北京宝麦啤酒原料有限公司 50355 52330 -3.77% -6416 578 -1210.03%
17、 北京啤酒朝日有限公司 38174 17880 113.50% -55656 -159131 -65.03% 平谷县兴隆庄大麦芽厂 7450 65755 -88.67% 3 30 -90.0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引言 中国啤酒行业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后,目前每年的增长幅度达10左右,进入成熟阶段前期或成长阶段后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以相对低的增长率持续和稳定的增长、严酷的价格竞争和频繁的企业兼并。 行业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结构调整、企业间资产重组、并购活动活跃将是啤酒行业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 趋势,这些对行业格局影响巨大。在经过一个短期的调整后,其持续发展依然拥有广阔的空间。首先,中国虽为世
18、界啤酒生产大国,但人均 产量不足 18 公斤,属世界下游水平;其次,啤酒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地区性差异悬殊,西部地区的啤酒工业 水平同其经济水平一样,发展明显滞后,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中国啤酒工业向西部发展 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此外,一批大型啤酒生产集团实力的迅速扩张,为中国啤酒工业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 基础。经过全行业的努力, 2004 年初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已得到化解, 2004 年我国啤酒工业形势大好,啤酒产量 以较大幅度增长;产品销售收入稳中有升;虽然原料价格提升,但行业经济效益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外资 并购持续高涨、内资强强联合成效显著;关税降低对进出口并未构成影响;质量、品种的
19、影响力越来越明 显;装备国产化的趋势发展较快;啤酒营销逐渐步入现代化管理的轨道,取得近六年的最好业绩。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04 年中国啤酒产量达 2910 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 623.94 亿元,其中前十 位啤酒企业销售收入合计 176.34 亿元,占全国总销售收入的 28.26,前十名分别为:青岛啤酒、北京燕 京、哈尔滨啤酒、珠江啤酒、百威啤酒、四川蓝箭、雪津啤酒、被燕京集团兼并的桂林漓泉、文登啤酒和 金威啤酒。 2004 年中国啤酒产业实现利润 29.99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32.72% ,销售税金比 2003 年增长 了 14.34% 。前十位啤酒企业销售利润
20、占全国的 61.15。进入 2005 年,啤酒行业的竞争模式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规模大战到品牌大战, 从比拼获取资源升级 到比拼整合资源。同时,降低渠道通路成本,已成为了企业的必然首选。随着高端啤酒市场巨大利润和空 间的逐渐显露,中国啤酒行业必将掀起一场高端产品争夺战。与此同时,国际知名企业巨头加紧入华步伐。 综上所述, 2005、2006 年,啤酒业面对外资紧逼,一方面会加剧中低端市场上的争夺,另一方面,则会让 更多的高端市场被外资知名品牌所包揽。本报告内容丰富翔实,引用大量的基础信息和统计数据,运用图、表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的经济学、统 计学理论和方法,客观分析了中国啤酒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
21、,对近年来我国啤酒行业的生产与消费现状及 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分别对我国啤酒区域市场、重点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我国啤酒 行业新的发展机会以及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是啤酒生产企业及相关销售企业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啤酒市场 发展动态,把握啤酒行业发展方向、制定市场策略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本报告 约 24 万字,正文 373 页,图表 308 个。要点综述一、2004 年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状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04 年中国啤酒产量达 2910 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 623.94 亿元,其中前十 位啤酒企业销售收入合计 176.34 亿元,占全国总销售收入
22、的 28.26,前十名分别为:青岛啤酒、北京燕 京、哈尔滨啤酒、珠江啤酒、百威啤酒、四川蓝箭、雪津啤酒、被燕京集团兼并的桂林漓泉、文登啤酒和 金威啤酒。 2004 年中国啤酒产业实现利润 29.99 亿元,比 2003 年增长了 32.72% ,销售税金比 2003 年增长 了 14.34% 。前十位啤酒企业销售利润占全国的 61.15。二、世界啤酒生产与消费概况 近二十年,世界主要国家啤酒产量持续增长。以 2003 年产量数据为据,世界产量为 14785 万千升,产量居 第一位的是中国 2540.48 万千升,以下顺次是:美国 2322.16万千升,德国 1063.04 万千升,巴西 822
23、.00万 千升,俄罗斯 732万千升,墨西哥 664.20万千升,日本 649.70万千升,英国 580.14万千升,西班牙 306.71 万千升,波兰 273万千升。 2003年世界人均消费啤酒中, 捷克以人均消费量 164升,位居第一; 爱尔兰 155 升第二;德国 117 升第三。三、2004 年各大区生产情况截至 2004 年 12 月底,全国啤酒产量 2910.05 万千升,其中中国六大区中,以华东地区产量完成最多,为1118.94 万千升,占全国产量的 38.45,全国有四个省份年产量超过 200 万千升,其中华东地区就占了 2 个,分别是山东和浙江;其次产量排在五大区中第二名的是
24、中南地区,产量为 621.87 万千升,占全国产量 的 21.37,该地区的广东省也是我国年产量超过 200 万千升的省份。仅华东、华北两个地区的产量就已经 占了全国产量的近 60,综上所述,沿海地区、东部地区的啤酒生产能力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四、啤酒消费市场分析 啤酒是介于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之间的一种产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其消费 群体不断增长,消费规模也越来越大。目前国内啤酒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改革开放 20年来,中国啤酒产量增长了 50多倍,从 1979 年的 37万吨发展到 2003年的 2540 万吨,处于世界 第一的水平。人均消费量从
25、不足 1 升增长到 18 升,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在未来的五年内还将以7-8%的速度保持增长。因此,行业的市场机会还是很大的。五、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啤酒业从产业形成过程看还没有完全走出幼稚期,还有相当大的产业扩张空间和时间,目前增速的放 缓只不过是一种产业进一步扩张所必然经历的短期调整和整合。正因为中国啤酒产业处于新一轮高速成长 的前夜,因此各厂商正积聚新的能量,以在下一轮竞争中决一雌雄。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商超的调查统计,青岛啤酒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为21.76%,华北市场燕京啤酒的市场占有率为 44.26%,青啤次之,东北市场的前四名品牌是青啤、哈尔滨、百威、雪花,华东市 场
26、的前四名依次是青岛、百威、蓝带、燕京,在中南市场,青啤以24.34%的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亚南市场重啤以 18.09% 的占有率居于第一,青啤次之,西北市场则是青啤的麾下品牌汉斯占据鳌头。六、重点企业分析 从我国啤酒集团的生产实力来看, 2004 年我国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哈啤、华啤、青啤、燕啤、珠啤)的集 中度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2004 年为 40.55%、2003 年为 40.37%),龙头企业的兼并之战出现了相对减缓的 局面。青岛啤酒集团继续保持了行业的龙头地位,哈尔滨啤酒集团、华润啤酒集团、燕京啤酒集团在生产 能力上比较接近,珠江啤酒集团相对较弱。七、发展预测2005 年,国产啤酒将
27、更加注重开发高端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内啤酒企业在稳固了自身市场之后,开始关注 中、高端啤酒市场这个长久以来的空白区域。面对和普通啤酒消费完全不同的高档啤酒目标群体,国内啤 酒将以其新的营销系统逐渐向高端市场渗透。有消息称,2005 年,青岛、华润、珠江啤酒、金星啤酒等企业都将陆续推出自己的主打高端啤酒产品,并将通过各种形式向餐饮、娱乐等中高档市场进军。业内人士 分析认为,在打完价格战、广告战之后,随着高端啤酒市场巨大利润和空间的逐渐显露,中国啤酒行业必 将掀起一场高端产品争夺战。五大啤酒集团生产状况比较(节选) :图表 259 2004 年哈啤、华啤、青啤、燕啤、珠啤生产状况比较表单位:千升比较
28、名称 哈啤 华啤 青啤 燕啤 珠啤04 年生产量 2070006 26148325 3629614 2138750 1346857 产量同比增长 % 26.7 10.8 14.5 8.6 26.604 年产量占全国比例 % 7.11 8.99 12.47 7.35 4.6303 年产量占全国比例 % 6.47 9.34 12.55 7.80 4.21 生产企业数量(个) 10 24 46 14 8 企业分布区域 (个) 东三省 辽、川、鄂、徽、黑、吉、津 全国性布局(16个) 全国重点布局(8个) 粤、 冀资料来源:依据统计局相关数据整理 注:表中产量为几个啤酒集团总和 从我国啤酒集团的生产实
29、力来看, 2004 年我国啤酒行业龙头企业(哈啤、华啤、青啤、燕啤、珠啤)的集 中度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2004 年为 40.55%、2003 年为 40.37%),龙头企业的兼并之战出现了相对减缓的 局面。从上述五大生产集团的生产来看,青岛啤酒集团继续保持了行业的龙头地位,哈尔滨啤酒集团、华润啤酒 集团、燕京啤酒集团在生产能力上比较接近,珠江啤酒集团相对较弱。从集团布局来看,哈啤和珠啤集团的布局相对集中,并没有表现出全国性的扩张战略,虽然华润啤酒集团、 青岛啤酒集团和燕京啤酒集团都表现出了全国性的扩张战略,但从燕京集团的实际产量来看,地区企业的 分布相对分散,虽然在江西的生产企业数量较多,
30、但单个企业的生产能力非常有限。从五大集团企业生产能力分布的情况来看,珠江啤酒集团、哈尔滨啤酒集团、燕京啤酒集团都表现了一个 共同的特点:集团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总部生产企业,单个企业的生产能力多在一半以上,甚至珠江啤酒 集团的广州珠啤股份有限公司产量占到集团的70以上。而华润啤酒集团和青岛啤酒集团的生产能力则实现了分散。城市啤酒消费市场分析(节选)通过对国内 20 个大中城市的调查可以发现城市居民啤酒消费方面的一些特点, 这 20 个城市是北京、 上海、 广州、深圳、成都、天津、沈阳、济南、南京、武汉、福州、西安、昆明、重庆、厦门、杭州、郑州、青 岛、大连、哈尔滨,这些城市都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31、分布在全国各个区域,在消费方面具有较大的代表 性。1城市居民每周饮用啤酒量据表可知,罐装啤酒消费者每周平均消费 2.96 罐,瓶装啤酒消费者每周平均消费 3.19 瓶,扎啤消费者每周 平均消费 2.44 升,以消费体积算,罐装啤酒消费者平均消费最低。因为罐装啤酒大部分是中高档产品,价 格比较昂贵,因此可以看出,目前城市消费者对啤酒的价格还是比较看重的。在目前的国内啤酒市场, 5 元以上的中高档产品只占 10% ,就是一个证明。图表 248 20 城市居民每周饮用啤酒量分析表罐装 饮用比例( %)10 罐或以上 6.85-9 罐 8.63-4 罐 19.91-2 罐 28.31 罐以下 34.7
32、每周罐装啤酒平均饮用量 2.96瓶装 饮用比例( %)10 瓶以上 6.85-9 瓶 11.13-4 瓶 21.71-2 瓶 27.01 瓶以下 31.5 每周瓶装啤酒平均饮用量(瓶) 3.19 扎啤 饮用比例( %)7 升以上 7.05-6 升 7.53-4 升 17.21-2 升 25.91 升以下 40.4 每周扎啤的平均饮用量(升) 2.44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全国及地方啤酒品牌前三名全国 20 个大城市各地啤酒消费最大品牌前三名很分散, 基本上都是本地品牌, 说明我国目前啤酒消费还是 以地域性为主,全国性品牌还不够强势。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岛、燕京、百威处于较为领先地位。图表 249 全国及各区域啤酒品牌前三位排名表(略) 3不同收入消费者的品牌偏好度 不同收入消费者对啤酒的品牌偏好度也不同,月收入 999 元以下的消费者首选青岛,然后是燕京和百威; 月收入 1000 至1999元的消费者首选燕京, 然后是青岛和百威; 月收入 2000到 2999元的消费者首选百威, 然后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劳务派遣合同范本
- 买卖借款合同范例
- 2025年背枪带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兼职快递合同范本
- 安达市水果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生物制药研发股份认购合同
- 医疗物资采购合同范本
- 企业劳动专用合同
- 分期借贷合同范例
- 借用店铺合同范本
- 维克多高中英语3500词汇
- 【课件】DNA片段的扩增及电泳鉴定课件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科创板知识测评20个题目的答案
- 2023年湖北成人学位英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 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黄相怀)课件
- NY∕T 4001-2021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版)》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论
- 汉声数学图画电子版4册含妈妈手册文本不加密可版本-29.统计2500g早教
- 中国监察制度史
- 搬家公司简介(15个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